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秦州观龙山崇福寺钟铭考释

2024-05-28霍志文汪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6期
关键词:秦州

霍志文 汪明

摘 要:秦州(今天水市)是佛教东传的重要地方,保存有较多的石窟寺院,观龙山崇福寺是境内的古寺院之一。寺内现存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铸造的铁钟,铭文记载了秦州麦积山僧众修葺崇福寺庙宇之事,对了解崇福寺历史沿革和秦州佛教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铭文为研究明代秦州行政区划情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秦州;观龙山崇福寺;钟铭考释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6.002

秦州(今天水市)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重镇,又是佛教传播的重要地域之一。自南北朝开始,境内开凿修建了麦积山、仙人崖、大象山石窟和瑞应寺、灵应寺、崇福寺等寺院,见证了秦州佛教发展的空前兴盛。崇福寺是保存至今的千年古寺院,据地方志书记载和发现的砖刻实物考证,崇福寺建于唐初,后历代各有修建,庙宇规模较大。现存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铸造铁钟(图1),其上铭文(图2)记载了当时秦州麦积山僧众修葺崇福寺庙宇之事,钟铭对研究崇福寺的历史沿革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参考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对重点铭文进行考释。

1 基本情况

铁钟高110厘米,口径93厘米。保存较完整,钟铸造下部有裂缝,钟口残失一莲瓣。狮形挂纽,顶部有四孔,中部外壁满布铸文,下部八瓣莲花形口,每瓣各铸八卦爻纹。外上壁依次环铸“皇图永固,帝道遐常,佛日增辉,法轮昌转”十六字。铭文为:

大明国陕西巩昌府秦州街子镇,照前朝敕建麦积山下院观龙山崇福寺。坍塌年远,众等起之,请僧仁定,徒智访监修。众善舍财,修立佛殿、献殿、僧房,备铸钟盆磬。功主孙应财舍土地三段。……麦积山僧仁绪、仁智、仁□、仁□,师智林、智得、智村……智来,惠祥、惠进、惠□、惠□、惠增、惠□……

万历二十三年吉日造

铁钟造型为明代常见样式,按同时期铁钟铸造情况,此钟外上壁环铸文字次序有误,词组依次应为“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铸文“昌”与“常”之误,究其原因,两字同音,是因铸造工匠制模时疏忽大意所致。铁钟铸造至今已有400多年,悬挂于崇福寺中,敲击时钟声浑厚悠扬。

2 地名建制

巩昌府,明洪武二年(1369)直隶陕西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改由布政使司统各府、州、县,巩昌府属陕西布政使司。《明史》卷42《地理三》载:“巩昌府,洪武二年四月直隶行省。领州三,县十四。东距布政司千六十里。”①街子镇原属秦州成纪县,明代洪武二年(1369),省州治成纪县入秦州,故街子镇直属秦州管辖。《明史》卷42《地理三》:“秦州,洪武二年属府,省州治成纪县入州。西距府三百里。领县三(秦安、清水、礼县)。”②

街子镇,属古乡镇名,今称街亭古镇,地处天水市麦积区东柯河流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按放马滩出土的先秦时期木板地图标示,其地称“柯”,这是街亭古镇最早的地名之称。汉至三国时改称“街亭”,属上邽县,是三国蜀将马谡失守之地。甘肃地方志书多有记载,《巩昌府志》卷6《古迹》中载:“街亭在秦州东南七十里,今名街子口。汉丞相诸葛亮伐魏时,参军马谡与魏将张郃战失利处也。”③《直隶秦州新志》卷2《古迹》载:“街亭,即街子镇,蜀汉马谡战败处。”④

唐代称“东柯”,属秦州。乾元二年(759),“诗圣”杜甫流寓秦州寓居东柯谷数月,写有“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的优美诗句。宋代为“东柯社”,北宋属成纪县,南宋分属陇城县和天水县。《宋史》卷89《地理五》中记载了东柯社隶属的过程:“天水县,十三年,隶成州。后以成纪之太平社、陇城之东阿(柯)社来属。”⑤1985年,在街子乡徐家湾村宋墓出土的隆兴二年(1164)地券砖,载有“维大宋国于南赡成州界,天水县东柯社第三保”铭文⑥。元代改称东柯镇,属成纪县。明代称街子镇,因成纪县废除,街子镇直属秦州。清代因明代称谓,又因其地在改龙山下,亦称“改龙镇”。《甘肃通志》载:“改龙山……下有改龙镇,俗称街子口,为古上邽县治。”⑦

清代以来,街亭成为特有的地望之称。今街亭古镇所保存的古代碑刻中对“街亭”之名多有记载。乾隆三十四年(1769)《重修会馆山西碑》载:“街亭乾位建关帝庙,内山陕会馆。”⑧乾隆三十七年(1772)《公建仁明博焦太老爷裁止木税德政碑》载:“如我街亭,古幽栖地。山环水绕,见赏达人。”⑨乾隆四十三年(1778)《崇福寺三官庙碑》:“成纪东有街亭,五岳相朝,东柯水围,士正民醇,亦天水之名郡也,可与陇山渭水并为之记。”⑩

民国时期,街子镇属天水县,是其所辖的基层行政组织,这是街亭古镇现代行政建制“镇”的开始。《天水县志》中《保甲》载:“第二区第四保街子镇”。k

1949年后,成立天水县街子乡人民政府(公社),乡政府(公社)驻地在街亭村。2004年,街子乡撤销,辖地分属麦积、甘泉两镇。从此,街子作为乡镇一级的行政建制地位名称由此结束,只保留乡政府驻地街亭村。2011年,街亭古镇被天水市住房和城市建设局和天水市文化文物出版局公布为市级历史文化名镇。按有关文献记载及地域沿革可知,街子镇地名随朝代更迭而不断变化,基本过程依次为柯、街亭、东柯社、东柯镇、改龙镇、街子镇、街子乡(公社)(驻地街亭村),街子口、街亭古镇。按地方相关文献考证,街子镇地名虽屡有变化,但自古以来相沿有序,脉络清晰,是天水市麦积区人文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古镇。

3 观龙山崇福寺

街亭古镇自然环境优美,东部观龙山绵延逶迤,雄踞其后,蜿蜒清澈的南北二河交汇于前,形成了靠山水绕的优越地理形状。观龙山又称改龙山,实为街亭镇岳,山地接秦岭之脉,四周层峦叠嶂,黛色萦绕,风景秀美,是天水境内的名山之一。观龙山,又称改龙山,在今麦积镇街亭村东。山上建有崇福寺、纪信祠、杏林观。《直隶秦州新志》卷2《山川》载:“改龙山,东南七十里。下有改龙镇,即街子口。”l秦州是佛教東渐的必经之地和传播之地,十六国时期,佛教在境内开始广泛传播。南北朝时期,由于少数民族政权对佛法的推崇和弘扬,佛教与佛教文化达到空前的兴盛和发展。天水市麦积区至今保存的麦积山石窟、仙人崖石窟等均为佛教盛行的产物。街亭古镇由于交通位置便利,商贸流通频繁,中西文化交流密切,在佛教文化的不断传播和影响下,境内先后建造的崇福寺、朝阳寺、吴家寺、永庆寺、普贤寺及千佛洞石窟等,这些寺院和石窟是东柯河流域一带佛教繁荣的历史见证。《直隶秦州新志》卷3《建置》载:“朝阳寺、崇福寺,皆在东南八十里街子镇。”m

千年古刹崇福寺建于观龙山西端山腰,是一处寺、庙、观合一的宗教场所,庙宇巍峨,古树葱郁。现主要由石牌坊、城隍庙院、崇福寺院、杏林观院、三清院等部分组成,各处殿阁庙宇倚山势拾级而建,错落有致,形成了气势雄伟的古建群落。崇福寺现为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麦积区街亭古镇历史悠久的古寺院。寺院始建年代不详,庙宇现存碑石尚未记载其肇启之年。据地方志书记载和发现实物,可知寺院建于唐初。《北道区志》载:“崇福寺,又名杏林观,在街子乡街亭镇东。唐代初建,后经多次维修,至清代已有殿阁50余间,均顺山势建成。”n

1978年,在维修大佛殿拆除壁砖时,曾发现一块建庙砖刻,上刻有“大唐弘道元年秋月吉日建”字样。弘道元年即公元683年,是唐高宗李治年号。此外,在崇福寺旧庙遗址中发现有唐代莲瓣纹柱础,纹饰雕刻饱满,造型厚重,具有鲜明的唐代建筑风格,这是证明崇福寺为唐代所建的实物证据。另外,在唐代中后期,秦州有一位高僧,俗姓赵,法名端甫,卒后,唐文宗李昂因其在佛学界的高深造诣和远播声望,赐号“大达法师”,并敕令建玄秘塔纪念。碑文由御史中丞裴休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丹的纪功碑,由此而来的玄秘塔帖至今在书法界备受推崇。据《玄秘塔碑》记载:“殆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由此可知端甫十岁时,就近在秦州故里的崇福寺出家为沙弥,亦可成为唐建有崇福寺又一佐证。按文献记载和有关实物证明,崇福寺应建于唐代初期无疑,在当时已颇具规模。

明代,崇福寺为麦积山瑞应寺下院,殿宇建设规模较大。据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铁钟铭文记载,建有佛殿、献殿、僧房等。清乾隆年间崇福寺建有三官庙、娘娘庙,嘉庆年间建有圣母殿、大佛殿、城隍庙、钟鼓楼等,从下至上,庙、寺、观依次排布,形成完整的建筑群落,殿阁严整,极为壮观。至民国时期,由于地方民众信士的不时修葺维护,崇福寺基本保持着清代时的建筑规模,共计有玉皇、无量、三元、灵官、大佛、关帝、三霄、天王、韦驮、城隍、药王等殿十余座,三十余间房舍。崇福寺周围遍植松柏,根深叶茂,浓荫蔽日,古柏苍松与白墙彩瓦相映,形成白绿相间的绝佳景色。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崇福寺遭受到人为损坏,塑像损毁,殿宇被拆,成为历史上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崇福寺的宗教活动逐渐开始恢复。1982年,崇福寺被天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成立了文物保护小组。从此,崇福寺的文物保护工作和庙宇重建工程有了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与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也有组织、有计划地展开起来。自1989年以来,在地方民众和社会各界的参与支持下,历经30余载。崇福寺被毁拆殿宇及附属建筑全部得到重建,修葺了城隍庙古建筑,恢复崇福寺院、杏林观院原有建筑格局。此外,又增建了前、后山石牌坊、杜甫纪念园、山门、飞龙桥、景观“福”字等建筑。现观龙山崇福寺内殿阁俨然,松柏掩映,环境清幽,景色宜人,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

4 师徒僧众

崇福寺钟铭中记载有僧人仁定,徒智访等人名,在天水市麦积山石窟现存明万历十五年(1587)《瑞应寺造磬铸铭》中有载,铭文为:“智药、智仪、智闲、智泵、惠贤、惠现、惠林、惠增、惠明、惠进、惠清、惠晁、惠玉、惠应、惠爱、惠彤、惠其,本平清静,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本来自惟圆明大悟。大明陕西道巩昌府秦州麦积山瑞应寺住持僧人仁绪、仁定、仁德、仁寿、仁永,徒智林、智量、智祐、智山、智方、智然、智远、智昶、智通、智丙、智来、智祥,礼泉县清平里使得林金,火匠陈邦相、强增田万历十伍(五)年造。”o按麦积山铁磬铭文,在明万历十五年(1587)时,麦积山瑞应寺主持及僧人是仁、智、惠三代,共有35人,另有仁绪、仁定,智林、智来、智方(访)、惠林、惠进等人与崇福寺钟铭中相同。麦积山铁磬与崇福寺铁钟铸造时间相隔8年,二者应是同时期的佛教器物,所载师徒僧众即为同一人。且钟铭中另有智得、智村、智来、惠祥、惠增等5人,不见麦积山铁磬铭文。按此补充得知,在明万历年时,麦积山瑞应寺师徒僧众在仁、智、惠三代中,约有40余人。

明代中期,社会较为稳定,佛教得到新的发展,麦积山瑞应寺住寺僧众较多,香火更加旺盛,高僧在此禅坐修行,礼佛讲经之声不绝于耳。物换星移,朝代更迭,麦积山始终是秦州境内佛教活动的中心。瑞应寺历代僧人不仅建设管理本寺,而且兼管所属下院的修建和维护。崇福寺因年久失修,庙宇坍塌,推测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瑞应寺僧众应参与了下院崇福寺的维修,告竣之时,铸钟纪念。

5 前朝敕建

鐘铭铸有“照前朝敕建麦积山下院观龙山崇福寺”铭文,因崇福寺始建年代不详,“前朝敕建”不知所指何代。明代前主要有元、宋、唐各朝,按历代麦积山及崇福寺的建设和佛教发展进行梳理。

据崇福寺中发现的唐弘道元年(683)建庙砖铭,莲瓣纹柱础及高僧大达法师端甫幼时在秦州崇福寺出家为沙弥的经历可知,唐代已建有崇福寺,且颇具规模。唐代麦积山寺院敕赐“应乾寺”,后因地震及战乱,佛教寺院荒芜,僧人外流,一片荒凉。这期间因受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麦积山寺院没有能力参与崇福寺的有关建设。

北宋时期朝廷及官方与麦积山瑞应寺联系紧密,皇帝封赏敕建较多。麦积山石窟现存北宋靖康元年(1126)《秦州雄武军陇城县第六保瑞应寺再葬佛舍利记》碑记载:“至大中二年,有先师迥觉大师,寻旧基圣迹,构精蓝。……于建中靖国元年,寺主僧智誗等再建宝塔。”p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四川制置使司给田公据碑》记载:“圣朝大观元年,于绝顶阿育王塔傍地产芝草三十八本。蒙秦州经略陶龙图具表进上,奉敕改赐瑞应寺。……特许本寺开坛,专一建置祝延圣寿道场,进奏功德,疏□回赐御香度牒。又奉神宗皇帝宣诏,本寺得道高僧秀铁壁入内,升座讲演宗乘,敕赐圆通禅师,照得本寺□□□在给赐田土贰百余顷,供赡僧众。”q按碑文记载可知北宋真宗、神宗、徽宗、钦宗时期,麦积山瑞应寺因得到朝廷及皇室的重视,宗教活动极为频繁。街亭古镇境内的崇福寺、崇果院均为瑞应寺下院,朝廷不仅为其建设寺院,而且分有土地,用以赡养僧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观龙山崇福寺与麦积山瑞应寺现已无隶属关系,庙宇管理各属不同机构,各自建设发展,古代紧密联系的历史不复存在,这也许是地方佛教发展中的一件憾事。元代朝廷重视藏传佛教,对汉地佛教支持较少。按麦积山石窟元、宋时期的佛教建设情况,元代仅在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地方群众重妆七佛阁第二龛,之外没有发现有关朝廷及官方参与的建设活动。

按明代之前唐、宋、元三代麦积山佛教的发展情况,唯有宋代佛教得到了朝廷的大力扶持,赏赐丰厚,此时瑞应寺建设达到鼎盛,所属下院的庙宇建设一并受到朝廷的恩惠。以此推知,崇福寺明代钟铭中“前朝敕建”应指宋代。敕建,意为受皇帝的命令就进行建造,可见崇福寺当时因是麦积山瑞应寺的下院,在宋代曾经受到朝廷的重视,得到“敕建”的待遇,证明了崇福寺在秦州佛教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6 结语

秦州观龙山崇福寺发现的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造铁钟,外形精美,工艺精湛,历经岁月沧桑和社会变迁,被保存在寺院实属不易。铭文虽然简略,但承载的历史信息却十分重要,为研究明代秦州行政区划情况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钟铭中记载的师徒人名与麦积山瑞应寺属同一体系,印证了瑞应寺与崇福寺的密切关系,是崇福寺佛教传播发展的历史实物见证,具有一定的史料研究价值。

注释

①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1006.

②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1007.

③杨恩.纪元补辑:巩昌府志[M].影印本.1688(清康熙二十七年).

④lm胡釴,陶奕曾.直隶秦州新志[M].影印本.1690(清康熙二十九年).

⑤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2225.

⑥汪明.麦积区金石校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5:37.

⑦许容,李迪,等.甘肃通志[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8.

⑧汪明.麦积区金石校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5:127.

⑨汪明.麥积区金石校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5:128.

⑩汪明.麦积区金石校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5:129.

k哈锐,任承允,贾缵绪.天水县志[M].1939(民国二十八年).

n天水市北道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道区志[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776.

o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麦积山石窟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316.

p汪明.麦积区金石校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5:33.

q汪明.麦积区金石校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5:41.

猜你喜欢

秦州
明代秦州卫考略
地方志的继承与创新论议*
——以清代与民国“秦州志”编纂为例
中国画《杜甫秦州杂诗-七》
西秦经略秦州述论
包装设计创意在流通领域的品牌溢出效应分析
——评《产品包装设计( 第2 版)》
杜甫秦州咏物诗
秦州是姜堰高新区 “四通八助”奏响企业发展最强音
浅论杜甫辞官西走之原因
论北魏太武帝前后麦积山石窟修造活动低谷的非灭法因素
杜甫秦州行踪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