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的意境创造与空灵之美

2024-06-01陈璐

长江小说鉴赏 2024年3期
关键词:创作手法美学特征体现

陈璐

[摘  要] 曹雪芹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学知识,也经历了人生的重大变化,使得人生思考变得更加深刻。在进行《红楼梦》创作时,其运用了多种手法营造了多层次的意境,进而将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呈现出来,也将自身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呈现出来。为了进一步提高《红楼梦》的传播水平,加深广大读者对《红楼梦》的理解,本文就对作品中的意境进行了以下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红楼梦》  意境  体现  美学特征  创作手法

[中图分类号] I224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7-2881(2024)03-0007-04

关于意境的认知,主要是指在诗词作品中,关于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与思想情感的结合,进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实现了情景结合和虚实结合,在进行《红楼梦》创作时,曹雪芹运用了多种手法,创作了多种意境,不仅展现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现出了作者的情感和人生感悟,赋予了作品更加深厚的文学价值。因此,在进行《红楼梦》学习和传承时,加强分析作品的意境十分重要,不仅可以从中探索作品的艺术创作手法,也可以加深对作者人生感悟的了解,从中感悟到更多人生价值观,进而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一、意境阐述

自古以来,我国许多作家在进行作品创作时,都十分注重意境的创造,借助各种高妙的手法来创设不同的意境,增强作品的内涵。在传统文学认知当中,在进行叙事类文学作品创作时,最高的追求就是要做好典型的塑造和情景的创造,所以在衡量文学作品的质量高低以及艺术深度时,可以通过作品的意境创设水平来进行评价。我国古代作家在进行小说创作时,十分注重营造意境,例如在《聊斋志异》《红楼梦》等作品中都创造了各种意境。

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属于一种美学范畴,主要是文艺创作的美学和艺术批评的美学范畴,体现出来的是主客观交融的艺术境界。所以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做好意境的营造,是一种美学要求,通过运用比喻、暗示、象征等各种艺术手法来营造出各种美学意境,可以进一步提高作品的藝术水平。通过加强意境的营造,既可以将艺术形象更加具体地展现出来,也可以将作者心中的情感体会表现出来,进而促进读者对于作者情感的理解,有效地实现了意和境的统一。意境的存在是辩证的,是意和境的辩证统一,所以在创设意境时,实现了意中有境,境中有景。《红楼梦》作品虽然描述的是红楼儿女的命运,但是也创设了各种极为优美的意境,从各种人物故事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生命的关切,从人物性格当中,可以体会到作品当中浓厚的情感和强烈的生命意识[1]。

二、《红楼梦》作品的意境分析

1、整体艺术构思意境美

《红楼梦》作者在进行意境创作时,运用了多种方式,所呈现出来的意境美多彩多姿,体现出了整体艺术构思的意境美。随着《红楼梦》的传承,许多文学作家对该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作者在创作《红楼梦》时,做好了整体艺术的构思。在作品中,曹雪芹运用了离骚式的抒情结构,将抒情的结构衍变成为了一篇巨幅画卷而且进行了十分详尽地叙述。作者曹雪芹的人生经历了较大的变化,跌宕起伏的变化使得他的人生感悟变得更加深切,进而创作了《红楼梦》,在作品创作中能够呈现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意境美。因为在创作时,曹雪芹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以及自身的审美情趣都融入了艺术构思当中,所以在创作《红楼梦》时,不仅注重分析人生的意义,更是描述了一些是非善恶的评判,所以《红楼梦》也是一部世情小说,将各种人性展现出来,也进一步提高了作品的价值[2]。此外,《红楼梦》当中也展现出了多种价值观念,展现了对于自由的追求,展现了对于美好人生被摧毁的同情和哀伤等,使得整个意境构造更具整体化。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但是作品中又营造了虚幻的意境,在宝玉出场的时候,形容宝玉是补天之石幻缘而成,林黛玉则是神仙还情还泪而成,而其他丫鬟则是一群仙女所变成的,整个作品都处于现实和虚幻的融合当中,使得作品具备了神化虚幻的意境[3]。在作品当中,作者也通过多个情节来将自身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呈现出来,例如作者在描述巧儿被拐入刘姥姥家,甄英莲被拐入贾家,都表现出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作品中的各种人物虽然平凡,但是人生经历却不平凡。作者也通过各种现实的故事情节来表现出不同的意境,并将自身的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例如在讲述宝玉的时候,一方面是讲述了宝玉不入流的叛逆性格,但是另一方面也借此来表达出作者对于保持自我的坚持,借此来歌颂坚守自我的品质。

2、人物诗歌创作意境美

《红楼梦》当中也有着人物诗歌创作的意境美,作者在营造不同的意境时,采取了人物诗歌创作的形式。曹雪芹通过将自身的诗歌融入到小说作品中,不仅可以强化故事的情感,也便于诗歌的广泛流传,这也是当时清朝最常用的小说创作方法[4]。在《红楼梦》作品中有着大量的诗词,从中表现出作者的文学艺术素养,同时作者通过不同的诗歌创作表达出了不同的艺术意境。在明清时期,社会依然认为小说是一种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因此许多小说的评点家也没有重视对小说作品意境的分析,但是随着文学的发展,许多作家开始在小说中融入一些诗歌来进行抒情,出现了小说的诗化发展,在创作小说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诗歌,使得诗歌表达成为小说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法,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也运用了诗歌创作的艺术表现手法。

采用故事人物来进行诗歌创作的形式,可以从侧面表现出人物的性格,也可以展现出不同的意境。例如,在林黛玉和史湘云对诗故事当中,林黛玉作出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诗句虽然描述的是凄凉的画面,但是也将当前多愁善感的夜晚描述了出来,间接将林黛玉的哀愁性格展现了出来。该诗歌的创作,不仅可以将人物的性格展现出来,也可以为人物之后的故事发展奠定重要的伏笔,暗示了林黛玉之后的命运发展。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更是一部诗化的小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学价值,作者在故事叙述中融入了诗歌的创作,进而增加了小说创作的点缀,使得小说内容更加丰富,文学艺术水平更高,所以《红楼梦》也是一首庞大的诗歌,对各种命运进行了歌颂。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作者结合了各个人物的重要特征,根据人物形象创作了不同类型的诗歌,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进而表达出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悟。

3、自然景物意境美

在营造意境时,曹雪芹运用了自然景物和环境描写的方式,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意境。一开始关于意境的分析,主要是古代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审美,通过描述各种自然景观来实现天人合一的状态,进而营造出相应的意境。随着文学的发展,关于意境的描述,提出了属于美学的范畴,作者可以借助各种自然景物来渲染环境和衬托人物性格,展现出作者的审美情趣,也实现了情景交融,为读者营造更具有哲理性的意境。例如,在《红楼梦》当中,作者则通过描述不同的自然景物来表达出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关于“竹”的描述,作者进行了多次描述,“竹”作为一种自然植物,在构建自然景观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但是在作品中,“竹”的出现包含了各种深意。作者一开始通过描述“竹”这一景物,表达出林黛玉的孤芳自赏和愤世嫉俗的人物性格。但是在后来的描述当中,作者又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竹”,从中表达出不同的意境。如在第十七回当中,描述了潇湘馆的环境“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在第二十三回中,则从林黛玉的角度来描述看到的竹“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得幽静”,通过不同的描述来将潇湘馆清冷的环境表达了出来,也将潇湘馆主人的精神气质和竹相互联系起来,将林黛玉的性格和气质明确地表现了出来。

在《红楼梦》当中,对于自然景物有着多处且重要的描述,通过不同人物对自然景物的观看和欣赏来将各个人物的性格表达出来,例如在第五十八回当中,则描述了贾宝玉对杏花的欣赏,通过描述贾宝玉看到的杏花暗示出宝玉的情感变化。在看到“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宝玉就此产生了抱愧和留恋的情感,然后再通过“再过几日,杏树子落枝空”,进而联想到岫烟之后的生活。通过描述人物对于各种自然景物的欣赏,表达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变化,也可以将人物的性格表达出来,从上述当中,可以感受到宝玉体会到“情”的重要意义。

三、《红楼梦》作品意境的美学特征

1、意象美

意象是意境的重要构成单位,通过意象的描述,可以将作者的思想情感融入其中,进而将作者的情感通过客观的事物表达出来。在《红楼梦》当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来构建出不同的意境,包括使用了一些中心意象、补充意象、陪衬意象等。通过运用多种不同的意象,进行人物和场景的描述,并从中营造出不同的意境,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在进行故事场景描述时,曹雪芹会使用多元化的意象来构建和谐的整体,构建出更加完整且具有艺术的意境,进而呈现出意境的美。例如,在第五十八回当中,宝玉在园中闲逛时,看到的杏花景象,在塑造场景时,作者运用了结子的杏树来作为中心意象,将柳枝和桃花作为陪衬意象,将树上的雀儿作为补充意象,将联想到的杏树结子,子落枝空作为联想意象,进而联想到岫烟的婚姻,从岫烟的出嫁开始,进而联想到岫烟的婚后情景,进而将宝玉的孤独伤感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意象,不仅可以构建出完整的意境,还可以借景抒情,将人物的情感通过客观的事物表达出来。此外,在作品中,作者也塑造了“宝钗扑蝶”的场景,通过运用中心意象、补充意象等构建出更加轻松愉快的场景,从而将宝钗的性格更加完满地呈现出来,既可以表达出宝钗稳重的性格,也表达出了宝钗的天真活泼,进而构建更加鲜明的人物形象。所以,曹雪芹在进行意境营造时,运用了多种不同的意象,构建出完整场景的同时,将人物的性格鲜明地表达出来,还可以将作者的情感更加直观地表达出来。

2、辉映美

《红楼梦》中所创造的意境,并非是单一的画面,而是由多种画面共同组成的,实现动静结合相互辉映,进而将意境美更好地表现出来,为读者营造一个更加优美的意境。曹雪芹在创造意境时,会紧密联系人物的性格,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而构建具有变化的意境画面,例如作者不仅会描述静态的意境,也会描述动态的意境,实现动静相映。例如,在第五十回当中,描述了白雪红梅场景,作者先是描述了静态的画面,对薛宝琴的穿着进行了描述,并和红梅进行了对比描写,借此来将薛宝琴的美呈现出来,然后再进行了动态的描述,对薛宝琴背后的人进行了描述,将贾宝玉的出场描述成为了一个类似动物的出场,使得画面变得更具动态,和之前的静态画面相比,形成了动静相映,从而将意境美的特征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在描述宝玉的时候,先是描述了宝玉的穿着,形容是“披着大红猩毡”,描述了衣物的颜色,并和白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从红色的视觉中顿生暖意,使得整个画面变得更具生气。所以,作者在描述白雪红梅场景的时候,运用了声音、颜色来描述动静结合的画面,将白雪红梅的场景更多层次地表现出来,营造了一个赏心悦目的艺术意境。

3、融合美

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意境时,也运用了人物合一的方式,使得意境具备了融合美的美学特征。在表达人物性格和内心变化时,曹雪芹采用了人物合一的方式,通过加强人和物之间的描述来展现人物特点。例如,在第二十七回当中,作者先是描述了大观园内的残花现象,进而将林黛玉内心的悲伤表达出来。然后再借助残花的随风飘荡将林黛玉的身世表达出来,暗示了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境遇。所以,在看完残花的景象后,触动了林黛玉的内心,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悲伤哭泣了出来。所以,作者描述当前残花随风飘零的现象,不仅呈现出了残败凄美的意境,也塑造了人物的形象,暗示了人物的命运,进而达到了人物合一的境界。

四、《红楼梦》作品的意境创造手法

1、借助矛盾表达出意境的朦朧之美

曹雪芹在进行《红楼梦》创作时,运用了绘画中的模糊化艺术手法,塑造了更加模糊的艺术效果,将意境的朦胧之美呈现出来。曹雪芹使用了烟云模糊的手法来进行意境的创作,并借助矛盾呈现出良好的艺术效果。在《红楼梦》当中,意境的呈现通常是通过和诗画进行结合,借助诗画中的意境来构建出作品的意境,进而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感悟[5]。曹雪芹在描述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时,通常会使用“矛盾”来进行写意的描述,进而更好地打破时空的限制,使得故事描述的贾府不仅仅只是在明清时期,而是可以延伸到其他时空范围当中,也借此来增强作品的内涵,进一步提高作品的文学价值。

例如,在第六回当中,讲述到刘姥姥和女儿想去王家,因为王家二小姐会侍人,但是深入分析,刘姥姥之所以可以去王家,是因为刘姥姥的女儿嫁给了狗儿,然后凭借狗儿家的关系可以去到王家,但是在二十年前,刘姥姥的女兒是否已经嫁给了狗儿,其中存在一定的疑惑和矛盾。但是作者在描述的时候,并没有注重对时间的核对,没有发现矛盾所在,只是想表达出时间的久远,表达出一定的历史感,进而构建出一定的朦胧美。此外,在第十三回到第十四回当中,描述了由冬春直接越到了秋季,在第八十五回到第八十七回中,由春越到了秋,这些章节中,都进行了时空的跳跃,而这种时空的跳跃和变换都是不确定的,都是超越了物理时空的限制,甚至是存在矛盾的,但是这种不确定和矛盾才能创造深远和朦胧,才能构建出更具模糊的意境美。

2、借助矛盾表达出意境的空灵之美

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作品时,也借助了一些绘画手法,借助绘画技巧来处理黑白关系,进而制造空白,借此来将意境的空灵之美表达出来[6]。例如,在第四十二回当中,在讲述惜春画大观园时,薛宝钗对画作进行了点评,从她的点评内容当中可以表达出古代绘画的许多技巧,描述了在绘画过程中,要做好构图,将空间的上下前后高低等关系进行合理的处理,提高构图的合理性,处理好黑白关系,进而将绘画的意图表达出来。曹雪芹还把制造空白的手法运用到语言的处理和故事情节的处理上,进而营造出更具空灵的意境美。例如,在第八回当中,讲述了宝玉要撵他的乳母李嬷嬷,而在第十九回中李嬷嬷说宝玉要撵茜雪,两个情节中存在了矛盾,进而形成了艺术空白。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矛盾,主要是袭人劝住了宝玉撵李嬷嬷,但是李嬷嬷却说了宝玉撵了茜雪。矛盾的呈现也为读者保留了较大的想象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来想象其中的故事发展。

五、总结

综上所述,曹雪芹通过运用过人的才智创作了《红楼梦》,并且在作品中构建了多种意境,进而将自身的情感和人生感悟表达了出来。在进行意境创造时,曹雪芹使用了诗歌创作、人物结合等方式,进而构建出更具韵味的诗化意境,并通过各种意境的变化来将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 唐嘉.梦幻与芭蕉:谈《红楼梦》“空含万象”的审美意境[J].红楼梦学刊,2023(05).

[2] 鲁天智.古典小说的意境化评点——以脂评《红楼梦》为例解析[J].青年文学家,2023(05).

[3] 彭熙.《红楼梦》中的意境赏析[J].牡丹,2021(14).

[4] 江思源.《红楼梦》诗词的审美意境[D].长安大学,2021.

[5] 肖亦君.浅析《红楼梦》诗化意境[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4).

[6] 张康夫.《红楼梦》大观园主题绘画审美研究[D].天津大学,2021.

(特约编辑 范  聪)

猜你喜欢

创作手法美学特征体现
肖邦艺术歌曲的“悲情”体现
艺术品位在生活中的体现
音响符号在舞台表演中作用的体现
中国传统篆刻艺术的创新性应用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变迁浅论
宗教情感在西方近现代绘画中的体现
探讨藏族民间舞的美学特征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
凉山彝族雕刻艺术的结构骨架之美
以《大协奏曲》为例分析施尼凯特作曲中背景与结构的创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