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测评,构建高效小学英语“双减”课堂
2024-05-29章红云
章红云
(如皋市磨头镇大高小学,江苏 南通 226550)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减负增效”必须克服“重知能轻素养、重部分轻整体、重输入轻输出、重结果轻过程”等关键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改革实践:引导学生整体架构,夯实基础知识,明晰知识体系;创设一条主线,强化两种输出,实现多种融合,提升教学深度;精选反馈练习,确保当堂检测,及时查漏补缺;教学评一体化,通过多元评价,充分发掘学生主体作用。应用整合测评,构建高效课堂,落实小学英语四维目标,有助于全面提升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低效”问题表现
(一)重智能轻素养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很多小学生英语纸质测试可以轻松取得高分,听力、笔试都可以轻松应对,但真正使用英语跟别人进行书面或口头交际时,存在英语交流不流畅、英语表达不规范、中式思维根深蒂固的现象。《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提出,英语核心素养内涵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还包括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当代全球大融合的经济背景,助力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一种理论: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英语课堂更应着力于学生英语素养的长远提升,致力于培养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善于学习的高素养英语人才,教学做合一,让学生会使用英语这门语言进行真正有意义的交流。
(二)重部分轻整体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仍存在单环节、单课时、单主题的高耗低效等突出问题,小到一课时中的某个教学环节,大到一整个主题单元的教学,不少教师会围绕某项重点知识反复讲练、使劲灌输,导致英语课堂知识以碎片化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虽然经过长时间积累,学生的英语知识总量不断增加,但小学生本身综合学习能力较弱,难以依靠自身对碎片化知识进行梳理,不仅难以起到良好的英语教学效果,反而会为学生增加不必要的学习负担。英语课堂教学要实现“减负增效”,就要从“部分”中走出来,充分遵循整体性教学原则,精选内容、精心编排、梳理核心知识,设计基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的“大单元”学习,加强单元整体、学科内部知识的整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推进跨学科融合,倡导综合性学习,达成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维教学目标。
(三)重输入轻输出
小学英语课堂学习的输入量很大:课本知识的文本输入、音频输入、动画输入,课外阅读资源的文本输入、音频输入,教师的语言输入……教师课堂教学中担心学生自己看不懂、学不会,就会习惯性地帮助学生分析解读。其实,课堂总共就40 分钟,教师讲解分析、输入的东西越多、时间越长,留给学生语言实践进行输出的时间就会相应减少,即便课上学生听得认真专注,课后总结时仍有很多学生一脸茫然。看似面面俱到、顺顺当当的课堂,实则低效甚至无效,导致传统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始终难以提升。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解读“学”字的意义: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双减”跟陶先生提出的 “要为儿童松绑,解放学生的头、手、眼、嘴,解放学生的空间和时间,将自由还给学生”不谋而合,异曲同工。“双减”下的小学英语课堂,应该是学生不断尝试输出、大胆输出、创新输出的场所;输出越出彩,课堂越成功。
(四)重结果轻过程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而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教师教育理念陈旧,更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掌握情况怎么样;而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指导、策略应用却并不重视,学生没有学会如何学习。“双减”文件明文规定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不公布分数、不排名。但分数依然是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尺度。英语考试分数只是对学生英语知识与技能的考查,无法考查学生口语表达、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不能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业水平。只有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实行科学、绿色的多维评价体系,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全过程,如学习态度、文化意识、创新精神、思维品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自身的英语综合素养。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双减”实践策略
要确保“双减”真正减下去,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切实把课堂教学的质量“加”上来。实际教学中比较欣赏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笔者把它归结为四个字:整、合、测、评。“整”是整体架构,“合”是融合创新,“测”是当堂检测,“评”是多元评价。详细实践策略如下:
(一)整体架构,夯实基础
课堂教学并不是一个一个知识点的简单累加,教师必须对学科体系进行深入研读,对知识加以系统整理,高屋建瓴,打破年级界限、上下册界限、单元界限,将散落于书中的语言点进行贯通,构建紧密联系的“知识串”,使学生在脑海中,对这些语言点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整体把握。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详细分解到各个课时里,形成具体的、能达成的、可检测的、联系生活的课时教学目标。教的方法必须和学的方法充分契合,教师要根据每课学生的实际学习结果,灵活机动地修改调整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小学英语课堂才会逐步累积,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造就许多目标明晰、教学做合一,师生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高效课堂。
如新授译林版6A Unit 7 Protect the Earth 结束后,发现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能正确解读课文含义,对主要的句式“use Sth to do sth/reuse Sth to do Sth/should (not)do Sth”的掌握也较为熟练,但在课文复述及课文背诵环节表现普遍较差,由此发现教学中存在很多细节未能处理到位。于是笔者在后续教学立即调整教学内容,带领他们一起仔细梳理教材中的关键句子:There is not much coal or oil on Earth.本句中涉及很多细小的知识点,笔者设计了“我的发现”这个小组活动,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分析、合作探究,最后再交流展示自己的发现与收获。学生的展示精彩纷呈:
1.首先coal和oil 是不可数名词。顺便整理一下已经学过的不可数名词:water,energy,wood,plastic,paper,smoke,air,rubbish,milk,juice,coffee,tea,bread,rice,meat……还有人提到fish,解释一下,表示鱼肉是不可数,但本文中表示鱼是可数的,只不过它的单复数形式一样的,所以文中说The fish are dead。
2.句子中修饰coal 和oil 用的量词是much,表示许多,而不用同样表示“许多”的量词many。理解many 和much 的区别:不可数名词前面用much,可数名词前面用many。而a lot of、lots of、some、any 这些量词则是可数、不可数名词前面都能用。
3.There be 句型,因为后面是不可数名词,所有be 动词用的是is 不是are。
4.因为有否定句not 出现,后面coal and oil 变成了coal or oil。
5.在地球上用的是on Earth,Earth 的首字母大写可以类推到星期、学科、月份、称呼……
总之,通过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梳理关键句式后发现,课文中其他的类似句子,学生也能做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掌握、复述、背诵的顺畅度有明显提升:
In many places,there is not much water.
Most of our energy comes from coal and oil.
We use plastic to make bags and bottles,but too much plastic is bad for the Earth.
We should not use too many plastic bags or bottles.
(二)融合创新,全面提升
一条主线。课堂教学内容和结构常常是孤立的、分散的,教师要通过创设真实有效的新情境,将一条脉络清晰的“主线”贯穿教学过程,使之融合成为一个前后联系的整体,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搭建“支架”,降低学习的难度,使整个学习过程“形散而神不散”。教师要在整体情境的引领下,将一系列教学环节以任务的形式串联起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推进,不断提升,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两种输出。英语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积累的基础上,创造情境,让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实际交流。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过程就是语言应用,语言输出途径主要有两个,分别是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比如译林版6A Unit 5 Signs的checkout 就可以要求学生当学校标识解说员,先写稿再演说,内容更宽泛,语言量也增大了,而且两种输出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都有了,能切实做到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多种融合。现成的教学资源有限,要丰富课堂教学资源,除了充分利用挖掘教材本身内容外,还需要教师精心挑选、组合课外教学资源:如可以自编chant、创编歌曲,寻找契合主题的绘本、诗歌等,丰富课堂教学资源,让学生耳目一新,这是课内课外素材的融合;寻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热点的教学资源,这是书本和生活的融合;将英语与数学、美术、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联系,这是学科资源的跨界融合;打破单元界限,将有相关的话题内容的两个或多个单元进行组合复习,这是主题融合。正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大胆融合,才能让小学英语课堂学习素材变得异常生动、丰富。
(三)精选反馈,当堂检测
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教师一定要通过反馈练习,检测学生本课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本课学习中的问题,查漏补缺,夯实每一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精心选题:反馈题检测的必须是刚刚学习过的、务必掌握的重难点内容,突显练习“针对性”,确保通过练习能检测到学生有没有真的学透彻: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精练要做到学生会的不练、简单的少练、重点难点易错点多练;同一知识点整合起来练,前后知识点串联起来练。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无用功,力求在有限的时间中追求最大的学习效益。
专心做题:加强学生做题习惯的培养,对各种题型有明确的做题要求,并落实到每次练习中,常抓不懈,习惯成自然。比如做选择题时,要求学生先仔细读题,圈画关键提示词,判断此题在考查什么知识点,再利用排除法把每题的全部选项做比较之后,进行准确选择。
用心回练:新知学习检测过关后发现,不少学生是听得“明白”,记得“模糊”,再面对时就有点“稀里糊涂”。因此有些重难点、易错点还是要“二次回练”甚至“多次回练”。当然,对于“回练”,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层要求:后进生以原题为主,中等生以平行题训练为主,而优等生则以拓展提升题为主,切实提高回练复测效果。
(四)多元评价,学生主体
新课程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获得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与之相应的,教师应建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又有个性地发展的评价体系。
多样评价:开展评价是达成教育目标的手段,教师要通过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学生的兴趣、习惯、成果、思维、创新等多个评价维度,通过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以诊断性评价、形成评价和终结评价相渗透,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关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用动态、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帮助学生不断反思、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和发展。
教学评一体化:教师要将评价与教、学相联系,将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的前、中、后阶段开展相应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控制者”角色,给予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的机会,让师生共同参与到“教学评”中,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三、结束语
总之,“双减”下的英语课堂,小学教师应通过整体架构,帮助学生夯实基础;通过融合创新,帮助学生全面提升;通过精选反馈,当堂检测课堂学习效果;通过多元评价,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教学做合一,整合测评,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改革实践,注重情境创设,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