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雪域高原浇灌一株格桑花
2024-05-30代高峰
代高峰
2022年7月,中央组织部第十批援藏干部、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黄科院)水资源研究所总工付新峰博士毅然踏上了为期3年的水利援藏新征程。
从平原腹地到雪域高原,每一个进藏的新人都要面临生活环境差异的巨大挑战。面对海拔3700多米的高原环境,付新峰头痛失眠,一连几天起不了床,但他丝毫没有退缩,积极融入当地群众之中,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海拔高、天气冷,靠身体、靠意志、靠毅力。”目前担任西藏自治区水利厅水资源处副处长的付新峰说。他已经适应了藏区的水土和气候,工作也得心应手,俨然一位经沙场历练后勇敢、自信的战士,又如雪域高原上迎风绽放的格桑花,坚韧、顽强。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
一年多来,付新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围绕藏区水文水资源工作需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立足岗位职能、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交出了黄科院水利援藏工作的第一份出色答卷。
强化政治学习 坚定理想信念
走上新岗位,付新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参与西藏自治区水利厅一支部、水利部援藏工作组组织的集体学习和自学,深入学习并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传承“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践行新时代援藏精神,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入藏区工作以来,付新峰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以提升西藏自治区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管理水平为目标,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始终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
勇于开拓创新 争当实干先锋
围绕西藏自治区水利厅水资源处的主业主责,付新峰结合西藏自治区实际,创造性开展水利援藏工作,实现四个“新”。
一是水资源管理工作思路有新意。按照打基础、利长远的要求,付新峰梳理西藏自治区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管理存在的基础薄弱、制度不全、连续性差、执行力弱、能力不足等方面突出问题,提出“摸清家底、制度建设、清单梳理、强化管理、能力建设”水资源管理工作新思路,为更好地开展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是水资源管理工作方法有新招。付新峰在与西藏自治区其他厅局、地市水利局沟通协调方面有耐心、有目标、有方法、有效果,在工作推进方面有信心、有进度、有提醒,在工作方式方面有传承、有创新、有改进,在工作成效方面有预期,通过多种方法、多种方式推进,切实让工作落地有成效。
三是水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有新提升。付新峰负责建成西藏自治区取用水管理平台,并推进与西藏自治区水资源监控系统互认工作;同时,推进西藏自治区节约用水平台和水权交易平台建设,并统一到西藏自治区取用水管理平台。
四是水资源节约用水管理有新突破。付新峰首次构建丰水区水权制度,制定西藏自治区用水权改革实施意见,编制水权交易建设方案,推进自治区水权交易平台建设;首次有效推进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3所学校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有效推进拉萨市警察高等专科学校等节水型高校建设,并协调推进工业企业合同节水管理项目。
锤炼优良作风 突显工作成效
一是高强度推进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监督检查。按照2023年水利监督检查工作安排,付新峰牵头开展了拉萨、林芝、山南、昌都和那曲等5个地市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监督检查工作。克服山高路险、高原反应等重重困难,付新峰走遍西藏自治区全区,以“一市一单”形式提出了近40个主要问题,结合问题整改,有效提升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工作。
二是高效率做好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监管。付新峰做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加强计划用水管理,推进重点县域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加强生态流量目标保障和监管,扎实做好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节水型单位等节水载体建设工作,做好《“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建设项目取水许可等重点工作。
三是高质量技术支撑服务西藏水资源管理。付新峰承揽自治区评审第三方服务、水资源论证、水权交易等项目,通过高质量技术服务支撑自治区水资源管理工作。
2023年10月,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看望慰问水利援藏干部时强调,水利援藏干部肩负着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完成水利援藏任务、造福西藏人民群众的光荣使命。
作为新时代水利援藏干部,付新峰一腔热血、扎根高原,用所学专业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美丽。他真诚地说:“援藏是我的荣誉,很好地实现了个人价值,在这里,经常性加班加点已成新习惯,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工作已成新常态。”付新峰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敬业精神、業务能力、工作作风等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许。
付新峰的日记本里有这样几句话:
援藏是一种责任,要克服高寒缺氧、紫外线强等自然环境,克服长期远离家人、思乡情切的心理难关,把责任扛在肩上,把践行落在脚下。
援藏是一种使命,是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用余欣院长的话说,就是“在西藏就是要作贡献,即使面对种种困难,也要始终保持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