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融合美润童心
——小学美术美育浸润策略实践

2024-05-26浙江省慈溪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张建银

天津教育 2024年10期
关键词:美育漫画美术

■浙江省慈溪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张建银

202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通知》强调加强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加强美育与其他各育之间的融合,实施校园美育文化营造、美育评价机制优化、社会美育资源整合等行动,充分展现了“大美育”的观念。这为学校美术教育的实施开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在实施以美术学科为本体的美育浸润教学体系时,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发展构建融合浸润主题课程。在构建融合主题时,力求从学生美育核心素养的角度思考。二是基于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协同教学,让美育通过学科整合的途径融入各学科教学。软化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界限,以学习者的审美经验和审美需要为基础,以主题情景引领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建立系统的思维方式,加强美育与其他各育之间的联系。三是基于美育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整合,让美育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加强学生与社会及个体生活的联系。

一、学科融合主题浸润

以美术学科为基点,整合不同学科中有联系的内容,以一定的情景主题为载体,围绕主题开展各学科活动,通过美术与各学科协同教学,达到高效低耗、审美浸润的教学效果。根据融合学科的不同,将学科融合主题课程分为学科内各领域融合、双学科融合、多学科融合和项目化融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梳理美术教材与科学、数学、语文等教材内容,重点从不同的学科组合进行梳理,寻找现有美术教材可以与其他学科整合协同教学的内容,同时根据其他学科现有的内容设计相应的美术教学内容,协同其他学科在同一时间段进行两门学科或多门学科的协同教学,促进学生知识和思维的迁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表1所示。

表1 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教学融合内容

除了依据现行教材内容点上的融合,教师还以美术学科某一艺术门类为基点,开展美术项目主题融合教学。通过融合架构,实现学科间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的自然融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和美育浸润目标。

在美术学科教学中,通过漫画欣赏和创作,达到审美意识个性化和艺术形象创意化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视觉思维的发展。

品德教育中的漫画教学结合活动着眼于德育漫画的教育功能,通过改编教材和穿插相关漫画内容,直观地诠释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利用漫画这种能承载多种思想观点和丰富道德形象的绘画形式,创设愉快、幽默、富有活力的教学氛围,使品德教育内容生动化、思想深刻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

语文学科的漫画课堂活动结合开展“漫画辅助阅读”和“漫画作文”的教学活动依托漫画的阅读、写作,拓展了学生学习的领域,激发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习能力。

其他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漫画结合本学科教学。如英语学科开展《漫画英语》的教学探索、数学学科运用漫画形式生动地进行有关数学概念的教学等。

在这一融合教学体系中,漫画作为一种与各学科双向互动的方式,与各学科教学相互促进,形成合力,促进各学科协同学习。实际上,美术学科的诸多艺术门类均适合开展多学科融合教学,如绘本、陶艺、剪纸、线描等。

二、校园文化主题浸润

校园是传承文化的主渠道之一,更是美育浸润的教育场。美术作为空间艺术,在校园文化浸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校园文化浸润策略让学生的美术活动紧紧地与校园文化生活结合在一起,布置学校环境,组织学校艺术节、运动会、科技节、劳动节等校园活动项目,与美术教学中的舞美设计、标志设计、海报设计等美术类创作活动高度结合,根据难易程度植入美术教学中。真实的校园文化主题情境让学生的美术创作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例如,开展“我眼中的行为规范”主题融合课程,教师发动学生以《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为文本,创作行为规范漫画,张贴在校园中,实现教育内容的艺术化、生动化,产生了独特的教育效果;开展“校园吉祥物设计主题课程”,学生在了解学校发展历史、办学特色和理念的基础上,设计学校的动漫形象,通过选拔,评选出优秀作品,作为学校的校园吉祥物,布置在校园主广场上;结合学校“活力校园体艺节”开展徽标设计主题课程,学生通过了解学校体艺文化、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构成要素、构思创作徽标、展览布置、投票评选、制作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应用在校园的运动会中。如图1所示。

图1

一系列校园文化主题浸润活动促使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次活动成为美育浸润的教育场域和时空。

三、自然人文主题浸润

自然人文主题浸润策略是引导学生关注生存的自然人文环境,发现自然人文资源中美的元素,唤醒对美的表达,让学生亲近自然人文的同时,唤起对美的追求和对美的保护欲望。

在实践中,以学生学习生活为出发点,融合美术和当地自然人文开展主题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走进自然,探索人文景观,协同开展综合探究。如“自然之美”主题探索课程,以美术学习为主干,结合科学探索、人文地理等领域开展调查、写生、设计,结合本地自然资源开发了“湿地飞鸟”“上林湖风景”“香樟落叶”“梨园故事”“一叶知秋”“石头记”“空中农场”“梨园故事”等自然主题课程,拾取自然界中天然趣味的原始材料,激活学生的创意实践意识,将家乡丰富的地域人文资源融入美术教学。

教师还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土地,结合本土农业耕种,在校园劳动基地种植水稻,融合美术教育、劳动教育、科学教育等各个方面,开发“空中农场”主题融合课程,采用浸润式体验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让学生的美术学习与现实生活发生紧密关联。

鸣鹤古镇是家乡的文化名镇,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老街、访问传承人,通过走访、图文查阅等方式进行探究,记录古镇中的建筑造型、纹饰装饰等美术元素,开设“古镇门钹”“飞檐灵动”“悠悠马头墙”“古镇之美”等系列课程,让学生尝试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进行创作,融合古镇元素,设计鸣鹤古镇文创产品,感受家乡文化之美,增强对家乡地方文化的自信,推动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如图2所示。

图2

通过深入人文自然的全过程真实体验,学生获得美术知识与技能、构建审美核心概念的同时,理解了审美与自然、科学、人文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升了审美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创意实践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养成发现自然之美、创造人文之美的审美习惯。

四、社会生活主题浸润

融入社会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最终结果。美术作为美育的主要学科,理应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看待社会,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小形成关注社会、美化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

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情景均是美术学科可以结合开展教学的主题。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出发,开发“亲情教育”“社区居住环境”“文明城市建设”“城市交通”“传染病防控”“垃圾分类”“关爱老人”等富有时效特点和社会价值的主题单元。通过美术与社会结合的学习探究,让学生关注社会环境,将学生的审美活动延伸到家庭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视角观察社会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以及紧密联系社会的价值理念。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劳动者,如为校园带来安全的保安叔叔、精心准备可口饭菜的食堂工人、传授知识诲人不倦的教师、涂黑自己照亮别人的矿工、治病救人的医生……学生关注社会各阶层劳动者,看到普通劳动者为社会所做的贡献,感知劳动者朴实、和蔼、刚毅等不同的美,产生对劳动者的崇敬之情,继而积累创作素材,充满热情地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劳动这一社会现象,如图3所示。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作品制作成购物袋、小工艺品等,赠送给自己敬佩的劳动者,从而树立劳动最崇高、劳动者最美丽的价值观。

图3

五、结语

学校美育浸润行动中,美术学科作为实施美育的主干课程,应以国家课程目标为依据,拓展学科课程领域,加强学科与学科、学习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重构课程和教学活动供给结构,为学生创设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潜移默化地彰显育人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猜你喜欢

美育漫画美术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知识漫画
美育教师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