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高产优质代料栽培模式科普
2024-05-28杨岳霖
摘 要:随着灵芝人工培育技术的普及,栽培规模越来越大,栽培技术、模式和原料也越来越多样。笔者对目前灵芝代料栽培的几种模式进行了整理,分析了灵芝代料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旨在为灵芝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灵芝;人工培育;代料栽培;科普;高产优质
灵芝(Ganoderma lingzhi)又名赤芝、灵芝草、仙草等,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1],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具有抗病毒、抗衰老、抗肿瘤、降血压、提高机体免疫力、保肝护肝等多种显著药理作用,是著名的药用真菌之一[2-3]。随着人们健康保健需求的增长,灵芝市场前景广阔。灵芝代料栽培具有原料来源广泛、栽培成本较低、籽实体质量安全性高等优势,在主栽区应用尤为广泛,几种高产优质代料栽培模式总结如下。
1 栽培原料
灵芝代料栽培主要以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为主料,添加一定量的麦麸、米糠、玉米粉等辅料,用聚乙烯或聚丙烯袋装料,代替传统木材的一种栽培技术。灵芝代料栽培可以就地取材,采用当地农林废弃物进行灵芝栽培,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实现各地农业废弃物绿色降解,保护环境。
2 代料栽培方式
灵芝代料栽培模式可分为无覆盖物出芝的墙式栽培、立体栽培和有覆土的林下仿野生栽培模式,栽培模式示例如图1所示。
2.1 墙式栽培模式
墙式栽培模式即采用垒墙式排袋的方法,将长满菌丝的菌袋垒墙式堆放,横卧码垛,一般堆放5 ~6层,中间留70cm左右的走道,垛好后覆黑色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待除去菌袋封口,棚内温度控制在26℃~28℃,空气湿度85%~95%,散射光照射,开袋15天左右原基开始形成;原基形成初期,需用消毒后的刀片修剪除多余菌蕾,保留一个优势原基。
墙式栽培具有投料多占地少、空间利用率高、集中管理方便、温湿度好控制等优点,但因栽培方式比较粗放也存在规模较小,效益低下,产品质量难以保证,重金属及农残超标的缺点。
2.2 立体栽培模式
立体栽培模式是一种高效、持续、绿色、集约的灵芝栽培模式,如大棚立体网格层架式栽培[4],即将发满菌的菌袋摆放于立体网格层架上,每个网格对应摆放1个菌袋,每袋一端开口,相邻栽培袋开口位置错开,菌袋静置2~3天后将扎口的菌袋用消毒的开口器沿扎口内侧垂直割下,形成一个直径2cm的圆孔,切口要平整,如果采用窝口菌袋则要去掉封口物。后期出芝管理方式可同墻式栽培模式。
立体网格层架式栽培不仅可以提高菇棚利用率、避免重茬及覆土造成籽实体重金属污染问题,还可以综合提高食用菌单位面积产出效益,降低劳动强度及病虫害危害,从而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2.3 林下仿野生栽培模式
林下仿野生栽培[5-6]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和生态因子的一种栽培方式。菌棒种植前,清除种植地块上的杂木、杂草等,一般选择在遮阴度 75%,地势平缓,通风良好,水源洁净方便的环境条件,然后挖坑种植,坑的大小根据林地中树木密度灵活调整,一般深30cm、宽25cm左右。挖好后在坑底撒一些石灰等,然后将培养好的菌袋脱袋后正立放于沟内,菌袋间距10~15cm。摆放完成后上层先铺2~3cm厚的细土,再覆盖枯枝落叶,覆土之后立即浇透水,勿积水,一般覆土材料选用不沙不黏、颗粒均匀、质地疏松、持水性好的肥沃壤土。
林下仿野生栽培是人工栽培与仿野生出菇管理相结合的栽培新模式,具有高效利用闲散土地的特点,可以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同时菌渣可以直接返土,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通气性及保水持水能力。但该模式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容易出现子实体品质难以控制、产量低、栽培效益降低,从而引起高品质的灵芝货源不足等问题。
3 代料栽培技术要点
3.1 制种
菌种选择是制种的关键,生产者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栽培菌种,要选择遗传性能和稳定性好、适应性和抗病力强、产量高的优良菌种,尽可能采用种源清楚、已通过国家认定或省审定的优良品种。在培育过程中,要符合《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合理安排各级菌种生产时间,严格控制质量,使菌种中不含有杂菌,菌丝生长粗壮整齐,菌龄适宜。
3.2 基质原料选择
灵芝为木腐菌,子实体通常呈扇形或蹄形生长在枯木或树桩上,特别是阔叶树,因此,培养基质选材非常广泛,各种阔叶树的碎木屑、棉籽壳等,只要不含有不利于菌丝生长的物质都可以作为培养基质。但是不同的培养基质对灵芝产量、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利用棉籽壳作为基质,产量高但是品质不好,影响灵芝栽培经济效益。基于此,在实际生产中,既要考虑基质原料来源是否充足,也要考虑与灵芝子实体产量、质量的关系,从而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7]。
3.3 装袋和灭菌
培养基质配制好后,要及时装袋。菌袋一般采用聚丙烯塑料袋,长宽为39cm×18cm,厚度为0.004cm,装料松紧适宜,一般上紧下松,每袋装干料550~600g,基质含水量控制在60%~65%。灭菌常采用常压灭菌或高压灭菌,常压蒸汽灭菌,在100℃下保持12小时,再闷12小时;或高压蒸汽灭菌,1.5 MPa维持3小时,再闷2小时。
3.4 接种
接种时要严格参照无菌操作要求,接种前对接种场所、器具进行严格消毒,灭菌后的菌袋要进行冷却,待温度降低到30℃后方可进行接种,一般接种量为20g左右。
3.5 菌体培养管理
一般采用集中发菌的方式,环境温度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每天通风2小时,避光培养30~35天。接种15 天后进行第一次倒袋,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和菌袋是否有杂菌侵染,污染袋及时处理,整个发菌过程中倒袋2~3次。
3.6 栽培模式选择
灵芝栽培方式主要有椴木栽培和代料栽培,其中椴木栽培的灵芝子实体品质佳,但消耗木材量大,且易吸附、累积土壤中的重金属而易引起灵芝的重金属含量超标;而代料栽培具有不与粮争地、不与其他产业争资源等特点,主栽区应用较广泛。
无覆盖物出芝方式可分为墙式和立体栽培,要注意的是,墙式出芝时要做好温度监测工作,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烧菌现象,笔者较为推荐立体网格栽培模式,该模式下籽实体生长整齐,质量稳定,病虫害发生率极低;覆土林下仿野生栽培对提高林下经济和市场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受自然气候环境影响较大,因此,要基于各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栽培出芝模式。
3.7 出芝管理及采收
出芝管理期结合選择的栽培模式,注意控制温度、湿度,防止被霉菌、细菌等污染,也要防治菇蝇、谷蛾等昆虫,以免影响灵芝生长和出芝质量;待芝盖边缘白色生长圈完全消失,芝盖不再加厚,表面呈现漆样光泽,孢子弹射完毕即可采收,采收后的子实体要及时烘干并密封保存。
4 展望
灵芝代料栽培模式与传统段木栽培模式相比,具有发菌时间短、子实体产量大、生物学效率高、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丰富等优势[8]。同时代料栽培可以就地取材,不但能缓解林业资源被过量消耗,而且还能提高农业副产物以及食品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这为灵芝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也为灵芝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原料来源。
参考文献
[1] 图力古尔.蕈菌分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239-240.
[2] 卢烽,姜涛,杨宝学.灵芝三萜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OL].菌物研究,1-19[2024-03-21].
[3] 陈建胜,杨正友,王延圣等.食用菌营养组成、功能活性及加工现状研究进展[J/OL].食品工业科技,1-14[2024-03-21].
[4] 丛倩倩,刘春贝,兰玉菲等.平菇灵芝立体网格层架式周年循环栽培技术[J].食用菌,2023,45(4):46-47.
[5] 孙厚静,余冰情,谌金吾等.贵州黔东南林下灵芝仿野生栽培技术[J].食用菌,2021,43(2):44-45.
[6] 李钦艳,林新,谢文生等.粤东北山区紫灵芝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20):89-90.
[7] 阮时珍,阮晓东,李月桂等.灵芝的袋料栽培技术[J].食药用菌,2012,20(5):300-302.
[8] 李学龙,李超,李跃等.不同栽培模式对灵芝菌株农艺性状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23,35(9):2045-2055.
作者简介:杨岳霖,男,助理馆员,硕士,主要从事科普研究、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