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指导 推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2024-05-30袁文传王伟卢兰静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6期
关键词:中国式水利高质量

袁文传 王伟 卢兰静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即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并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指导,推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实践,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水安全保障,以中国式现代化谱写中国水利现代化新篇章。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9个方面的本质要求,紧密联系、内在贯通,构成了一个系统完备、科学严密的有机整体,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生态危机不作为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在前进的道路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5个重大原则,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中国水利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根植于数千年中国治水历史基础上,是针对中国特有的水情条件,以人水和谐为理念、以系统治水为主线、以水安全保障为目标,集水工程、水制度、水文化等多元一体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强有力支撑保障的水利发展模式。

以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水利现代化

(一)新阶段水利高質量发展的目标、路径、任务

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本要求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总体目标是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围绕实现这一总体目标,设定以下4个次级目标。一是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固底板、补短板、锻长板,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水旱灾害损失率大幅降低。二是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机制,节水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全国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三是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水资源配置体系更加完善,水资源要素与经济社会生态要素适配性明显提升。四是提升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建立健全涉水空间管控制度,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大幅提升,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重点地区地下水超采状况得到有效遏制。

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锚定总体目标,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重点抓好6条实施路径。第一,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从流域整体着眼,把握洪水发生和演进规律,进一步优化流域防洪工程布局,以流域为单元构建现代化防洪工程体系。第二,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配置,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以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骨干输配水通道为纲、以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为目、以控制性调蓄工程为结,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全面增强我国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第三,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以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核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实现人水和谐共生。第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总体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全面推进算据、算法、算力建设,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第五,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从观念、意识、措施等方面把节水摆在优先位置,建立健全水量分配、监督、考核的节水制度政策,全面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水平。第六,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深入推进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完善水法规体系,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断提升水利治理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实践要求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2023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已迈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新征程上,水利肩负新使命、面临新形势、承担新任务。水利关系国计民生,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有力的现代化水利支撑保障体系。

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水利是基础性支撑和重要带动力量。必须面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坚持近期、中期、远期系统规划,做好战略预置,前瞻性谋划推进一批战略性水利工程,适度超前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优化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提升网络效益,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水是重要控制性要素。必须立足水资源承载能力,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形成水资源节约保护的制度政策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市场化配置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社会协同环境,有效发挥水作为基础支撑和控制性要素的引导约束作用,促进经济质量效益型集约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水安全是基础性长远性问题。必须充分认识水利在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防灾减灾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中的重要责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各类要素、各方资源、各种手段,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水利是命脉所在。必须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这个头等大事,按照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要求,科学谋划全国农田灌溉发展,统筹推进灌区骨干工程与高标准农田灌排体系建设,为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提供水利支撑。总之,我们要牢记“国之大者”,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水利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着力在固底板、补短板、锻长板上下功夫,以水利高质量发展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水利贡献。

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指导推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一)坚持党对治水工作的领导,始终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确保中国水利现代化行稳致远

新中国水利发展史是百年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包括对治水工作的领导。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水利建设,建成了世界上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受益人口最广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广人众、水情复杂的国家搞水利建设,必须集中力量。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中国水利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都是在党中央的决策下,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才得以建成并发挥重大效益。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持续推进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确保中国水利现代化行稳致远。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问题,作为推进中国水利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安全问题,作为推进中国水利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贯穿到中国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各环节,着力解决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水安全问题,把持续供给更加优质、更加丰富、更可持续的水生态环境产品作为新时代中国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始终不忘中国水利现代化的“人民本色”。

(三)坚持守正创新,把传承好治水经验和开创好新时代治水格局统筹起来

中国悠久的治水历史和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治水文化,是新时代推进中国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历史经验和文化积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虽然对于治水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水的本质规律和治水的基本策略不会随着人的主观意志而变化。坚持守正创新,在传承好治水经验基础上,处理好治水基本规律的相对不变和人民群众对水安全保障要求的与时俱进之间的关系;坚持守正创新,系统总结我国的水情特点和治水经验,科学分析新时代治水矛盾和要求的新变化,科学借鉴国内外一切优秀的治水经验,加快构建数字孪生水利体系,赋能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实践,全面提升水利监测感知能力,大力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水网建设和工程建设,为水利治理管理提供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安全性支撑,构建新时代中国水利现代化新格局,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四)坚持用系统思维解决水问题,始终站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角度统筹推进中国水利现代化

当前,我国新老水问题复杂交织,一些地区江河治理系统性考虑不足、各要素统筹不够,“就水论水”现象依然存在,治理措施单一割裂,导致难以标本兼治,治理效果不佳。全国水土流失量大面广、局部地区严重的状况没有改变,北方部分地区水土资源长期开发利用过度,导致河流湖泊萎缩、地下水超采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治水兴水,以流域为单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治理,围绕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水土流失防治、河湖生态廊道建设、河口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进行系统治理。坚持从系统视角治水兴水,要更加注重水文化发展,把水文化提高到中国水利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来看待,在传承传统水文化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发扬建设新时代水文化。

(五)坚持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把防范化解水风险作为中国水利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呈现趋多趋频趋强趋广态势,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的突发性、极端性、反常性越来越明显,突破历史纪录、颠覆传统认知的水旱灾害事件频繁出现。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防范水灾害风险,按照“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原则,把防范供水安全风险、水生态安全风险、工程安全风险等作为中国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在防范供水安全风险方面,要针对特大干旱以及水污染、大面积停水等事件,进一步提高应对能力;在防范水生态安全风险方面,要重点加强水域萎缩、地下水超采、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等水生态安全问题的分析应对;在防范工程安全风险方面,要加强工程安全监测监控和隐患排查,对溃坝、溃堤等各类突发事件完善处置预案。

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立足新阶段治水理念、工程体系、制度体系、文化建设、数字化建设等方面新实践,以全局思维全方位统筹推进、系统谋划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理念、工程、 制度、文化、数字等多维协同发展的中国水利现代化。

(作者单位 广西右江水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中国式水利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中国式民主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