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议题式教学设计的优化探析
2024-06-01张福明
张福明
摘 要:新一轮课改的开展及立德树人任务的提出,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为导向,在面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探究讨论的机会,构建活动型课程,而议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则可以达到这一效果,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具有良好作用。对此,本文立足于新课标背景下,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为载体,分析议题式教学的特点,从定位课程目标选取有效议题、分析议题设计培育辨析思维、设计真实情境开展议学活动、完善教学评价巩固议学成果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议题式教学设计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议题式教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不仅对课程目标加以确定,还提出“活动型课堂”的教学理念,为教学设计优化指明方向。其中,议题式教学作为活动型课堂构建的有力抓手,强调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围绕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学生核心素養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在这一环节中,如果想充分发挥议题式教学的育人价值,则需要借助教学设计的科学指导。但是基于教学设计,从现状分析层面来看,存在一些潜在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表现在议题设计、情境创设、活动开展、教学评价等方面。基于此,如何以新课标为背景优化议题式教学设计,则成为值得高中思政课程教师深思的重要课题。
一、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议题式教学的特点
(一)生本性
议题式教学对高中思政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紧跟新课改潮流,深化对新课标内涵的理解,从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层面入手加以转变和改进[1]。不仅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需要秉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对学生的发展规律进行客观全面的遵循,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借助其主体作用的最大限度发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引导学生围绕思政课程议题,完成学习、深化、迁移等一系列活动,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二)开放性
从本质上来说,高中思政课程议题式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的鲜明特征,需要教师确保所营造的教学环境具有开放、民主的鲜明特征[2]。新课标对议题式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需要教师通过议题的提出与引入,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思考探究、分析解决,调整现有教学方式,确保教学氛围朝着民主、开放的方向发展。在议题式教学模式当中,议题设定作为其中的核心环节,将会对课堂教学活动整体目标的达成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立足于新课标背景下,在对议题进行设计时,教师则需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时政热点、社会热点等话题,加强与思政课程知识之间的深层次融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分析讨论、总结提升的机会,确保学生于轻松民主的氛围中深化对思政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三)思维性
议题式教学主要由四大要素构成,分别是议题、情境、活动、任务。需要说明的是,各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层层递进的关系。因此,立足于新课标视角下,教师借助议题式教学活动的开展,可高效整合各项教学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具体而言,围绕思政课程推进议题式教学活动时,教师有必要对各教学环节进行有效衔接,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依托议题和任务的引领,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培育学生思辨品质,调动学生学习探究、思考分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知识学习的综合能力[3]。在帮助学生输入知识经验的同时,对其进行有效输出,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二、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议题式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定位课程目标,选取有效议题
在议题式教学设计环节中,教学目标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扮演指引、导向的角色[4]。而新课标对思政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基于立德树人这一着力点,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由此彰显学科的育人价值。当前,在议题设计阶段,部分教师因受课标研究浅显、教学改革意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依旧停留在传统层面,侧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而忽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方位培育。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之下,教师要增强教研意识,围绕新课程标准对其内容进行透彻详尽的分析。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对思政课程内容有所明确。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既包括教学设计建议,也包括教学评价建议。随后,教师结合所讲解的课程内容,选取相应的议题。此外,教师不仅需要对新课标内容进行透彻研究,也需要加强对思政课程教材的仔细剖析,对教材难点及重点有所明确,以此为着力点优化设计议题。在帮助学生深化对课程内容理解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议题式教学设计优化及整体实效性的提升,均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5]。
在高中阶段,思政课程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这就需要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针对教材内容,并结合新课标设计议题,由此推进议题式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明确议学方向。例如: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章节内容讲解时,教师可设计“内忧外患时局当下,如何谋出路?”“发展转型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艰辛探索终得愿——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旅”等议题。在《全面依法治国》章节内容讲解时,教师可设计“法治国家建设的内涵,你如何理解?”“社会视角下高空抛物治理的思考”等议题。
(二)分析议题设计,培育辨析思维
立足于新课标视角之下,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为主要框架,对教材内容及学生学情进行透彻分析。在此基础上,围绕教学难点及重点对议题进行合理化选择,并予以分解,由此优化议题式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教师加强理论与实践、预设与生成之间的深层次融合,最大限度彰显活动型学科的课程育人价值,聚焦议题提高思政课程教学实效性,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对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则需要全面梳理课程内容、特点、教学目标等,分析学生学情,秉持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精心规划教学计划。在总议题的框架之下确定相应的子议题,充分发挥两者的衔接作用,进一步培育学生辩证思维。
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一框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可在明确本课教学难点及重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议题,帮助学生深化对实践内涵、实践与认知辩证关系、实践基础作用等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关键能力,让学生在议题研究中实现自我辩证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教师可确定“从塞罕坝看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一总议题,下设“忆往昔——塞罕坝之变”“看今朝——塞罕坝之治”“期未来——塞罕坝之约”三个子议题,让学生通过资料查阅、交流讨论、实践探索等方式,对塞罕坝的发展之路加以剖析,让学生深化对“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理解,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素养。
(三)设计真实情境,开展议学活动
在议题式教学设计中,教学情境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达成预设教学目标的同时,可确保议学活动的顺利推进,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思政课程育人价值彰显,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围绕思政课程推进议题式教学活动时,教师有必要对各教学环节进行有效衔接,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也就是说,在这一环节中,若想实现议题式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则需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真实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议题研究讨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围绕议题进行合作探究。以“从塞罕坝看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一议题为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塞罕坝治理前后的照片及纪录片视频,随后面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为什么这个地方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紧接着,以此为启发点调动学生的合作力和学习力,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分析塞罕坝的变化,并让学生思考自己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将如何继续守护塞罕坝这片绿色天地[6]。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成为议题式教学活动的主人,在真实情境中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的同时,小组展开热烈的交流探讨,对诸类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将进一步助力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
此外,在新课标背景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高中政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需要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为导向,设计真实情境,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其中,公共参与作为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以议题式教学为框架,开展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相关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依托革命场馆,开展主题为“感受党的领导”议题活动,组织带领学生前往革命场馆、红色教育基地,并在其中渗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议题式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切实真切地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不仅如此,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入,这对学生爱国情怀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大有裨益。再如:在“非公有制经济”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开展议题为“双手创造幸福”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的机会,并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这对学生公共素养的培养具有良好作用。
(四)完善教学评价,巩固议学成果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纸笔测评是学生学习评价的主要方式。虽然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查,但是也会导致学生陷入记忆学习、浅层学习的困境当中,不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政治议题式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要以学科素养为引领,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落实学科素养培养的任务,提高议题式教学设计实效性。例如:在《歷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课的议题式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要以学科素养为切入点,从政治认同方面对学生的议题式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依托典型案例描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依托具体事例论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加以分析”“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会辨别抵制错误思想”。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课堂外的表现加以综合评估。
此外,学习成绩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指标之一,但是不可以作为成果评价的唯一指标。因此,作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议题式学习活动评价时,要转变思想观念,从多个方面入手对学生的议题式学习成果加以评价,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品质、价值观、情感态度、应用能力等,以便进一步巩固议学成果。
例如:在《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这一议题式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传统的变与不变”这一议题进行课堂辩论,学生于课前深入到实际当中,对自己的家乡文化进行搜集,在课堂上根据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讨论,论证自己的观点。在课后阶段,学生可以通过调查报告、文化策划案等多种方式,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分享。一方面,在口头表达方面,主要从“表达内容是否准确”“表达结果是否科学”“表达时是否准确生动”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在成果展示方面,主要从“成果内容是否符合议题主题”“成果内容是否准确丰富”“成果形式是否多样有趣”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在这一议题式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以成果展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包括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符合政治学科素养培育的客观要求,可进一步巩固议题式教学成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政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育人价值更为独特和显著,致力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而议题式教学作为活动型课堂构建的主要方式,在符合新课改内在要求的同时,也是传承创新教学方式的实践探索,具有生本性、开放性、思维性的鲜明特征。通过分析可知,以思政课程为载体,在议题式教学设计期间存在一些问题,如议题设计单一、议题情境空泛、议题活动低效、教学评价不完善等。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有必要增强教学改革意识,借助定位课程目标选取有效议题、分析议题设计培育辨析思维、设计真实情境开展议学活动、完善教学评价巩固议学成果等策略的实施,围绕议题式教学加以优化设计,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海东,于文颖.困境与超越: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23(1):112-117.
[2]戴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运用研究[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27):129-131.
[3]熊敏君,孔伟.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4):111-114.
[4]杨海霞.高中《哲学与文化》教材“阅读与思考”栏目的运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3.
[5]龙伟.基于新课标的高中思政课政治与法治教材使用研究[D].宜昌:三峡大学,2023.
[6]孙小涵.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设计的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