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入美育的方法研究

2024-05-27钟爱女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学融合语文阅读教学美育

钟爱女

摘 要:在五育融合以及“融·乐”课堂教育背景下,语文不仅是智育的学科,还应与美育密切联系,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融入美育的现状存在教师未能发掘教材的美育素材、未能培育学生阅读审美情操等问题,其主要在于教师自身审美能力不够高、教学方式单一等原因,基于此,文章提出三条具体改进策略,以期使语文具有美学风范,让学生带着美的眼光感受生活的美,探寻生活的美。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美育;教学融合

一、研究背景

(一)“融·乐”课堂内容

“研学后教”是广州市番禺区基础教育的特色课程改革,历经课堂实践、改良、优化后升级为的一项通过“三融”打造“六乐”课堂教学新样态的实践与创新。“融”乃三“融”,分别是融合五育、融通技术、融汇四评。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出发点,设立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抓牢双基,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宗旨;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强化信息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与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深度融合,创新课程形式;载以评价贯穿始终。“乐”有六“乐”,为乐研、乐学、乐教、乐动、乐思、乐创。形成学与教之间的生态循环和双向互动,促进素养的发展。

(二)五育的提出意义

自从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之后,原来的德、智、体、美四育就被提升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五育融合意味着对培养学生的教育形式由传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各自开展的状态转向相互融入的融通状态。这一转向不仅体现了构建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决心,也为德智体美劳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三)美育与语文的关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目标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而“审美创造”则是核心素养的一方面。同时,在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能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习发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由此可见,语文并不单纯是智育的学科,而是与美育密切联系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入美育现状

(一)教师未能发掘教材的美育素材

2016年语文教材改版,使用统编版教材。统编版教材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水彩、水墨、彩铅……不同画风的画,引人入胜。这些插图或是课文的重点,或是课文中心的呈现。教学中利用好插图,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但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关注知识的教学,往往忽略了插图的作用,更不用提审美能力的培养。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直观、形象的东西,教材中的插图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如果能善于利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感受图片的可爱与美。

(二)教师未能培育学生阅读审美情操

美要体现出一定的创造性。而传统的语文教学以应试为主,以讲读为主,难以实现审美的创造性要求。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而阅读能力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通过以读促悟,感受作者的情感、读出句子的感情、想象句子画面读出句子的美。但在教学中,很多时候读文本或者句子就是单纯地读,只要读准确读通顺则可,学生感受不到语境中的情感,更加不能体会句子的美。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入美育的归因分析

(一)教师自身审美能力不高

有没有审美是衡量教师是教书匠还是教育家的重要标准之一。审美能力低的教师,其语文课也就没有艺术可言。语文教师没有发现美的眼睛,也就不能创造欣赏美的过程,更培养不出能感受美的学生。

(二)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语文课程当中蕴含着各种丰富的美育资源。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并没有关注美育,审美上的不足导致创新方面的缺失,教学方式枯燥无味,如一篇课文,只注重课文带读、生字生词解析、语句分析、总结主题思想等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文字所表达情感的优美性,学生无法获得情感上的体验。

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入美育的改进策略

(一)提高审美,以美育美

语文教师需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掌握一定的美学知识。语文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內容属于文学作品,比如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等,这些文学作品,不能仅仅当作阅读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些文学体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通过文学的作品的鉴赏,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自我提升过程中,要选择读一些美学著作,如美学理论、美学史,鉴赏一些绘画作品和听一些经典音乐等。教师要建立自己的美学观,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做一个有内涵有正能量的心灵导师。

(二)创设氛围,加强朗读,开发美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朗读的感受因人而异,对待语文要有宽容性,理解可以有多样性。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经历,他对句子的理解也就跟自己的经历有联系,想法和理解也就不尽相同。

在教学过程中,生硬的语文无法让学生感受到美。我们可以在导入中加入一些优美的句子导入,或选取一些美好的图片,或者动听的音乐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关于美的情愫。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出现品读的句子,我们可以配一些适合的背景音乐或者精美的画面,加上动情的旁白;古诗的朗读,可以变成有韵律的吟诵。

(三)发挥想象,感受美

想象在审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着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阅读作品中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让学生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阅读作品带来的震撼,唤起自己无尽的遐想,用自己的想象编织美丽的画卷。如三年级上册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由于课文是诗歌,文字简洁,但是内涵丰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感受秋天的活力。

语文是一门人文特性比较浓郁的课,不仅训练语言能力,对个性培养和审美能力提高有较高的作用。发现美创造美,使无声的语言通过美的导学,还原文化的本质,使语文具有美学风范,带着美的眼光感受生活的美,探寻生活的美。

猜你喜欢

教学融合语文阅读教学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索
法制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提升职业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美育教师
浅论高职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