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2024-05-26安徽省芜湖市绿影小学
□安徽省芜湖市绿影小学 杨 莉
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的基础阶段。然而,许多小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抽象,对数学缺乏兴趣。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将生活化的元素融入教学中。如何让小学数学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展开讨论。
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数学的实用性,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同时,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会大大增加。这种兴趣会转化为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此外,教师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学生运用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方式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实践中锻炼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创造力。
一、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引入到实践课堂中
数学,这个看似抽象的学科,其实就隐藏在日常生活中,将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引入实践课堂,是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教师需要细心观察和挖掘,将这些资源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表内乘法(二)》内容后,教师可以问学生这样一个题:“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乡间的农民伯伯挑着新鲜的蔬菜走进了小镇。他的菜篮子里装满了诱人的青菜、萝卜和土豆。我正好打算买些蔬菜,便好奇地询问了各种蔬菜的价格。农民伯伯告诉我,青菜每斤5 元,萝卜每斤3 元,土豆每斤4 元。这时我摸摸自己的口袋发现有30 元钱,于是我开始计算每种蔬菜能买多少,还剩下多少钱。现在你们能帮老师算算吗?”在学生给出答案之后,教师再进行进一步讲解,相信学生就能明白数学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是学生所熟悉的,而数学知识则源自生活中的实践,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运用,只有当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的价值,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比如,在学完“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屋顶为何采用三角形的结构。同样,木工师傅在修理课桌时,会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这正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而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时,学生便能够理解,为何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是三角形。
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让他们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深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此,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存在,让数学不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鲜活的生活元素。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理论结构和规则制度是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创设生活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还能让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运用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时,该课涉及“10 的分成”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摘苹果的情境:
“想象一下,在金秋的午后,小明和小花正在为爷爷的苹果园忙碌着。他们面对的是一棵硕果累累的苹果树,其中一条树枝上结了10 个红彤彤的苹果。因为每人有两只手,每只手只能摘一个苹果,所以每个人可以一次摘下两个苹果。现在的任务是:要如何在尽量少的上树次数的情况下,把树上的10 个苹果摘完呢?你们是否愿意助他们一臂之力?”
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探索如何巧妙地分配任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在摘苹果的游戏中,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一个生动的情境还可以迅速拉近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当讲解“平面几何”的初步概念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农民丈量土地的过程,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还能沉浸其中,对学习充满探究兴趣。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高生活化数学的实用性
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刚刚开始接触系统的学科知识,对于很多概念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印证,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将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数学课程会变得更加生活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用性和生活性,提升学生对数学课程的认同感和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测量》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地体验,走一走、跨一跨、测一测、量一量,亲身感受50 米、100 米、800 米的长度。再如,在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场景或话题,如学校运动会、家庭支出、假期旅游等。如果选择学校运动会话题,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分配相应的统计任务,收集每个运动项目的得分数据并绘制折线统计图。这些场景和话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图的应用和意义。在制作完统计图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统计图的作用和应用,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教师还可以组织一系列的课外拓展活动,如参观数学博物馆,深入了解数学的悠久历史和广泛应用;举办校园数学周,让学生在挑战赛和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热情。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合作探究精神,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作业生活化,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数学作业。生活化作业是一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作业形式。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作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生活化作业,学生可以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认知能力,设计生活化作业时,教师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教师可以布置一项有趣的作业:测量自己家的房子并计算周长;课后制作一个长和宽分别是六厘米和五厘米的长方形,以及一个边长为五厘米的正方形。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作业内容分为基础和进阶两个层次。
基础层次: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如瓶盖、盘子等,再鼓励学生使用测量工具,尝试量出圆的直径并记录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计算圆的周长,进一步理解圆的特性。
进阶层次:学生需要继续寻找生活中的圆,测量其直径。然后,计算出圆的周长和面积,以更深入地了解圆的性质。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将圆的直径扩大一倍,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这种探究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圆的基础知识,还能培养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除了这些作业之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完成的探究任务。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个月的生活费预算,让他们按照日常生活需求在父母的帮助下分配这笔费用。这样的家庭作业有助于学生理解金钱的价值,形成合理规划的能力。
五、从生活出发,鼓励学生建立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作为系统学习数学的基石,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新思维已成为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从生活出发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更应注重引导学生用创新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植树节之际,教师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植树小组每人每天种8棵树,照这样计算,5 人4 天一共种多少棵树?”(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两种方法来解答这个问题。
第一种方法:先计算出5 人1 天能种多少棵树,然后计算出5 人4 天能种多少棵树。
第二种方法:先计算出每个人4 天能种多少棵树,然后计算出5 人4 天能种多少棵树。
在完成这两种方法的讲解后,教师可以再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学完这道题,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是否只有这两种方法?”再次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寻找是否有其他的方法来解答这个问题。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得出结论,确实存在其他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个问题,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六、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确保生活化教学的实效
在生活化背景下,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知识形成新的认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特别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进行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与之对应的教学评价机制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完善,存在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式单一、过于追求客观化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调节作用。因此,建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评价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这一节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家中餐桌的面积或者墙壁的面积等,然后在课堂中让学生解释自己的计算方法。在学生解释完方法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有趣、生动。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注重评价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是其学习行为的思想表现,端正的数学学习态度是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学习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前提。在生活化教学理念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的评价。此外,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评价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学主题活动“我家的账本”,让学生亲身体验购物、计算折扣、算账等,并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引导其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教师则在最后进行总结反馈。
七、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旨在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活动始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同时也应不断探索、实践,使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