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绣技艺”课程在资源库建设中的传承与创新
2024-05-25黄娟,刘璇
黄 娟,刘 璇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近年来,社会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时强调:“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苗绣是苗族创造的刺绣技艺,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苗绣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多民族文化交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艺[1],如“雷山苗绣”就以其细腻、精美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苗绣技艺针法以多样性和独特性呈现其地域性特征。2006年5月20日,苗绣被我国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22。随着人们审美观念和趣味的不断变化,民族服装市场越来越小,苗绣的传统技艺流失逐渐加快。因此,建设“苗绣技艺”课程资源库既能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又能为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有力的支持。
1 “苗绣技艺”课程资源建设背景
1.1 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需要
苗绣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我国传统民间工艺的典型代表、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抓手。由于地理环境、气候、风俗习惯、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苗绣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风格各异、绚丽多姿且具有鲜明特征的民族刺绣[2]。“苗绣技艺”课程资源库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面向院校师生、社会学习者、企业员工等用户,能创建“能学辅教”的非遗技艺课程资源库,提升职教内涵,促进文化输出,是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具体展示。
1.2 职业教育改革优质教学资源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文件指出:“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苗绣技艺”课程资源库建设符合职业教育改革优质教学资源的需要,秉承服务文化传承、引领专业建设、带动“‘三教’改革”三重使命,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元化需求,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进阶学习者,都可以在资源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
1.3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的需要
苗绣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但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苗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传承创新,可以确保文化的完整性和持续性,避免在传承过程中出现文化价值的流失,而“苗绣技艺”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就是为了满足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的需要。
2 “苗绣技艺”课程资源库建设基础
2.1 “苗绣技艺”课程是少数民族服饰资源库建设中的一门非遗传承技艺课程
少数民族服饰资源库注册用户总数达到14 960人,其中包括学生、教师、企业和社会用户。资源库建设有广泛的应用基础和市场需求,有19家企业和4家行业协会参与,意味着资源库的建设不仅得到了教育界的支持,也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因此,“苗绣技艺”课程作为少数民族服饰资源库中的一门非遗传承技艺课程,能借助合作基础,利用这种合作模式,确保资源库的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相连。
2.2 “苗绣技艺”课程资源库建设得到地方院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地方院校的师资力量可以成为“苗绣技艺”课程资源库的重要支持[3],他们可以参与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确保资源库的内容质量和教育价值,同时可以提供合适的场地用于“苗绣技艺”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确保资源库的建设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为民族工艺与文化旅游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设有苗族蜡染大师工作室、苗绣大师工作室、民族服饰大师工作室、苗族服饰大师工作室、苗画非遗大师工作室、苗族挑花非遗大师工作室等,为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2.3 “苗绣技艺”课程资源库团队经验
经验丰富的课程团队对苗绣技艺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能确保资源库内容的准确性和专业性,为资源库提供有价值的素材和信息。以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苗绣技艺”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少数民族服装与服饰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的非遗传承技艺课程,该校已于2022年11月建设了300个“苗绣技艺”资源库,呈现形式为文本、微课、视频、图片、动画、交互、虚拟仿真等,并验收合格,同时以每年10%的资源进行更新。
3 “苗绣技艺”课程资源库建设的优势
3.1 彰显非遗特色,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非遗技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传承这些技艺对于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至关重要。苗绣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苗绣技艺”课程资源库可以系统地整理和归纳相关知识和技艺,为传承这一文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可以确保资源库的结构清晰、内容丰富、组织有序,资源库不仅有教育价值,还有文化传承的价值。
3.2 遵循建构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
建构逻辑和认知规律都是基于对人学习过程的深入理解,资源库的建设遵循以上原则,意味着其能更好地适应学习者的需求和习惯,不仅更符合学习者的期望,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优势在于提高资源库的适应性和个性化,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同时确保资源库的教育价值和持续改进的可能性。
3.3 带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性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资源库的建设,可以将传统的线下教学与如今的线上教学相结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这种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便利性,适应了现代社会节奏快、时间碎片化的特点,满足了学习者对于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3.4 成为职业院校特色课程并得以推广
“苗绣技艺”课程资源库的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职业教育中,实用性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苗绣技艺”资源库的建设注重实践操作和技能培养,能满足职业院校教育的需求,为学习者提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具有普及性和推广性,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苗绣技艺。苗绣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因此,该资源库不仅适用于特定的职业院校,也可以在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推广和应用,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普适性、影响力、合作水平。
4 “苗绣技艺”课程资源库建设的作用
4.1 非遗进校园,提高高校学生便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非遗项目(如苗绣技艺)引入校园,有助于高校学生更直接地接触和了解这些传统文化,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原因是苗绣技艺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也是一项实用技能。通过课程资源库的建设,高校学生可以获得系统的苗绣技艺培训,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对于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或创新创业都可能产生积极影响。
4.2 数字化时代得以保护苗绣技艺
利用数字化技术,苗绣的图案、技艺和历史文化等信息都可以被完整、永久地保存下来。“苗绣技艺”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数字化的存储平台,使这些珍贵的信息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或传统技艺传承人的离世而消失。此外,数字化传播也使更多人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和欣赏苗绣技艺,扩大了其影响力。
4.3 服务对象可以辐射到传承人和热爱刺绣的社会人士
“苗绣技艺”课程资源库不仅是一个学习平台,也是一个社区建设的工具,可以将传承人、爱好者、学者等各方人士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互动交流的社区。对于热爱刺绣的社会人士而言,“苗绣技艺”课程资源库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学习和参与非遗保护的机会,无论是对苗绣技艺感兴趣的学生、手工艺爱好者还是设计师等,都可以通过资源库探索苗绣的奥秘,学习制作技巧,甚至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刺绣作品。
5 “苗绣技艺”课程资源库建设的优化路径
5.1 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制定资源库收纳标准
在创建“苗绣技艺”课程资源库时,应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确保资源库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一致,进而确保资源库建设与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紧密结合,为教学和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为了确保资源库的规范性和高效性,需要制定一套明确的收纳标准,包括对资源分类、元数据设定、内容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规定。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确保资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资源库的管理和使用效率。首先,明确苗绣技艺专业的培养目标,包括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其次,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需求,制定相应的收纳标准;再次,对已有资源进行筛选和整理,确保符合标准并满足教学需求;最后,收集新的教学资源,确保符合收纳标准并不断更新和扩充资源库。
5.2 系统构建资源库框架体系,形成分级分类机制
“苗绣技艺”资源库的框架体系应系统化、结构化,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资源。资源库的框架体系应该根据“苗绣技艺”课程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设计,确保资源的分类合理、组织有序,为使用者提供便利。首先,进行需求调研与分析,了解师生对于“苗绣技艺”课程资源库的需求和使用习惯,为构建系统化的框架体系和分级分类机制提供依据,参考已有的资源库框架体系和分类方法,并结合“苗绣技艺”课程的特点定制化设计框架体系和分类标准,对于现有资源和新资源,及时进行整理与归类,确保其符合新的框架体系和分类标准,还应选择合适的平台和技术手段创建“苗绣技艺”课程资源库平台,针对师生开展培训活动。以“苗族刺绣历史”节选课程为例,资源库框架体系包括任务导学、在线课堂、拓展提升和教学资源4个部分。其中,在线课堂包括苗绣起源、苗绣纹样蕴含的文化密码、兰娟姑娘、苗族刺绣的历史等内容;拓展提升部分则可以介绍苗绣与四大名绣的不同之处以及苗族印染技艺等。
5.3 依托信息化平台,整合资源库+MOOC教学方案
“苗绣技艺”资源库的建设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建一个在线信息化平台,以实现资源的共享、管理和利用。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模式,它的出现为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将传统的资源库与MOOC这种新型在线教育模式相结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提供更加丰富和灵活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首先,选择适合的信息化平台,对已有的“苗绣技艺”课程资源进行整理和分类,根据资源特点和教学需要进行合理划分,方便学习者查找和使用;其次,结合“苗绣技艺”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开发一系列MOOC课程,包含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等内容,为学习者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和任务,引导他们逐步深入地学习“苗绣技艺”课程;最后,设置互动环节,鼓励学习者之间交流与合作。
5.4 完善资源库平台功能,提升开放共享功能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对课程资源库平台要求的提高,完善平台功能和提升开放共享功能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关键。“苗绣技艺”资源库也应进行持续的优化和完善,增加和改进平台功能,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体验,包括但不限于平台的稳定性、安全性、易用性等方面的提升。资源库平台应具备允许用户上传、下载、分享资源的功能,并能实现资源的跨时空共享。首先,进行用户调研,了解用户对“苗绣技艺”资源库平台的需求和期望,为完善平台功能提供依据;其次,根据用户需求和反馈,对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新功能,优化已有功能,例如增加智能推荐系统、互动评价系统等,在此过程中,应为用户提供上传、下载、分享资源的权限和接口,同时制定相应的规则和标准,定期更新系统、修复漏洞;最后,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推广完善后的资源库平台,吸引更多用户参与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合作伙伴推广等途径进行宣传。
6 结语
“苗绣技艺”资源库可以为学生、教师、研究人员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苗绣技艺相关知识和技能,对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教育质量具有积极作用。此外,建设“苗绣技艺”课程资源库可以系统地整理、保存和传播苗绣技艺相关资料,为学术研究提供交流平台及丰富的资料和数据,促进苗绣技艺研究的深入开展,加强不同学术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有力支持,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苗族文化,进一步推广和普及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