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折叠城市”:看见儿童的声音

2024-06-01赵子懿

画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展厅美术馆创作

“折叠城市”是银川当代美术馆2023年自主策划的儿童展览“一颗种子的旅行”的特别板块,这个项目的策划和执行过程与以往的展览有很大的不同,也标志着银川当代美术馆在儿童艺术展览方面的一次全新尝试。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在项目的创作过程中后退了一步,将儿童本身作为创作的主导,放弃所谓“教育”的中心化、模式化、功能化、城市化,倡导儿童的独特视角和富有创造力的观察。

坐落于西北稻田边的银川当代美术馆,在长期探索当代艺术的实践之后,也一直期待能为西北地区儿童提供一个畅想和发声的平台;希望通过“折叠城市”这一项目,引发儿童美育在地化的讨论,倡导孩子的独特视角和富有创造力的观察,同时也希望保留成年人心中属于童年的一股力量。

被看到和被对待

选择“城市”作为这一板块的主题,主要是因为它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人都具有一种为他人、为社会的先天思想准备和自然倾向,可称之为“社会兴趣”(Social Interest)。这种社会兴趣不仅是一种与别人交往时才有的情感,也是一种对生活的评价态度和认同能力。而社会兴趣最初是由儿童与父母之间早期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在进入青少年时期之前,儿童和儿童之间最大的区别其实不是“地域”“语言”这些我们成年人世界里想当然的“鸿沟”,而是这些底层的心理动因和目标,“是否”和“如何”被看到、被对待。

约翰·杜威说:“艺术即经验。”每天生活中的点滴,都能最真实地反映孩子们的经历和感受。而卢梭也曾指出,感知是人对世界最初的接触方式。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常见的教育模式往往居高临下,更多地强调教授知识而忽视了孩子们内心真实的声音和他们表达自我的渴望。因此,“折叠城市”这个项目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珍存孩子们的感性,倾听他们的情感、情绪,为他们创造一次释放自我并分享他们如何看待世界的机会。

楼宇林立

这个项目最终展示在一个长36米、宽13米、高达12米的长方体空间中。这样的空间对于展出艺术作品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艺术家也可能感到手足无措。而儿童的作品,他们较小的体量在如此巨大的空间中很容易被“吞没”。经过反复思考,我们决定作品还是需要在数量上与空间达到平衡,这也与我们期待更多儿童参与其中的考虑不谋而合。

在前期的视觉和空间设计中,我们经过了多次尝试和数种方案的对比,特意突出道路的延伸感,增加了视觉上的纵深,使得整个“城市”显得更加深邃和宏大。这样的设计大大增强了展厅的视觉张力。

为了构建出类似楼宇的结构,采用了木质框架和装裱纸,这样的材料搭配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又保持了空间的现代感和简洁清新的风格。整个展厅的墙面,使用了黑色软质材料做吸光处理,从而突出发光的作品本体和空中悬浮的彩色气泡。这样的设计使观众步入“折叠城市”时,犹如踏入黑夜中的万家灯火,熟悉而又奇妙。

这座精心构建的“折叠城市”不仅是一个展览空间,还是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城市世界。在这里,展厅的地面、墙面和顶部被巧妙地转化成一个多维度的艺术场域,现实与想象、传统与科幻在这里和谐相融,共同营造出独一无二的沉浸式的体验。

万千灯火

在这个城市中,每一个孩子的创作就像楼宇中温暖的家庭灯火,每个盒子都像一个独立的小型展厅,展示着他们的艺术创作,也讲述着他们鲜活的欢喜与悲伤。

“给大家说一个秘密:每当学校放学之后,我桌洞里可爱的文具就会复活,邀请爱学习的小精灵来玩耍,并种上可爱的蘑菇。”

“在这个科幻的世界里,城市是颠倒的,还有一颗神秘的星球懸挂在城市中。在这个世界里,生活一定很有意思!这是我梦想中的世界!”

在这些小小的盒子里,有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对未来的畅想、对旧日时光的回看、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也有对战争的反思、对资源枯竭的担忧、对环境污染的顾虑……

每一位观众步入这个展厅、被这些作品所环绕时,都能直观地感受到它们所营造出的独特气氛。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每位观众都能被这些孩子们的天马行空和纯真可爱所打动,感受到他们作品中的情感和生命力。

此外,得益于“城市”的广阔和“楼宇”的林立,展览在近4个月的展期内将持续开放征集,受到启发和鼓励的孩子,可以以自己的创作加入并丰富这个“城市”的面貌。

三种形式,万千表达

在“折叠城市”中,孩子们的作品以三种别样的形式来呈现他们对世间事物的洞见:首先是展示他们的小世界和想象空间的盒子;其次是布满城市建筑物的涂鸦作品;最后是我们征集到的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涵盖了数百位儿童的创作和心声。不限制孩子们对媒介、题材的选择,绘画、拼贴、捏塑,以及用心装饰的小彩灯,丰富的表现形式再现了孩子们千篇一律校园场景之外的形形色色的生活、喜好、爱憎、回忆以及梦想等诸多生命体验。

我们“怂恿”孩子们在这个广阔的城市空间中自由地表达自己,让他们的创意在楼宇间跳跃,用画笔在天花板限制的空间中绘出不设限的梦想的远方。涂鸦是他们无拘无束的想象的载体,迈出教室,他们的灵魂可以在这些作品中自由出入。

每个盒子就像一个独立的小型展厅,孩子们不仅用简单的材料就创造出自己异想的世界,还用心爱的玩具和生活用品构建了他们对生活的种种期许和感受。每一件作品都诉说着一个故事(有的是以卡片+手写文字的形式)、演绎着一段生活,或图绘了某种想法。

而“气泡”,是从孩子们的话语中随机挑选出来的。几百张手写的纸片,其中不乏观点和疑问(“我”想成为爸爸,因为他每天都在休息)、懵懂的情感(借给“我”尺子的同学喜欢“我”)、“胡思乱想”(“我”希望拥有的超能力是读心术),还有他们的悲伤时刻(你的心碎过吗?)和无法摆脱的痛苦(你尝试过被霸凌吗?),甚至还有敏锐的孩子观察到了城市的拥堵,用颇具象征意义的快递纸盒制作了密密麻麻让人喘不过气的“纸板森林”……我们在整理的过程中,因为这“儿童的哲学”时而发笑、时而赞叹,也因为窥见有别于成人复杂世界的另一些无解和无奈,而沉重不语。

双向的教育

当孩子们手中纸片上的文字被搬到这样一个展览空间,并以特定的尺幅展示时,它们带来的触动和启发远远超出了平常的书写——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他们真的如我们自以为是般的那样简单懵懂吗?

在“折叠城市”的舞台上,这些年龄6—12岁的孩子们展现了不可思议的哲学深度和艺术天赋。他们的创作不但令同龄伙伴激动、感同身受,也触动了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常常麻木的心,是一面映照我们内心深处的镜子。

“折叠城市”不仅仅是花团锦簇的儿童艺术作品,走进展厅刹那间的壮观背后,有属于孩子们的简单、快乐、无忧无虑,却又有属于孩子们的困惑、质疑、愤怒和悲伤,一如真实世界的城市水泥森林中,每个窗口里面有各自的幸福和不幸。“折叠城市”是他们与这个世界的对话,也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发问。

我们看中讨论,而并非给出答案,并非想传授儿童美育的方法,而是尝试向他们提供新方向之下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希望可以通过展览,寻找到一种共鸣和思考,共鸣是给孩子的,思考是給大人的。让本地的儿童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建立个体的感知与表达,在同一场行动与实验中,推翻自上而下的输出,打破框定的边界,从而获得一种双向的教育。

希望这座城市也会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我们其实不懂孩子,但我们可以更懂孩子。

“折叠城市”的未来篇章:艺术的力量与儿童的未来

在“折叠城市”展览中,观众将体验到与传统架上作品截然不同的现场感受。这种独特的体验不仅吸引了观众,还激发了参与创作的小艺术家们的热情,使他们从美术馆的“观众”转变为“创作者”。作为策展人,我们致力于营造这种互动式的体验,让观众感受到展览的独特魅力。

这个项目的成功举办,充分证明了我们策展和美育工作的价值,并为本地儿童艺术教育和展览树立了新的标杆。

艺术有着多种功能和意义,其中一种最简单却也最深刻的描述让我深感共鸣:“学习艺术,无论是音乐、舞蹈还是绘画,并不是为了成为艺术家或赚取财富,而是为了在你欢欣鼓舞时能够畅快淋漓地表达,在你感到憋屈苦闷时能够找到一种宣泄和治愈的方式。”在儿童心理疾病频发的今天,如果银川当代美术馆的美育实践能够为孩子们提供这样的平台,那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们希望银川当代美术馆能成为西北儿童发声的舞台,激发深远的共鸣。当然,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但我们坚信,只要与学校、机构、老师和家长,特别是孩子们共同努力,我们就能够不断前行。

注:

①“折叠城市”参与人数:展出盒子626个,参与盒子创作人数:855人;展出气泡99个,征集人数:400+人;现场涂鸦创作人数:20人;涂鸦楼体数量:81个。

② 赵子懿,策展人,银川当代美术馆执行馆长。

责任编辑:姜 姝

猜你喜欢

展厅美术馆创作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不断改变,不断进步 参观KEF展厅后随笔
BESPOKE ROMANCE展厅
GAB展厅
NORHOR成都展厅
去美术馆游荡
《一墙之隔》创作谈
美术馆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