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公安法治人才培养
——基于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学教育理论
2024-05-29化国宇包佳涵
化国宇,包佳涵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法学院,北京 100038)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座谈会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人才培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1]174。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离不开高校法治人才培养,作为公安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2]136,公安院校积极发挥着法学教育“基础性、先导性作用”[3],为全面深化法治公安改革、建设高质量过硬公安铁军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学教育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构建“凸显时代特征、体现中国特色”[4]的公安法治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深刻回答了公安法治人才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培养责任、培养内容和改革重点等重大问题,确立了德法兼修高素质公安法治人才培养理论的基本框架。
一、公安法治人才培养方向论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论述了法治人才培养在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战略地位。公安法治人才培养作为全面深化法治公安改革、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基础环节和关键环节,必须在方向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同全面依法治国保持一致、同教育强国战略谋划保持一致。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了公安法治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道路指引和理论指导,形成了系统的公安法治人才培养方向论。
(一)政治方向:“公安姓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5]。公安院校是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牢把握“公安姓党”政治属性,明确“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忠诚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的职责使命。
履行好这一职责使命的核心任务就是做好“忠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大会议和场合中都提到过,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要做到“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首先就是要“对党忠诚”。公安院校的职责任务就是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履行筑牢“忠诚警魂”育警任务和政治责任。要培养公安院校学生毫不动摇、持之以恒地坚持“对党忠诚”的政治站位,不断强化学生“对党忠诚”的纯粹性,“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6]。要确保学生能够做到“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决听从党中央命令、服从党中央指挥,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7]。“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预备公安队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2]128—129。
(二)道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1]93公安教育“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8]。
“法治”与“德治”两手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征,也是“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基本要求。在培养公安法治人才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提高公安院校学生的法治知识水平、强化警务实战斗争本领,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警察职业荣誉感、使命感,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9]。要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公安法治人才培养第一位,补足“精神上的‘钙’”[10]。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11],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打牢法学基础知识,同时要强化法学实践教学”[1]177,切实从根源上深入推进法治公安队伍建设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教育引导学生时刻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基本立场、坚守职业良知,“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树立惩恶扬善、执法如山的浩然正气”[12]149,“真正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职业操守正的优秀法治人才培养好使用好”[13]。
(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公安法治教育和人才培养在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和现代化、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是事关公安机关“能不能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法治形象”[1]259的关键要素之一。“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8]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和场合、多篇文章中都明确了教育引导立法、执法、司法工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重要要求,强调了包括公安院校在内的政法类高校要发挥在“法治人才培养”“推进法治理论创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学术话语体系”[14]等方面的主阵地作用。公安院校要以此为基本遵循,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基本导向,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15],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落实到各学科“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中”“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16]。
二、公安法治人才培养目标论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7]170。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法治人才培养问题,提出要“研究谋划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和法治队伍建设长远规划”[1]274;同时又对公安队伍提出“全面加强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5]的要求,明确了公安法治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公安教育应当明确公安法治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标准,着力锻造“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德法兼修高素质过硬公安铁军。
(一)培养任务: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明法笃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等教育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7]186,明确了公安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公安院校要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布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脉搏,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公安法治教育要同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相结合、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法治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公安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公安教育,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安法治人才培养新道路。努力构建完善“三全育人”“五育并举”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培养 “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法治公安队伍后备人才。
公安教育如何在“立德树人”方面提质增效,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要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和“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公安院校既要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打牢公安法治知识功底、扩大理论视野,又要加强其道德养成,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警察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切实做到“德法兼修、明法笃行”[1]180。“要坚持法律专业能力培养和法律职业精神塑造相结合”[18]233,在公安教育中贯穿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要坚持明法与笃行相结合,努力引导学生把握公安法治、法律、法理的基本内涵和理论精义,持续深化警校学生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养成,“培养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做到知行合一”[18]233。
(二)培养标准: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有一支高素质队伍。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1]54—55,努力培养信念坚定、业务精湛、敢于担当、作风顽强的公安法治人才。
公安院校要时刻绷紧“旗帜鲜明讲政治”这根弦,要时刻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守好规矩,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19]6。要不断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时刻确保广大青年学生“业务过硬”、拥有“履行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20]的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刻解决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中的根源性问题,全面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要时刻强化青年学生“责任过硬”担当意识,确保他们能够在面对重大政治考验时“旗帜鲜明、挺身而出,绝不能当‘骑墙派’”,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绝不能畏缩不前”“敢于在对敌斗争最前沿、维护稳定第一线去迎接挑战,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破解难题,在奋斗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1]55,坚定不移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要不断强化学生警察意识培育和纪律作风养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严治警一刻都不能放松,纪律作风建设更要抓常、抓细、抓长。要规范学生警务化管理方式方法,纪律作风建设“贵在常抓不懈,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做到管事就是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重在抓细节,必须环环抓”“重在持久,必须反复抓”“必须抓长、长抓,扭住不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从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破题,为作风建设形成长效化保障”[21]98—99。
(三)培养目标: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了“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基础性保障”[2]127作用,并强调要“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15],“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11]。
“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是对法治工作队伍素质的总定位”[18]222,也是对公安院校培养合格公安法治人才的目标要求。这四个“忠于”体现了公安法治工作政治性和业务性的高度统一,要求公安院校青年学生在校期间筑牢忠诚警魂、提高业务能力、培育警察意识,为未来承担“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22]的职责任务做好思想准备,拧紧思想上的总开关。“忠于党”要求公安院校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23]9,必须坚决捍卫党的领导权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24]“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7]。“忠于国家”就是要求学生坚定树立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25]。“忠于人民”就是要教育公安院校学生把维护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26]。“忠于法律”就是要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公安队伍也是法治队伍,公安院校学生作为预备警官,要“把法治精神当作主心骨,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一是一、二是二,不偏不倚,不枉不纵,铁面无私,秉公执法”[1]48。
三、公安法治人才培养责任论
科学的责任落实机制是保障公安法治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明确要求“要紧密结合新时代高素质法治人才成长需要、紧扣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培养目标、紧跟法治中国建设新进程新需求”“强化法学实践教育,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为全面推进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27]。在培养德法兼修公安法治人才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公安院校的“阵地作用”、校党委的“主体责任”、教师“引路人”的职责义务和实践部门的协同育人作用,为全面推进新时代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
(一)公安院校是公安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是“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8]。培养造就更多的德法兼修高素质公安法治人才是公安院校的历史使命和根本职责。公安教育在培养公安法治人才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担负着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对于促进广大公安院校学生形成法治观念、提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坚定履行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安定职责使命等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公安院校党委要“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6]。公安院校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牢牢掌握党对公安教育工作的领导权,使公安院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筑牢忠诚警魂。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把立德树人、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灵活方式结合起来,把解决师生的思想问题和教学科研、学习就业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8],使公安院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二)广大教师要切实做到“四有”“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围绕新时代公安工作、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公安工作和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为办好公安高等教育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并从理想信念、学识素养、纪律作风等方面对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过硬师资队伍提出要求。
2019年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奋力开创新时代公安事业新局面擘画未来、指引航向,要求全国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22]。为实现这一伟大奋斗目标,公安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公安工作现代化这一主题主线,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快把公安院校建设成为“优秀人才的培养高地、警务科技的创新高地和服务实战的支撑高地,为公安机关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28]。要毫不动摇地树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理念,大力培养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29]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安教师队伍。广大教师要坚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断提高公安理论知识能力和执法业务能力,“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30],“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31]。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突出人民警察、人民教师双重身份,强化政治和业务双过硬要求,切实做到“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6],履行育警铸剑的神圣职责使命。
(三)强化公安实战部门在公安法治人才培养中的责任主体地位
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了法治人才培养、法治队伍建设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联系,提出法学院校和实践部门协同育人的时代要求,强调要构建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法学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在打牢学生“法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强化法学实践教学”[2]137。培养公安法治人才,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2]137,更要突出实战部门在公安教育中的责任主体地位,提升公安实战部门人才培养的责任意识和担当。“从事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的同志和法治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要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把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更好结合起来。实际工作部门要选派理论水平较高的专家到高校任教,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计、教材编写、专业教学,把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实践的最新经验和生动案例带进课堂教学中。”[1]177要强化公安教育中的“引进来”和“走出去”,重视健全完善校局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一方面订单式培养急需型、紧缺型公安实战人才;另一方面打通公安院校理论课教师和公安实战专家的交流互派通道,将公安院校提炼、升华的公安工作规律性认识推广到实战部门,提升公安院校在服务决策参考、重大活动安保增援等方面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将实战一线的有益经验带到公安院校理论课堂,拓展实战部门参与公安法治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
四、公安法治人才培养法学教育体系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办好法学教育,要“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组织编写和全面采用国家统一的法律类专业核心教材,纳入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必考范围。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2]136一流公安法治人才的培养要依托一流的法学教育,要总结好、运用好、坚持好党领导公安政法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成功经验和科学规律,加快建设完善公安特色的法学教育体系。
(一)构建公安特色法学学科体系
公安院校的法学学科有自己的特点,是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法治工作规律和对策的知识体系,是凝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法治实践的经验体系,是培养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和处置违法犯罪活动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学科体系,包括公安法治“知识体系、理论体系以及作为知识和理论重要载体的教材体系”[3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33]。办好一流的公安教育,其核心还是建设一流的学科。一流学科的建设不仅是提升我国公安高等教育的不竭动力,更是推动公安理论创新和事业发展的理论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学学科体系建设对于法治人才培养至关重要”[8]。公安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是德法兼修高素质公安法治人才培养的基础。当前,公安院校的法学学科还存在“与一般法学学科同质化严重”“公安特色不够鲜明”“与公安法治人才需求脱节”“学科结构不尽合理”“同公安学科交叉融合还不够”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办好公安法学教育,公安院校法学学科体系建设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公安法治现代化的战略需求,全面实现自身的历史性飞跃。
(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公安法学话语体系
中国特色公安法治理论的准确表达离不开科学的公安法学话语体系。“平安中国”“枫桥经验”等已经成为中国公安的经典叙事。必须紧紧围绕公安法治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立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研究,要将法学的一般原理运用到公安法治问题的研究中去,对公安法治的原创性概念、判断、范畴、理论进行系统化提炼,构建起对中国特色公安法治实践具有解释力的公安法学话语体系。同时,要强化学术体系的“国际视野”,从学术体系优化、知识结构调整、交流平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建设,提高公安法学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国际引领力、国际吸引力和国际传播力。
(三)完善公安法学特色的教材体系
教材是承载公安法治理论和知识的重要载体,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抓手,直接关系到公安法治教育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落实到各法学学科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中,推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34]“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15]。
公安法学人才培养应区别于一般法学人才培养。公安院校在普遍采用统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法学教材基础上,应当注意在课程讲授中突出公安特色。面向公安法治工作需求编写法学配套教材,构建教辅数据库[35]。除了专门法学教材以外,公安学科教材也是公安法学特色教材体系的组成部分。应当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到公安学科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中,总结好、运用好新时代公安法治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扎实推进公安法治相关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进教材。
五、公安法治人才培养改革重点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36]。针对法学人才培养,他强调:“要推进法学院校改革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1]要提高公安法治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不断深化公安教育改革创新,明确改革重点。
(一)创新公安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37]286培养公安法治人才,必须大力发展公安教育,创新公安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公安院校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创新法治人才培养的首位,坚持“宽口径、厚基础、提能力、多样化”的法治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加强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建设,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增强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条件保障,打造多层次全方位法治人才培养体系。还“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38]199。
(二)推动公安法治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数字化”写进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发展教育数字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公安部党委将“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作为重大战略部署强力推进,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安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公安院校应把教育数字化作为开辟公安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公安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融入公安法治人才培养改革全过程。应强化数字化思维,打造智慧教学模式,用数字化助力法学教育场景应用的变革升级,全力提升公安法治人才培养质效。
(三)加快推进公安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加强学科建设,办好法学教育,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机制,早日培养出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39]2017年,习近平在国际刑警组织第八十六届全体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愿同各国政府及其执法机构、各国际组织一道,高举合作、创新、法治、共赢的旗帜,加强警务和安全方面合作,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40]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急需大量公安涉外法治人才。公安院校是公安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立足于统筹维护国内安全和世界普遍安全的战略高度,充分发挥公安院校在公安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将教育改革动能和教育要素配置优先向公安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倾斜,加强制度设计和资源协同,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国际法、国别法的公安涉外法治紧缺人才,更好服务我国对外工作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