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校园文创课程开发与实施

2024-05-29许琳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25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跨学科

许琳

[摘要] “紫竹文创+”校本课程以校园文创设计为切入点,以设计服务辐射社区、街道作为以美育人的重要抓手,旨在通过跨学科项目的教学与实践,讓学生学习和了解文创设计,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项目中的一门课程。课程规划着眼于将跨学科知识与艺术实践育人两者结合,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通过多学科联动、多部门协调、多形式创新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构建了以学校为中心的“艺术志愿”实践育人新模式。围绕艺术类高中的特点,针对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案例实施路径进行剖析,梳理课程思路与创新点,探讨课程的意义与价值,展示新课程理念下我校高中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紫竹文创+;校本课程;跨学科

一、 课程开发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必修课程,已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在贯彻和落实过程中,我校结合学校艺术高中特点,开发了“紫竹文创+”系列校本课程。本课程紧扣时代脉搏,围绕校园或地域文化的文创设计展开教学,以项目化教学形式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在真实情境下综合性地运用知识与技能为学习目标,将美育、校园文化、志愿服务等内容融入其中,学会利用特长服务社会,从而真正体现学校“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教育理念。

众所周知,文创产品植根于文化环境,是在文化元素的基础上通过创意加工而产生的具有象征意义和使用价值的文化产品。其主要的创意来源是特定的文化主题或文化记忆,设计创意和功能创意能够提升其附加值,从而区别于普通商品。[1]

基于校园或地域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其创意来源是学校和地区特有的文化精神与环境。与其他文创产品不同,具有学校特点的文创产品主要目的是传播校园文化价值,反过来能够在学校形象的塑造上起着推动作用。而以地域文化推广的文创设计,则是以文创设计服务辐射社区、街道,是美术特色高中美育教育与推广的一个重要抓手。在“紫竹文创+”课程中,学生通过项目,将自己的创意与设计为学校以及本区的街道、机构做设计服务,充分体现了做中学这一教学理念,过程性的评价以及结果性评价为学生最终的设计展示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二、 课程框架

(一) 课程目标

本课程项目聚焦校内外的文创设计,由两个核心模块,即校园文创设计、面向社区街道和机构的文创设计,以及若干个任务(子项目)教学内容共同组成。依据项目化教学的特点,内容上采用动态任务模式,从而达到传承校园及地区文化,挖掘与设计具有校园及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利用艺术与设计的能力服务社区的目的。

本课程体现了跨学科融合的课程理念,学科和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在文创设计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使他们能够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并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模块,一是校园文创,二是面向社区街道和机构的文创设计服务。校园文创设计的主题中包含了录取通知书设计、校园衍生品设计等;而面向社区街道和机构的文创设计,则要结合每年不同的真实项目案例展开。以2023年的项目为例,课程中完成了长桥街道党建中心玻璃幕墙装饰设计,以及“徐小志”徐汇档案方志文化进校园活动logo和卡通形象代言人设计。

跟大多数课程不同的是,这些项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培养目标、实际需求、教学资源等因素变化,但项目遵循两大模块的框架要求来安排和设置。由于课程的定位,因此课程内的子项目课题弹性较大,因此也有了一定的挑战和趣味性。此类课题因其拓展面较广,因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为了课题而涉及的学科生态链。以语文和历史学科为例,由于课题中的文创设计往往需要针对地域特点展开一系列的调研,因此学生会通过其已经学过或掌握的知识点,抑或者是从未接触过的一段历史开展研究,这样设计出来的文创方案是有出处,赋予一定意义的。

(三) 课程实施

本课程教学策略注重以学促教,以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为主旨,通过项目主题探究活动核心问题展开教学。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学习、交流、调研、探究、设计、制作、答辩等各个环节才能最终完成项目。因此本课程中,跨学科的教学模式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并非刻意为之。通过将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与社区的合作与互动,使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这种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 校园文创设计

基于校园特色,挖掘校园文化开展的文创设计的教学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设计能力、综合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学习基础知识与技能、探索不同的文创产品类型与领域,学生将能够独立进行创意与设计过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该模块的教学课时按照设计流程来分配(见表1),学生完成该模块的学习,能够掌握和了解文创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尤其在推广与展示环节,文创产品实物将参与学校义卖节活动,学生通过这个环节,了解市场需求和推广策略,培养他们的市场意识和创业精神,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实践能力。通过本模块的课程,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并具备交叉学科的综合实践能力。

(1) 录取通知书设计

录取通知书作为学生认识学校的“第一张名片”,对提高和帮助学生认识学校进而热爱学习具有重要作用。设计学校新生录取通知书要关注其宣传效应、文化效应,体现人文关怀,为新生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课程第一阶段教学内容以聚焦我校,即紫竹园中学的录取通知书为研究载体,运用项目化研究方式,旨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设计的流程与步骤、创意思维的形成与深化,学生在过程中既扮演了项目的设计者、参与者与亲历者,又能够在项目活动中体会与学习设计本领,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学习。实物展示加招标会的形式进行结课,模拟真实环境中设计比稿环节,让学生能够通过演讲与展示,提升设计表达能力与设计输出能力,增进不同组别间的交流。

设计过程中的每一次讨论、汇报、演讲等环节,都倾注了学生的心血,最终由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制作最终完成的实物,已启用。在整个制作环节中学生们学习到的不仅是绘画知识,还有软件制作、文字排版、后期印刷文件的模式设置、印刷与开刀板等方面的知识。

(2) 校园衍生品设计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开展的校园衍生品设计,结合学校传统的义卖活动,学生从校园环境、校史、学校特色、学校人文等各个方面挖掘设计点,并进行设计制作的文创产品设计项目。这是“紫竹文创+”的第二阶段课程,让学生在熟悉校园环境后,能够从深层次挖掘和发现美丽的校园角落、校园的人文、校园中的师生等有趣的话题,并加以设计,体现了校园文化渗透和学校的办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秉持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宗旨开展教学,设计内容的弹性和无边界框架,使得学生的创意思维得以发散,设计稿的落地也考验着学生跨学科思维的能力,教师在其中起着“项目主导+设计工程师”的角色,辅佐学生一步一步把创意从纸上变成实现。

教学形式与环节与录取通知书的教学分配和内容框架有所相同,只是在制作环节针对学生提案的不同形式,进行分组式教学。在这种形式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充当师傅和工程师,学生类似学徒,教学营造出的学习情境体现了匠心精神。

以校园义卖活动为基础的校园衍生品的展示,很好地将教学、活动、评价结合在了一起。学生在活动中既投入了热情,又可以很好地将自己设计的校园文创衍生品进行宣传推广。通过该环节,教师会根据每位同学在设计、制作、汇报、活动、宣传、销售量等各方面进行评价,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2. 面向社区街道和机构的文创设计

如果说在校园中的文创设计还是初探尝试,那在后续的课程中,面向社区街道和机构的文创设计服务,则是面向大众展示的舞台。把课堂搬进社区、街道体现了我校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安排的前提下,将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设计、学习、总结、历练,不再是闭门造车式的学习,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彼时学生学习者的角色发生转变,他们会站在设计师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设计、制作等活动,让艺术类高中的学生能在校内感受和接触到艺术设计类职业的工作流程,增加课程的体验性(表2)。

學生能够通过面向社会的设计服务,全面参与文创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并将他们的创意和设计成果与社区居民进行真实互动。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造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学生的文创产品也为社区街道提供了有意义的设计,促进了社区的发展和文化交流。

(1) 长桥街道党建中心玻璃幕墙装饰设计

本项目教学活动围绕长桥街道党建中心的爱心驿站玻璃幕墙装饰设计展开,社区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画笔,展现学校所处的街道风貌,从而更好地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分析讨论、灵感搜集,从而形成了一套套具有独特创意的设计方案。在方案汇报的环节,更是把课堂搬进社区,在长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领导和工作人员们的参与合作下,学生们完成了有生以来第一次面向社会的设计方案比稿会。通过这次别开生面的讲解汇报,最终这一项目课题方案获得了社区街道领导和各界人士的认可,并且在当年10月正式完成了施工,成为长桥街道一道靓丽的风景,不少参与项目的同学以及校内师生踊跃到现场打卡,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了设计带来的乐趣。

(2) “徐小志”徐汇档案方志文化进校园活动logo和卡通形象代言人设计

该项目受徐汇区档案馆、方志办委托,邀请我校参与“徐小志”徐汇档案方志文化进校园活动logo和卡通形象代言人设计。该项目由多项内容组成,因此按照设计要求,课时进度对照设计行业项目推进惯例,将课时按照委托方项目设计时长与要求进行安排。这样的弹性课时,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也由单纯的教授知识,转变成项目经理的角色。一方面需要对接委托方,时时跟进项目进度,另一方面又要协调教学安排,从而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不仅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新出现的知识点还会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反哺,不断地对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满足动态化的项目教学的同时,对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补充意义。

该项目除了按照设计流程和项目要求安排课时,还把课堂搬进了徐汇区档案馆,这样能更好地创设情境,打造真实的项目设计氛围。在委托方的安排下,学生参与了别开生面的“项目圆桌会”,学生从项目任务书中的内容出发,针对项目提出问题,并在圆桌会上亲自向委托方采集设计信息,从中寻找设计突破口,最终形成初步的设计思路。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现已完稿,并投稿参与当年红色文创大赛,这是课程又一展示形式,对于课程中提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通过为服务项目而创设的教学和展示推广形式,对于“紫竹文创+”系列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 课程评价

课程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从过程性评价、作业评价、汇报评价以及项目结束时公众对设计内容的评价等,评价形式除了教师给予的评价,也包含自我评价、小组成员间的互评等。

首先,从评价的主体来看,可分为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委托方评价、受众评价等,由于课程中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项目的机动性,因此在选择评价方式时教师应根据项目参与对象、难易度、项目实施与完稿形式等多方面因素确定评价主体,这样能够确保评价的客观性与全面性。

其次,按照课程项目具体实施情况的评价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 作业评价

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通过作品设计、方案创意、设计文档等几个维度,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再结合作业完成质量、创意度、设计思路表达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此类评价主要适用于本课程第一模块课程。

2. 团队参与度评价

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力和贡献度有所差异,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根据学生在团队中项目的完成情况、团队合作效果等因素进行评分,从而考查学生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此项评价常与个人作业评价相结合,通常运用在头脑风暴、集体调研等方面。

3. 设计过程评价

设计过程评价是项目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重要评价手段,在过程中,根据项目推进的进程情况,结合设计初期制定的计划内容,评估学生在实施创意与设计过程中的表现,主要考查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表现力。

本课程在制定这项评价内容时,按照调研、设计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制作、实物与展示等设计环节与流程,科学地将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与设计步骤相结合。根据学生的设计实施质量、调整与修改设计的反馈情况等,综合地给予评价。与个人作业评价不同的是,设计过程评价更多的是针对综合性较强的项目,是课程中第二模块课程的主要评价方法。

4. 汇报与展示评价

该评价内容主要指学生在方案汇报、结题汇报以及实物展示等方面的表现,考查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展示技巧,从而针对项目汇报展示效果、汇报口头表达和实物展示等多方面因素给予评价。

课程中多维度的评价方法,体现了本课程评价的客观性,是推动项目进程、检验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反馈作用。

三、 启发建议

(1) 强调项目实践。在校园文创设计课程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制作,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中。然而,在教學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实践活动,包括提供充足的制作工具和软件资源,设置合理的项目时间表,以及提供充分的指导和反馈。

(2) 跨学科与综合能力培养。校园文创设计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艺术、绘画、设计、历史、语文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促进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将不同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和应用。例如,可以引入跨学科的案例研究和讨论,组织跨学科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与合作机会。除了课堂上的实践项目,还可以通过与校内外社区、行业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合作机会。例如,与事业机构、设计公司合作开展实践项目,组织参观和交流活动,让学生与专业人士互动和学习,拓宽视野和实践经验。

(4)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教学评价方面,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除了个人作业和团队项目的评价,引入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的环节,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同时,评价过程应注重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升。

(5) 资源支持和更新。校园文创设计课程需要与时俱进,紧跟行业趋势和技术发展。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供最新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学校也需要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包括软件、硬件设备和图书馆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紫竹文创+”系列课程强调实践与项目实践,培养跨学科思维与综合能力,并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合作机会。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关注及时反馈和指导。同时,教师和学校需要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和更新,以保持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时效性。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可以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创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 阮雪君.航天精神融入文创产品设计的研究与探索[J].绿色包装,2022(12).

[2] 岳丹. 校园文创设计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通辽:内蒙古民族大学,2023.

[3] 张莉. 学校文创选修课开设的意义[N]. 科学导报,2022—06—10(B03).

[4] 赵敏.围绕“大概念”的中学美术跨学科融合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23(19).

[5] 陆阳.美术课与美育—对中学美术教育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1).

[6] 黄耿东.中学美术跨学科交叉综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J].基础教育课程,2017(8).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初中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挖掘探索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