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青麟的民间收藏

2024-05-26王文英

青年文学家 2024年10期
关键词:江山市鞋底家族

王文英

在如今推崇断舍离的年代,有人却专门腾出一间屋,收藏了三百多件老物件,曾祖父用过的酒壶、曾祖母熨衣服的烙铁、母亲纳的鞋底……有的破旧,有的残缺,有的锈迹斑斑,却被码放得整整齐齐。也许很多年轻人会觉得可笑,这些东西,一些博物馆里也有,藏在家里既占空间,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古董,收藏的意义在哪里呢?

夏季的一个周末,我跟随采风团踏入了长台老街。那时即将进入梅雨季节,天气闷热潮湿,时不时下场雨,地上湿漉漉的。长台镇的嵩溪水哗哗跳跃。老街和往日一样,张开胸怀迎接四面八方的游人。朱氏宗祠的大门上写着“嵩溪流痕”,分外耀眼。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位特殊的“导游”—精神矍铄的老先生,发亮的光头,红光满面,嘴大、耳大、肩宽,背微微有点儿驼,穿轻便运动鞋,他早早地站着迎接我们。人群中早有人热情地高喊“朱老师好!”

这位就是长台镇长兴村的退休教师朱青麟。朱老师思维敏捷,声音洪亮,出口成章,说话不急不慢,心境平和,不是一般老年人所能及的。如果不是黑色的老年斑爬满了半张脸,我们简直难以置信朱老师今年已经九十四岁高龄了。看着眼前眉毛花白的朱老师,我的心中不禁肃然起敬。

早就听说长台有位朱老师被誉为“长台麒麟”,不仅仅是因为名字里有“麟”,更因朱老师是长台的“百科全书”,德高望重。心里早已萌生拜访的念头了,而今天有幸遇到真人时,就见缝插针直奔“收藏室”了。

老街到朱宅有十来分钟的路程,弯弯绕绕,有一段小坡,朱老师在前面引路,只见他迈着轻盈的小步,仿佛脚底生风,轻轻松松就把我们甩在了身后,我有点儿喘,加快步伐才跟上。

来不及细品美丽的庭院,就直接央求朱老师带我们参观二楼的“家族文化室”。

推门而入,十几平方米的空间里,一张长条方桌摆在屋子中央,一个白色玻璃柜靠墙而立。停转的自鸣钟,破旧的砚台,古朴的青油灯盏,大大小小的粿印模,木制的化妆小抽屉,细篾精致的食盒,老式的秤杆砣秤盘、自行车证、洋油箱、木箱、绣花荷包、苎麻绳、锡茶壶、大水缸、扁担……有很多我已经叫不出名字了。地上、桌上、柜子里,满满当当的。墙上呢,张贴着一张张家族大合照,仿佛在讲述着一段段悠久的家族史……这些偷偷被岁月抛在脑后的老物件,都在诉说着已经逝去的光阴。朱老师说,这些都是家传的,有三百多件,记录了家族百余年的历史。

整个文化室内充满了怀旧的味道,我随手拿起一件,都是满满的回忆和故事。

安安静静地躺在长条桌上的,有一双没穿过的男布鞋分外醒目,白色的鞋底,黑布鞋面,旁边还有纳鞋底用的篮子、针、麻线、锥子、顶针、小钳子等,朱老师拿起那双鞋,那鞋底走线工整、做工扎实。他骄傲地说:“这双鞋是当年我的母亲做的,舍不得穿,一直保存到现在。”朱老师又说,“那个时候家里很穷,兄妹几个的鞋子经常是换着穿的,为了让我们都能穿上舒服的鞋子,母亲每年都会抽时间、找材料、做鞋子,想方设法地让我们在新年能穿上新鞋。”說着,朱老师的眼里充满了对母亲的思念。

正对门的墙上挂着“母亲遗言”,上面写了母亲的很多教诲,朱老师解释了其中一条:“衣服破旧不要紧,只要清洁保干净。”

“我的母亲虽然目不识丁,留下的话也都是一些俗话,但她的言传身教给了我极大的影响。”朱老师回忆道。朱老师告知,2015年旧屋拆建后,孩子们想丢弃这些老物件,他舍不得,就收集起来成立了这个“家族文化室”。他原本是希望把家庭的东西传给儿子,再传给孙子,一代一代传下去,不要遗失掉。没想到此举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附近的村民还有远道而来的朋友也经常会来参观。

“家族文化室”的柜子角落里,一本本荣誉证书叠得高高的,我好奇地打开来看:“浙江省绿色家庭”“衢州市十大奉献之星”“江山市魅力之星”“首届最美老教师”“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江山市首届十佳慈善人物”“最美读书人”“首届最美江山人”提名奖,连续六年获评民革衢州市委会“社会贡献奖”……我粗略数了一下,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足有五十多项。朱老师说,还有很多遗失未保存的,大部分荣誉集中在2005年以后。荣誉已经说明了一切。

朱老师生于1930年,十八岁从学校毕业后,便走上了教师岗位。二十九岁开始归乡务农,四十九岁成为第一批恢复公职的人员,重新走上了讲台。

二十一年!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已经逝去。朱老师却说,往后余生,还有机会、有力量去回报社会。从此,朱老师不待扬鞭自奋蹄,开启了他不平凡的后半生。

退休后的朱老师自筹资金开办私立初中。开办“沁园书法班”“孔子文化义学班”,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他连续十四年担任长台镇老年人协会的义务秘书长,还担任过长台镇敬老院的“义务院长”。

长台是朱老师深爱的热土,出于对家乡的满怀深情,编书修谱不亦乐乎,他编著的《江山民间趣谈》,成为江山市首部“春泥计划”读本。八十岁时出版《八十个春秋》,九十岁时著书《九十个春秋》。

朱老师退休三十多年来,依然不忘初心,像老黄牛一样,默默奉献。

七月中旬的一个早上,酷暑难当,这是我第三次拜访朱老师,走进古街,爬上一段小坡,一座高高的亭子露出围墙,红色楹联依稀可辨“治家和为贵,百善孝当先”,横批“乐在其中”。没错,这就是朱老师的“久龄亭”了。

朱老师正弯腰吊井水浇花,这院子可真美呀,绿树、草坪、小水塘、鲜花,生机勃勃。“久龄亭”里摆放着旧谷扇、旧竹椅、旧蓑衣、旧木梯……也许正是因为这份热爱,让他建起了“家族文化室”,才能让我们有幸看见这份流逝的旧时光。

走进客厅,朱老师拿出一沓厚厚的A4白纸,首页目录清晰,手写的黑字密密麻麻,字迹工整。他自豪地说:“这是《长台史话》,争取今年完稿。”

朱老师保持心中的善良,保持心中的信仰,把自己活成了一道光,绽放着所有的美好,烛照千家,善沁人心,无愧“长台麒麟”之美誉。

由此我想,朱老师收藏的不仅仅是老物件,更是在传承老一辈人的文化、老一辈人的情怀,以及老一辈人的精神呀!

猜你喜欢

江山市鞋底家族
航天员的鞋底竟然藏着小秘密?
画与理
HK家族崛起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小偷家族》
皿字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毛佳颖??《春》
江山市城南小学
关于一种鞋底清洁装置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