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先秦铜贝之变

2024-05-28游岚清张璐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8期
关键词:先秦变化

游岚清 张璐

摘 要:先秦铜贝分为无文铜贝与有文铜贝,两者在時间上存在连续性,但其性质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文章根据对铜贝出土情况、形制、铸造、用途、流通等方面的分析比较,认为无文铜贝应普遍作为装饰器或是一种财富、身份、地位的象征,作为货币也是一种流通在中上层阶级的特殊货币,不具有普遍流通的意义。而有文铜贝常称“蚁鼻钱”,在铸造工艺和形制方面发展了无文铜贝,但不再具有装饰器的意义,成了楚国的通用货币。

关键词:铜贝;先秦;蚁鼻钱;形制;出土;变化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8.034

0 引言

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全国各地均发现有海贝及各类仿贝类器物,许多学者根据其出土地点、出土位置、出土情况来讨论性质、用途、意义等问题。其中铜贝在古代货币发展演变中,应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袭了早期货币—海贝的形制,在材质上又率先开启金属铸币的先河。因此,文章以先秦铜贝为对象,通过出土情况,综合学者研究回顾,讨论先秦铜贝的发展变化,希望能为先秦铜贝研究提出新思路。

文中所讨论的铜贝,泛指先秦时期以青铜为原料铸造的仿海贝形制的器物,常称“铜仿贝”。

1 无文铜贝的发现与分布

蚌、骨、木、石、铜等仿贝的出现是因为真贝不足,这一观点已经是学术界较为认同的观点。关于铜贝出现的时间,彭信威先生提出,相比于蚌、骨、石等材质,铜贝是最晚出现的一种①。铜贝可分为无文铜贝和有文铜贝两种。无文铜贝在商至春秋时期较为常见,与蚌贝、骨贝、玉石贝等统称为“仿贝”,在山西林遮峪村②、侯马上马墓地③、柳泉墓区④、潞城县⑤,山东鲁故城南部⑥、淄川区磁村墓⑦,河南安阳大司空墓⑧、殷墟⑨、辉县琉璃阁⑩、洛阳东周王城k,河北葛庄遗址l及安徽寿县m等地均有出土,时代约为商代晚期至战国,集中于春秋时期。

2 有文铜贝的发现与分布

有文铜贝指的是战国时期楚国特有的一种铜铸币,其形制仿贝,背部刻有文字。据《泉志》记载:“此钱正面一般多突起,呈椭圆形……有文如刻镂,世谓之蚁鼻钱”,因此俗称为“蚁鼻钱”或“鬼脸钱”,但这并不是原来的称谓,而是后人约定俗成的名称n。蚁鼻钱出土数量多且分布广泛,钱币的面文及其变体较多。综合《古钱新探》o、《钱币文论特辑(第二辑)》p、《楚铜币出土调查及其合金成分的分析研究》q、《先秦货币通论》r等文,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均出土了有文铜贝,主要集中于长江下游,安徽出土蚁鼻钱的数量应是最多的,时代基本处在战国时期。学者认为这对研究楚国最后一个都城—寿春的经济社会面貌、秦楚之间的经济来往、军事关系以及蚁鼻钱的断代等都有着重要价值s。

3 先秦铜贝之变

铜贝在出土地、出土数量上有较为明显的区别,这与不同时期铜贝的形制、铸造工艺、流通情况有直接变化,而这也决定了铜贝用途的变化。

3.1 形制变化

目前发现最早的金属货币是内蒙古赤峰大甸子出土的一枚铅质仿制贝,外范与内范合铸而成,时代相当于夏家店下层墓葬t。发现最早的铜贝年代在商代晚期,此时铜贝的形制还保留着贝的原型,如河南辉县琉璃阁甲墓出土的铜包金贝(图1)就与自然加工海贝(图2)并无太明显区别u。大司空墓出土的铜贝v(图3),从外形来看,与海贝的区别在于多了穿孔。

从蚁鼻钱的外形来看,整体从椭圆形变为圆形,由类似自然贝的空腹空背变为实心w,穿孔有透和不透,面部形成各种文字,这也是楚国典型的铜贝。

对于蚁鼻钱的面文及意义,有学者从纪重、纪地、纪值等方面分别考虑,有学者从民俗学、文字学的角度来解读,目前已经释读得到认同的有“君”“金”“安”“行”“各六株”等面文,但对于其他类面文的释读,学者各有认识,下文不进行深入讨论,但就面文来看,应与“纪地”含义类似。根据贝范出土情况来看,目前山西侯马晋国石圭作坊遗址发现了45件无文铜贝的陶贝范x,而在山东y、上海z、安徽、湖北等地均发现有文铜贝的贝范,据此推测,如果战国时期楚国各地均有铸币自主权,那么不同面文是否代表不同地区或不同民族的文化符号?如目前发现出土数量最多、出土地最广泛的“字贝”作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其他面文或是便于本国内不同民族交易而制作的。

从尺寸数据看,无文铜贝与有文铜贝大多长2厘米,宽1厘米,厚0.5厘米左右,重者3、4克,轻者不到0.1克,这与当时铸造工艺、时代背景有关。

正如汪本初先生认为铜贝可分为黄河流域和江淮流域两大系统,从商至战国,黄河流域的铜贝都没有文字,直到楚贝才有模铸铭文,这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并提出蚁鼻钱是贝化的最高形态这一观点。这一种观点正说明了无文铜贝到有文铜贝存在一种继承关系。而汪先生提出的进步是针对“贝化”,也许蚁鼻钱作为货币流通是毋庸置疑的,但无文铜贝的具体用途还是值得一论。

3.2 铸造工艺

无论是无文铜贝还是有文铜贝,都是由范铸法铸造的。山西侯马晋国石圭作坊遗址就有发现陶贝范(图4),发掘者认为这表明了当时铜贝有可能作为货币与空首布等金属铸币同时使用。

自20世纪70年代起,蚁鼻钱的钱范也逐渐被发现,这些贝范均为铜质,早期发现多为子范(图5),目前也发现了母范。徐达元、陈衍麟等先生针对蚁鼻钱的铸造工艺、方式、特色等都展开了讨论,周卫荣等先生进行过蚁鼻钱铸造工艺的模拟实验。张宏明先生提出,楚贝范为金属制范,与当时其他国家用陶、石制范不同,这提高了生产规模,也是钱币铸造史的一大进步。

如果说贝范的发现能够说明其作为货币使用,那么从无文铜贝的陶贝范到有文铜贝的青铜范,技术进步就体现了战国时期楚国对铜贝的需求增加。同时,就目前发现情况来看,无文铜贝的陶范仅在山西发现,而蚁鼻钱范在山东、湖北、上海、安徽等地均有发现,也表明蚁鼻钱作为货币,并非集中单一地点铸造,而是各地均有铸造,这也便于货币流通。

汪昌桥等先生对楚铜币的合金成分进行过分析,将蚁鼻钱分为三类,其合金成分与品种、重量含铜量与地域、时期密切关联,早期蚁鼻钱含铜量高、晚期含铜量降低,这与楚国经济、国力有直接关系。但蚁鼻钱铜范是否有时代早晚之分,与楚国的发展、迁变情况是否有关,也是值得讨论的。

同时,目前还未发现有关无文铜贝的成分分析,如果能够对比两种铜贝在成分上的不同,可能为先秦铜贝用途提供更多的假设。

3.3 出土地与流通情况

根据铜贝出土范围来看,蚁鼻钱的出土数量、范围明显大于无文铜贝,直接原因在于楚国使用蚁鼻钱作为货币流通,也体现出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铜贝集中在东部,这也是主要使用铜贝的地区。在内蒙古、山东、陕西等地出土的蚁鼻钱体现了楚与其他民族、国家的战争与交流。而西南地区虽有贝及仿贝,却未见铜贝材料,是因为出土材料还不够多,还是因为巴蜀文化、秦文化更具主体地位,也是值得讨论的。

中原地区的无文铜贝,无论作为什么用途,都没有被本地区文化继承,反而是南方的楚国选择吸收、发展,从某方面也是楚国吸收并利用中原文化的一种表现。

3.4 用途

作为货币的铜贝,学者对于其使用范围与时间的讨论都有不同的观点。张天恩先生认为在三晋地区,东部齐、鲁、莒等国及燕北东胡等使用无文铜贝,楚国使用蚁鼻钱作为货币。黄锡全先生认为战国早期后流行有文铜贝,早期前使用海贝和无文铜贝,但目前还缺少足够的证据去说明楚国使用无文铜贝。魏航空先生表示虽然尚不能确定楚国开始使用贝币的时间,但安徽寿县出土的无文大铜贝说明原始型铜贝已经进入楚国货币经济的可能性。就现在出土情况来看,楚国在使用蚁鼻钱之前,的确使用过其他贝类随葬,也使用过无文铜贝。但无文铜贝作为货币这一观点还是有待商榷的,第一是楚国内出土量极少,与战国时期激增的蚁鼻钱有明显对比。第二是安徽寿县出土的无文铜贝是最大的一枚无文铜贝,作为货币流通也不具有代表性。

根据出土情况来看,蚁鼻钱虽然也有出土于墓葬的情况,但大批量的出土多为窖藏、罐藏。无文铜贝则多为墓葬出土。据学者统计,尤其是在东周时期,铜贝均出土级别较高的中大型东周墓,随葬有较多青铜礼器、玉器。综上,蚁鼻钱和无文铜贝虽然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无文铜贝作为装饰品或身份财富象征的意义大于作为货币用于流通。张文芳也提到内蒙古地区出土的海贝及各类仿贝可能是装饰品或一种用于宗教的避邪吉祥物。

就此来看,蚁鼻钱的确在形制上发展了无文铜贝,但与无文铜贝的性质也有了区别。蚁鼻钱作为货币在楚国、秦国、鲁国等地的出现,说明了楚国对外战争与交流的频繁与广泛。至于蚁鼻钱是否也能作为一种装饰或身份的象征用于随葬,就目前的出土情况来看,多数墓葬等级不高,且出土较散,并无伴出其他特殊器物,因此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

4 结语

彭信威、戴志强等先生强调对于出土銅贝,不能根据形制将货币职能与装饰品职能分割开。根据上述讨论,无文铜贝的用途可能更明显在于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或装饰品,即使作为货币流通,也不是作为一种普遍流通的货币,而仅在中上层贵族流通的高级货币。而楚国蚁鼻钱作为一种货币,已经具有了普遍性,且在铸造技术、工艺上进行了改进。选择以贝币为楚国货币的原型,一是贝币在早期传播较为广泛,楚国也有使用仿贝的习惯。二是贝币与刀币、布币相比,更轻、更节省铜料,也能满足大量流通的需求。至于楚国是否使用无文铜贝为货币,需要更多证据来谈。

注释

①彭信威.中国货币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11.

②吴振录.保德县新发现的殷代青铜器[J].文物,1972(4):62-66,73,79.

③吴振禄,滕铭予.山西侯马上马墓地发掘简报[J].文物,1989(6):1-21,50,99-101;王克林.山西侯马上马村东周墓葬[J].考古,1963(5):229-245,3-6.

④张丽娟.侯马无文铅贝铸行初探[J].中国钱币,1991(4):72-73.

⑤赵振华,叶万松.河南洛阳出土“繁阳之金”剑[J].考古,1980(6):488-492,579.

⑥黄锡全.先秦货币通论[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25.

⑦丁嘉芳.山东淄博磁村发现四座春秋墓葬[J].考古,1991(6):506-510,581-582.

⑧v马得志,周永珍,张云鹏.一九五三年安阳大司空村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55(1):25-90,211-248.

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69—1977年殷墟西区墓葬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9(1):27-157.

⑩u河南博物馆,台北历史博物馆.辉县琉璃阁甲乙二墓·图集[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194.

k洛阳市钱币学会课题组.洛阳东周墓出土货币研究[C]//胡国瑞.中州钱币:《金融理论与实践》钱币专辑(十).[出版者不详],2002:12.

l张弛.河北货币图志[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

m朱活.古钱新典[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20.

n伍腾飞.楚蚁鼻钱研究综述[J].闽台缘,2021(2):79-88.

oy朱活.古钱新探[M].济南:齐鲁书社,1984:197.

p安徽省钱币学会.钱币文论特辑(第二辑)[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156.

q汪昌桥,周卫荣,吕长礼.楚铜币出土调查及其合金成分的分析研究[C]//中国钱币学会.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12.

s汪本初.楚国铜贝的特色:兼谈近年来安徽出土的“蚁鼻钱”[C]//安徽省钱币学会.钱币文论特辑.[出版者不详],1988:150-159.

rw黄锡全.先秦货币通论[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357-362.

t黄锡全.先秦货币通论[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11.

x吴振禄.晋国石圭作坊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1987(6):73-81.

z陆松麟.上海博物馆藏楚铜贝范[J].中国钱币,1983(2):53,52.

陈衍麟.安徽繁昌出土战国楚铜贝范[J].文物,1990(10):91;汪昌桥,周卫荣,吕长礼.楚铜币出土调查及其合金成分的分析研究[C]//中国钱币学会.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12.

朱活.古币续谈:谈我国先秦货币中的铜贝[J].中国钱币,1985(2):5-13.

周少华.罕见的战国蚁鼻钱铜母范[J].收藏界,2010(1):69.

张宏明.论楚贝币及铸贝钱范的特色[C]//安徽省钱币学会.钱币文论特辑(第二辑).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176-183.

黄柏挺.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出土楚国蚁鼻钱[J].东方收藏,2021(5):86-87.

徐达元.试论楚国“”字铜贝的铸造工艺:兼谈固始县发现合背“”字贝[C]//安徽省钱币学会.钱币文论特辑.[出版者不详],1988:6.

张天恩.东周列国贝化的考察[J].中国钱币,1991(2):27-33,37,83.

魏航空,方勍.楚国贝币思考[J].中国钱币,1997(1):3-6.

张文芳.关于贝及其定性的探讨[C]//内蒙古自治区钱币学会.《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六辑).[出版者不详],2006:6.

戴志强.安阳殷墟出土贝化初探[J].文物,1981(3):72-77.

猜你喜欢

先秦变化
叠加和切割引起的压强变化
从9到3的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先秦“五正色”的数据参数分析
爱有别还是爱无别
“诗言志”的审美阐释
先秦祝诅文刍议
类型学视野下先秦个体量词初探
试论《国语》所反映的先秦用乐及乐论
对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变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