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育人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2024-05-25焦嘉欣王鹏

南方论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育人学生

焦嘉欣 王鹏

(同济大学 上海 200092)

科研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使命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到要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指出科研育人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明确要将科研育人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体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进行一体谋划,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校科研育人指明了方向。[2]

国内对科研育人的研究思路,大致可以归为以下三类。一是对高校科研育人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研究。李雪梅从贯彻落实科研育人精神出发,对育人内涵和时代机遇进行分析和总结。[3]胡海琼从科研育人的现实意义着手,贯彻落实科研育人精神,牢牢把握育人内涵。[4]二是对高校科研育人的机制与路径进行研究。钟军提出科研育人是当前新时期高校提升育人质量的关键,重点分析科研育人的概念和路径。[5]龚强认为科研育人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模块,需要从构建高校科研育人的长效机制进行分析。三是对科研育人现存问题和路径进行研究。[6]唐青提出要完善高校科研育人工作,需要优化高校科研育人方案,并提出了完善高校科研育人工作的路径。[7]谭远宏从充分发挥科研育人的作用出发,对中部地区高校育人现状和问题进行调研,提出健全制度等解决方案。[8]曾勇从高校科研育人工作主要存在的管理、环境等问题出发,并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9]

已有研究可以看出目前科研育人的内涵和意义是学者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但对高校科研育人的现状以及问题解决比较局限。文章面向时代发展需求,通过梳理高校科研育人现状,挖掘高校科研育人的价值意蕴,为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一、科研育人的价值意蕴

科研育人的根本是强化使命担当。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科研创新地和文化传承地,要始终站在推动科研进步的最前线。科研育人是高校的重要职能,要把科学研究和价值引导相结合,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升政治站位,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严谨求学态度。科研育人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将使命担当和价值引领贯穿科研育人的全过程,培养“靠得住、信得过、用得上”的人才。“靠得住”是科研育人的政治标准,在政治立场和原则方向上与国家保持一致,落实落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时刻遵守章程,是极其重要的政治素质,更是辨别大是大非,胸怀理想信念,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能力。“信得过”是科研育人的社会责任,要培养学生能够把科研工作融入到社会需求中,考虑公众福祉和利益。“用得上”是科研育人的时代责任,培养学生能够将时代需求和国家使命融入到科研工作中,将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

科研育人的核心是提升人才培养。世界范围内的博弈和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创新的竞争。科技创新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抓手,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压实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科研育人持续为人才培养提供关键支撑,在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上作贡献,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深远。科研育人能帮助学生积累科研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勇于挑起科研重担,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钻研。科研育人能帮助学生保持科研动向敏锐度,瞄准科技前沿、国家重大战略、聚焦高校优势特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领域的科研动态,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眼光长远。科研育人能引导学生树立科研自信,统筹资源,增强本领、在提升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科研育人提升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和现实需求是层层递进、相互联系的。

二、科研育人的现状和问题

为了落实高校科研育人工作,通过对高校科研育人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解决路径,为高校科研育人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一)科研育人的价值引导缺失

科研育人的宣传不积极。有些高校科研育人工作仅仅停留在通知文件上,没有切实有效地激发和调动起职能部门对科研育人的培育,更难以形成科研育人的良好风尚。科研育人宣传和引导不到位,高校教师只注重高校课程知识的传递、指导和解惑,未能有效地挖掘专业以及背后的育人内涵,并没有多角度、全方位地把科研育人工作贯穿到整个培养过程中,未能够做好研教协同育人。

科研育人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高校没有对教师明确科研育人的目标,单向的知识灌输及理论传输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养成,不能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不利于追求真知和科研创造。高校没有科研资源配套,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和主动性缺乏,不利于科研育人工作的推广和开展。[10]

科研育人的思想引导不足。有些高校教师只重视科研成绩本身,只关注从事科研带来的绩效考核和职级晋升,导致科研育人方面的作用,他们会将所授课程的知识传授作为工作职责,并没有主动承担起对学生科研育人工作的职责,对学生科研情况关注较少,更不会与其他教师一起形成联动进行科研育人。

(二)科研育人的保障机制缺失

科研育人缺乏准确的定位和引导。高校科研育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教师之间缺乏联动的积极性,对科研育人执行工作消极对待,尤其是对于科研育人工作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时,就会出现不配合、不作为等情况,直接影响了科研育人的工作开展。有些科研育人过程中会存在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分开,没有形成科教融合,不利于育人工作的开展。

科研育人缺乏明确的评价和保障体系。科研育人评价和保障体系的缺乏,致使科研育人工作缺乏“配套有效的机制和方法”,对教师的科研育人工作难以考核和评价,难以形成良好的科研育人实效。[11]科研育人过程缺乏监督和考察,导致科研育人工作无制度可依,教师的科研育人成效没法评定,迫于考核等压力而被动地将重心转移到成果积累方面,教学和科研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进而形成不了教学与科研的合力,影响了实际的育人效果。

科研育人缺乏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高校科研育人在人才激励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于高层次科研创新人才的激励政策不到位,对攻坚克难团队的激励不够,对不同类别科研人员考核缺乏分类,对科研人员发展和提升缺乏规划,这些影响了科研育人过程中各类人员的激励效果,导致育人活力得不到激发,还存在“最后一公里”。[12]

(三)科研育人缺乏协调联动

育人力量发挥不足。有些高校科研基础较弱,能够从事科研育人的教师、设备和平台更是少之又少,致使科研育人不得不停留在表层。教师在从事科学研究,但未能够行而有效地总结提升,没有形成有价值的科研产出。缺乏对学生基础知识、科研认知和科研素养的培养,不会有效引导学生参加科研项目,不重视学生科研能力提升。

育人缺乏合理载体。有些高校的科研基础较弱,能够从事科研育人的教师、设备和平台更是少之又少,致使科研育人不得不停留在表层。有些高校仍采用传统的人才培养平台来开展科研育人,育人载体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信息传递模式,削弱了科研育人的前沿性,科研育人的效果没有充分体现,科研育人效果难以保证。部分高校缺乏先进的科研平台,影响了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育人没有形成合力。有些高校科研育人的氛围不理想,部分以教师为主的科研队伍的紧密性不够,部分学生并没有进入科研队伍,吸纳学生的数量有限。科研团队仅仅是关起门来搞科研,并没有与校内外其他师资协同育人,学生实际参与科研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导致高校的科研育人环境和科研队伍的小圈子影响力不足。

(四)科研育人的服务效能有待提升

科研育人的主动性缺乏。科研育人的教师很大程度是出于责任,主动育人的积极性不高,育人过程中停留在传授知识和具体工作,缺乏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融合,不重视对学生的引领。部分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主体意识比较薄弱,仅把科学研究作为毕业的跳板,没有真正潜心做科研,影响了科研育人的效果。

三、科研育人提升的实践进路

高校科研育人关乎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通过分析高校科研育人的现状,对高校科研育人价值引导缺失、保障机制缺失以及育人氛围有待提升等问题进行分析。本文从强化思想引领、提高政治站位;健全机制保障、注重内涵建设;强化育人合力、激发内生动能等角度提升科研育人的实践进路。

(一)强化思想引领,提高政治站位

思想引领是高校科研育人的价值内核,提高政治站位、保持与时俱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强化学生承担社会责任。思想引领是提升科研育人理念的认同,从根本上提高科研育人的思想认识,以实现高校承担起时代赋予的科研育人责任。

提高政治站位。必须牢牢把握科研育人的目标,加强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在科研培育的过程中提升政治站位,以学生发展作为“第一主角”,为学生成长“强基固本、打好底色”,培养具有爱国主义、严谨治学和拔尖创新人才。[13]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将思想引领和科学精神培养融入日常的科研活动中;将科研能力提升与思想政治引领紧密结合,让科学研究凝聚起培育时代新人的职责和使命。

保持与时俱进。充分把握科研育人的时代内涵,并将科研育人的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4],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引领,将科研育人理念充分融入到在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强化对科研育人理念的思想认同。通过指导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科研工作,培养学生在科学认知方面的素养,提高其参加科学研究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握时代脉搏和科研走向。

(二)健全机制保障,注重内涵建设

坚持科研育人,增强学术道德教育。为了加强师生的学术规范和诚信教育,传承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用规章制度保障科研育人工作运行,构建学术诚信保障体系,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提升师生的学术道德和诚信水平。

加强科研评价,构建考核保障机制。为了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品德和能力的人才考核体系,坚持使用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制度。科研绩效考核中,摒弃急功近利的模式,重点突出科研开展过程的育人价值,建立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师评价体系,制定科研能力提升奖励规定,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要在职称评定、绩效、评优等方面倾斜和优待,对实际科研育人中不积极或者拖后腿的教师要予以惩罚。修订相关教师技术职务评聘科研标准,按实际科研贡献程度进行绩效分配,并鼓励科研工作中的成果转化,鼓励和引导教师持续以高水平科研支撑开展科研育人工作的开展。

突出价值导向,完善激励机制。高校在开展科学研究过程中,围绕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聚焦阶段重点,对科研育人工作进行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科研育人重点任务。为了激发创新潜力,设置科研创新专项,并制定部门负责,利用国家级、省级等各项人才计划,积极吸引高水平科学家与优秀青年人才,配套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发科研创新。负责部门对整个过程持续追踪,便于动态调整和后续评价考核。

(三)强化育人合力,激发内生动能

强化组织科研,发挥优势力量,为实现国家科研突破不遗余力。要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科研创新的需求,对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科研项目,可由战略科学家和顶尖人才组建团队参与科研攻关;对服务地方或自身设立的计划,要设计好管理评价标准,组建凝心聚力的科研力量,以“高站位、高标准、高水平”推进科研育人工作。各部门加强联动合作,统筹各环节的育人资源,形成各尽其责、相互配合。

强化平台建设,激发内在动能。构建科研基地建设,搭建多角度全方位平台,健全完善科研培养平台,提升科研育人引导作用。积极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建设中心,给予校内配套建设经费支持,根据实际建设情况,给予对应的考核奖励经费,鼓励其往更高平台培育。以高精尖科研平台为依托,吸引学生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引领学生参与系列“卡脖子”难题和技术处理,充分发挥所学所长。搭建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基地,以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开展高质量学术活动,以实践锻炼提升创新动力。

凝集育人力量,构建协同队伍。高校科研领域广泛,有各自专攻的领域,在育人队伍中要做好“人才规划、人才选拔、人才培养”等工作,加快形成协同育人,培养集体攻关、联合攻关的合作队伍。过程中职责到人、考核到位,着力打通工作中存在的互不联通、协调不够、沟通不畅、互相推诿等盲区、堵点和断点。鼓励在校学生积极承担创新性课题,开展创新性科研工作,并对不同年级学生提供分层次科研指导工作,提供对应的校级经费,鼓励学生科研产出,形成科研队伍育人合力。

(四)强化育人服务,提升价值认同

强化育人服务,提升学术视界。通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各类科研项目研究,并针对当前技术领域卡脖子难题和科技前沿,潜心钻研。通过科研工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和全局意识,提高看待问题的前瞻性和全面性;培养学生的敏锐度,强化科学研究与现实需求的融合。

强化育人服务,提升科技自信。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中的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到教学教案、教材,提升教学的创新点。通过科研转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推动成果转化,提高科研工作的效能,提升学生的科技自信;开展科技成果展示,举办科技文化节,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强化育人服务,提升责任担当。通过引导学生以国家战略和家国情怀需求,针对高校内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类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研究意识和科研担当。通过开展科研训练计划、科技帮扶活动等活动,依托产教融合,构建多方联动机制,拓展育人服务面,持续增强科研担当。

高校作为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要心怀“国之大者”,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为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培养担当民族大任的创新人才不断作出贡献。高校科研育人关乎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需要重点关注科技前沿领域,仔细消化现存问题,针对问题对症下药,科学谋划科研育人布局,积极推进高校各项学科的创新建设,集聚力量为科研育人提供支撑和合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展现出科研育人的使命和担当。

猜你喜欢

育人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快把我哥带走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十年送刊路 十年育人情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