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柑橘黄龙病的特点和防控对策分析
2024-05-31余丽
余丽
摘 要:柑橘黄龙病是对全球柑橘产业构成严重威胁的病害。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该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全球农业部门和科研机构需要共同努力,开展深入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同时,广大果农需要提高警惕,加强对果园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黄龙病症状。指出了研究黄龙病的意义,介绍了黄龙病,阐述了柑橘黄龙病的发病症状,分析了柑橘黄龙病发病的特点与规律以及柑橘黄龙病的发病原因,提出相关防治措施。
关键词:柑橘;黄龙病;特点
中图分类号:S436.6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2–000-03
柑橘是我国很多地区农民种植的重要经济作物和经济来源,在柑橘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黄龙病的发生极易对果农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大量的实验证明柑橘黄龙病不可治,且具有强传染性的同时传播途径多、传播范围较广[1]。如何防治柑橘黄龙病是本研究的重点,对柑橘黄龙病的特点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1 研究黄龙病的意义
研究柑橘黄龙病的特点和防治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一是能够保护柑橘产业安全。柑橘黄龙病对柑橘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会对整个产业造成严重的影响。通过防治柑橘黄龙病,可以保护柑橘产业的安全,确保农民的收益和致富[2]。二是可以防止病害的传播。柑橘黄龙病可以通过柑橘木虱传播,而且传播速度快,损失大。通过防治柑橘黄龙病,可以有效防止病害的传播和蔓延,保护果农的利益。三是提升柑橘的品质和产量。若柑橘感染了黄龙病,就会导致果实品质下降和产量减少。
2 黄龙病概述
柑橘黄龙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柑橘产业和果农收入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在世界近50个国家发生,给全球柑橘产业带来巨大损失。在我国,19个柑橘生产省份中,已有11个省份受到黄龙病的侵害,对我国的柑橘产业构成严重威胁。
柑橘黄龙病发病机理是木虱带至叶片(或嫁接芽)上的黄龙病菌通过维管束传递至根,先定植于根,为害根,造成根腐烂。腐烂的根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造成叶片黄化和青果。果实接近成熟时产生适合黄龙病菌繁殖的养分,黄龙病病菌定植于果蒂处,为害果蒂处,形成红鼻果。这个机理可以解释柑橘黄龙病的所有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检测结果。黄龙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柑橘的根系、新梢和叶片上。根系会逐渐腐烂,顶部的枝干会逐渐干枯,而枝干上则会出现新梢叶片黄化的现象。在叶部,黄龙病会导致出现黄绿斑块,使得叶片失去正常的绿色。受黄龙病影响的果实数量会减少,且产品质量会明显下降[3]。
对于柑橘黄龙病的防治,我国农业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就发布了《广西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工作方案(2021—2025 年)》的通知(桂政办发〔2021〕85号),要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控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理念。此外,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也发布了《钦州市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工作方案(2021—2025 年)》的通知(钦政办〔2021〕30号),要求各部门加强协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制定科学、系统的防治方案和技术措施,全面推进综合防控工作。
3 柑橘黄龙病的发病症状
3.1 发病初期
柑橘黄龙病在发病初期,树冠会出现1~2条树枝发黄或部分树叶发黄的现象。其中,一种症状是叶片均匀黄化,另一种是叶片在生长转绿后,叶脉逐渐黄化,叶片下面的边缘会呈现明显的黄化症,被称为叶片的斑驳黄化。
对于叶片均匀黄化,病叶会失去原有的光泽,变得暗淡,并且会逐渐变硬、变脆。这种症状的出现可能由于病原菌侵染后而导致叶片的叶绿素合成受阻,从而使叶片失去绿色[4]。
叶片斑驳黄化则表现为在叶片边缘出现一条黄色的条带,随着病情的发展,黄色条带会逐渐扩大,最终导致整个叶片黄化。这种症状可能由于病原菌侵染后干扰了叶片内的叶绿素分布,叶绿素在叶片上呈现出不均匀分布。
3.2 病梢症状
柑橘黄龙病的病梢症状是发病当年树梢能够正常转绿,但随着柑橘树梢从春季到夏秋季的不断成熟,柑橘的绿色树叶也开始变黄。具体来说,病梢症状通常表现为树梢上的叶片逐渐失去绿色,呈现出黄色或淡黄色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叶片会逐渐失去光泽,变得暗淡,并且可能会干枯脱落[5]。
夏、秋季,若柑橘树的树梢不能正常变绿,甚至从浅黄色变成黄色,而且树叶逐渐脱落,那么可能是柑橘黄龙病的病梢症状。需要注意的是,通常不会突然出现病梢症状,而是逐渐发展而来的。因此,果农需要定期检查柑橘树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除了叶片症状,柑橘黄龙病还会影响树梢的生长和发育。感染黄龙病的柑橘树梢可能会变得细弱、弯曲、丛生,枝条上的叶片也會逐渐变黄、脱落。这些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导致整个树木死亡[6]。
3.3 病花症状
柑橘黄龙病对柑橘树的开花也具有显著的影响。患病的树木往往会提前开花,花瓣异常肥厚和短小,呈现淡黄色或黄色。与正常的花朵相比,病花的花瓣更加脆弱,容易脱落。
在柑橘树枝上,这些病花通常会聚集在一起,形成明显的黄色花簇。随着病情的发展,花朵也会逐渐脱落,甚至可能导致整个柑橘树的花朵数量明显减少。
黄龙病还会影响柑橘树的开花周期。患病的树木可能会提前开花,或者在同一生长季节多次开花,从而扰乱了正常的生长节奏。这种异常的开花现象可能会影响柑橘的产量和质量。
3.4 病果症状
在柑橘感染黄龙病以后,果实会受到严重影响。病果症状通常表现为果实畸形、表面褶皱、没有光泽,颜色可能着色不均匀。
一是病果的形状会发生变化,可能呈现出长条形、椭圆形等不规则形状。二是果实的表面会变得褶皱不平,就像脱水严重的水果,失去原有的光滑感。这些褶皱可能会在果实的一部分或全果上出现,导致果实外观受到严重影响。三是病果的颜色会出现异常。一些病果在果蒂处为橙红色,而其他部位仍然是青绿色,呈现出明显的颜色不均匀。这表明柑橘黄龙病影响了果实的着色过程。
4 柑橘黄龙病发病的特点与规律
4.1 柑橘黄龙病的发病的特点
一是传播速度快。柑橘黄龙病可以通过柑橘木虱、嫁接、带病苗木等方式传播,传播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间内扩散至整个果园。
二是危害严重。柑橘黄龙病会导致柑橘叶片、花、果实受到严重影响,果实品质下降、产量锐减,甚至可能导致柑橘树死亡。
三是症状多样。柑橘黄龙病的症状多样,包括叶片黄化、斑驳黄化、果实畸形、表面褶皱、颜色不均匀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同时出现在一棵树上,增加诊断的难度。
四是防治困难。由于柑橘黄龙病的传播途径多、症状多样,防治难度较大。当前,没有特效药物可以用来治疗已经患病的柑橘树,只能采取预防措施,如加强检疫、消灭媒介昆虫等。
4.2 柑橘黄龙病的发病规律
一是柑橘黄龙病在柑橘生长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感染。无论是幼树还是成树,无论是营养生长阶段还是生殖生长阶段,都可能受到黄龙病的侵袭,增加黄龙病的防治难度,需要对各个生长阶段的柑橘树进行严密的监控和管理。
二是感染黄龙病后,春梢的发病症状通常较轻,而秋梢的发病症状则较为严重。这可能与春梢的生长速度慢,病菌在春梢上的繁殖速度相对较慢有关。然而,随着柑橘树生长年限的增加,春梢的发病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
三是柑橘黄龙病的传播性极强,传染范围广泛。黄龙病可以通过柑橘木虱、嫁接、带病苗木等途径传播,而且传播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扩散至整个果园。增加黄龙病的防治工作难度,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5 柑橘黄龙病的发病原因
5.1 管理方式粗放
一是分散经营的柑橘生产方式使得果农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指导,导致普遍存在粗放的管理现象。很多果农只关注眼前利益,不愿意砍伐生病的树木,从而使黄龙病得以扩散。这种粗放的管理方式给柑橘树的长期生长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二是部分果农对黄龙病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规范的防治方法。果农对黄龙病的传播途径、症状识别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因此无法有效地做好相关防治工作,使黄龙病在柑橘园中得以迅速传播,对柑橘树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5.2 卫生清理不到位
卫生清理不到位会导致柑橘园内垃圾堆积、环境不整洁,为木虱提供了良好的繁殖环境。木虱是传播柑橘黄龙病的主要媒介,它们会在柑橘园中大量繁殖,增加了病菌传播的风险。
一是春季和冬季是柑橘木虱繁殖的高峰期。若果园的卫生清理工作不到位,木虱会在园内继续繁殖,数量不断增加,从而增加了黄龙病的传播风险。由于木虱的繁殖速度非常快,若卫生清理不及时,很容易导致木虱大量滋生,扩大黄龙病的传播范围。
二是卫生清理不到位会导致柑橘树的抗病能力减弱。垃圾堆积、环境不整洁会影响柑橘树的生长,使树势减弱,更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当柑橘树感染黄龙病后,果园的卫生状况会进一步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5.3 苗木管理不科学
一是沒做好苗木检疫工作。在引进和调运柑橘苗木时,若没有对苗木进行严格的检疫,有可能将带有黄龙病病菌的苗木引入果园。这是导致柑橘黄龙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二是种植密度过大。若柑橘果园的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植株之间的通风透光性变差,从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和抗病能力。此外,过度密植还会增加果园内的湿度,有利于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5.4 防控意识薄弱
一是农民缺乏黄龙病防控知识。许多农民对柑橘黄龙病的认识不足,不了解黄龙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导致他们在日常管理中缺乏警惕性,容易忽视黄龙病的存在。
二是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柑橘黄龙病的潜伏周期长,病症出现滞后,发病初期很难用肉眼判断。在一些地区,由于缺乏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农民无法及时发现黄龙病,错过了最佳的防控时机。
6 柑橘黄龙病的防治措施
6.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措施是柑橘黄龙病防治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利用光照、温度调节、蒸汽等方式向患病的柑橘树传递更多的热量,从而杀死病菌。
一是利用热处理技术对柑橘地上的部分进行热处理,杀死病菌。具体方法是将患病的柑橘树枝条或叶片在温度为48~58°C 的环境中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地杀死黄龙病病菌。
二是利用光照调节技术,加强对黄龙病病菌的抑制。增强柑橘树的光照强度和延长光照时间,提高柑橘树的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增强柑橘树的抗病能力。
三是利用温度调节技术,控制柑橘园内的温度和湿度,创设不利于黄龙病病菌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例如,可以在夏季高温时适当增加灌溉量,降低园内温度,或者在冬季低温时采取覆盖措施,保持园内温度。
6.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柑橘黄龙病防治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通过使用含抗生素的化学药物,短期抑制黄龙病菌的扩散与蔓延。
一是使用含抗生素的化学药物。二是利用纳米技术提高抗生素药物的渗透性。三是可以合理使用农药。在柑橘黄龙病的防治中,也可以使用一些农药来控制病害的传播和蔓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农药的使用应根据病情和环境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和使用,避免过度使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6.3 综合预防
预防柑橘黄龙病,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其中增强果农的预防意识是关键。果农需要认识到黄龙病对柑橘产业的严重威胁,了解其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从而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在柑橘树萌芽时期,做好杀虫剂喷洒是预防黄龙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杀虫剂可以有效地杀死柑橘木虱,减少病菌的传播机会。果农应根据柑橘树的生长情况和当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制定合理的喷洒计划,确保杀虫剂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6.4 补充养分
补充营养物质是防治柑橘黄龙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柑橘树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各种营养物质,如氮、磷、钾、钙、镁等,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抗病能力。当柑橘树缺乏某些营养物质时,其抗病能力会减弱,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
为了防治柑橘黄龙病,可以利用灌根和叶面喷雾的方式为柑橘树补充营养物质。灌根是一种将营养物质溶液直接浇灌到柑橘树根部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为柑橘树的根部提供营养。叶面喷雾则是一种将营养物质溶液喷洒到柑橘树叶片上的方法,可以通过叶片的气孔直接吸收营养物质。
补充营养物质的目的是增强柑橘树的抗病能力,控制病菌的蔓延和扩散。通过补充营养物质,可以促进柑橘树生长,提高树势,增强树体的免疫力,降低黄龙病的发病风险。此外,营养物质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为柑橘树的生长创设良好的环境。
6.5 保持卫生
及时清理果园内的垃圾和病残体,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从而减少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和危害。例如,要及时清理果园内的病残体,如枯枝、落叶、病果等,可以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要及时清理果园内的垃圾,如农药包装、化肥袋等,可以減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6.6 完善监测体系
加强柑橘黄龙病的监测和预测是防治柑橘黄龙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传播和蔓延,降低病害的危害程度。要建立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的柑橘黄龙病监测体系,定期对果园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疫情。要加强对柑橘黄龙病的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7 结束语
柑橘黄龙病对柑橘果实质量和数量都有严重的消极影响,导致柑橘黄龙病诱发的原因很多,如生长管理粗放、卫生清理不到位、苗木管理不科学、防控意识薄弱。从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做好预防、补充营养、保持卫生、做好检测方面开展防治措施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黄峰,崔一平,宋晓兵,等.黄龙病对柑橘叶际微生物组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23,50(5):1150-1160.
[2] 崔学进,马世绵,沈盼,等.柑橘黄龙病菌效应蛋白与寄主互作研究进展与展望[J].植物保护,2023,49(5):127-132, 220.
[3] 邓杰夫,周泽华,易图永.柑橘木虱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23,43(9):20-27.
[4] 周学飞.柑橘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J].果农之友,2023(9):77-79.
[5] 刘顺民,吕佳,杜丹超,等.浙江省金华市柑橘黄龙病检测及柑橘木虱分布情况调查[J].浙江农业科学,2023,64(11): 2723-2728.
[6] 韦凤桃.上林县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浅析[J].南方农业,2023,17(15):195-19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