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认证背景下地方学院高校师生认证观念探讨
2024-05-25肖瑞瑞麻志浩张巧霞王登峰丛兴顺
陈 政 , 肖瑞瑞 , 麻志浩 , 张巧霞 , 王登峰 , 丛兴顺
(枣庄学院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 , 山东 枣庄 27716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认证)是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工程认证通过的专业标志着专业教育质量和工程师资格国际认可[1]。《2021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教育部高教司司长、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主任吴岩司长指出“自我国全面参与《华盛顿协议》以来,工程认证在我国工程专业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工程认证通过的专业毕业生学位将得到国际认可”,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世界高等教育第一方阵。除港澳台外,目前,全国共有288所本科高校中的24个专业门类的2022个工科专业通过工程认证,仅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尚未有工程专业通过的学校,基本实现了所有工科专业门类的全覆盖,体现了我国工程认证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
1 地方学院高校认证情况
地方学院高校尽管是我国本科高等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推进工程认证工作中并未得到广泛肯定。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①工程认证采取的是自愿申请原则,学院高校前期对工程认证的认识不到位,重视度不高导致申请率较低;②由于生源、专业水平及办学条件的差距,导致自身专业教育质量不足;③教师和学生对工程教育认证缺乏正确的认知,导致教师对认证工作存在抵触情绪和学生的传统观念难以改变。
目前,随着我国工程认证工作的广泛开展,学院高校对工程认证的认识逐渐加深,申请率较高,但通过率不高;同时,学校对于申请通过的专业,进行政策和物质上的支持,助力专业工程认证的通过。而工程认证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都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作为执行者的教师和参与者的学生,他们的思想观念对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地方学院高校教师和学生对工程认证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进行提升和改善,以促进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地方学院认证存在问题
2.1 地方学院高校教师观念问题
自201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国以来,工程认证工作得到快速发展。在此期间,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开始从“形似”向“神似”转变,并且认证的思想、标准和方式在与我国国情的结合中持续改进,从而实现从认证初心的工程师互认到中国特色理念的转变[2-3]。
2.1.1部分教师对工程认证缺乏正确的认知
工程认证的目的是提高工程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服务国家战略。通过认证工作促进学科建设,以持续改进的方式优化培养方案、课程大纲和考核方式等,实现以认证促进专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由于我国工程认证前期工作处于模仿“形似”阶段,而学院高校申请工作启动较晚,部分教师对工程认证的核心理念没有理解,就跟着认证通过的学校进行“依葫芦画瓢”。但是,学院高校的成果转化及科教融合度远不如大学高校,且大部分学院高校没有硕士点,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下,对工程认证思想的学习力不从心,对认证工作敷衍了事。特别是,在评估方法(“算分法”)比较单一的情况下,认证工作被视为一种“任务”,导致部分教师认为工程认证工作是“文字游戏”和“形式主义”,偏见思想比较严重。
2.1.2院校硬件设施与认证要求的差距引起的矛盾
工程认证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需要具有深厚的工程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在培养过程中,学生有充足的机会接触到实验或实训设备。因此,工程认证要求基础实验每组学生原则上不超过6人,专业实验原则上不超过8人。但是,受限于地方学院高校的财政预算和办学条件有限,对于专业实验和实训类项目,一般要求是10~20人为一组。在实验或实训设备不足的情况下,按照工程认证的标准执行,教师的工作量将增大2~5倍才能完成既定任务,这将进一步压缩教师仅剩不多的科研时间。同时,让一线教师产生学校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工程认证的要求,认证通过更是遥遥无期。在缺乏对认证工作正确认知的情况下,此现象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教师对认证工作的抵触。
2.2 地方学院高校学生观念问题
2.2.1对工程认证思想缺乏有效的认知
首先,部分专业教师本身对认证思想学习不到位,言传身教效果不好,导致学生对认证思想一知半解,认为工程认证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没有体会到工程认证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工程认证强调的是“全体意识”,即综合成绩最差的学生也必须达到认证的标准,这是底线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悉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以及与考核方式的对应关系。特别是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等进行综合考核,不再采取单一的期末一考定成绩的方式。过程考核的加强导致部分学生认为工程认证增加了他们的学习任务,使得课程考核通过的难度加大,学生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作为认证的主要参与者,没有“主人翁”意识工程认证工作的质量很难达到预定目标。
2.2.2对工程认证的效果缺乏认可
工程认证工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而且认证通过专业的毕业生学位能够得到国际互认。但是,地方学院高校学生自身的认知以及学校平台的局限性限制了他们的国际视野,大部分学生有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毕业后不会出国工作,国际互认的学历对其吸引力不大。同时,一些即将毕业的学生认为即将毕业离校,工程认证即便通过也享受不到红利。这些粗浅的观念说明学生根本不知道工程认证通过将给他们带来哪些优势,这方面的认知还需加强宣传。同时也说明了工程认证仅在教育界受到了关注和重视,在社会面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学生看不到认证通过对其后期就业的优势。
3 解决地方学院高校师生观念问题的策略
教师和学生对认证的观念和认知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观念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认知,而学生的积极认知反过来激励教师的持续改进观念,从而认证工作才能经得住专家的查验。同时,在认证通过率较低的情况下,地方学院高校应引导教师和学生对认证工作应优先关注培养、教学和学习方式等的持续改进,而不是通过认证与否。如果仅仅聚焦认证通过与否,认证过程将枯燥而繁琐且不可持续,而教育方式的持续改进不仅是认证通过的必经之路,而且是认证的核心所在。
3.1 改善地方学院高校教师观念策略
教师观念的改变极为重要,必须摆脱将认证视为“任务”的想法,要把认证当做一项长期的教育事业,在持续改进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课程思政能力。但是,工程认证并不是几个教师观念的改变就可以的,它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才可能完成。因此,教师个人改善认证观念之前,需辅以相关的政策激励和指导。
3.1.1认证伊始,政策先行
对于教师来说,认证是一件复杂且需长期坚持的教育事业,需制定一定的政策进行激励和区分。首先,在申请期间先行攻坚队和核心课程的教师任务比较重,加班现象普遍,可以制定政策给予这部分教师一定的绩效补贴或优先评优等;其次,相较于不参与认证专业的教师,由于工作量的增大可给予其他参与认证的教师一定的课时补贴;最后,学校对认证的专业给予财政上的政策支持,升级和补足硬件设施,以减少教师的重复工作量。政策的支持能够有效地减少普通教师对认证工作的抵触,有利于认证的可持续发展。
3.1.2身先士卒,先行者带后行者
认证的启动和开展需要进行组织协调工作,仅仅是一线教师参与认证工作是不行的,学校必须成立认证领导小组,对一线教师参与认证工作时所发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进行解决。相关领导应该身先士卒,对认证有较为详细的了解,以便能够给与认证工作合理、及时和充分的支持。措施如下:①成立先行攻坚小组,认真学习和研究认证理念,并学习认证通过学校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的特色和实际情况凝练适合本专业的认证思想和方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方法。②通过教学改革研讨会向其他教师传递认证的核心理念和必要性,特别是告知认证工作是为了通过教育的持续改进优化学科结构,促进专业建设,提升培养质量,重在持续改进,力争通过认证;同时,在教师使用频率较高的会议手册、听课记录本等空白处印制通俗易懂的宣传标语。③先行攻坚小组成员现场展示认证所需留存的教学资料及成熟的评价步骤等,避免全体教师的反复翻工。通过这种方式,认证理念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且还可以避免全员参与时大家的相互推诿、效率低下等问题。
3.2 改善地方学院高校学生观念策略
3.2.1教师言传身教
如同课程思政教育一样,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生认证理念的改善很大程度要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认证理念。例如,向学生解读工程认证理念下的考核方式相比于传统考核方式具有更加综合、公平和锻炼能力的优点,避免了工科学生理科化、考试成绩的突击化,能够客观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利用智慧软件进行课堂教学时,对于积极参与课上活动的学生奖励印有认证相关理念的定制书签等。还可以通过在学生的实验报告本上印制认证核心观念水印,增加学生与认证核心理念的接触机会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认证的理念。
3.2.2学校宣传积极
工程认证的开展是为了推动学科发展,提高工程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需要关注的是认证工作对学科持续改进的效果,而不是仅仅认证通过这一结果。因此,仅是教师层面的言传身教是不够的,学校层面也必须加强一定的宣传工作以增加学生的重视程度。例如,二级学院可以将认证理念做成学生通俗易懂的宣传展板;开展工程认证知识竞赛;征集相关专业认证标语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加深对工程认证的认识。
3.2.3社会成效认可
地方学院高校毕业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认证通过的专业毕业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要体现在就业竞争力上,如果认证成效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学生的积极性将受到打击。因此,在社会面上,教育部门可以与相关企业进行对接,宣传认证通过的专业毕业生对企业的优势,以增强企业对认证成效的认可。例如,对于外企,国际认可的学历应该成为招聘的优先选择,以便于企业人员的跨国流动;对于我国跨国企业,招聘工程认证通过的毕业生可以强化企业的国际化布局,增强本土人员的对外输出;对于国内企业,认证通过的专业毕业生综合能力更强,对外竞争力更大。尽管工程认证的成效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目前社会对认证成效的认可还需进一步推进。
4 结束语
在我国全面开展工程认证的大背景下,地方学院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在教学条件、生源和师资等均较弱的情况下,如何贯彻以认证促进专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高我国工程教育教学质量的认证理念对社会经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