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指导路径研究

2024-05-29孟佳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双减布置作业

孟佳

(前郭县哈拉毛都镇蒙古族中心小学,吉林 松原 138000)

“双减”政策是社会进步与教育改革的产物,是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普及的重要基础,是教育创新的外在表现。在人文性和工具性兼顾的语文学科中实施“双减”,就要在遵循学生身心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正确三观与健全人格。但实际情况是,应试成绩一直指挥着语文学科的教学,教师不得不布置大量的训练与作业,以确保学生获得良好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当一些知识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畴或是出现了教学的重难点之后,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得不采取呆板的硬性灌输方式,学生也不得不死记硬背。其教学效果当然是不好的,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学生的独立性与独特性被湮灭,时代发展最需要的创新素质失去了培育的土壤。为此,在深入研读“双减”政策的基础上,为小学语文教学重新规划一条富有生机且可持续推进学生成长的路径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教学内容的讲解

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促进教育对象成长最具象的载体。虽然课标与教材几经修改,但始终把教学内容的改革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由此也启示了“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先从内容的变革着手。纵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基础内容与创新内容。其中基础内容是语文学科的“中流砥柱”,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教师对基础知识的处理应该侧重于使用传统的讲授方法,精心组织教学,耐心讲解知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表现出的不厌其烦的态度对于学生亲近学科、逐步明晰学习语文的意义会发挥重要作用。他们会更愿意投入精力扎实自己的语文知识,把基础知识打牢了,学生才能获得能力提升的机会。从整个路径的构建来看,虽然教师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讲授方式,但是因为不再以学生的成绩为第一标准,而是把关注点放在了学生是否学会上,让学生看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后续的教学活动会开展得很顺利,再引入合作探究,学生也可以言之有物、言之有获。以四年级《爬天都峰》一文教学为例。学生在生活中大都有爬山的生活经验,教师带领学生先略读一遍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后,可以转入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爬山的经历,从体力到心理,都留下了怎样的记忆,以此去理解作者的感受与变化。在自身的基础被唤醒后,学生再进入小组讨论,交换自己对课文的认识,才能有深刻的理解。最后,教师从整体的角度带领学生做梳理,对文章的开始、发展、高潮这一系列脉络做具体的划分,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还为从阅读到写作技能的转化奠定了基础。创新内容一般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布置的一些教学内容,一方面是为学生查缺补漏提供机会,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频率)。最常见的作业(试卷)讲评就属于创新内容的范畴。因为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学生一言不发的情况较为多见,师生之间不能有效互动,教师就不能从学生处得到准确的反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导致学习较好的学生没有兴趣听,成绩处于中下等的学生走神听不懂。为此,教师在讲解之前可以把题目分析与知识点的总结工作交给学生完成,意在观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方式,让学生需要帮助的“点”迅速呈现出来,教师对症下药。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还可以为学生建立“登峰档案”,把学习的过程比喻成攀登山峰,记录学生对知识难点从不会到掌握的过程,从心底唤起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方式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是以字词句篇为基础的,内容较为庞杂,知识点的呈现形式也比较多样,如果只是运用单一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会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把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转到课下,让学生运用反复抄写、死记硬背等方式进行消化,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设计多样的教学方式,改变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是稳固“双减”政策框架一个必须完成的工作。首先,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处于课堂学习主体地位这一理念,通过设计中心议题,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组内合作、组际讨论等方式参与学习过程。以部编版四年级的策略单元为例,学生初次接触这一类文章,对于怎样从课文中提出问题,并采用一些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还很陌生。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先行提出一个“议题”,让学生按照“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顺序去寻找议题的答案,待学生把答案全部呈现出来后,让其总结他们是通过哪些方法获得答案的,将学生的思维轨迹完整地呈现出来。如此一来,教学氛围得到了活化,学生的中心地位自然而然被固定了下来。其次,教师要增强自省能力,在课堂上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以策略单元的《蝙蝠和雷达》为例。这篇课文侧重训练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的能力。课后给出的三个方法,正是根据文本提问题最为系统和优质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中心议题“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提出问题”后,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反应上,一些学生可以从各个角度快速罗列出多个问题,还有一些学生很难提出问题。如果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占多数,则可以让他们在组内分享发现问题的方法;如果更多的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提出问题,教师则要前置课后给出的方法,让学生依据方法再去文本中找寻问题。在这里,教师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地位,以学生真实的学情选择教学方式、调整教学顺序,这才是对因材施教最好的注解。也只有因材施教,学生的差异化才会真正被尊重。最后,设计新颖的游戏激活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以博物馆(文化馆)为依托组织实践活动、播放优质的纪录片辅助文本教学等方式,都可以引入语文课堂上,让语文教学的方式更加立体,甄选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时更加精准,无形中实现了分层教学、分层达标的目标。

三、作业设计的优化

“双减”至少包括两层含义:减负、增效。仅减负不增效的教学是不具备“双减”意义的,通过增负实现增效又不是“双减”的内涵。因此,让减负和增效并行到一条轨迹上,必须从课堂教学迁延到课后作业,使其一以贯之,完成传统作业形式向优化作业形式的演进。首先,将作业变成一种带有趣味性质的学习活动。如低年级学习生字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结合甲骨文为学生讲解汉字,然后布置“寻找甲骨文”的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甲骨文的踪迹,观察它们的演变过程;中年级随着诗歌学习数量的增加,让学生尝试着创作诗歌;高年级的作业则加入更多实践内容。让学生摆脱了呆板的抄写与背诵,把学习成果的温习转化到日常生活中,作业的价值就被激发了出来。其次,作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除了书写的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布置跨学科作业,发挥语文学科的多种属性功能,是一种比较多见的形式。在教学《麻雀》《风筝》等课后作业的布置中,均涉及了手工制作的内容,将其布置成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科的美育功能;学习了《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后,布置的观察日记,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兼顾了德育、智育和教育。可以说,作业覆盖的内容越广泛,越能从根部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作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拥有一定的灵活性,也就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埋下了一颗种子。除了布置的常规作业,那些不定期举行的活动,也是一种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赛诗会、飞花令、辩论赛、散文展等,让具备不同特长的学生有了各自发挥的空间,对作业的认知情感也会转向更积极的层面。最后,所有作业的布置必须建立在教师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全面观察的基础上,不可为了减负而减负,不能打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旗号布置华而不实的作业。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后,要关注学生作业上反映出的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对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不再布置作业,要精简作业量,提高作业的针对性。科学而合理的作业不仅可以夯实语文基础知识,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字词作业为例,学生的字词储备达到一定量,也养成了比较好的书写习惯后,教师就不要再布置抄写字词的作业,这时教师可以把字词学习的重点转向形近字辨析、多音字字义辨析上,让学生以一字一音为始,在对比、区分中学习一连串的字词。如果遇到一个多音字有5 种以上的解释,还可以给学生传授一些学习记忆的方法,如合并同类项、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等,这时,作业指向的培养目标更深了一步,不仅完成了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还促进了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获得了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在这里,教师富有人文性且灵活的作业布置是指向学生综合素养形成的,它会让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得到进一步优化,尚须形成的知识技能也得到一个持续性的递增机会,这才是辅助课后“双减”政策落地最具体的教学行为。

四、评价体系的完善

评价是教育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没有有效的评价,教育教学的过程是不完整的。在推进“双减”政策落地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评价环节。首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及时,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作业,教师都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薄弱之处,找到薄弱的原因,通过调整教学策略、改善教学手段等方式去帮助学生强基强能。其次,评价的系统要进行积极的转变,从注重结果性评价转向注重过程性评价,从固化的片面评价转向动态的全方位评价,促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了解评价的指标,以此衡量自身的教与学,让整个教学活动更具导向性。以《蝙蝠和雷达》一课为例,课文中涉及多个与科技相关的内容,教师从预习阶段就为学生布置了一些学习的任务,课堂教学环节又加长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时间,如果仍以传统的结果式评价作为总结,则学生在时间轴中所发生的一切学习行为均被消解。如果教师把评价的指标进一步细化,每一个指标又对应着若干层级,则从课前的字词预习、资料搜集,再到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观点贡献等,学生在学习中的每一个进步(变化),都被记录了下来,最后汇成一个带有描述性的得分,学生会了解到自己的学习优势,也会明白自己需要进步的地方,如有的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仍须加强,但是在小组内表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力;有的学生思维逻辑缜密,但是要加强资料的整理能力,这种优势和需要改进之处的交织行进,会让其对自身的认知更趋于理性,教师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也可以有的放矢。二者都能把更主要的精力放在更需要完善的地方,减少无用功的输出,这样的“双减”才不会流于表面,评价体系也会趋向于合理、有效。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评价体系的优化,使得评价的内部结构处于一种常更常新的状态,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延伸至语文学习的全程,发挥了以一当十的效能,就教育成本的输出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

五、结束语

综上可见,“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小学语文教学走出传统模式的桎梏,获得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实现育人效能的提升提供了契机与路径。借此对小学语文教学各因素进行分解,从课程内容的讲授到教学方式的运用,再到作业的科学化设计和课后的评价反馈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让“双减”政策真正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动能,使学科教学契合学生的客观成长规律,政策的精髓才能得到真正发挥,学生也会更加顺利地实现综合素质的塑造与发展。

猜你喜欢

双减布置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快来写作业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