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嗣本与唐贞观时期北疆经营探究

2024-05-27赵海军王庆昱

关键词:志文贞观突厥

赵海军,王庆昱

(1.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20;2.暨南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32)

一、引 言

郭嗣本是唐太宗贞观时期的大臣,根据传世史料可知其曾担任过司农卿,并且跟随唐太宗处理过与突厥的关系[1]5163。但是传世史书对郭嗣本的记载有限,除了两唐书外,《唐会要》《元和姓纂》等也略有记载其谥号以及家族世系。郭嗣本在贞观时期曾经担任过高层官员,但是在两唐书无传。关于《旧唐书》中传记的史料来源,黄永年先生详细列了几种[2]10-12。根据传世史料记载,郭嗣本主要是在贞观时期处理与突厥的关系,关于这一点已经有相关梳理[3]120。

郭嗣本作为曾经担任过司农卿的高层官员,协助过唐太宗处理与突厥的关系。然由于各种原因,到五代时期修《旧唐书》时,已经没有留存关于郭嗣本的资料,或者是五代时期并没有收集到相关材料。北宋时期编修《资治通鉴》《新唐书》时,关于郭嗣本的资料,也基本上没有超出《旧唐书》的范围。那么基本可以断定到北宋初年时,无论是流传的唐朝的国史、实录等官方记载,还是私家谱牒,都没有完整记载郭嗣本相关事迹的完整文本流传。

近年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了郭嗣本墓,出土墓志一盒,详细记载了郭嗣本的相关宦历,得以了解郭嗣本在隋末唐初的相关事迹,对于补充唐初相关史事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故而笔者尝试对其墓志进行考释,结合相关史料,以期增加对唐初政事的了解和补充传世史料记载的不足。为了研究方便,本文以《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卷四》墓志录文为准[4]60-61,下文不再标注。

二、郭嗣本墓志史事考补

关于郭嗣本的相关情况,根据志文记载:“公諱嗣本,字隆基,太原介休人也。”可知志主郭嗣本,字隆基。根据志文记载其郡望为太原郭氏。然对于其郡望,其父郭衍的本传载:“自云太原介休人也。”①《隋书》卷74《郭衍传》,中华书局,1973 年,第2546 页。则在唐代初年编纂《隋书》时,对其郡望为太原,并没有得到认可。《元和姓纂》关于其郡望则作“京兆郭氏”[5]530。则郭嗣本家族当为北魏末年随魏孝武帝西迁,西魏北周之际一律把洛阳郡望改为京兆。

史载:“三十六国,九十九姓,自魏氏南徙,皆称河南之民。今周室既都关中,宜改称京兆人。”[6]55郭氏的郡望较多,但是以太原郭氏最为时人所知[7]1547-1563。可见郭嗣本家族的郡望是太原的可能性不大。

郭嗣本卒于“以贞观十八年十二月寢疾,頻奉墨敕,使人问病,又令尚药奉御许崇并药療治,有增無损,薨于洛州公馆,春秋五十七”。可见郭嗣本卒于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享年57 岁。中国古代一般都是按照虚岁,故郭嗣本实际为56 周岁,当生于隋开皇八年(588)。

关于郭嗣本家族概况,志文有详细记载。关于其曾祖,志文记载:“曾祖恃,魏青州刺史,秘書监、彭城侯。”郭恃不见于史书记载,然其在北魏时期担任青州刺史,也许其家族出于青齐地区。关于青齐士民,唐长孺先生最早进行了阐述②唐长孺:《北魏的青齐士民》,《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 年,第92—121 页。。魏斌先生详细考察了北魏末年的青齐士风,认为北魏后期时人对青齐士人的认识,一方面是北魏征服青齐后,采取强硬措施,设置平齐民,另一方面是由于青齐士人进入北魏政权较迟,政治上上升的要求更为迫切③魏斌:《北魏末年的青齐士风》,《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二十二辑,武汉大学文科学报编辑部,2005 年,第36—46 页。。众所周知,南北朝时期青齐地区处于南北政权交界地带,比较特殊。因而从北朝一直到唐朝初期,可能出身青齐地区的郭嗣本家族,仍然以太原作为其郡望。从郭恃担任秘书监来看,其仕宦在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并且郭恃爵位为彭城侯,也暗示了其家族也许来自东部地区。

志文还记载了其祖父,“祖崇,魏大丞相府长史、度支、七兵都官、三曹尚书、大司农、秦岐二州刺史、赠尚书右仆射、临淄贞公。”关于郭崇,也有相关研究对其仕宦进行研究,认为其尚书右仆射为赠官,其还有名为嵩[5]531。那么根据志文记载可知尚书右仆射确实为赠官。郭崇在史书中记载不多,《魏书》载:“废帝令舍人郭崇报彦伯知。”④《魏书》卷75《尔朱彦伯传》,中华书局,1974 年,第1665 页。可知郭崇参与了魏皇室与尔朱氏的相关史事,北魏末年曾担任舍人。具体是何官舍人,从史书记载来看可能是三省某个职官。从郭崇后来西奔长安来看,其在前废帝被杀之后,应当又跟随魏孝武帝。其大丞相府长史之后的职官,都是西魏时期的仕宦,并且其爵位为临淄公,这也暗示了其家族当出自青齐地区。

郭嗣本的父亲郭衍在《隋书》有传,志文载:“父衍,周柱国,随淮瀛卫蒋四州刺史、洪朔二州总管、左武卫大将军、上柱国、武山郡开国公。”可见郭嗣本家族在北周、隋朝时期属于关陇集团的上层。通过对郭嗣本家族世系的简单论述,可以看出郭嗣本家族也许是出自青齐地区,在南北朝时期由于青齐地区在南北政权之间频繁更替,并且在北魏最开始征服青齐之时,又迁徙了大批青齐士民作为平民。然郭嗣本家族在北魏时期,就已经仕宦于北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在文化上有优势的青齐士人开始受到重用,也是在这一时期郭嗣本家族开始跻身于北魏统治阶级上层,也许就是这一时期其家族开始标榜出自太原郭氏。历经西魏、北周、隋朝,其家族作为关陇集团的上层,先后数代仕宦显赫,属于关陇集团的核心统治阶层。

郭嗣本在隋文帝仁寿二年(602)以挽郎获得任官资格,时年其14 周岁,担任独孤皇后的挽郎,属于以门荫入仕。仁寿三年(603),授吏部朝请郎。也就是说仁寿三年,郭嗣本得到了正七品上的文散官朝请郎,但是没有记载其所担任的职官,也许与当时所任的职官品级较低,墓志没有记载。到了隋炀帝大业时期,志文记载:“大业九年,授安陆郡孝昌县令。”其担任了孝昌县令。也就是从其以挽郎获得任官资格,十年左右才担任了县令,但是其在仁寿三年(603)入仕之后,就获得了正七品下的文散官。根据相关研究可知隋代的县除了长安等少数县,大部分被分为三等九级,地方县令除非政绩卓越,不然很难获得升迁机会[8]241。

从隋文帝仁寿三年(603)到隋炀帝大业九年(613),郭嗣本应该还担任了其他官职,但是志文没有记载。在隋代县令也是中层文官,郭嗣本不可能直接担任中层文官,其获得文散官的仁寿三年(603)到大业九年(613)的十年时间当是担任基层官员。《隋书》载:“(郭衍)从往江都,卒。赠左卫大将军,谥曰襄。长子臻,武牙郎将。次子嗣本,孝昌县令。”①《隋书》卷74《郭衍传》,中华书局,1973 年,第2547—2548 页。则郭衍可能卒于大业九年(613),其时郭嗣本正担任孝昌县令,志文有载。

但是郭嗣本在隋代的仕宦,志文记载不清,在其担任孝昌县令之后,志文载:“暨越王嗣位,妙简曹郎,以公为驾部郎中。”则在隋末唐初郭嗣本又在洛阳杨侗政权任职。越王杨侗是隋炀帝的孙子,“越王侗字仁谨,美姿仪,性宽厚。大业二年,立为越王。帝每巡幸,常留守东都。”②《隋书》卷59《越王侗传》,中华书局,1973 年,第1438 页。隋炀帝在江都遇害后,越王侗在洛阳称帝,“宇文化及之弑逆也,文都等议,以侗元德太子之子也,属最为近,于是乃共尊立,大赦,改元皇泰。”③同上②。关于杨侗称帝,新出《戴胄墓志》亦载:“及帝崩于江表,段达、元文都、王世充等共立越王。”[9]51郭嗣本墓志关于其隋代的记载,只是记载了其担任过县令,其他几乎没有记载,可以得知正常情况下,其应该没有机会升迁。但是隋末唐初的特殊时期,郭嗣本在洛阳杨侗政权担任了郎官。

但是越王杨侗暗弱,最终王世充发动政变,“侗不得已,逊位于世充,遂被幽于含凉殿”④《隋书》卷59《越王侗传》,中华书局,1973 年,第1441 页。。王世充建立政权,以洛阳为首都,“乙巳,王世充备法驾入宫,即皇帝位;丙午,大赦,改元开明”⑤《资治通鉴》卷187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四月乙巳条,中华书局,1956 年,第5963 页。。由于王世充得位不正,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如史载:“世充左龙骧将军临泾席辩与同列杨虔安、李君义皆帅所部来降。”⑥《资治通鉴》卷187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七月条,中华书局,1956 年,第5970 页。唐高祖派遣秦王李世民东征王世充,“王世充将帅、州县来降者,时月相继。”⑦《资治通鉴》卷188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三月条,中华书局,1956 年,第5990 页。但是郭嗣本并没有投降,而是充当内应。志文载:“王充僭篡之辰,公潜怀归国之计,及东都平日,特授秦府骑曹。”可见王世充集团离心离德,郭嗣本应该是充当了秦王李世民的内应。

在平定了王世充、窦建德之后,唐高祖为秦王又开天策府,“上以秦王功大,前代官皆不足以称之,特置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冬,十月,以世民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增邑二万户,仍开天策府,置官属”⑧《资治通鉴》卷189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九月条,中华书局,1956 年,第6043 页。。郭嗣本亦侧身其中,志载:“天策肇开,广辟英哲,蒙授兵曹参军,以光莫府。”其被任命为秦王天策府兵曹参军。玄武门之变后,“公昔据藩邸,夙进乃诚,特蒙授直方郎中,封怀仁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赐物一千段,上妾一人、奴十人、马十匹、庄一区。”可见郭嗣本当在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的过程中,出力甚多,因而得以进入天策府任职。玄武门之变,身为兵曹参军的郭嗣本,当出力甚多。唐太宗即位后,不仅赐予爵位,而且还有赐物,并且担任直方郎中。直方郎中当为职方郎中,从五品上,主要负责掌管天下地图[10]161。

隋末唐初突厥实力强大,唐建立之时,也得到了突厥的帮助。然而随着唐统一全国,与突厥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恶化,不时有战争发生,郭嗣本也参与了与突厥的战争。志文载:“于时,薰育扰边,众踰侵镐,霍公出总戎律,诏公副焉。屡设奇谋,应时摧珍。畴庸命赏,授大将军,赐物五百段、口五人,马五匹。”据《资治通鉴》载:“上遣右卫大将军柴绍、殿中少监薛万均击之,又遣旻等据朔方东城以逼之。师都引突厥兵至城下,刘兰成偃旗卧鼓不出。师都宵遁,兰成追击,破之。突厥大发兵救师都,柴绍等未至朔方数十里,与突厥遇,奋击,大破之,遂围朔方。突厥不敢救,城中食尽。壬寅,师都从父弟洛仁杀师都,以城降,以其地为夏州。”①《资治通鉴》卷192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四月丙申条,中华书局,1956 年,第6163 页。可知贞观二年(628)这场与梁师都的战役,郭嗣本也参与了,并且最终胜利,受到奖赏。根据《资治通鉴》来看柴绍、薛万均应该是各自带兵出击,郭嗣本担任了柴绍的副手。那么郭嗣本授予的大将军,有可能是右卫大将军。

志文又载了郭嗣本随从长孙无忌平定罗艺叛乱,志文载:“罗艺任司武节,潜怀祸心,构难回中,陈师泾浦。司徒赵国公受柯问罪,诏公同行,元恶既除,校勋赏物三伯段。”关于罗艺叛乱,史载:“辛丑,天节将军燕郡王李艺据泾州反。艺初入朝也,恃功骄倨,秦王左右至其营,艺无故殴之。上皇怒,收艺系狱,既而释之。上即位,艺内不自安。曹州妖巫李五戒,谓艺曰:“王贵色已发!”劝之反。艺乃诈称奉密敕,勒兵入朝。遂引兵至豳州,豳州治中赵慈皓驰出谒之,艺入据豳州。诏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为行军总管以讨之。赵慈皓闻官兵将至,密与统军杨岌图之,事洩,艺囚慈皓。岌在城外觉变,勒兵攻之,艺众溃,弃妻子,将奔突厥。至乌氏,左右斩之,传首长安。”②《资治通鉴》卷192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正月辛丑条,中华书局,1956 年,第6145-6146 页。罗艺(李艺)叛乱事在贞观元年(627),柴绍攻打梁师都在贞观二年(628),而墓志把这两件事前后颠倒了。

志文记载:“贞观元年,授使持节、静州诸军事、静州诸军事、静州刺史。”那么贞观元年(627)郭嗣本担任静州刺史。静州属于山南道,在武德二年置,贞观十七年废[11]1036。关于静州的沿革,郭声波先生作了详细考证[12]888。静州是蛮獠聚居地,郭嗣本当在贞观二年(628)担任静州刺史并且使持节,当为镇抚当地蛮獠。

静州在山南道,当地蛮獠杂居,郭嗣本担任静州刺史一年,当就安抚了其民。唐太宗即位后,与突厥的关系日益重要,唐初马匹比较缺少,故而在安抚了静州的蛮獠之后,(贞观)“二年,除太仆少卿。”贞观初担任太仆少卿者,《唐九卿考》缺载[13]323。太仆寺是负责唐初养马的机构,郭嗣本作为唐太宗的心腹大臣,在太仆寺担任二职,也说明了其受到重用,另一方面随着与突厥关系的恶化,马匹问题也显得日渐重要。

唐与突厥的战争,到唐太宗贞观初发生了变化,最终在贞观四年(630),唐灭东突厥。在灭东突厥之后,唐太宗前往九成宫。志载:(贞观)“四年,驾幸九成宫。敕云:我自举嗣本检校豳州刺史。州处王畿,地杂戎俗。公渐之以淳化,示之以威刑,夷夏怀音,远近哥德。五年,奉敕简点。六年,加散骑常侍。”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前往九成宫,史书不载,一般唐太宗前往九成宫在三月份,大概九到十月才回长安。九成宫在今天的麟游县,豳州刚好处于长安与麟游之间。则郭嗣本担任豳州刺史,有拱卫长安以及保卫唐太宗的作用,从贞观四年(630)至六年(632),担任豳州刺史,可补《唐刺史考全编》之阙[14]176-177。史载唐太宗在贞观六年(632)也曾前往九成宫,时间也是达半年之久。郭嗣本在担任豳州刺史任上被授予散骑常侍的文散官,说明了对拱卫王畿的重要性。

贞观七年(633)郭嗣本回到长安任职,志文记载:“七年,授太仆卿。其年,诏授使持节、都督代欣朔云蔚五州诸军事、代州刺史。”贞观七年(633)郭嗣本担任太仆卿,可补《唐九卿考》之阙[13]293。太仆卿是唐初管理马匹的最高官员。唐太宗在灭掉东突厥后,出于经营西域,马匹问题又提上日程。贞观七年(633)郭嗣本担任代州刺史。代州处于唐与突厥的前线,军事作用十分重要。然让郭嗣本担任代州刺史也是看重其在唐太宗即位以来,屡屡与突厥交战,经验丰富有关。贞观四年(630)到贞观十六年(642)之间担任代州刺史者,《唐刺史考全编》阙载[15]1316。据志文载:“十三年,除司农卿。”则大概从贞观七年(633)到贞观十三年(639),郭嗣本担任代州刺史。代州属于都督府,唐代前期主管代忻朔云蔚州[12]190-191。志文把忻州写作欣州,当错,实为“忻”。

郭嗣本在贞观十三年(639)担任司农卿,则据志文记载:“时思摩、延陁,境土相接,负控弦之众,怀荐食之心。奉敕令公定其疆域,遂使矛铤载戢,尉侯不惊。”则郭嗣本这次处理阿史那思摩与薛延陀的关系,史载:“及将徙于白道之北,思摩等咸惮薛延陀,不肯出塞。太宗遣司农卿郭嗣本赐延陀玺书曰:‘突厥颉利可汗未破已前,自恃强盛,抄掠中国,百姓被其杀者,不可胜纪。我发兵击破之,诸部落悉归化。我略其旧过,嘉其从善,并授官爵,同我百僚,所有部落,爱之如子,与我百姓不异。但中国礼义,不灭尔国,前破突厥,止为颉利一人为百姓之害,所以废而黜之,实不贪其土地,利其人马也。自黜废颉利以后,恒欲更立可汗,是以所降部落等并置河南,任其放牧,今户口羊马日向滋多。元许册立,不可失信,即欲遣突厥渡河,复其国土。我策尔延陀,日月在前,今突厥居后,后者为小,前者为大。尔在碛北,突厥居碛南,各守土境,镇抚部落。若其逾越,故相抄掠,我即将兵各问其罪。此约既定,非但有便尔身,贻厥子孙,长守富贵也。’于是命礼部尚书赵郡王孝恭赍书就思摩部落,筑坛于河上以拜之,并赐之鼓纛。突厥及胡在诸州安置者,并令渡河北,还其旧部。又以左屯卫将军阿史那忠为左贤王,左武卫将军阿史那泥孰为右贤王。以贰之。”[1]5164-5165则郭嗣本墓志正好可与传世史料相互印证。

唐灭东突厥之后,大量部众内迁至灵州附近,为了加强管理,郭嗣本被任命为灵州刺史,志载:“十四年,诏授使持节、都督灵盐二州诸军事、灵州刺史,赐课产羊四百口、草马卌匹、细马一匹、胡左右十房、奴十人、绢二百匹,家口递送任所。”也即贞观十四年(640),郭嗣本担任灵州刺史,而同时这一年唐太宗灭了高昌。随后唐太宗开始转换外交政策,因为从唐高祖武德时期一直到唐太宗即位初年,突厥问题是当时唐外交中的重中之重,最终东突厥灭亡,大量南迁突厥部众得以安置,唐太宗在贞观十四年(640)灭高昌,开始加强对西域的治理。故而郭嗣本担任灵州刺史达四年之久后,贞观十八年(644)又担任鸿胪寺卿。志文记载:“十八年,诏授金紫光禄大夫、行鸿胪卿。”金紫光禄大夫是正三品的文散官。鸿胪寺卿是负责唐朝外交的部门。之所以让郭嗣本担任鸿胪寺卿,也许与其在贞观初年担任职方郎中,对天下四方了解,并且长期在唐朝的北部边疆任职,又曾管理太仆寺,与突厥以及胡人接触较多有关。众所周知,唐代前期在太仆寺任职的管理马匹者,有不少出自粟特或者突厥。贞观十八年(644)郭嗣本回到长安,担任鸿胪寺卿,在贞观十八年卒于洛阳。

通过对郭嗣本墓志的简单考释,可以得知其家族出自关陇集团上层,历西魏北周至隋初唐,仕宦显达。同时通过对郭嗣本墓志的考释,对其家族世系等有所认识,并且郭嗣本在隋文帝仁寿时期入仕,至贞观十八年(644)卒于任上,任职近四十年,最终得以担任高层文官鸿胪寺卿,负责唐朝与周边国家以及部族政权的外交事务。同时郭嗣本先后在太仆寺、司农寺以及地方担任刺史,对于了解唐初的边疆史以及唐与突厥等问题,都有增补作用。可以说郭嗣本墓志的出土,无疑又为两唐书多了一篇传记,对于我们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和视角。

猜你喜欢

志文贞观突厥
不因有恩于人而自矜
不因有恩于人而自矜
浅析唐太宗的文化人格
传书鸽
阿梅
西夏建筑装饰构件——石雕力士志文支座
Or.8212/76突厥鲁尼文文书译注
唐贞观年间“罢大都督府”事考辨
古突厥文碑铭中ik刍议
暾欲谷碑所見古突厥文詞彙“騰格里”()釋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