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研究

2024-05-26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家长 2024年11期
关键词:所学新课标生活化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刘 伟

小学时期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承载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的双重职责。从数学教学来看,数学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都是教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从学生完成作业的现状来看,过度注重书面作业的设计,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大量计算类的书面作业也在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有悖于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具体要求。为此,作为各项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应顺应时代教育发展的新动态,积极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以生活化视角重构作业设计的形式与内容,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搭建平台。为此,本文针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的设计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供更多可行的思路和方案。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的原则

一直以来,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都是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教学标准导向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双减”政策提出以来,着重突出了对作业设计的要求。为此,在日常教学规划活动中,教师必须紧扣新课程教学标准的相关要求,科学整合作业内容,为学生学习质量、学习能力的提升搭建实践锻炼的平台。

(一)趣味性原则

从以往数学作业的布置形式来看,小学数学作业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容较多且过于单一枯燥,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书面计算,缺少一定的趣味性。这一实际情况是导致学生不积极完成作业甚至抵触作业的原因之一。教师如果不加以科学解决,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出现应付作业、应付学习的情况,把完成作业看作一种学习任务,并非出于对学习负责而进行的主动行为。

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不仅可以丰富作业的呈现形式,也能选择生活中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数学作业的载体,让趣味性的学习内容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行为的发生,确保学生可以自觉、自愿地完成各类数学作业。在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之后,数学作业对学生学习的促进和巩固作用也能得到最大化发掘。为此,在新课程教学标准导向下,在布置和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要着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作业质量的同时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元素和形式,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乐于主动完成数学作业,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灵活性原则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通常会将教学重心集中在培养学生书面答题能力和应试能力方面。在这种教育理想的引领下,数学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向应试教育靠拢,多让学生完成相应的数学计算,缺少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这种看似具有明确教育指向性的数学作业会在无形当中增加学生学习的压力和负担,不利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生活化的作业设计理念则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作业设计方案的缺陷和不足。其中,灵活性原则强调了生活化数学作业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发展性特征,不局限于某一种形式或者某一类作业,教育落脚点更多地体现在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方面。因此,在设计生活化作业时,教师要集思广益,既注重夯实学生学习基础,又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需求,在单一理论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框架。同时,生活化数学作业的灵活性原则还体现在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自主设计数学作业,运用课内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打破学生以往只会解答书面问题不会解释生活现象的思维局限性,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三)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体现在生活化数学作业的内容和完成形式要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使其在数学学习以及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主动联想到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或者在遇到现实生活问题时能够从所学知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一方面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不再感觉数学是高深难理解的,有助于学生克服畏难的学习心理,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参与数学学习;另一方面,数学作业生活化的设计理念也能打破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应用断层的局面,避免学生出现只会做题、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的现象。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的设计实践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突出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的实践性特征,在书面作业的基础上增加多样化的生活实践作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增强学习成就感,为学生高效学习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的设计策略

(一)设计生活技能型作业,增强学生作业体验

对于小学数学作业而言,生活化的设计着重突出将数学作业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强调以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为指导解决具体问题。从以往数学作业的布置情况不难看出,应试教育思想导向下的数学作业更注重书面作业和思维作业,一般是从课本习题延伸而来的,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特征,但缺乏生活化特点和实践性特征,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完成效率也较低。

新课标背景下的生活化作业设计,教师可以在原有作业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学习和互动搭建平台。在生活技能作业中,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巧妙地融入各类生活问题和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吸收和内化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元、角、分”这一单元知识后,教师可以设计生活技能型作业,要求家长陪同学生一起去超市购物,并由学生自主计算物品金额,以增强其购物体验。在这种技能型作业中,学生不仅对课内所学的元、角、分知识产生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在购物中提高生活技能。有的学生有模有样地与售货员“讨价还价”,有的学生对比不同商店的价格进行“货比三家”,还有的学生对超市的“满减”“买几赠几”促销活动有了一个准确的了解。这些技能都是蕴藏在作业中的,学生不仅高效地完成了教师布置的巩固作业,也能从中收获除书本知识学习以外的技能。

(二)设计生活探究型作业,活化学生数学思维

传统数学作业的教育指向往往较为单一,就是单方面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和逻辑性特征,所培养的能力和素养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新课标对数学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再局限于应试教育,而是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将学生学习和生活实践进行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生活探究型作业的设计突出了学生学习的探究性特征,并非直接从数学题目所给的条件进行问题推导,而是既有数学知识,又融合了生活元素以及跨学科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学习面积或者周长相关知识后,传统的数学作业是就某一应用题或者图形题进行解答,并运用面积公式或者周长公式进行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当涉及一些“材料用量”的问题时,生搬硬套面积公式或者周长公式无疑是不准确的。基于生活探究型作业,学生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融入自己的思考,经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即一些“材料用量”的数学问题不能一味地照搬公式进行计算,必须秉承“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思想进行问题分析。

比如,有一批布料可以做多少套服装这类问题时,计算结果要摒弃最后的余数,因为剩余的布料不足以做出一套衣服,所以在这种生活探究型作业的实践中,教师需要巧妙地融入“去尾法”。又如,在学习体积相关知识后,在解决一批溶液需要多少容器盛装这类问题时,为了确保所有溶液都能被运输,所求得的结果要在余数的基础上“进一”,这就是数学问题中的“进一法”思想。

这种类型的作业设计让小学数学作业从单一的书面作业逐步拓展到各种类型的非书面作业层面,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活化数学解题思维,打破应试教育对学生学习思想的桎梏,从而科学提高课后作业对学生学习的促进和辅助作用。

(三)设计生活实践型作业,赋予作业个性标签

从作业的应用价值来看,教师设计各种形式的巩固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复习课堂所学知识,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生活问题。因此,作为一门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作业内容与生活实践的关联,借助各种生活类型作业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与一般分层作业不同的是,生活实践型作业的个性化体现在内容与形式方面。在一般的分层作业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等客观因素进行分层,以此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作业内容。而生活实践型作业的个性标签则强调根据学生个性设计针对性的作业,旨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能动性,发掘每一名学生的作业创造性特点,以切实保障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发展。

在设计生活实践型作业时,教师应当立足学生最近发展区,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作业设计的参与者,以此转变以往学生被动式完成作业的思想。

比如,在指向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围绕“悦读”主题设计实践型作业,要求学生多途径搜集关于数学家、数学史以及数学趣事的故事,在数学阅读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主动学习的兴趣。

又如,在学习“百分数”相关知识以后,教师可以布置如下实践作业:自主设计一项校园调查活动,围绕自己选定的调查主题进行校园或者班级调查,将收集到的数据结果以百分数的形式进行呈现,并选择一种统计图进行表示。这种实践型作业的设计为学生预留了更广的实践空间,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可以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学习能力进行相应调查,灵活应用课内所学知识。比如,一名学生围绕“我最喜欢的学科”做调查,将班级学生对各学科的喜好情况进行了全面统计,换算成百分数以后并以条形统计图的形式进行了数据呈现。学生不仅高效地完成了实践作业学习任务,还对百分数以及条形统计图的应用意义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

(四)设计生活创造型作业,提升学生作业品质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需求,将数学阅读、数学分析、数学调查等多种学习活动进行科学整合,改变以往数学作业“埋头苦做”的状态,设计生活创造型作业,赋予学生更多个性化发展和创造性发展的空间,同时也为教师诊断评价教学情况提供依据,便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作业品质。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知识点后,为了提高学生对周长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生活创造作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学习:

作业一:结合体育活动经验,观察学校操场的跑道,为什么在100 米田径比赛时起点设计在同一起跑线,而400 米长跑比赛时选手的起点不在同一起跑线?

作业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测量学校跑道的半径,计算各跑道的周长,课堂上分享小组的测量结果。

基于生活化创造型的作业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得到充分激发,在创造性的问题分析和探讨中,学生完成作业的品质也能得到有效提高。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本章节的教学目标,以生活创造型作业为载体,对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做出系统评价,让学生逐步从传统作业形式中被动式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在提高作业完成质量的同时,使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客观的了解,从而在师生共同参与的作业互动中全面提升作业品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结语

立足新课标,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必须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需求,在传统作业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做出创新,以满足新课标对学科教学的新要求。在设计生活化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数学作业生活化的设计原则,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点,从技能型作业、探究型作业、实践型作业以及创造型作业的视角入手进行开发和设计,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各种生活实践中,为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搭建平台,助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所学新课标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非所学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