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与创新

2024-06-01赵力生

高考·上 2024年5期
关键词:融合创新教育现状高中语文教学

赵力生

摘 要: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旨在解锁教育的潜能并应对教学实践中的难题。通过实施一系列原则和采用多样化途径,包括激发学生深思、利用现代科技,本文探讨了如何有效突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促进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创新能力。旨在为高中语文教学注入活力,探索一种融合传统文化与创新的新教育路径。这一探索过程虽然面临许多未知,但正是这些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赋予了教育创新无限的可能性。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融合创新;教育现状

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是一项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任务。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时代变迁,如何有效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不仅测试着教育者的智慧,也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在保留传统的同时引入创新,以及如何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尽管困惑和挑战众多,但正是这些问题激发了对教育方法的深思熟虑和不断探索。将中华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也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新人提供坚实基础。

一、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一)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还深化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这种自信源自对传统文化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从经典诗文和历史故事中汲取智慧,培养自我定位和民族骄傲。这一过程不仅加强了学生面对未来挑战时的自信姿态,也对个人成长和民族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显示了文化自信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角色[1]。

(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显著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深化了他们的道德感、审美情趣及世界观。学习传统诗歌、故事及哲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艺鉴赏能力,而且培育了健全的价值观和深邃的生活观。此教育方式超越了纯知识传递,深入到品格塑造和心灵滋养,培养学生尊重、责任、勤奮和诚信等美德,奠定成为社会栋梁的基础,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

(三)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故事、诗词、歌赋等传统元素激发学生探索语文之美的热情,使教学既充满乐趣又深具意

义[3]。学生在体验语言韵律和历史厚重的同时,建立了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自豪感。此外,鼓励学生将课堂学习与实地考察、文化交流相结合,进一步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全面认识,使语文学习不仅限于知识传授,更成为一种生动、吸引人的体验[4]。

(四)提升写作和思维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写作和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古典文学作品,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和多样的表达技巧,而且通过探索古典美学理念,深化了审美和创作的理解,能够更自如地进行语言表达和思想交流。此外,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鼓励了学生的探索、提问和批判性思维,促使他们在深入分析和思考中形成独立见解,从而在学术和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更强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5]。

二、当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

(一)应试教育下的文化教育现状

在应试教育体系下,高中语文的传统文化教育受到挑战,主要因其未获得应有重视。这种教育模式过分注重成绩,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主要围绕应试需求,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结果,传统文化教育被边缘化,视作非主流,缺乏系统性规划。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变得片面,仅在考试准备时接触零星知识点,无法深入理解其深刻内涵。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削弱了他们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和创新灵感的能力。

(二)学生态度与社会环境的双重影响

当前高中生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这使得他们对新奇事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偏好。同时,外来文化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影响力,以及流行文化在社会中的普遍渲染,构成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双重挑战。这种现状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高中生更容易接触并受到外来文化及流行文化的吸引,这些文化因其新颖性、娱乐性而受到青少年的欢迎。在这种环境下,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使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在众多文化影响中保持其吸引力和教育价值。

(三)西方文化主导下的教育体系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西方文化理念和教育方法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现状对传统文化教育构成了隐性挑战。西方的教育模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内容的设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导致传统文化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育实践中往往被边缘化或忽视。这种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教育体系,不仅影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识,也反映出部分教师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认识不足。一些教师可能缺乏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内容和方法中的意识和能力,或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关联不大,从而忽略了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文化自信中的重要作用。这种缺失不仅削弱了学生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也影响了他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和智慧的机会。

(四)传统文化传承的挑战

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挑战,主因是许多文化通过口头传播,易导致文化变异或流失。同时,缺乏系统性整理开发,使文化遗产难以结构化和标准化传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这些挑战体现为教材选择限制、教学资源不足及教师专业能力局限。尽管教育部门和学校试图通过课程改革和教材编制融入传统文化,缺乏系统的资源整合和专业指导使得努力难以达到预期。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中也可能因对文化理解不足,难以有效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传统文化精髓。

三、融合传统文化的教学原则

(一)满足学生个体需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时,关键是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心理特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调查问卷和小组讨论等手段,教师可以捕捉到学生对于文学、历史、哲学等传统文化方面的兴趣,据此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这不仅包括介绍传统节日背景、名人故事,还涵盖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文化魅力的机会。教育方案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鼓励他们探索和提问,同时利用数字化平台和互动软件增强学习的个性化和互动性。这样的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促进了他们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二)尊重文化多样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时,尊重文化多样性成为关键原则。这要求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广泛包含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元素,体现中华文化的广泛性和包容性。教学活动可以涉及多民族的历史故事、节日、艺术和方言,让学生从多元视角理解文化。通过组织文化探究项目,鼓励学生深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主题,并分享发现,不仅促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也激发深度学习兴趣。教师还应强调文化间的交流互鉴,引导学生认识文化联系与共性,培养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能力,深化对中华文化魅力的感受。

(三)注重学生体验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体验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关重要。通过实践活动和体验学习,如书法、传统手工艺制作、庆祝传统节日等,学生能直接参与并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体验学习还可包括角色扮演、模拟文人聚会、参与传统表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文化的美感和深厚意义。例如:组织《兰亭集序》背景的书法活动或演绎古代诗人生活,增进对文化和情感的理解。结合现代科技,如虚拟现实(VR),提供历史场景体验,也是创新的学习方式,允许学生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以全新视角深入传统文化。

(四)促进文化反思与融合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比较和反思是促进文化理解深度和广度的关键。通过比较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异同,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每种文化的独特价值,同时理解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跨文化主题讨论、研究项目或辩论活动,鼓励学生探索例如节日庆祝方式、文学艺术形式、哲学思想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和联系。例如:通过比较中西方的节日庆祝习俗,学生可以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幸福和团聚的共同追求,从而增进对人类共通情感的理解。同时,教师应强调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文化特征比较,而且要更深入地思考文化背后的历史、社会、哲学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此外,通過引入国际视角的传统文化学习资源,如外国学者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化多样性。

四、实施路径

(一)激发学生兴趣,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取创新教育理念,以“授之以渔”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深入思考的热情至关重要。通过小组学习和讨论,学生可以互动探讨,从而更深层次地发现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和魅力。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为学生展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和形式,如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历史故事、诗歌背景、艺术作品等,使得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获得直接的感受,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以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为主题的调查和研究项目,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举例来说,教师可以选取某一位诗人的不同时期作品,引导学生探究诗人情感的变化和深沉用意,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演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深度阅读能力,还帮助学生构建起对传统文化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二)组织文化体验活动,加强文化传承

在提升传统文化传承效果的教学策略中,组织实地考察和文化采风活动成为一种极富成效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走进传统文化的环境,比如“寻味故宫博物院”或“探寻中国特色的石拱桥”,学生不仅能直观地观察和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在实际体验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这种体验式学习活动有效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将学生从单调的学习环境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在更加开放和真实的环境中学习。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和参与,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等,展示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视听上获得更加丰富的感受,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文化联想。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通过创新教学形式,避免单纯的理论说教,教师可以更有效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让他们在感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长期记忆,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式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有机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生动有趣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通过微信、微博、短视频等社交媒体平台,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的精粹以碎片化的内容形式分享给学生,这种方式不仅便于学生利用零散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还能有效突破学习的时空限制,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此外,结合线下传统文化活动的参与,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等,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这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建立传统文化交流平台,如在线论坛、文化分享会等,可以激发学生间的讨论和思想碰撞,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和认识。在这样的平台上,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体会,通过交流互动,进一步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创新教学方式,不仅使传统文化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对传统文化教育方法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创新,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我们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也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基础。这种教学探索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最终,这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现代人才。

参考文献

[1]肖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两种措施[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2021(6):33.

[2]章俊.文化传承视角下高中语文教学[J].新校园,2021(7):37-39.

[3]丁晓芬.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8):3-4.

[4]任毅.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素材的开发应用[J].新课程,2021(41):197.

[5]李小兰.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探讨[J].求学,2021(23):59-60.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探索”(课题批准号为:XJK22CJC075)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融合创新教育现状高中语文教学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小学“优课”教学模式的多元分析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浅析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东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比较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高校ACCA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