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24-06-01巴依那吕浩然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社会保障

巴依那 吕浩然

摘  要:

使用Cite Space软件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CNKI数据库中近二十年内我国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热度呈现阶段性稳定、节点性爆发的态势;研究力量集中在高校机构,与研究者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研究热点围绕在社会保险完善、养老保险参保、医疗保险问题、工伤保险制度等方面,最新前沿研究集中在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问题、灵活就业群体职业伤害保障及劳动关系确认。分析得出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如何扩充灵活就业社会保险种类、如何平衡不同地区与群体之间差距等内容,加强学术机构和学者间的合作交流,注重研究内容的多元化与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关键词: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D632.1;G353.1

文献标识码:J  文章编号:1673-4513(2024)-02-070-09

收稿日期:2023年07月18日

作者简介:

巴依那(1996-),女,新疆库尔勒人,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吕浩然(1988-),女,新疆乌鲁木齐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养老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1]。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灵活就业这一用工形式应运而生并迎来井喷式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一新型就业方式。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灵活就业群体规模已达到2亿人,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随着劳动力市场中灵活就业队伍不断壮大,与传统就业形式相比,该群体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天然短板逐渐显露出来。能否合理、有效解决灵活就业者的基本社会保障需求,是社会能否持续稳定,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2]。为此,国内学者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和调查,涌现了大量的学术文献。为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已有研究成果,本文以2000—2023年期间CNKI数据库中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相关研究的592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 Space软件构建知识图谱,以可视化形式buzh式回顾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现状,并预测该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buzhaoji 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新方向和新思路。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中包含研究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相关文献。数据采集使用知网高级检索功能,文献分类设置为:主题词设为与灵活就业社会保障相关的主题,本文将新业态从业人员

纳入研究群体中,关键词也包含“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障”;检索条件为精确;本文主要探讨国内学界对灵活就业群体社保问题的研究,来源类别设置为包括北大核心期刊、CSSCI、EI来源期刊等全部中文学术期刊;时间范围选择近二十年文献,设为2000年至2023年,文献检索时间为2023年3月1日。通过设置以上条件进行初步检索,得到相关研究文献共865篇。为避免与主题无关文献的干扰,确保可视化结果的精准度,对获得的865篇文献进行仔细筛选。在人工剔除会议摘要、书评、征稿、新闻报纸、文献综述以及其他与研究主题不相符的文章后,最终选取符合条件的592篇期刊文献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

我国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CNKI数据库的可视化计量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科学知识图谱进行文献的可视化分析,选取Cite Space6.1.R2软件作为研究工具。科学知识图谱是以知识域为对象,展示科学知识的发展演化过程、内在结构与联系等诸多隐含的复杂关系[3]。由陈超美教授开发的知识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是目前最为流行的知识图谱绘制工具,它能够对集合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并呈现某一学科或知识领域的发展过程、研究动态及热点。本文对CNKI数据库中近二十年内我国灵活就業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和关键词突现等功能形成的知识图谱展现学术界相关研究的演化路径、前沿热点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从而建立一个对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过程的整体认识。

二、我国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

研究的回顾

(一)CNKI数据库年度发文量分析

文献发表量的时间分布情况量是一项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

了某研究领域各个阶段的研究情况和总体趋势。从发文量分布来看,我国学术界关于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研究的文献发表量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从图1文献发文量及增量变化情况来看,发文量从前期2001年(发文量为两篇)到2007年(发文量为30篇)缓慢上升,中期(2009年—2018年)出现小幅度波动,到2019年(发文量为40篇)开始呈现迅猛增长之势,2021-2022年发文量超过了90篇。研究热情在不断提升,一方面与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灵活就业规模逐渐扩大有关,另一方面体现了学术研究与国家政策的紧密结合。2004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中鼓励劳动者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使得国内灵活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国家开始高度重视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权益,从2011年起《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灵活就业人员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之后各地相继出台多项灵活就业社保政策,引导了学术界持续输出相关研究文献。可以看出,我国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的发展及相关学术研究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的特征,很大程度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

(二)研究力量分布分析

在文献计量分析中,核心作者是指在一个研究领域发挥带头作用的骨干力量,具有一定影响力。在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领域选取的592篇文献中,一共有482位作者。从产出文献情况来看,发文量最多的作者肖云和柳瑞清发文5篇,潘洋、向春华、翁仁木、娄宇、葛弘斐发文量为4篇,依据普赖斯理论,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应m≈0.749√Nmax篇以上,Nmax为研究领域内最高产作者的发文篇数[4]。经过计算可得,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领域内发文数量超过2篇且是核心作者。据统计,发文量超过两篇的作者有74位,共发表179篇文献,约占文献总数的30%,未达到普赖斯定量所规定的50%,说明该领域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

通过对研究机构的发文量进行统计,482位作者分布在344个研究机构中,发文量超过4篇的机构有14家。发文量前三的分别为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13篇)、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10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8篇)。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全国高校,其他研究机构发文量较少,可以看出该研究领域的研究主导力量为高等院校,缺乏多机构协同合作。从发文机构所在地来看,北京、武汉、上海是发文量较多的地区,以地区高校为主,其次是重庆、辽宁、江苏、吉林等地,西北院校对该领域的研究较为欠缺。

从当前研究力量分析情况来看,国内学界在灵活就业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主题上较为分散,大多数学者和研究机构都处于单枪匹马状态,缺乏密切的学术合作和交流。核心作者在研究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突出影响力[5],也是一个研究领域获得发展的根本。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尽快组建高质量的作者群,同时加强科研成果的共享与交流,形成跨机构跨地区的合作体系。

三、我国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

究的热点分析

(一)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研究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6],关键词共现的分析、出现的频次及中性线的大小能够显示一个研究领域发展以来的热点主题及其知识结构。通过对我国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主题的关键词进行共现研究,得到节点数为419,连线为871条,密度为0.0099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在该知识图谱中,节点代表关键词个数,连线数表示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网络密度代表各关键词之间联系程度。也就是说,一共有419个关键词,各关键词间联系较为紧密,大于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密度。

按照关键词出现频次和中心性形成了统计表(表1),将语义相近的关键词合并后,可以得出:“社会保险”“养老保险”“新业态”“工伤保险”“医疗保险”“职业伤害保障”等都是灵活就业社会保障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也存在中心性很高但频次很少的关键词,这表明这一类词的影响力较大,但缺少学者的关注。如表1所示,关键词“失业保险”虽然频次不高,但中心性较高,对专家学者的研究思路具

有重要影响。这也说明“失业保险”作为潜在关键词,缺少学者的关注。从现有的社会保障

制度看,我国已建立了普惠性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但在失业保险问题上,非正规就业人员却面临着制度供给严重不足的困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不是这些就业人员本身的问题,而是我国目前的社会失业保险制度在设计上就存在一些缺憾[7]。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更加关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和制度设计等方面内容。

(二)关键词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将各关键词按词对的紧密程度(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划分成一个个类团,一个类团对代表学科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体现该类团在学科内受关注的程度[8]。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聚类结果Q=0.6555,S=0.8598。Q值一般在区间[0,1)内,Q大于0.3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S大于0.5聚类就是合理的;S大于0.7意味着聚类是可信的,因此本次聚类结果可信。根据类成员的大小以及轮廓值过滤掉较小的类,基于LLR算法命名聚类标签,分别为养老保险、灵活就业、基本医疗保险、灵活就业、劳动权益、工伤保险、社会保障,这7个聚类反映了近二十年来我国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具体聚类群信息如表2所示。

(三)关键词演变趋势分析

Cite Space爆发性检测功能可以探测出某一时期频率突增或突然出现的关键词,能够清晰呈现研究主题的演变路径,显示出不同阶段研究关注的热点[9]。突现词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出现频次较高的词,其突现的频次和强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研究领域的前沿与趋势。本文通过关键词突现性探测得到我国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研究领域前12位的突现词汇,按照起始年份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可以得到关键词突现图(图2)。

图中展现了突现词的出现时间、突现强度以及突现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深色加粗区域为突现时间段。由图2可知,研究推进以来突现强度排名前五的关键词依次为“新业态”“养老保险”“灵活就业群体”“工伤保险”“劳动关系”,也就是说,围绕新业态从业者劳动权益保障、灵活就业群体的养老保险与工伤保险制度优化及其劳动关系认定的探讨是该领域的研究焦点。从突现的时间跨度来看,“新业态”“平台经济”“职业伤害保障”在2019年突现并持续至今,是当下前沿热点及未来的研究趋势。

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指引,我国专家学者对新业态从业者职业伤害等一系列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的关注再度提升,该研究热点有望持续走强。

为了进一步了解研究主题的演进过程与趋势,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研究的关键词聚类时间线进行梳理。通过分析关键词时间节点的变化,综合考虑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相关政策变迁并结合突现词起止时间,可以将我国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2001年—2008年),从CNKI检索文献的结果来看,国内关于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相关研究始于2001年,国内学界开始研究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发文量從2001的2篇增长到2007年的30篇。随着灵活就业模式的兴起,研究并解决该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能扫清当前下岗职工再就业后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的体制障碍,也能保护劳动者权益、解决“边缘群体”社会归属感,进而缓解我国面临的长期就业压力[10]。基于此,众多专家学者对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一系列问题展开积极研究,为后期研究工作积累了理论基础和宝贵经验。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建立适应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险制度[11]、参保缴费基础的确定[12]、完善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径[13]等问题。

第二个阶段为探索阶段(2009年—2018年),论文发文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这期间期刊发文量出现了三个下滑点,分别是2009年、2011年和2015年,这三个年份的年度发文量虽有所下降,但相比衍生阶段,仍处于发展态势。其他年份也都保持小幅度增长趋势。这一研究阶段主要关键词为“养老保险”“参保率”等,这与我国老龄化现象带来的养老问题有关,同时灵活就业群体规模不断壮大,其养老保险问题也愈发突出。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11年7月1日开始实施《社会保险法》,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了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然而据统计,2005年到2015年职工养老保险的实缴率下降了10个百分点,其中灵活就业人员断保是一个重要原因[14]。各地政府制定了本地企业灵活就业群体参加养老保险的具体政策,但这些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最突出的问题是缴费负担过重[15]。因此,这一阶段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制度选择[16]、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激励机制研究[17]、灵活就业群体参保影响因素研究[18]等,加强对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力度。

第三个阶段是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至今),从2019年开始文献发文量出现大幅度上涨,2021年和2022年发文量超过了90篇,是起步阶段发文量的近4倍。截至2023年3月1日,关于灵活就业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文献也已达到8篇,发文趋势较好。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提高及促进就业的需求,灵活就业这一用工形式将在整个经济和市场体系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对灵活就业保障支持,自此我国专家学者对灵活就业的关注达到了近年以来相关研究的最高点,研究内容不断扩展。研究关注度上升的背后,还包括一个新型互联网就业群体的壮大——新业态从业人员。由于互联网及新支付模式的发展及就业群体观念意识的变化,新就业形态和就业模式呈现常态化[19],其就业优势和风险并存[20],对于从事这类行业人群的社会保障问题被提上议程。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开展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2021年人社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通过健全制度来补齐劳动者权益保障短板。国家的这些政策设计对相关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研究价值,因此这一时期学者们更多围绕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关系确定[21]、平台用工职业伤害保障[22]等热点问题的深入探讨。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选用Cite 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0年——2023年研究我国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592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文献的时间分布来看,整体研究发文量保持波动增长,特别是近两年的发文量猛增,研究热度呈显著上升的趋势。(2)从研究力量来看,核心作者及研究机构主要以高校和研究所为主,但相互之间联系不够紧密,需加强合作交流。(3)我国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热点集中在社会保险问题、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医疗保险问题、劳动关系确认等方面,近几年开始广泛关注新业态、工伤保险制度构建等方面研究。从研究热点变迁来看,国内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的研究主要经历了起步期(2000~2008年)—探索期(2009~2018年)—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至今)三个阶段。(4)从关键词突现分析来看,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提升社会保障统筹范围、加强职业伤害保障等问题。(5)学界展开的一系列学术讨论与国家政策高度契合,一方面各项政策的出台为学者研究提供方向,另一方面深度的学理探讨也为我国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展望

新时代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依旧有诸多问题需要探索,相关研究热度值有望突破新高。因此,未来应立足于已有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现阶段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面临的新形势,弥补过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從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和开展研究:

1.促进灵活就业社会保险类型扩展的研究。 从目前国内学界已有研究现状可知,多数学者跟随大流,选择研究灵活就业人员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方面遇到的困境和完善路径,关于同样重要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研究仍不够深入。除了部分地区,现行的失业、工伤及生育保险制度都规定了用工单位作为参保对象,非标准雇佣关系的灵活就业人员被隔离在社会保险制度之外,导致该群体无法有效抵御类社会风险。尤其相较于正规就业者,灵活就业劳动者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劳动关系不稳定、在职时间短,从“就业”到“失业”的状态往往很难认定,在遇到职业伤害、因工致伤甚至丧失劳动能力时更加脆弱,亟需探讨如何从制度层面予以重视与解决。同时,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这三类特定险种不同于参加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3],解决途径需要更针对性地探究。为应对社会保险制度对灵活就业群体覆盖面较窄的问题,未来的相关研究应重点思考如何尽快促进灵活就业保险类型的扩展,积极探讨可行方案,以建立不同于现行以用工单位为主要保障对象的社会保险制度,从而形成完整的保障体系,为推进地方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不同地区、不同灵活就业群体之间社会保障水平差距的研究。 制度公平既包括人群公平,也包括地区公平;既包括代内公平,也包括代际公平[24]。目前,我国基本建立起覆盖灵活就业人群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对于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的地区分割与群体分割的格局未受到重视。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学者们对于欠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研究较少,整体上缺少系统深入地研究。我国经济格局发展存在不平衡,导致东西部地区及城乡之间居民收入、社会保障给付水平存在一定差距[25]。因此,有必要区别对待东中西部地区、大中小类型城市、偏远农村地区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提出与当地相匹配的政策建议,从而消除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的制度盲区及地区政策差异。同时,未来的研究应通过完善和创新,加强不同灵活就业群体与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匹配性,使政策设计和保障项目更具有针对性。充分考虑不同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需求,根据各类人员的群体特征,探讨适应不同需求的政策。例如女性由于生育问题容易出现家庭和事业无法兼顾的现象,更倾向于选择灵活就业,因此对于女性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需求及困境的研究可以成为今后重视和开拓的方向。未来应完善针对女性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其性别特点和就业特点,探究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

3.“向后看”的解释性研究过渡到“向前看”的预测性研究。 回顾我国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历程,不难发现,目前的研究文献的发布存在过度依赖公共政策、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发展的问题。大多是描述已经发生的社会现象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向前看”的预测性研究不足。预测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活动,根据预测研究指导实践是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26]。研究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要聚焦现状和困境,还要科学地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议题,才能进一步推进学术的探索和创新。以灵活就业人员工伤保险为例,目前部分取消参保限制的试点城市在实际工作推进中仍存在工伤申请程序、缴纳标准等方面的限制条件,导致部分灵活就业人员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因此可以预测全面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工伤保险参保限制后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助于避免公共政策拟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漏洞,防患于未然。任何一项制度安排要达到理想的效果都需要在制度的运行过程中根据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不断加以调整和优化[27],而灵活就业是工作流动性最大的群体之一,需要充分重视变化趋势,适时调整和优化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清晰筹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期党和国家在新征程上前进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因此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专家学者应多发表前瞻性文章,为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4.丰富对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定量研究方法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从量上精准分析社会现象,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和准确。国内已有的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理论创新不足,提出的对策建议相似度高,因此需要结合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定量分析,为提高研究质量、提出创新性对策提供实证数据支持。加之社会保障研究必须密切联系实际,加强实证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并科学总结实践经验。同时,国外学者对于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其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我国专家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比较,以期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在社会保障方面遇到的问题和阻碍。德国作为较早面临灵活就业问题的经济发达国家,在灵活就业群体权益保障方面积累了一些好的实践经验,能够作为我国应对相关问题的借鉴[28]。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适应多元化劳动就业形态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国外的相关研究和探索对我国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5).

[2]梁宏志.中国灵活就业者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4):96-102.

[3]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 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4]姚雪,徐川平,李杰,等.基于普赖斯定律和二八定律及在线投稿系统构建某科技期刊核心作者用户库[J].编辑学报,2017,29(1):64-66.

[5]钟文娟.基于普赖斯定律与综合指数法的核心作者测评——以《图书馆建设》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57-60.

[6]陈浩天,李玲睿.近十年来中国农村养老服务的研究趋向与价值前瞻——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西北人口,2021,42(5):80-90.

[7]杨怀印,曲国丽.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失业保险制度设计相关问题[J].中国行政管理,2010,299(5):67-70.

[8]钟伟金,李佳.共词分析法研究(二)——类团分析[J].情报杂志,2008(06):141-143.

[9]常亞轻,黄健元.近二十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J].江汉学术,2020,39(02):5-16.

[10]易守宽.我国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险问题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04(3):68-72.

[11]曾煜.对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125(1):50-54.

[12]邓大松,杨洁.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现状与对策[J].统计与决策,2007,247(19):144-145.

[13]孙洁.我国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探讨[J].开发研究,2006(2):15-18.

[14]高文书,高梅.城镇灵活就业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4(3):38-43.

[15]董西明,罗微.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障碍及对策分析[J].理论学刊,2010,192(2):81-85.

[16]薛惠元,仙蜜花.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制度选择——基于职保与城乡居保制度比较的视角[J].保险研究,2015,322(2):94-104.

[17]穆怀中,陈洋,陈曦.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激励机制研究——以家庭预期收益效用为视角[J].中国人口科学,2016,177(6):11-24+126.

[18]阳程文.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对广州中心城区的调查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14,273(9):222-226.

[19]鲁全.生产方式、就业形态与社会保险制度创新[J].社会科学,2021(6):12-19.

[20]匡亚林,梁晓林,张帆.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J].学习与实践,2021,443(1):93-104.

[21]肖巍.“互联网+”背景下灵活就业的劳动关系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0,493(5):42-47.

[22]朱小玉.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探讨——基于平台经济头部企业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5(2):32-40.

[23]葛弘斐,严瑶婷,潘洋等.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研究综述[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28(3):70-71.

[24]李春根,张仲芳,赖志杰,等.中国社会保障研究现状及展望——第三届中国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2020,55(2):197-202.

[25]武晓雯.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研究: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J].新疆农垦经济,2018,305(7):86-92.

[26]王中原.大数据与社会科学预测性研究——基于冲突预测和选举预测的应用场景分析[J].学习与探索,2021,311(6):60-68.

[27]李学军.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基于目标匹配的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31(11):129-133.

[28]王利军,涂永前.论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J].广东社会科学,2022,218(6):248-257+283.

Review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 on Social Security for

Flexible Employment Groups in China

——Visual Econ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CNKI Database

BA Yina, LV Haora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02, China)

Abstract:

Using Cite Space software and bibliometric methods, the research resultson social security of Chinas flexible employment groups in CNKI database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were visualized and analyzed.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research heat of the social security problems of flexible employment groups in China presents the trend of stage stability and nodal outbreak; the research power is concentrated in university institutions, and the cooperation with researchers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the research hotspots are center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insurance, the participation of old-age insurance, the problems of medical insurance, and the system of occupational injury insurance, etc., and the latest cutting-edge researche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problems of labor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ractitioners of the new industry, the problems of the occupational injuries protection of flexible employment groups, and the problems of labor relations. The latest cutting-edg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labor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employees in new industries, the protection of occupational injuries of flexible employment groups and the confirmation of labor relations. The analysis concludes that future research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how to expand the types of social insurance for flexible employment, how to balance the gap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and groups,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between academic institutions and scholars, and focus o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research content and research methods.

Keywords:flexible employment; Social security; Bibliometric; Visual analysis The authors: Ba Yina, Lu Haoran. Faculty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Xinjiang University.

(責任编辑:颜颖)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生物科学素养研究状况(2001~2016年)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