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互兼互聘模式下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研究
2024-06-01衣云龙杨立超辛颖
衣云龙,杨立超,辛颖
(沈阳工程学院 人事处,辽宁 沈阳 110136)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推出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件指出:转型高校要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同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由此可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再是职业院校的专属,转型高校实施校企互兼互聘、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是实现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
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支持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教师实践假期制度,支持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意见》再一次强调应用型本科高校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校企互兼互聘发展模式。因此,形成完善的校企互兼互聘发展机制,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校企互兼互聘规范
制定校企互兼互聘规范是开展校企合作的前提,也是校企合作所应遵循的原则。一个完善的校企互兼互聘制度有助于“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长远发展,并能将高校与地方行业企业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互助共赢的局面。校企合作要实现互兼互聘模式,前提是要明确何为校企互兼互聘。所谓校企互兼互聘就是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服务企业为宗旨,校企双方互派人员,相互兼职,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完备的考核监督机制、相应的兼职待遇,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以锻炼提高为目的,建设一支具有“双师双能”素养的教师队伍。
1.互派人员
校企双方互派人员又被称为入企兼职人员和入校兼职人员。入企兼职人员是指高校教师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自愿申请或因专业发展需要派送到企业从事与岗位匹配、专业相关的管理或技术服务等工作;入校兼职人员是指高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聘请企业专业技术骨干、管理专家等承担本部门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企业兼职人员包括外聘高级专家、兼职教师、企业导师、企业督导、企业副院长。
2.工作待遇
为提高兼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校企双方应给予其相应的待遇。经济上的待遇可以根据兼职协议确定,具体额度取决于双方协商的结果。除此之外,为保证兼职工作的顺利开展,校企双方应对本单位职工开出系列优惠政策,进而吸引职工积极参与兼职工作。对于入企兼职人员可以享受当年额定工作量减免待遇,通过企业年度考核的视为完成了入企工作任务,对于在企业锻炼过程中取得突出成果的,应按照学校奖励办法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兼任企业技术人员达到学校入企要求的,可以认定为“双师双能型”教师。对于入校兼职人员,除完成教学任务外,以学校为第一单位取得的科研成果,学校应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奖励,对于兼职达到一定年限、为学校做出突出贡献的,学校可聘任为“客座教授”,根据学院实际需要和有关规定,按规定程序优先聘为学院编内专任教师。
3.工作考核
校企双方可根据企业人员工作任务,确定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可以分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年度考核可以根据不定期的抽查结果、兼职人员的定期汇报及用人单位的年度考核意见定级,可以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对于考核等级合格以上的兼职人员视为通过年度考核,可以继续完成聘期剩余任务,考核等级优秀的员工可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不合格的兼职人员,视情节可以确定为延期处理或者终止协议,为保证互兼互聘工作的公平性,对终止协议的教师可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聘期协议期限3年以上的兼职人员,可同时进行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聘期考核包括期中考核和期满考核,聘期考核依据协议中约定的岗位职责履职情况及学术、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度确定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对考核结果优秀的给予一定的奖励,不合格人员由考核组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是否给予告诫期等。通过工作考核对兼职人员进行任务进度示警,可以在确保其完成聘期任务的同时,提升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二、校企互兼互聘平台
校企合作是两个利益集团的合作,本着“互助互利,共赢共进”的原则,寻找双方利益的平衡点,构建统一的利益共同体,双方才会通力合作。[1]搭建高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的交流平台,是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和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之举。通过搭建校企互兼互聘平台,成立校企“互兼互聘”中心,可以更好地实现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校企“互兼互聘”中心是指在校企双方合作的前提下,高校与企业为了更好地促进双方人员的选拔聘用、管理培训、考核评价等,优化校企双方资源配置,建设“双师双能”教师团队,以及培养社会所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而组建的合作机构。
1.机构设置
校企“互兼互聘”中心可根据校企合作协议设立在高校或企业,主要包括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和校企合作中心办公室。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成员由校企双方主要领导担任,负责校企对接、顶层设计、合作规划、决策部署等重大事项;组织调配相关资源,保障校企互兼互聘合作高质量推进;督促指导校企相关部门推动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中心办公室可按照需要设置主任和工作人员,主任职务由校企各推选的领导干部担任,工作人员由校企各推荐的职工担任,办公室主要负责校企“互兼互聘”中心各项重大事务的落实,统筹协调校企双方相关事宜,研究解决校企互兼互聘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编制兼职人员发展规划、选派高校教师下企业、引进企业职工入学校,以及互兼互聘人员的培训、考核与评价等工作。校企“互兼互聘”中心须定期召开会议,围绕实际问题、重大事项和发展规划开展研讨,留存会议记录,建立档案,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力量,推动中心工作平稳运行,为校企双方提供交流平台。
2.实施模式
互兼互聘平台主要采取岗位互聘和职务互兼的模式。
(1)岗位互聘指学校教学科研岗位和企业技术岗位的人员可以互聘流动。教师进入企业兼职,熟悉企业技术前沿,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以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入高校担任兼职教师,将实践操作技能和企业创新技术融入高校课堂教学,有助于其对知识的梳理和理论的升华,促进自身的成长。
(2)职务互兼是学校遴选优秀教师,由企业聘请其兼任企业技术、管理等领导岗位职务;企业依据高校人才培养需要,选派骨干技术人员,由高校聘请其兼任学科带头人或教研室主任等职务。在职务互兼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生产和技术实践中提高技能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管理经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可以充实学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优化学校的师资结构。
3.平台保障
互兼互聘平台需要政府宏观引导、高校大力支持和企业积极参与作为保障。
(1)政府方面,要重视校企“互兼互聘”中心的建立与发展,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监督指导作用,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健全校企人员互兼互聘的政策制度,推动校企互兼互聘平台建设,开展深度合作,形成人才双向流动的局面。
(2)高校方面,要完善“互兼互聘”管理体系,做好政策解读,让高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了解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兼职,大力引进企业技术人才到高校兼职。同时,学校要协调好专兼职教师之间的平衡关系,创建专兼职教师互相尊重、合作、团结、创新的发展局面。
(3)企业方面,要签署校企合作协议,规范管理制度。依据国家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健全企业人员互兼互聘管理办法配套制度建设,结合企业运行特征和兼职人员互聘的工作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选派管理、奖励激励、考核评价机制,并结合兼职取得的成果给予一定的绩效工资。
三、校企互兼互聘培训
学校教师具备较强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水平和较高的学术研究能力,但缺乏专业实践经历,实践能力较差。企业技术人员具备较强的岗位基本知识,例如实际操作技能、产品生产知识、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工件的加工工艺等,同时具备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掌握最前沿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知识,但缺乏课堂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不足。因此,高校要建立符合专业特色的教学团队培训体系,切实加强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培训,以及企业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师德师风培训,要设立专项资金,完善培训机制,优化培训形式,通过培训快速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教育教学能力,推动高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双师双能型”双向转化,实现互兼互聘共赢。
1.入校兼职教师培训
入校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师德师风培训形式主要有岗前培训、教师培养和教学类竞赛。
(1)岗前培训,包括通识培训和校本培训。通识培训内容包括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2]校本培训内容为教师基本素养,包括校史校规校情、教学与教学评价、教学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科研方法等方面知识。入校兼职人员经培训并通过考试者,颁发岗前培训合格证书,兼职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将有助于学习和掌握高校教育的基本理论和通识知识。
(2)教师培养多以助教和导师制度形式落实,实行校、院两级监督管理制度,有明确的培养周期、培养目标和培养任务,内容重点围绕教学科研、师德师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毕业设计、听课备课、作业批改等方面,采取一对一培养方式。兼职教师参加新教师培养,将有助于他们尽快适应学校课堂教学环境,快速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3)教学类竞赛比赛的作品需精心设计,反复打磨,引导和鼓励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类竞赛比赛,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有助于促进他们更快地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开展课堂授课创造有利条件。
2.入企兼职教师实践培训
入企教师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培训主要采取企业挂职、企业兼职和顶岗实践的形式。
(1)企业挂职,指教师听从企业安排,在企业实践工作。高校可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分类开展,一是教师在企业独立工作,担任具体的职务,在服务企业的同时,学习企业管理、技术方面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的能力。二是教师在学生实习的企业里参与学生管理,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岗位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学习新技术,接受新观念。
(2)企业兼职,教师在高校工作的同时,以兼职的身份去企业工作,可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中进行兼职,在真实体验中掌握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了解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能力。[3]
(3)顶岗实践,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并全面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工作,与企业技术人员深度交流,悉知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推动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同时,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一些专业核心课程,将企业的一些真实案例编入到校本教材当中,使传授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具专业性和实用性,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3.建立校企兼职教师互训基地
高校除了聘用兼职教师和优秀的技术人员外,还要做到引进与培育并举。[4]校企互聘共培是建立在学校和企业共同对聘任者使用和培养的基础上,校企可充分利用双方所独有的优势建立互训基地,互培互惠,互惠共赢,提高双方兼职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综合水平。互训基地既可作为企业的培训基地,为企业兼职教师提供岗位培训和知识教育,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又可成为高校兼职教师的实践学习基地,高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参与企业的科研活动、项目研究、生产管理等,学习掌握企业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的前沿动态,并将企业的新技能、新发展带回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具实用性和有效性的学习内容。[5]
综上所述,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要深化校企合作,全力提升教师产学研用的能力。实施校企互兼互聘是一个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同时通过对企业人员的培训,可以为提升其工作素质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助于提高地方应用型院校的服务能力。因此实施校企互兼互聘是一个必然选择,从实践上看也是可行的,对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