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鱼不是鱼
2024-05-26郑荣
郑荣
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对泡菜、干咸菜都有很深的情结,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没听说过什么叫茄鱼。
那时,在云、贵、川地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有许多坛子。最常见的是仰水坛和倒扑坛。仰水坛也叫泡菜坛,是做泡咸菜的容器,里面可以泡辣椒、姜、萝卜、青菜、苦瓜等。它的坛沿装水加盖后可与空气隔绝,装在里面的泡菜和辣椒酱等食品不易腐坏。
倒扑坛是用来装干咸菜的,比如大头菜、干豇豆、红薯丝、茄鱼、盐菜等。坛口用谷草压紧,凡是能做成干菜的都可用它来装。密封三到六个月,越来越香。有些地方甚至用来存放肉,都不会坏。
茄子成熟后在菜市场大量出现时是每年的夏秋季节。我的外婆会选天气好的那几天做茄鱼。秋茄子虽然老些,但价格便宜,下市菜价更便宜。外婆说,八口人的家庭要精打细算才能过好日子。
买回来的茄子,摘去茄把儿后洗净,用蒸笼将茄子蒸熟。把煮熟的茄子用筷子一个个划开,但不能把下面的茄子皮划破,让它像一条条鱼的样子。将划好的茄子放少许盐,再双面裹上玉米粉或面粉后,然后放在凉板或竹筛子里晒。经过风吹日晒的茄鱼仿佛渔民晒的鱼干,有一股清香味。
将晒干的茄鱼一层层放进洗干净的倒扑坛里,放一层茄鱼撒一层切好的辣椒丝,最后把棕榈网叶或谷草秆放进坛里压平整,再用竹条子圈压,像弹簧似的压紧坛口。再将坛子倒过来,放进倒扑坛的小盆里(小盆里盛了水可隔绝空气)。
时间到了,打开倒扑坛子,经过发酵的茄鱼有一种干咸菜特有的香味。外婆煎茄鱼时,我们就在锅边围着看。外婆说:“孙女,火不要烧得太旺,茄鱼煎成两面黄就可以,千万不要煎煳了,煳了就不好吃了。”
茄鱼是送饭最好的干菜,那时候我们一周都吃不到一次肉,糖、油、肉等都要凭票。吃茄鱼如同打牙祭,不一会儿,每个人的饭就吃得干干净净了。
住在平房里,我们家跟王奶奶的后院是相通的,另外几家虽然有墙,但不高。我家煎茄鱼时,邻居王奶奶就问我:“荣妹仔,今天你们家里做什么好吃的?香味都飘到我们家里了。”此时,外婆就叫我端一小碗茄鱼给邻居品尝。
遂宁有一个丝厂,每年都卖蚕蛹。那可是紧俏货,不是内部职工哪能买到?记得有一年,一个朋友帮我们买到几斤蚕蛹,在缺衣少食的年代,蚕蛹可是好东西,高蛋白的食品哪儿能两餐就把它吃完?外婆把蚕蛹与大头菜丝或茄鱼铺在坛子里,想吃干咸菜时,两种食品一样抓些出来。起锅放菜油,将蒜苗、姜粒、干红椒爆香,再把两种食品放锅里翻炒。外婆用锅铲在锅里来回翻动,听锅里嗞嗞的声音,我们兄妹直咽口水。这道菜真解馋,饭还没吃完,一盘菜风卷残云般吃了个精光。外婆叮嘱我们,这么吃会口干,到时四处找水喝就麻烦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20世纪80年代后有了电冰箱,做干菜的人没以前多了。这时,外婆将茄鱼进行了改良。把茄子洗净后半剖开,再用刀将茄子皮切成鱼鳞状,将茄子下锅用油炸熟。起锅后,将蒜蓉、姜粒、郫县豆瓣酱、肉碎炒香,用生淀粉勾芡汁。将芹菜、葱花撒到炸好的茄子上,将芡汁倒进盘子里,鱼香味在房间里飘香。如果是在切好的葱姜蒜和红辣椒粒里加入一勺白糖、一勺陈醋、一勺酱油搅拌好,再倒入煎至软烂的茄子里收汁,糖醋鱼香茄鱼就做好了。这样的一盘茄鱼非常送饭。
四川人喜欢吃泡菜和干咸菜,在历史上是有发展过程的。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四川人的生活就是比较艰辛的,到了寒冬有时没蔬菜吃,所以每到临近冬天的时候人们就会将蔬菜腌制成泡菜。从此,泡菜手艺代代相传。如今,泡菜工艺更是成为中国悠久且精致的烹饪技术遗产之一,不仅仅是四川人喜欢吃泡菜,很多地方也喜欢。
泡菜还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吃泡菜可以起到提神醒脑和开胃去腻的功效,一般人们会在泡菜里面放入胡萝卜、白菜、黄瓜、豆角、青菜茎等,看起来五颜六色的,让人看了就喜欢。在四川,你随便走进一个馆子都能看到泡菜的身影。面馆里,泡菜和面汤放到一起任食客自取。川菜馆子里,一碟红油泡菜是必不可少的下饭菜。去吃火锅,当你吃大米饭时,服务员都会主动给你配一碟泡菜。
记得去云南,每个餐馆的特色就是泡菜,特别好吃,且有三种以上。在云南,我最喜欢吃的就是米粉,更喜欢泡菜和牛肉臊子。所以,点餐时二两足够,因为餐桌上还有很多的时令泡菜供食客免费添加。
茄鱼承载了我们那一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干咸菜打开了我们的味蕾,滋养了我们的胃,伴我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