APP下载

多媒体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2024-06-03罗素敏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文学素养初中语文

罗素敏

摘 要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对多媒体的应用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发展。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整本书阅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能够通过互动式学习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整本书阅读  文学素养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多媒体教学为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能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力和解读能力,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品质的全面提升。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生动、直观的文学作品解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化学生对文学作品深层意蕴的理解。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概念及重要性

整本书阅读教学以整本文学作品为阅读对象,通过对作品的探究与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与传统的篇章式教学相比,整本书阅读更注重作品的整体性,强调对作品主题、结构、风格、情感等多维度的全面把握。该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既要成为知识的传递者,还要是引导者和启发者,通过设置情境、提问引导、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层内涵。整本书阅读教学注重文学作品的原貌呈现,避免对文本的删减和篇章化处理,让学生能够完整地体验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有利于学生建立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感知,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深度思考,学习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本,提高自身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整本书阅读教学还重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强调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的阅读让学生接触到多样化的文学风格和文化背景,以此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1]。

二、多媒体环境下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难点

1.碎片化信息环境下的审美与情感融合问题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讲,关键在于让学生能够与阅读对象产生情感共鸣,并具备良好的感知能力。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多是碎片式地阅读一些作品的节选内容,无法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及故事的来龙去脉,自然也无法全面把握人物形象或作者的情感。同时,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接触到的很多信息都是碎片化的,导致其缺乏足够的耐心去进行整本书阅读。例如,新媒体平台为了获取流量,将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以短视频的形式进行浓缩,再配合一些画面、配音进行讲解,学生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能了解一本文学作品。长此以往,学生会缺少整本书阅读的耐心、兴趣,其审美能力和共情能力也会被这些快节奏、碎片化的信息环境所影响,这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素养的提升是不利的。

2.教学引导方式与多媒体环境之间的矛盾

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基于书本文字作品的阅读过程,需要学生能够静心对作品进行阅读、思考和感受。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应用各种以视听为主要形式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但如何平衡多媒体教学与整本书阅读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作用,是很多教师面临的难题。

3.思维拓展与阅读主体之间的匹配性问题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内外信息资源,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由作品引申出更为丰富的知识点。但是一些语文教师对整本书阅读对象与多媒体教学资源之间的关联性的把控存在问题,错误的思维拓展方向不仅不利于学生对阅读对象的理解,还可能影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例如,对鲁迅的《孔乙己》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介绍作者鲁迅的生平和其他作品,但缺乏重点地向学生灌输了过多关于鲁迅这样一位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的生平、作品等信息,这对学生鉴赏《孔乙己》以及理解鲁迅创作该作品时的经历、心境并无助益。

三、多媒体环境下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1.运用多媒体工具,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与审美感受

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工具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素材,让文本的深层意义得以生动展现。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适当设计和利用多媒体课件,补充插图、视频等形式的资料,增加學生对文学作品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的了解,以这些信息辅助学生去理解作品。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素材的选择与整合,确保其与文本内容高度契合,避免出现信息过载的情况。教师也可以借助互动白板、网络论坛等开展各种互动活动,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从不同视角审视和感知文学作品,以此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使文学审美过程更加生动和个性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确保多媒体工具的应用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体验文学之美[2]。

例如,《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图文并茂的电子教学课件,将小说中的关键场景、人物形象以及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以图片和视频形式呈现,增强学生对小说背景的历史感知。在讲解祥子的形象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二十世纪初北京胡同的照片和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像资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祥子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的生活境遇,从而加深学生对祥子悲剧命运的感悟和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互动白板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创建模拟的“祥子的一天”互动场景,让学生扮演祥子或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亲身体验与之相关的生活和情感冲突,在情感层面上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如此,即可使学生在认知层面上对这本书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在情感、审美层面上得到触动和提升。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借助该技术展示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图片、视频资料,再配合音乐,使学生的视听感官得到充分的刺激,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对文学作品情境的理解和体验。教师也可以设计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全身心投入到文学作品的解读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特感受和深层次理解[3]。

例如,《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相关历史影像资料和时代音乐,重现书中所描述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和生活氛围。在講解革命斗争场景时,教师可以播放黑白影像资料和革命歌曲,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全面的刺激,增强学生对历史情境的感知。也可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设计,在电子白板上模拟革命者的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深入体验历史人物的情感世界和革命精神,从而对历史事件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在情感上与历史人物产生共鸣。此种教学实践能够丰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使枯燥的历史事件变得生动有趣,并通过互动性强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情感投入,促进学生对相关历史和文学作品的深层理解。

3.基于作品本身,利用多媒体合理拓展学生思维

多媒体教学工具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和表达方式,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但是要注意,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信息拓展时,要立足于整本书阅读对象本身,结合作品主旨、创作背景及文学价值等,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的思维拓展提供支持。也就是说,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展示与文本的历史背景、文化环境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多维度、多角度理解和分析文本。这种跨文化、跨时代的思维训练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边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实践平台,教师可利用网络论坛、互动白板等工具,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享观点、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并鼓励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

例如,开展《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运用多媒体工具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工具展示鲁迅的生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利用历史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建立对作品时代背景的深刻理解,从而在思维上跨越时空,进入作品的历史语境。教师也可以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利用电子白板和网络学习平台,就作品中的关键话题进行小组讨论。还可以引导学生模拟鲁迅童年时期的学习生活,使学生在情感和认知上更加贴近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此,即可使学生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全面理解文本,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4.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多媒体教学能够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文学作品创作背景,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历史感知和文化感知。多媒体教学还可以以动画、视频等形式为学生直观展现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场景和人物形象,使抽象的文学知识具象化,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在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修辞手法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的声像结合功能形象展现诗歌的韵律美、散文的节奏美,使学生在感官上获得美的享受,进而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在教学难点的突破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开展互动式学习活动,如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进行讨论交流、提交电子作业等,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度思考,同时也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性调整教学策略,实现个性化教学。教师也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如电子图书、在线课程等,以此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促使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实现深度学习。

综上所述,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可通过多媒体和教学的融合优化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和批判性思维,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 丹.初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探索[J].学周刊,2024(03):131-133.

[2]万亚峰.浅析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丰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J].新世纪智能,2023(A0):61-62.

[3]黄惠虾.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对策[J].新世纪智能,2023(A0):18-19.

[4]程 媛.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12):70-71.

[作者通联:河南驻马店市第二十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文学素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步步谨慎,处处藏玄机
试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浅议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文学素养的内涵与古诗积累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