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学历教育中的在线教育实践研究

2024-06-03刘圆圆帅倩

中国标准化 2024年5期
关键词:在线教育

刘圆圆 帅倩

摘 要:教学设计和教学管理是在线教育的核心过程。教学管理在在线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既需要知识传授和解惑,也需要提醒和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学生教学活动管理、考核实施等,包含除基本教学设计外的所有教学实施环节。教学管理效果,可能受班级组织、教师特性、教学管理过程因素等方面的影响,直接作用于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感受。本文分析了教学管理在在线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通过采集广东开放大学4个学期两门课程的750条教学过程数据,分析了其中与教学管理特性相关的9个指标对教学结果的影响。本研究结论认为,教学管理过程中依据学生数量配备辅导教师并优化教师管理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指标,学生教学活动成绩下滑是辅导教师数量不能与学生数量匹配的特征指标。辅导教师多个维度的平台访问和发帖数据,未能显著显示影响教学效果的来源。教学平台应细化教师的教学管理行为,为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做数据储备。

关键词:在线教育,标准化工程,教学管理特性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5.003

0 引 言

在线教育在各类教育形式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与线下教学模式相比,在线教育不仅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能将各类教学资源更加便捷地整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开展,但同时也限制了“学习共同体”的“交互行为和存在方式”[1],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进程和效果的管理,往往容易导致不理想的教学结果,特别是当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不佳的时候。但在线教育也有线下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由教学过程和结果生成的教学数据丰富,便于开展数据分析优化教学过程,开展“精准教学”[2-3]。

本文以《企业标准化》和《标准文献检索与应用》两门课程四个学期的教学过程数据为对象,希望尽可能完整地勾勒出影响教学结果的因素及其重要性,以及研究优化教学效果的方法。本文主要从教学管理过程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开展研究,希望为开展“精准教学”提供部分数据依据。

1 教学管理在在线教育过程中的突出作用

在线教育与面对面教学有显著的教学过程差异。面对面教学主要由授课教师主导课程的教学,包含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但在线教育的授课内容是提前设计和准备的、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其优点是教学资源设计合理、准备充分且经过论证和验收;缺点是教学过程相对难以掌控,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授方式的意见、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等,需要通过信息化渠道、有一定反馈时间间隔地与教师进行沟通,沟通效果可能受到影响。为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体验感,教师有时会选择社交平台等渠道来缩短反馈时间间隔[4],但由于学生数量一般会比较大且学习时间不固定,教师往往需要付出很多倍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教学工作,且社交平台的交流往往并未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开展,且未能记录为教学过程。因而,在教学管理平台完成学生的学习、教师的引导和评价,仍然是完成教学过程的主要渠道,其中既包含了课程学习内容的精心打造,也包含了教师反映在教学平台中的教学活动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强化教学平台中可以反映出的教学管理效果,才可能保障在线教育长期稳定地提升质量。

标准化学历教育的在线教育研究和实践,目前主要有广东开放大学标准化工程专业在开展,基于其已经相对发展成熟的在线学历教育模式,完成标准化工程专业的学历教育。标准化工程专业属于工业工程类应用型专业,学习内容覆盖管理学、理学和工学的内容,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跨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能够实现各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并完成具体的实践工作,因而教学过程对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较高。教师需要通过设计教学活动,推动教学活动有效实施来实现教学效果。广东开放大学的在线学历教育,目前由主管教学机构负责设计和准备教学资源,教学点配备辅导教师完成教学管理过程。实践证明,同一门课在不同教学点的教学效果差异较大,进一步证明教学管理过程的重要性。通过教学平台的课程运行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反映教学点管理模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的辅导教师配备方式、班级管理方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2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企业标准化》和《标准文献检索与应用》两门课程的教学数据进行研究。《标准文献检索与应用》是标准化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企业标准化》是专业核心课。这两门课的掌握程度影响学生从事标准化工作的能力。根据教学平台设计,可以从历史教学数据中挖掘出可能影响教学结果的指标包括9项学生特性指标、9项教学管理特性指标、10项课程活动特性指标、7项课程实施指标,以及4项教学结果指标,共计39项教学过程数据。其中35项是可能影响教学结果的输入性指标,如其对教学结果的影响显著则应进行干预。最后4项结果是学生的考核结果,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教学目标的实现,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学成效。

本文选取其中9项与教学管理特性相关的指标作为教学过程指标,4项教学结果指标为单次课程活动成绩、平时综合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课程总成绩(如下表),数据总量为750条。

3 教学管理特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析

3.1 教学点特性

3.1.1 綜合特性

教学点需安排辅导老师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提醒学生完成学习、参加活动、完成考核以及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评分等。数据显示,各教学点之间的教学效果差异较大。28个教学点中,有4个教学点学生总成绩80分以上的比例80%以上,这4个教学点的及格人数也均高于80%,0分比例为零。细看这四个教学点的单项学生成绩,参加教学活动的高分、及格比例均不突出,且活动成绩仍有一定比例为0分;4个学校的期末考试成绩有3个为10 0%高分,仅1个教学点(6号,标记教学点编号,与后文阐述的其他教学点区分)的80分以上成绩67%,但4个教学点的及格比例均在80%以上;从平时成绩看,4个教学点中有3个高分比例在80%以上,仅1个教学点(16号)80分以上成绩占73%,且4个教学点及格比例均为100%,0分比例均为0。由以上分析判断,活动成绩对最终成绩的影响较小,保持最终成绩高分比例的基础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及格比例和高分比例。

课程总成绩高分比例在40%以下的教学点,共有11个,其中5个教学点(10、15、21、24、26)的活动成绩比例较高,甚至有1个达到100%高分,进一步证明了活动成绩对最终成绩的影响较小。11个教学点中,8个教学点期末考试成绩为0的比例达到30%以上,9 个教学点活动成绩为0的比例达到50%以上,即未参加期末考试和课程活动,与课程总成绩的关联性较强。

因而,从教学点教学管理结果看,首先是未能体现教学活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学活动是完成学历教育中技能培训之外的行业素养、思考能力等教育目标的核心渠道,应在教学设计中突出教学活动对教学结果的影响,引导学生高质量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点教学管理的结果还表明,较高的教学结果来源于教学活动、期末考试的参与量,特别是能够达到及格以上水平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这4个方面成绩的达成均需要教学点辅导教师的提醒、鼓励和督促,与教学点学生数量、配置的辅导教师数量还有辅导教师的工作质量等息息相关。

3.1.2 教学点学生数

28个教学点中,学生数量最多为24个,最少有1个。从总成绩结果看,教学点学生数量为15~16个时,80分以上高分的比例最小,为20%;及格线以上比例也最小,为27%。随着学生数量降低或升高,高分和及格比例均上升,特別是随着学生数量上升,高分比例达到78%,及格比例达到87%。从0分比例看,当教学点学生数量为12~14个时,0分比例最高,为55%,随着学生数量降低或升高,0分比例均降低,学生数20个以上时降至0。

可以看出,期末考试成绩、教学活动成绩和平时成绩与总成绩呈现基本一致的趋势,在学生数10~16个时,教学效果相对较差。教学活动成绩低谷的学生数稍有下移,即学生数10~11个时活动成绩的高分比例、及格比例和0分比例均最不理想。数据可能意味着,学生数达到10~11个时,教师需要重新规划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同时带来了教学活动成绩的变化。而期末考试和平时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在教学点人数约15~16个时,才开始有所调整。这一研究结果的基础是,标准化工程专业的招生数基本稳定,在2015年开始招生至今的16个学期以来各教学点的学生人数基本稳定在50以内甚至30以内,教学点配备辅导教师的数量和来源基本稳定。在学生数量长期保持更多或者更少的其他专业,该分析结果可能不会成立。

学生数较少或者较多,特别是学生数超过16个时教学效果更好的分析结果,为教学点解决教学管理痛点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即当学生数量逐渐增加时,教学点管理机构应意识到可能发生的学生成绩下滑现象。原有管理模式应及时调整,或增加辅导教师,或选用更有经验的辅导教师,或提醒和督促辅导教师更多地关注和引导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当学生数量上升到16个以上时,大多数教学点能够做到教学管理过程的调整,以应对较多学生的学习管理工作。活动成绩在学生数10~11个就显示出较差的结果,表明当辅导教师工作开始显示出不能满足教学管理要求的状况时,不能高质量引导学生参加活动成为最先显示出的问题。因而在教学管理中,应特别关注各教学点学生活动成绩下滑的表现,提前预防总体教学效果的整体下滑。

3.1.3 辅导教师数量

28个教学点的辅导教师数量最少为1位,最多有7位。研究表明,随着指导教师的增加,可以清晰地看到课程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高分比例、及格比例的下降(除去1个教学点学生数量少且全部高分的特殊数据),其中课程总成绩高分比例从70%下降到20%,及格比例从83%下降到27%;期末考试成绩的高分比例从65%下降到20%,及格比例从85%下降到20%。从总成绩0分的比例来看,随着指导教师的增加,0分比例从3%上升到40%。由此可以看出,辅导教师的增加并没有提升教学效果,反之却显著地负面影响教学效果。主要来源于教学点的辅导教师管理模式的差异,即部分教学点可能由一位教师负责多门课程的辅导以及1门课程由多位辅导教师辅导的情况交叉存在,使辅导教师未能清晰地明确自己的责任领域,导致辅导教师越多,教学效果越受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应对教学点辅导教师的配置进行干预和指导,如教学点难以做到精确管理每门课程、每位指导教师的职责(需管理的课程数量大),可以由具体课程的总责任教师与教学点辅导教师沟通,明确具体课程的辅导教师及其职责范围。

3.2 辅导教师单个学期登陆平台

单个学期,辅导教师登录平台次数(单个教学点所有辅导教师登录平台的次数)最多为183次,最少为38次。数据显示,辅导教师登录平台次数对学生成绩的高分比例、及格比例和0分比例的影响均较小。

单个学期,辅导教师登录平台天数(辅导老师单日登录的所有次数算1天)最多为30天,最少为7天。数据显示,辅导教师登录平台天数对学生成绩的高分比例、及格比例和0分比例的影响均不明显。但当去掉所有总成绩为零的数据项后,高分成绩的比例有随着教师登录天数增加而上升的趋势,参加活动和平时成绩的高分比例变化趋势更加明显。由此可以看出,辅导教师选择更多的日期登录平台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做出反馈,更具重要性,即使单次登录时间不一定很长。另一个方面,辅导教师登录天数和次数的增加,没有对0分成绩比例有显著的影响,特别是没有对期末考试和参加活动的0分比例有影响。这也可能与教学点管理模式中,辅导教师和班主任的职责分工有关,辅导教师可能并不负责提醒学生参加教学活动和参加期末考试,该工作一般由班主任负责。但班主任的工作过程很难在教学平台有所反映。为全面掌握学生教学过程情况,建议应在教学平台建立辅导教师通知学生参加教学活动和参加期末考试的功能,并将及时提醒的职责赋予辅导教师。

3.3 辅导教师课程访问情况

3.3.1 课程访问总次数

本次数据中辅导教师访问课程总数最多为3165次,最少330次。数据结果显示,平时成绩及格的学生比例随着教师访问课程总数的增多而上升;辅导教师访问课程内容次数达到1500~1700次以上时,平时成绩为0的学生比例降至最低。从数据可以看出,辅导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也就是说,辅导教师登录平台的天数影响平时成绩和总成绩的高分比例,访问课程内容次数影响学生平时成绩的及格比例和0分比例。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辅导教师经常登录平台查看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助于推动参加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进一步提升了期末考试成绩;不一定经常访问课程平台,但关注课程各个学习模块的辅导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方面更有益。

3.3.2 单次教学活动访问次数

本次数据中辅导教师访问单次教学活动次数最多为2063次,最少49次。数据结果显示,辅导教师单次教学活动次数达到700次以上时,平时成绩为0的学生比例降至最低。但其他影响均不明显。因而,辅导教师仅关注并完成单次教学活动的工作,但不关注或较少关注课程其他内容时,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不显著,甚至随着辅导教师访问单次教学活动次数的增加,单次教学活动的及格比例和高分比例均稍有下降。

3.4 辅导教师发帖数

本次研究分别针对辅导教师在整个学期的发帖数量总数和单次教学活动的发帖数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数据分析。辅导教师在整个学期的发帖总数最多为818条,最少为33条;在单次教学活动中的发帖数量最多为530条,最少仅为2条。结果表明,无论辅导教师在整个学期的发帖數量还是单次活动的发帖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均不明显。但在80分以上的高分成绩比例中,当单次教学活动教师发贴160到210之间时,无论课程总成绩还是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单次活动成绩,高分比例均出现一个小高峰,且在这一段的0分比例相对最低。

从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发帖数量的多少对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影响不显著,原因可能是教师以发帖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与网络教学常见的阅读形式相似。与线下教学活动相比,不容易引起学生更多的参与兴趣。因而,应采取其他方式推动学生参加教学活动、参与课程学习并完成平时和期末的考核,或转变网络教学活动的发帖方式,增加趣味性的、互动性的内容或学习过程。

4 研究结论

通过对750条学生学习过程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学点的教学管理过程显著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体现在教学点学生数量过多或过少、配备辅导教师数量不足或过多。应注意的是在配备辅导教师较多的情况下,教学点应关注辅导教师的管理规范,减少由于辅导教师增加导致的教学效果下降。

在具体的教学管理过程中,辅导教师访问天数和访问各个课程模块的次数,也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辅导教师在比较多的天数登录平台查看学生学习状况以及关注课程各模块内容,比集中几天开展教学活动和进行教学评价,以及仅关注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工作任务,更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要求辅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外,定期登录平台查看学生的需求完成互动,或发布教学辅导内容,使学生感受到辅导教师的辅导行为。辅导教师关注并熟悉课程的各个模块,有利于引导学生完成各个模块的教学过程,能够避免学生遗漏学习、活动或考核环节。

另一方面,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沟通模式——辅导教师发帖,并没有显著影响教学效果。一方面是由于网站发帖容易导致的即时性不足影响学习感受,另一方面可能与教学活动的设计模式相关。单次教学活动成绩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显著,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教学活动还未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而,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改善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升教学活动的效果,真正发挥标准化学历教育中教学活动本应该发挥的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历史教学数据分析影响学生在线学历教育成效的、来自教学管理特征的因素。本研究仅针对广东开放大学教学管理模式及其行为开展研究,用于优化开放教育类学生的教学过程。本次研究选取的数据为还未优化过的教学过程数据,反映是该类教育的一般特征。研究团队后续还将针对其他影响因素,以及教学过程优化后的数据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形成立体的教学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际平,张丽.“在线实践共同体”成员参与动机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2):22-26.

[2]王国华,卓泽朋,周光辉.大数据背景下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构[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3):107-111.

[3]李君.在线教学时代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应用与重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4(S1):64-66.

[4]郑双涛.钉钉在线课程团队管理运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观察,2020,9(37):55-57.

作者简介

刘圆圆,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标准化教育、标准化理论、风险评估、质量管理。

帅倩,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团体标准研究、企业标准化、质量管理。

(责任编辑:张瑞洋)

猜你喜欢

在线教育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交互式课堂及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五力模型的在线教育盈利模式的选择
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务实之路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在线教育探讨
“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在线教育商业模式分析
在线教育商业模式分析
在线教育商业模式探究
提高机械原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