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直观:实现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路径
2024-05-29黄旭
黄旭
[摘 要] 充分利用几何直观教学可以展示知识的抽象过程,实现学生深度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几何直观呈现学生易犯错误,促进新知理解;用几何直观搭建思维阶梯,完成释疑解惑;用几何直观揭示知识联结,建构知识网络。
[关键词] 几何直观;深度学习;课堂教学
几何直观由于具有直观性的特征,可以很好地沟通抽象思维与信息思维、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直观的图形语言,可以很好地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巧妙运用几何直观教学引领学生自然而然地开展深度学习,从而更好地发展其数学核心素养。
一、用几何直观呈现易犯错误,促进新知理解
对数学学习而言,学生犯错是必然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借助几何直观呈现学生易犯的错误,让学生去观察、分析、对比和辨析,从中探寻错因、明晰方法、领悟本质,从而促进其对新知的理解和内化数学本质。
案例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笔算
计算:14×12。
师:在学习新课之前,你们能先试着计算吗?(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大胆尝试,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方法?
生1:我是这样计算的。首先,将14看作10与4,将12看作10与2;然后,计算4×2=8,10×10=100;最后,计算8+100=108。(出示图1所示的方法)
师:生1的方法正确吗?
生2:我觉得是错误的。
师:错在哪里?(学生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
师:那我们就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来学习今天的新知吧。
师:经过刚才一系列探索,我们得出了图2所示的计算过程及结果。现在再回到学习前的问题,现在是否有了新的思路?生1,有没有发现你错在哪里?
生1(挠了挠头):在计算时我仅计算了8与100这两个部分,而40与20这两个部分遗漏了。
生2:只要再添上10×4=40和10×2=20即可。
师:非常棒,你们通过观察得到了结果,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课件呈现图3)。
以上案例中,教师利用“错误”这一可生成性资源,立足几何直观,牢牢抓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算理,引导学生在观察、辨析和比较的过程中经历“犯错—剖析—纠错—内化”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需包含的四个部分,从而更好地内化认识。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为学生进一步的探究和学习打下了基础,还培养了学生透过想象找寻数学本质的能力。
二、用几何直观搭建思维阶梯,完成释疑解惑
小学生的思维呈现具体形象的特征,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时常让学生产生困惑。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能直接将结果抛给学生,而应借助几何直观为抽象性思维薄弱的小学生搭建思维阶梯,促进学生在亲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逐一突破困惑,最终实现释疑解惑,真正理解知识。
案例2 小数乘法
师:经过刚才的计算,你认为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乘数发生变化时積有何变化?请试着通过列举法验证你发现的规律。(经过探索,大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然有部分学生产生了疑问)
生1:从之前学习的整数乘法可以得出,积一定会等于或大于乘数。而这里的小数乘法却有了积比乘数小的情况。比如:1.5×0.8=1.2,1.8×0.55=0.99,这是什么原因?
师: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围绕算式进行小组合作探索:1.5×1,1.5×1.4,1.5×0.8。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生2:乘法的意义角度:1.5×1表示1个1.5,得到积1.5;相较于1个1.5,1.5×1.4得数大一些;相较于1个1.5,1.5×0.8得数小一些。
生3:我觉得还可以借助图形呈现积的变化规律。
师:可以具体说一说吗?
生3:如图4,1.5×1=1.5可这样表示。
师:1.5×1.4的积与乘数1.5相比如何呢?
生3:进一步作图,该长方形的长不变,还是1.5,宽增加到1.4,可看作1和0.4的和。如图5,将它的面积分为两个部分,据图可列出算式1.5×1.4=1.5×1+1.5×0.4,从而得出“其积比乘数1.5大”的结果。
师:进一步地,1.5×0.8的积与乘数1.5相比如何呢?
生3:继续作图探寻结果,如图6:长不变,还是1.5,宽变成了0.8。经过思考长方形面积可用1.5×0.8表示,相较于图4的长方形减少“1.5×0.2”,从而列式1.5×0.8=1.5×1-1.5×0.2,得数也比1.5小了。
师:看来无论是图形构造或是计算,我们都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生4:我们小组作出了图7,也有了发现。
师:结合图形得出结论,非常棒!其他组可有其他说理的方法?
生5:我们组是借助一个生活例子解释的……
以上案例中,学生借助几何直观开展数学探索,通过图形揭示知识本质,让原本模糊的知识清晰化,让原本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也深化了自身的数学思维。
三、用几何直观揭示知识联结,建构知识网络
数学的逻辑性决定了知识间的纵横交错,而学生由于自身的思维特征很难融会贯通地理解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几何直观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揭示知识联结,促进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建构系统的、完善的知识网络。
案例3 乘法分配律
师:事实上,乘法分配律在我们学习笔算乘法时已有接触。请试着结合乘法分配律描述图8中竖式计算的奥秘。
生1:首先,把12看作2与10的和;然后,求得2个15是30,10个15是150;最后,求得30与150的和是180。
生2:可以先算15×2=30(2行点子数),后算15×10=150(10行点子数),最后相加即可。
师:那这个过程是否可以利用横式表示呢?
生3:先将12行分为2行与10行;再将2与10分别去乘15,得出2行的点子数和10行的点子数;最后将这些点子数相加。事实上,不管是横式还竖式,计算道理都是一样,即乘法分配律。(教师出示图9)
实践证明,利用图形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认识,还深化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内涵的理解,更帮助学生架构起多位数乘法与乘法分配律的桥梁,最终实现了新知的完整建构,发展了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几何直观可以让复杂的问题变得形象具体,教师运用几何直观进行数学教学要适应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利用几何直观呈现学生易犯的错误,搭建思维阶梯,揭示知识联结,从而助力学生的深度学习,让学生在数与形的完美统一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内涵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