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2024-06-01王曦
王曦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的统一。教师应以真实生活为基础,通过增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与现实性,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应充分探寻生活与学科间的密切联系,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高品质的课堂学习活动。
生活化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基于教学内容,通过筛选与提炼,借助生活情境,以学生参与体验、合作创造为主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能够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深入分析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内涵,并结合初中生的思维特点进行合理设计,以保障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为了更好地设计生活化教学策略,教师需要深刻把握生活化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第一,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学习逐渐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内涵,从而在法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学习中逐渐形成应有的责任感与道德感。与传统的机械化的教学方式不同,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凸显学科的情感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情感共鸣,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内涵。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围绕生活设计多样的实践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提高政治认同,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为后续参与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扎根于生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能通过引导学生实践的方式培养独立、自主的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逐渐摆脱对教师授课的盲目依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此可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广大教师应深入探寻生活化教学的本质特征,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科特色进行优化设计,构建高品质课堂环境,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为了弥补传统机械化教学的不足,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并提出生活化模式的具体应用策略,供一线教师借鉴参考。
1.借助生活情境,促进高效学习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内驱力不足,缺乏对学科学习的热情。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生活化教学的导入部分,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依托生活情境导入知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同时,帮助他们在情境中高效地学习。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学活动开始前,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人们排队进行安全检查、人们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工人按照流程有序工作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片内容,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观察并总结图片中所体现的社会秩序。在问题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社会生活秩序的具体内涵与特征,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接着,为了向学生讲解秩序的重要性,教师利用本校晚间放学阶段,校门口家长、车辆将大门围得水泄不通的景象作为话题,要求学生分析这种混乱状况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帮助学生在分享经验、整理意见的过程中感受到社会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秩序,为后续引出社会规则做好铺垫。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可在课前导入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融合生活资源,提高价值体验
生活素材是学生参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资源。为突显生活化教学的价值,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把握知识重点,并拓展与生活相关的资料,带领学生在阅读与分析中养成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有效提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探问生命》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围绕“生命可以永恒吗”以及“敬畏生命”等两部分内容展开。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与主题相关的生活内容进行分享,为学生拓展资源。结合本课主题,教师利用汶川地震中一头名为“猪坚强”的猪作为线索,为学生分享在地震来临之际,“猪坚强”顽强地依靠雨水与木炭存活下来的事件,以及“猪坚强”在获救后的生活,帮助学生感受其顽强的意志力。在阅读资料与观看视频后,学生被“猪坚强”展露的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动,认识到生命是崇高且神圣的,对生命应怀有敬畏之心。课时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自主查找与“猪坚强”类似的故事,从而帮助学生在进一步探索中形成对生命的全新感悟。
通过资源的挖掘与分享,可有效克服传统教学与生活相脱节的弊端,帮助学生在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中获得有益启示。
3.注重生活实践,培养核心素养
为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道德与法治的重要价值,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邀请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参与探索,在实践中提高自身核心素养,感受道德与法治的深刻内涵。
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追求民主价值》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向学生分享什么是新型民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民民主的重要内涵及价值。接着,为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帮助其了解并深刻体会人民民主的权利,教师以“提出民生提案”为主题设计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演政协委员的角色,并与同伴利用网络资源或走访的方式了解本地区存在的民生问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内容可充分调动其参与意识。最后,各组成员通过提案理由、依据、具体建议的整理进一步感受民主价值的深刻含义,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政治认同,了解自己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通过与生活相关活动的设计,在丰富教学组织形式的基础上,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帮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将道德与法治逐渐内化为自觉行为,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
4.完善总结评价,实现协调发展
评价与总结是生活化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评价形式可以促进“教”与“学”的双向发展。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紧扣主题,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由此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增强其对道德与法治同生活的关系的理解。
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揭开情绪的面纱》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情绪的特征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调节情绪的基本方法。在结束教学任务后,教师可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实践探究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作出评价,并引导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与心得,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完善自我。评价环节结束后,为保障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延伸,充分凸显生活化教学的价值,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我的情绪本”,记录每日生活中自己的情绪以及稳定情绪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情绪抒发的通道,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通过有效的评价及课后延伸设计,能使生活化教學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生活化教学已成为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为实现新时代的教育目标,教师应充分把握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特征与内涵,并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优化设计,保障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完善人格、提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金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