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幼儿园教师体育PCK探索性研究
2024-05-29牛群群
牛群群
摘要:PCK(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备知识,至今未得到幼儿体育领域的重视,基于此,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幼儿园教师体育学科教学知识结构体系,并结合幼儿园教师的参赛视频分析进行结构验证。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体育学科教学知识结构体系包含内容知识、教学知识、幼儿知识、情景知识4个方面,幼儿园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幼儿体育安全、体育活动内容、幼儿错误动作识别、制定身体发展计划、体育活动目标的确立、体育活动内容的理解、教学表征、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反馈、教学评价、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时间、幼儿体育学习兴趣、幼儿体育学习风格差异、幼儿动作技能基础、幼儿的身心与动作发展规律、幼儿的体育认知、教学情景、园所情景、社区情景等21个范畴,以及66条概念和421条语句。该结构以完整体系全面刻画了幼儿园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具備的体育学科教学知识。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幼儿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扎根理论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2443(2024)02-0181-08
引言
幼儿体育是幼儿健康促进的重要因素,《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幼儿体育教育位居体、智、德、美四育之首。新时代幼儿体育更是在国家战略中被屡次提及,从2018年儿童健康促进行动被列为《健康儿童行动计划(2018—2020年)》(国家健康委员会)首要重点行动到强调“做好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工作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系列政策凸显了我国政府对儿童健康的高度关注,而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体育教学专业化程度较低,一方面,学前专业的教师缺少体育专业技能储备,即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给出了幼儿健康发展的具体目标与教育建议,但因缺乏优秀的操作指引,幼儿园教师在贯彻落实和实际推进中仍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体育专业的师范生因缺少对学前教育特点与学前儿童的了解致使体育游戏活动缺乏趣味性。
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要求要引导建立幼儿体育课程体系和师资培养体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我国要在2035年实现“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是贯彻落实“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关键方式[1],PCK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备知识,也是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基础,因此幼儿园教师的体育PCK决定着幼儿体育活动的效果和质量。面对当前幼儿体育教学的困境,更加凸显构建幼儿园教师体育学科教学知识(Preschool teachers' Physical Education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以下简称PT-PE-PCK)的重要性及迫切性。通过文献回顾,国内外学者关于PCK的研究从幼儿园到大学各个学段、各个学科都有,但关于PT-PE-PCK鲜有人探索。鉴于体育PCK对于幼儿园教师提升体育教学能力的作用,本研究试图在文献资料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程序式扎根理论构建PT-PE-PCK内容结构,从而为幼儿园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具备的体育PCK进行整体全面刻画。
1 研究设计
1.1 数据资料收集
首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从内容、结构等方面征求专家的意见,修改制定访谈提纲,主要问题包括“你从事的幼儿体育活动工作的流程是什么?”“幼儿体育教学中需要经常用到哪些具体的知识?”“你在幼儿园体育教学工作中是否会觉得个人的教学知识不足?”扎根理论访谈对象以20~30人为宜[2],本研究共访谈幼儿体育方面的专家23名(其中学前教育专家2名,体育教育专家5名,幼儿园一线教师5~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8名,园长3名,保教主任5名),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一对一访谈形式;访谈时间为2022年6月—8月;访谈时长为40~60min/人。征求访谈专家许可同意后方可进行语音记录。对访谈数据文本资料进行整理形成约19.3万字。
其次,收集网络资料,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崇尚“一切皆是数据”,不论是网络资料亦或是媒体报道等均可作为数据来源[3]。因此,幼儿园教师名师工作室、一线幼儿园体育专职教师的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均可以作为质性研究的重要材料来源,通过整理网络推文以及相关评论共获得有效文本约2.3万字。
再次,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将获得的资料进行简单分类:第一类,公开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有关幼儿园教师体育PCK的研究;第二类,文本资料,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已发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本研究也将上述相关资料纳入原始材料,并且把文本资料、文献资料、访谈资料平等对待。通过回顾前人文献,能够在分析整理原始材料时保持较高的理论敏感性并提高访谈效率与互动效果。
最后,收集2020—2021学年北京市幼儿园集体体育教学展评活动获奖视频,对视频中的教学组织安排、教师反思与指导教师点评进行文字转录,用于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以确保所生成的幼儿园教师体育PCK结构体系准确客观。
1.2 质性资料分析
本研究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此方法通常不会进行研究的理论假设,倡导直接从原始经验材料中凝练总结归纳生成概念与范畴,经过对原始数据材料反复整理比对,不断分析归纳,逐步抽象生成特定理论[4]。运用NVivo12.0pro萃取编码并辅以人工手动编码,通过对原始数据资料分析、整理归类、编码形成了幼儿园教师体育PCK的层级结构体系。最后,使用视频观察所形成的备忘录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确保不再生成新的理论内涵与概念类属。
2 质性研究过程
本论文遵照扎根理论的程序对所收集的研究访谈资料进行整理、编码。整个数据资料分析编码流程主要包含开放性、主轴及选择性编码,三个编码过程互相补充并交叉进行。
2.1 开放性编码
2.1.1 对原始材料进行分析得到语句 通过对原始材料逐句编码进行贴标签处理,共得到421个关于幼儿园教师体育PCK的标签数据节点(见表1)。通过分析所贴标签发现幼儿园教师的体育PCK涵盖动作发展、课堂教学观察、课堂组织、活动量、体育游戏设计、幼儿体测、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情景导入、材料投放、课堂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国幼儿园教师在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对体育教学的整体规划。
2.1.2 对语句进行概念化得到概念 在大量标签化节点的基础上,需要对语句进行逐词逐句缩编精炼概念化处理,即通过不断比较并依据“语句”的关联性与相似性把标签化的语句进行归纳提炼,用初始概念正确归纳概括标签节点的内容,将抽象概括出来的概念打散、揉碎再重新组合的过程(见表2)。最终将421个标签化节点进一步概念化抽绎出66个概念。
2.1.3 对概念进行范畴化得到范畴 结束概念化过程之后,下一个步骤需要对“概念”予以分类逐渐范畴化,即把“概念”进行分类、进一步整理合并比较、凝练概括形成“范畴”并进行命名。最终抽象形成了21个范畴,依次是幼儿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幼儿体育安全、体育活动内容、制定身体发展计划、体育活动目标的确立、体育活动内容的理解、教学表征、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反馈、教学评价、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时间、幼儿体育学习兴趣、幼儿体育学习风格差异、幼儿动作技能基础、幼儿身心与动作发展规律、幼儿的体育认知、教学情景、园所情景、社区情景(见表3)。
2.2 主轴编码
从语句中归纳整理得到的概念基本上代表和反映了幼儿园教师体育学科教学知识的要素,是幼儿园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相对所独有的。主轴编码是遵循学者斯特劳斯(Strauss)所研究的“6C”因果关系模型,挖掘并建立形成不同的类属概念之间的逻辑次序与相互关系。最终共把21个范畴聚类、提炼概括形成了内容知识、教学知识、幼儿知识、情景知识4个主范畴(见表4)。
2.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通过概括归纳提炼、对比重组等过程对所获得的范畴进行提炼,得到高度抽象凝练的核心范畴。在本研究中,我们以解决实际幼儿体育教学问题为首要需求和标准,通过反复对比和综合考虑,最终确定了“幼儿园教师体育PCK”作为核心范畴,以此统领和涵盖其他所有范畴。并以高度抽象概括凝练的“故事线”的方式得出了PT-PE-PCK的结构体系。“故事线”就是由幼儿园教师体育PCK维度的各种数据资料反映出的幼儿园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共有特征所形成的脉络联系及路径。本研究凝练开发出的“故事线”是幼儿园教师体育PCK体系构建的关键抓手,最终构建形成了由4个主范畴、21个范畴、66个概念组成PT-PE-PCK的结构体系(见图1)。
2.4 理论饱和度检验
研究通过3级编码形成的PT-PE-PCK的结构体系包含内容知识、幼儿知识、教学知识与情景知识4个主范畴,幼儿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幼儿体育安全、体育活动内容、制定身体发展计划、体育活动目标的确立、体育活动内容的理解、教学表征、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反馈、教学评价、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时间、幼儿体育学习兴趣、幼儿体育学习风格差异、幼儿动作技能基础、幼儿身心与动作发展规律、幼儿的体育认知、教学情景、园所情景、社区情景21个范畴。这一具备统领概括性的结构体系是建立于广泛访谈及大量文献资料编码的基础上。是否还可以在未编码使用过的材料中归纳抽绎产生新的范畴或逻辑关联,是评估判断该结构体系是否饱和完备的准则。基于这一点,本研究使用2020—2021学年北京市幼儿园集体体育教学展评活动获奖视频所生成的文本资料进行理论饱和度的检验,结果显示并没有生成新的概念与范畴,说明经编码生成的PT-PE-PCK已呈现饱和状态,据此判定所构建的幼儿园教师体育PCK结构体系较为丰富、完备。
3 幼儿园教师体育PCK结构的内涵分析
3.1 内容知识
内容知識是教什么,是教学内容的知识。幼儿园教师的体育教学内容包括幼儿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幼儿体育安全、幼儿错误动作识别、体育活动内容、制定身体发展计划、体育活动目标的确立、体育活动内容的理解。内容知识越丰富的教师,越能注意到学生的错误概念,越有可能准确思考隐藏在教学过程中的概念和原则,从而更有可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5-6],并能有效应对学生的学习困难[7]。在幼儿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幼儿园教师应熟知动作发展理论与运动项目理论、幼儿体育知识以及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据报道,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过于关注安全性阻碍了挑战性教学任务的推进[8],所以,在幼儿体育安全方面,要定期对场地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掌握保护与帮助的方法、熟知幼儿安全防护与处理、能够应对教学失误及突发事件就可以有效避免安全隐患。在体育活动内容方面:要熟练掌握身体控制与平衡、身体移动、器械(具)操控的基本运动能力的内容、以幼儿的想法和兴趣为引导创编及教授运动游戏项目、基本体操及韵律活动,掌握幼儿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幼儿错误动作识别方面:知晓幼儿易犯错误产生原因、预防并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在制定身体发展计划方面,要立足儿童视角,弹性调整教学活动及教材,运用适切的教学资源与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明确教学重难点;在评估儿童身体发展、兴趣的基础上制定身体发展计划,同时要兼顾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各国学前教育界都非常关注的议题,是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学管理等教育情景上的融合[9]。3~6岁是动作技能发展的最佳时期[10],若缺少“幼小衔接”,在幼儿园端容易导致缺少对动作序列的把控,在小学端容易忽视学前阶段动作技能的积累导致教育投入的浪费[11]。近年来早期教育研究界越来越重视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内容知识,表现在对学习标准的发展和使用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制定学习标准旨在梳理儿童在每一领域的具体发展目标。清楚地了解发展目标会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目的性,从而在帮助幼儿学习体验方面更加具体有效[12]。运动教育目标决定采取的教育措施或者选择的内容[13],因此,在体育活动目标的确立方面:能够创设分层的、使儿童有机会选择挑战性的基本运动能力目标,更要保护孩子运动的兴趣。
3.2 教学知识
教学知识是怎么教,是教学方法的知识。幼儿园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知识包括教学表征、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反馈、教学评价、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时间。教学表征方面要做到动作示范准确优美,使用符合幼儿特点的语言进行体育教学,可以合理运用体育口令;在体育教学方法和策略方面,幼儿园教师要能把握教学支架的适当时机,能进行有效的师幼互动,基于观察和分析儿童的运动性活动的基础上做好儿童身体发展的计划,能够经常分析、评价、反思教学,和家长交流儿童的运动性活动和健康状况信息,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在家中积极健康地活动,加强教学实践的效果。若是幼儿园教师已然掌握丰富的师幼互动方面的相关知识,就会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活动支持[14]。Hu等学者[15]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所掌握的师幼互动策略与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幼儿体育活动支持行为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在体育教学反馈方面,能够时刻敏锐地关注幼儿的学习行为,积极地识别幼儿的学习行为并给予回应,并向幼儿反馈他们的身体发展状况。在教学评价方面,能够使用评估的循环圈准确评价幼儿运动状态并及时调整运动负荷,支持幼儿的健康发展。教学组织形式方面,能够实施集体与分散活动互为补充,鼓励幼儿之间同伴互动,能够组织开展幼儿体育赛事。在教学时间方面,能够为幼儿在课堂内外的体育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各种各样的环境,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练习密度。
3.3 幼儿知识
幼儿知识是教学对象的知识。幼儿园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需掌握其教学对象即幼儿的体育学习兴趣、动作技能基础、身心与动作发展规律及其体育认知,把握体育学习风格差异。幼儿体育学习兴趣包括开展多样的室内外大肌肉活动并定期更换内容以保持儿童的兴趣,要建立教学目标和幼儿兴趣的有机联系。幼儿体育学习风格差异方面,需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及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自主选择运动项目和器材,理解幼儿通过直接经验进行学习以及多领域学习的发展特点和需要,并对幼儿游戏、活动和学习过程的特点及其学习的动机有所理解。在动作技能基础方面,了解幼儿的动作发展阶段与已有的动作经验,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幼儿的身心与动作发展规律方面,熟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特别是3-6岁幼儿动作发展(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移动能力、器械(具)操控能力)规律。幼儿的体育认知方面,能够理解幼儿对体育领域中概念的认知程度及对体育技能掌握的程度。研究表明,幼儿已经具备的学习经验及兴趣点等方面,都是影响幼儿学习的因素[16]。教师对教学对象的动作学习理解水平与学习形式的了解程度越深,教师就越可以更好地支持帮助幼儿习得学前阶段的必备动作技能。幼儿在6岁以前各项身体指标的发展速度快于其他任何年龄阶段,该年龄阶段所呈现出的个体差异也会更明显[17-18]。这也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非常关注幼儿的各项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的原因所在。
3.4 情景知识
情景知识是内容知识转化必须依存的脉络环境。幼儿体育教学的情景知识包含教学情景、园所情景与社区情景。幼儿园教师要能够为幼儿提供探索和练习运动技能的空间与材料,并基于教学内容与幼儿实际情况设计适合的教学情境。在开展体育活动时,会考虑园所的重点项目、幼儿观察系统等特点,还要知道如何利用社区的资源。动态系统理论从动态系统、生态角度关注运动学习过程,认为运动学习是个体在任务和环境限制下共同作用的过程,任何限制的变化都会导致动作的发展变化,从而促进不同运动能力的发展[19],幼儿所获得运动技能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任务和环境[20],所以就可以通过改变环境和任务约束来帮助幼儿掌握新的动作技能,以更有效地满足某一特定任务的要求,教师应该认识到幼儿各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及其所对应的各项身体素质,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动作形成发展规律,有目的的制定身体发展计划、设置合理的运动空间与环境,不断改进、丰富幼儿的运动感官体验,进而提高幼儿的身体活动水平。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严格遵循程序化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了由4个主范畴、21个范畴和66个概念组成的PT-PE-PCK。尽管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有着成熟的研究范式,研究过程中也充分考量了学前专家与幼儿体育专家的意见,然而,还需要进一步对该结构体系进行严谨的量化验证,通过统计学的方法探索PT-PE-PCK各要素间的关联,以增进研究结果的严谨性与普适性,从而构建更为合理科学严谨的幼儿园教师体育学科教学知识体系。
针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国家以及政府层面应该为幼儿园教师PT-PE-PCK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幼儿园教师减负。园所层面:探索PT-PE-PCK培训模式,为增强幼儿教師体育教育行为的针对性,改进幼儿园教师体育培训内容,构建优秀幼儿园教师体育PCK教学资源库,组建幼儿园教师体育专业学习共同体,建立健全幼儿园教师体育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交流机制,组织研读指南、PCK相关讲座、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的设计(技能)大赛等活动促进幼儿园教师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丽,吕雪,俞冰.学习路径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幼儿园师资培训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22(7):12-22.
[2] JOHNSON B,CHR ISTENSEN L.教育研究:定量、定性和混合方法(第四版)[M].马健生,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9:353-354.
[3] 朱丽叶,科宾,安塞尔姆.质性研究的基础:形成扎根理论的程序与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30.
[4] 王璐,高鹏.扎根理论及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探讨[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32(12):10-18.
[5] BALL D L, MCDIAMID, G W. The subject matter preparation of teachers. InR. Houst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M]. New York: Macmillan,1990:437-449.
[6] CAPRARO R M, CAPRARO M M. PARKER D, et al. The mathematics content knowledge role in developing preservice teachers'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2005,20(2):102-118.
[7] WILSON S M, SHULMAM L S, RICHTER A E.150 different ways of knowing: representation of knowledge in teaching. In J. Calderhead (Ed.), Exploring Teachers, Thinking[M]. London: Cassell Educational Limited,1987:104-124.
[8] SOLLERHED A C. Perceived insufficient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in teaching movement and physical activity. Experiences from an action-oriented study among educator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J]. Frontiers in Sports and Active Living,2023,4:1050311.
[9] 许浙川,柳海民.OECD国家推行幼小衔接的目的与举措——基于对《强势开端Ⅴ:幼小衔接》报告的考察[J].比较教育研究,2019,41(1):85-91.
[10] GAllAHUE D L. Developmental Physical Education for Today's Children[M]. IL: Human Kinetics Inc,2003:53.
[11] 马瑞,沈建华,王改芳.美国“幼小衔接”动作技能学习对我国学前运动教育的启示[J]. 体育学刊,2020,27(04):121-126.
[13] SCOTT-LITTLE K C. Early learning standards: Changing the parlance and practic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J].The Phi Delta Kappan,2004,85(5):388-396.
[13] 柳倩,周念丽,张晔.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8.
[14] HAMRE B K, PIANTA R C, BURCHINAL M, et al. A course on effective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s: Effects on teacher beliefs, knowledge, and observed practice[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12,49(1):88-123.
[15] A B Y H, A X F, A Z W, et al.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s and children's cognitive and social skills in Chinese preschool classrooms[J].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2017,79:78-86.
[16] CHEN J Q, MCNAMEE G. Strengthening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preparation: Integrating assessment,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instructional practice in student teaching[J].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Education,2006,27(2):109-128.
[17] BJORKLUND, DAVID F. Children′s Thinking: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M]. Sage publications, 2022:25.
[18] GOPNIK A, MELTZOFF A N, KUHL P K. The scientist in the crib: What early learning tells us about the mind[C]//Tells Us About the Mind,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2010.
[19] NEWELL KM, Motor skill acquisition[J]. Annu Revpsychol, 1991,42:213-237.
[20] 高力翔.社會学习理论在体育课技能教学各阶段得运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12):56-58.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Physical Education PCK for Preschool Teachers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NIU Qun-qu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cienc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17,China)
Abstract: PCK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is a necessary knowledge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hich has not been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field of early childhood physical education so far. Based on thi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procedural grounded theory was used to construct a structural system of preschool teachers'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o verify the structure by combin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videos of preschool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n the competi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aching knowledge structure system of physical education for preschool teachers included four aspects of knowledge of subject matter, knowledge of pedagogy, knowledge of children and knowledge of environmental contexts,21 categories of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kindergarten physical education, children's sports safety, physical activity content, children's wrong movement recognition, formulation of physical development plans, establishment of physical activity goals, understanding of physical activity content,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eaching feedback, teaching evaluation,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 teaching time, children's interest in sports learning, and differences in children's sports learning styles,children's movement skills foundation,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and movement development laws, children's sports cognition, teaching scenarios, kindergarten scenarios, community scenarios and etc, as well as 66 concepts and 421 sentences. This structure comprehensively describes the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in physical education that preschool teachers should have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with a complete system.
Key words: Kindergarten Physical Education; preschool teachers;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grounded in theory
(责任编辑:叶松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