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2016-12-27虎恩训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9期
关键词:文学素养课外读物阅读

虎恩训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9.093

摘 要 阅读是一个人认识世界,开阔视野,积累、丰富知识,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道德观的最终形成。调查分析小学生阅读现状,探讨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阅读;课外读物;文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9-0093-02

1 前言

人才成长依靠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名人都强调读书的重要意义。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尔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1]所有这些,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多读书,尤其是积极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开阔视野,积累知识,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并且对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培养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也将产生积极影响。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试想,如果没有“读书破万卷”,又何来“下笔如有神”呢?如果没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又何来汉朝时期大学问家孙敬的博古通今和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苏秦的合纵连环、意气风发呢?因此,多读书、读好书,不仅是古往今来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也是历史、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2 小学生阅读现状

为了解、掌握小学生阅读现状,以发现问题、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对守望乡示范小学三年级10个班608名学生,在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面、阅读时间以及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等方面,做了一次专题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缺乏主观能动性 调查结果显示,三年级的608名学生中,课外书储藏量少,课外书持有量在50本以上的仅占10.5%,甚至有20%的学生课外书持有量在10本以下;在零用钱花费选择上,仅30%的学生选择把零用钱用来购买图书,而70%的学生则选择把零用钱用在购买零食、玩具以及其他方面;在“周末、节假日通常去的地方”一题中,选择走进图书馆或阅览室的学生较少,仅占学生总人数20%,其余学生不是选择去游乐场,就是去商店,甚至于有的学生干脆选择在家看电视、玩电脑;就每天阅读课外书的时间而言,选择半小时的占25%,选择1小时的占30%,选择1小时以上的占15%,还有30%的学生选择没有读书时间。这表明很大部分学生对阅读课外书的欲望不是特别强烈,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课外阅读还未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课外阅读无关紧要、可有可无。

课外阅读盲目性大,缺乏积极引导 调查结果显示,三年级的608名学生中,喜欢看漫画、迷宫类图书的学生占15%,喜欢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寓言类图书的学生占24%,喜欢童话类书籍的学生占30%,喜欢科幻、探险类图书的学生占28%,喜欢读中外名著的学生占3%。从中可看出,喜欢漫画、迷宫、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寓言、童话类等图书的学生占很大比重,高达69%,喜欢科幻、探险类图书的学生也占28%,而喜欢中外名著的学生仅占3%。这说明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很大,课外阅读缺乏积极有效引导。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时候多加接触古今中外文学巨匠、大师们的传世名著了,而大部分学生选择把时间花在漫画、迷宫、民间故事、寓言、童话等益智、常识性的儿童类书籍上,对古今中外名著鲜有涉猎甚至于漠视。这种情形的阅读起不到强化学生道德、思想意识,净化心灵的作用,势必影响到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

学习任务重,阅读质量低、效果差 调查结果显示,在“周末、假期里通常做什么”一题中,三年级的608名学生中有65%的学生选择完成假期作业,25%的学生选择参加各种形形色色的辅导班,仅有10%的学生选择利用空闲时间去图书馆看课外书。访谈中,许多学生反映,假期里除完成学校、家长布置的作业外,他们还需参加各种辅导班,有时一名学生要参加好几个辅导班,常常是搞得劳心费神、筋疲力尽,既没时间也没精力看课外书,即使偶尔看看也是走马观花、一目十行,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去精品细读。这种情况表明,学生学习任务重,节假日里有限的空闲时间被大量的作业、辅导班占据,阅读的质量低,阅读效果不理想。

3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途径

立足课堂教育,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行为的动力,是行为的力量源泉,一个人愿不愿意、全心全意地做好一件事,关键是看他(她)对这件事有无兴趣以及兴趣的大小。同样,学生会不会因为兴趣而读书,喜不喜欢找一些好书看,重不重视阅读,这都得看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兴趣大,投入时间、精力就越多。因此,笔者认为,要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提高教师自身文学素养。如果一名教师本身具备丰富的文学常识和较高的文学素养,并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身体力行、善于运用,就会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充满情趣,学生也会因教师丰富的文学知识、流利的口才表现更加羡慕、敬重教师,从而激发养成主动阅读、自觉阅读的好习惯。

2)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大部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往往会滋生出一种想要表达读书收获或者感受的欲望,希望自己的读书收获得到教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许。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读书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从而发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例如:适时举行读书交流会、故事会、智力竞赛、猜谜语等活动,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班级中定期展评学生的读书笔记、剪贴、手抄报等,学生在展评过程中通过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将会得到进一步巩固。

3)多鼓励、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尤其是鼓励、引导他们阅读一些中外古今名著,并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无论大小,都能给予一些口头或物质鼓励,以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

精选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2]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分辨能力不强,教师在平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知识积累的实际,区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有意识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让学生会理解、能接受、感兴趣。例如: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讲一些童话、神话或者寓言故事,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增加知识积累;三年级学生,应逐步让学生接触一些如鲁迅、老舍、巴金等文学大师的现代文学作品,同时适时在班级中开展一些诸如叙述故事情节、谈感想、说感受、讨论问题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以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四年级及以上,学生知识有了一定积累,要求就应相应提高,可让学生慢慢接触一些中外古今名著,如中国的《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这四大名著就不错,高尔基、雨果、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世界文学巨匠们的著作也要时有接触、增加了解,使学生尽情地遨游于优秀文学知识的海洋。

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巩固学生阅读兴趣 哈巴德曾说过:“如果我们读书花的钱不比嚼口香糖花的钱多,那么这个国家是绝对不会文明的。”[3]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如果每一个家庭都积极行动起来,主动、积极配合学校,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多读一些优秀书籍,和孩子同读一本书,和孩子一起积极讨论书中的故事情节,和孩子一起与书中主人同欢同喜、同悲同愁,并多表扬、鼓励孩子积极发表他们的意见和看法,提出他们自己的独特见解,持之以恒,那么,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逐渐成为自觉行为。

利用课内和课外两个课堂,升华学生阅读兴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而有益,多读而博知,早已是无数有识之士的共识。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教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利用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可以起到升华课外阅读兴趣的效果,从而使课外阅读“增值”。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与丰富。教师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由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升华课外阅读兴趣的价值。

4 结语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种素养、一种境界。莎士比亚说得好:“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只有学生真正把阅读当成一种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逐渐让读书成为他们的习惯和生命的需要,那么阅读必然就会成为他们的一种自知、自觉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钟慧芬.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天津教育,2002(11):61.

[2]周龙兴.小学生阅读策略发展及教学研究报告[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3):47-53.

[3]韦志成.现代阅读教学理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6).

猜你喜欢

文学素养课外读物阅读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
浅议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文学素养的内涵与古诗积累的意义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