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博物馆的构建及思考

2024-05-28王永乐付骞卉张毅周信好秦阿娜崔箭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8期
关键词:数字博物馆互联网

王永乐 付骞卉 张毅 周信好 秦阿娜 崔箭

摘 要:中国传统膏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在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博物馆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文章将科技与文化相结合,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技术构建中国传统膏药文化数字博物馆的方法和策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旨在促进中国传统膏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民众文化素养及健康福祉,拓展文化传播的渠道,提升文化自信和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膏药;数字博物馆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8.024

膏药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中的瑰宝,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膏药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国有关膏药记载最早的医学文献先后出现在战国、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等古典医学著作中,并有膏药的制备和治疗应用的记载。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对养生保健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膏药作为人们常用的外治疗法之一,在消肿、止痛、消炎、活血化瘀等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将我国传统膏药知识和文化传承发扬光大,方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生命健康,提高人民健康福祉。

博物馆是一个非营利性、为社会服务、向公众开放的常设机构。它不仅仅是一个征集和保护文物的场所,而且肩负着促进社会发展、服务社会和大众的神圣使命①。现阶段博物馆领域对文物及展览的数字化需求逐渐增大,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借助互联网及数字化科技,使得传统博物馆焕发生机。近年来,博物馆不断突破传统静态陈列方式,数字场景营造已成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应用手段之一,科学技术的运用,使得一些难以展示的传统文化走进民众视野,因此,采用数字博物馆发扬和传播中国传统膏药文化是一个绝佳方式。

1 我国传统医药类数字博物馆亟待发展

1.1 发展数字博物馆的优势

如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数字博物馆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数字化的概念在1995年提出②,随后相关研究急速发展。数字博物馆的产生,能够解决传统博物馆的诸多问题。

1.1.1 更好实现文物保护

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来看,数字博物馆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相较于实体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信息数据的保存较为简单,保存时间也更为久远,保存期間不易受到各类损坏,数据可轻易地实现转存和备份,若数据丢失或损坏,也可以进行重新采集存贮。

采集实体文物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媒介虚拟展示,本身就避免了实体文物长期展出所受到的有害气体、光照、灰尘颗粒、温湿度等因素的不良影响,不宜展示的脆弱文物可以在采集完信息之后置于库房等环境稳定的场所进行长期保存。

1.1.2 不受时间和空间制约

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不受场馆、展品等因素的限制,线上博物馆一般采用3D建模的方法建立场馆和展厅,有些数字博物馆甚至没有场馆模型,仅将采集的展品信息通过网络展示即可。对于民众来说,相比实体博物馆,参观数字博物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上网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展品参观。

1.1.3 易于管理

数字博物馆更易于管理和更新,传统博物馆在举办展览、更换展览的展厅布置、文物搬运、文物保护、展厅监控、展厅装修、展览撤除等环节中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是上述一切在数字博物馆中却变得异常简单,只需将不需要的展厅、模块或者文物信息删除,重新录入准备好的数据信息,即可快速实现展览更新。除此之外,数字博物馆也可轻易实现对游客的管理,包括浏览人数、意见和建议、互动问答等信息的收集等。

1.1.4 传播效率更高

数字博物馆有着更为广泛的公开性,博物馆媒体不是小范围的传播媒体,其传播内容丰富且广泛,这些内容本身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全人类的公众文化事业。网络数字化的运用,能使传统膏药这类非物质文化从单方面的传播,转向更为广泛的双向交互,使单调、枯燥的历史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下来,使得一些物质文化活泛起来,真正进入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国传统膏药文化数字博物馆的建立,可以扩大我国传统医药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促进社会公众对传统医药文化的认同,提升我国传统医药的话语地位。亦可丰富我国传统医药的理论研究,深入传统医药的历史背景,更加系统全面地挖掘、梳理、传播中国传统膏药文化。

1.2 传统医药类数字博物馆发展的背景

1.2.1 传统医药类数字博物馆的建立是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考察时的讲话中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国务院办公厅在2022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对传统医药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支持③。其中第三十五章“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中明确提出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的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并在数字化等重大项目中单列“智慧文旅”工程,其中包括推动博物馆发展线上数字化产品、设置监测设施、建设大数据平台等,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数字服务④。

1.2.2 建立数字博物馆是跟随时代发展趋势

目前互联网及数字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最重要的风口,在此背景下,各行各业纷纷进入该创新领域,“互联网+”的概念和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应用,光纤传输、数码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在人们的生活中纷纷得以应用⑤。未来,“科技+文物”将成为大势所趋,更加侧重5G、数字化、互联网等科技支撑,突出博物馆创新思维和实践,紧扣时代脉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1.3 中国传统膏药文化数字博物馆急需发展

截至2019年,我国在文物行政部门备案的博物馆数量为5535座,而其中中医药类博物馆100余座,主要包括传统医药类、人物纪念类、医史类等中医药博物馆⑥。而在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博物馆名录中还未见到传统膏药博物馆。民间现存有少量膏药类博物馆,但是这类博物馆普遍规模较小,展示内容单一且不够系统,并且多为中医从业者或者药企所建,目的是为宣传自身产品而非宣传教育,这些博物馆也均未在文物行政部门备案。因此,中国传统膏药文化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工作急需推进。

目前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踏上了新征程。但是相较于现代医药的快速发展,传统中医药发展比较落后,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传统疗法及药物遭受越来越多的质疑。博物馆是进行历史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和平台,是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因此,为弘扬传统膏药文化,建立数字博物馆迫在眉睫。

2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传统膏药文化数字博物馆建设策略

数字博物馆是一个能够提供文化交流及互动体验的网络传媒。目前图片、视频、音频等各类多媒体都被整合到数字博物馆中,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和交互感。为不断提升数字博物馆的参观体验,对其要求也不断提高,诸如对展品3D建模的精度要求更高,远程访问、沉浸式交互,对象之间的过渡、虚拟现实等功能在数字博物馆中均有体现,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应用于数字博物馆,如支持PDA的数字博物馆、支持便携式投影仪的数字博物馆及网页集成在线博物馆,引入头戴显示器和全景显示器等新设备及新技术。目前最常用且受众最广的数字博物馆平台是网页、微信、移动App⑦等。

2.1 中国传统膏药文化数字博物馆构建流程

一是中国传统膏药文化数字博物馆展馆搭建引擎后台的模板选择。可以选择不同风格的场馆进行搭建,场馆搭建好后可对3D场馆的装饰材质进行编辑,达到游客所需的理想效果。搭建并完成装饰后,即可对每个展厅(区)内容进行编辑。

二是准备每个展区对应的素材,包括展厅标题、图片、文字、视频、音频、3D模型等,然后对展厅进行设计和规划,按照规划进行布置,上传已经准备好的各类数字信息,除此之外可设置展厅背景音频,该音频内容可以是背景轻音乐,也可以制作解说词音频,使数字博物馆场馆环境更为生动。

不同展厅之间的连接通道(门)可设置题目问答,观众答对之后门禁自动解锁,即可通往下一展厅。为防止游客答错题而放弃游览,题目难度设置较低,并且答案就在前一展厅的展览内容之中。3D展區内容编辑完成之后预览展馆,校对之后即可发布,至此中国传统膏药文化数字博物馆构建完成。最后可在网页中加入其他模块,如新闻动态、直播、在线洽谈、邮箱、联系电话等。

2.2 信息录入

中国传统膏药文化数字博物馆的数字信息采集工作,应按照采集标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基础数据采集规则》⑧规定的采集标准确准、全面地开展采集工作(图1)。

信息内容包括文字类、图片类、3D模型类、视频类、音频类等。文字类信息包括(博物馆、展厅、展品、视频等)标题、文字说明、讲解词、视频字幕、文化背景介绍等,是整个博物馆最普遍且最需细心打磨的信息内容,它是观众了解博物馆所传达的信息的基础。此类信息需要查阅文献、走访调查等,经过大量前期工作的铺垫,以确保信息真实可靠,撰写时也需精雕细琢,使得文字信息简洁准确。3D模型包括代表人物塑像、珍贵药房文物模型、珍贵药材模型等,3D模型的建立是模仿真实的博物馆展览,带给观者全新的沉浸式体验感。视频类信息能最大限度地丰富展览内容,包括专题片、纪录片、人物传记、人物故事等。音频类信息包括背景音乐、展览讲解等。

2.3 遗存分类

我国传统膏药文化的分类可分为物质类遗存和非物质类遗存,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称文化遗产⑨。其中物质类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对应在膏药文化中包括文物类遗存、膏药制作作坊和相关遗址等,以文物遗存为主,诸如虎撑、戥子、药罐、药柜、药箱、药方著作、膏药制作用具、膏药产品、膏药原材料等实物遗存。非物质文化遗存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在中国传统膏药文化博物馆中也占据着主导位置,具体包括膏药的发展与传承、膏药制作技艺、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口传药方等。

2.4 信息结构设计

根据中国传统膏药文化数字博物馆的用户需求及展陈目标设计信息结构,将其数据仔细收集、归纳、分类和梳理,形成完整的结构,再逐一细化⑩。传统膏药文化数字博物馆的主要结构内容包括虚拟展厅、产品展示、最新研究等。根据建设目标及规划,可分为六大模块,即“医德古训”“膏药历史”“灵丹圣药”“杏林珍宝”“少数民族区”“展望未来”。每个模块之下分设了不同的表现形式页面k,方便用户快速检索及浏览感兴趣的信息。中国传统膏药文化数字博物馆采用的是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使用当前主流的HTML5和WebGL技术进行3D场馆仿真渲染,可快速进行博物馆漫游及交互功能开发。展厅之中可以植入多种多媒体信息,展板也可自由编辑,展厅之间可以设置答题闯关环节,以此增强和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3 中国传统膏药文化数字博物馆的问题及对策

虽然中国传统膏药文化数字博物馆已经有了一定进展,但是仍有不足之处,需要完善的措施提高数字化博物馆的质量和可用性。

3.1 加强互动,提高可访性

传统的博物馆有讲解员、导游等提供互动体验,但传统医药类数字博物馆在这方面还存在不足。观众通常只是通过网页或者应用程序进行浏览,缺乏真正的互动体验。为增强互动体验,数字博物馆可以通过引入游戏、虚拟现实、动画等多种方式,提供更加丰富的互动体验,吸引观众的参与和探索。

此外,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中国膏药文化数字博物馆的访问通常需要互联网和数字设备的支持,并且由于加载的数据量大,对访问设备的硬件及网络要求很高,并非所有人都能够使用这些设备和服务,对数字博物馆的访问可能受到设备和技术的限制,存在可访问性较低的问题。后期中国膏药文化数字博物馆可以通过开放API、多语言支持、优化网站访问速度等方式,提高数字博物馆的可访问性,扩大受众范围,让更多的用户能够访问数字博物馆的展览内容。

3.2 联合多方力量助力数字博物馆建设

中国传统膏药文化数字博物馆需要持续不断地更新和维护,但经费、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可能存在不足。如果博物馆无法得到持续的经费、技术支持,就难以持续更新内容和维护下去。所以,中国膏药文化数字博物馆的建设还要联合多方力量,包括政府、文化机构、学术研究机构、企业等,共同参与博物馆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例如,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文化机构可以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协助建设数字化平台,学术研究机构可以提供学术支持和专业知识,企业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推广服务等。

3.3 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保障数据安全

数字化技术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是数字博物馆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国传统膏药文化数字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传统膏药文化的数字化展示和交互式体验,同时也可以借助数字技术实现文化传播的多元化。

中国传统膏药数字博物馆需要处理大量用户数据,如个人信息、访问记录等。这些数据可能面临安全威胁,如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来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采用安全协议、数据备份、加密技术等方式,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避免发生数据泄露等风险。

另外,数字博物馆可以与安全厂商合作,定期进行安全检测和漏洞修复,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保障数字博物馆的安全运行。

3.4 提高展品质量,加强学术研究

由于传统医药类数字博物馆展品的来源和质量参差不齐,可能存在错误、虚假、缺乏背景信息等问题,进而影响传统医药类数字博物馆的学术和文化价值。因此,在后期需要通过建立专业团队、加大资金投入、引入专家评审等方式,提升展品的质量和学术价值。

中国传统膏药文化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不仅要展示我国传统膏药文化的价值,还要加强对传统膏药文化的学术研究和文化创新。通过学术研究,深入挖掘传统膏药文化的历史、文化、制作技艺等,探讨传统膏药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为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同时,还应加强文化创新,推动传统膏药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动力。

4 结语

数字博物馆是在传统实体博物馆的基础上,在全球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紧跟大数据时代步伐的产物。中国传统膏药文化是非常独特的物质文化遗存,加上其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建立数字博物馆比传统博物馆更具优势,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对中国传统膏药文化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是大势所趋。

数字博物馆不仅是连接观众与实体物质遗存的纽带,也是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兵利器。新时代的传统文化需要新的表现和传播形式,因此,要紧跟时代步伐建设中国传统膏药文化数字博物馆,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解决藏品保护与利用等难题,让传统膏药文化以更便捷的方式快速传播,以宣传和教育为基础不断提升博物馆的展览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表现模式,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文化而努力奋进。

注释

①ICOM.ICOM Statues [Z].Vienna.2007-08-24.

②尹岩.信息时代个体认同的哲学反思[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46-55.

③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等. “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N].中国文物报,2016-12-09(003).

④关鸿.互联网跨界融合下的數字博物馆建设思考[J].数字通信世界,2021(6):226-227.

⑤邝龙.巴蜀文化数字博物馆建设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3:15-16.

⑥杨瑾.我国药学类博物馆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J].常州文博论丛,2020(00):1-10.

⑦袁海根.浅析手机软件测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36):222-223.

⑧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基础数据采集规则(试行)[S].2015.

⑨UNESCO.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Z].Paris.1972-11-16.

⑩莫洛根.信息架构学:21世纪的专业[M].詹青龙,吴战杰,郭桂英,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5-30.

k王明迪.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20-27.

猜你喜欢

数字博物馆互联网
浅谈数字博物馆概念、特征及其发展模式
论高铁数字博物馆建设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试论文博工作者在数字博物馆建设中的作用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塔里木大学西域数字博物馆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