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05-27陈创铭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4年4期
关键词:模型构建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陈创铭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培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大单元整合课程内容、设计学习方案、制定多维评价标准,可以将分散的知识点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抓住单元的关键点,通过构建物理模型,提高思维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运动和力”为例,探讨大单元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化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大单元整合;模型构建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坚持核心素养导向,注重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构建目标明确、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和功能全面的物理课程评价体系”,提出要“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其中的“课程目标”部分将物理核心素养分成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每个维度下面包含3—4个要素。

新的教学模式应该更在意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知识、对知识进行辩证吸纳的能力与探索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将知识存在关联性、递进性的内容进行整合,使之更加整体、更加系统,以便于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单元教学内容

确定大单元的内容,应该考虑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将知识存在紧密联系、内容学习具有一致性和递进性的知识点进行整合,确定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或者关键核心素养,从而确定一个单元的结构组成。在确定了大单元的内容后,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关要求,一个单元应该至少对接一个核心素养,围绕这一核心素养,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评价的拟定等。

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的第7章“力”和第8章“运动和力”,二者无论是在内容的一致性还是知识的承接性,都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可以将这两部分整合为一个大单元进行授课,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另外将这两章的内容放在整个初中物理的学习乃至整个物理终身学习的维度去看,会发现在后续的学习评价过程中,始终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节点是“受力分析”,因此我们将本单元核心任务定为“培养学生受力分析的能力”。而初中学生受力分析时容易犯的错误是凭感觉分析,未能充分考虑“物体的运动状态”与“物体受力情况”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本单元要落实的核心素养便确定为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新课授课时,要落实“运动状态→受力情况”的逆向思维模型,帮助学生建立起“根据运动状态分析受力情况”的物理思维模型,突破本单元的学习难点,为后续的力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落实核心素养,设计单元学习方案

明确了单元的关键核心素养后,就应该围绕落实核心素养,设计单元学习方案。

1. 规划单元学习内容,确定单元核心素养目标。单元课时安排包括单元的内容分节、时间安排两个部分。一个整合后的大单元虽然只有一两个核心问题,但是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可能涉及许多的物理概念、物理方法、物理公式等外围问题需要解决,所以应该有一个时间先后的安排。比如“运动和力”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必须先让学生掌握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分类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力与运动的关系”才能达到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学习效果。如本单元设计的两章内容,在教材的安排中其对应的目标要求如下表:

通过梳理教材的教学节点及内容安排,我们看到按照这一顺序进行授课时知识之间联系不明显、比较散乱。例如在测量重力时,学生没有“二力平衡”的知识作为基础,认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物体的重力,而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等于物体自身重力是建立在“二力平衡”的基础上才得出的结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学生还没有学过摩擦力;最后,按照这一编排,无法凸显“运动状态→受力情况”这一模型的地位,学生很容易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中,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出错频率更高的“二力平衡”“摩擦力”等。大多数学生没有构建起科学的思维模型,教师往往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通过很多的课后训练才能逐渐建立起这一解题模型,这是课堂教学顺序及知识点间联系没有梳理清楚而引起的不良后果,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2. 合理安排时间节点,落实单元核心素养目标。为了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经过重新编排,将本单元的教学过程规划如下(见下页表):

通过整合,新的教学方案知识间前后承接过渡更加顺畅,提前消除了一些学习过程中容易阻碍学生思维的知识盲点,如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分析、物体的微小形变、运动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的区分等,方便学生更容易聚焦本单元的核心素养。另外还增加了新课标的要求: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增加了单元整合的内容。使教学体系更加完整、将关键核心素养放到统领全局的地位,学生能够“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构建“运动状态→受力情况”的思维模型,促进核心素养的提高,进一步提升知识迁移的能力。

3. 科学设计单元评价,检验核心素养落实情况。课程评价,作为检验课堂学习效果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评价的导向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和教学策略的改进。本单元作为力学学习的第一个单元,承载着为后续力学学习奠基的任務,而理解“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之间的关系,运用“运动状态→受力情况”模型分析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因此在单元评价中,应该注重对这一模型的检验,通过例题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精讲,进一步加深理解。

开展大单元教学,可以突出核心素养的统领地位,让整个单元在结构上更加统一、内容排列上更加科学有序,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然而大单元教学将教学侧重点放在知识系统化、知识迁移能力提高上,这对于中高层次学生来说,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思维的发展,但是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如何在系统学习的同时,更加有效提高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落实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崔允漷.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19(04).

猜你喜欢

模型构建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大学生移动学习模型构建
高中物理解题的模型构建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