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现实,放飞理想
2024-05-24罗胤达
在徐则臣的《伞兵与卖油郎》中,范小兵想当伞兵却最终做了卖油郎的故事给人以启迪和思考。作为有理想的青年学子,立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该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现实难题,最终实现理想?我想范小兵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立足现实,放飞理想。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我们处理好生活、学习乃至人生问题的前提。也许有人会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并不苟同。理想与现实确实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们不能因此对其产生错误的认识。理想很丰满,是因为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构想,是人生追求的愿景,它往往罩着完满之美的光环。现实很骨感,是因为现实往往充满挑战与困难。但我们不能因理想难以实现而否定现实、厌倦现实、躲避现实甚至抛弃现实。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选择挂印归田,不与官场同流合污,追求“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的生活, 这固然是保持名节、涵养人格的壮举,但在今天,我们是否应该顺理成章地把“独善其身”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身为有志青年,我们更应直面现实,从困境中突围,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实现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理想遥远且难以实现,就向现实妥协而随波逐流。历史上,一些名人为我们树立了追求理想的榜样。“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陋室铭》和《爱莲说》的名句现在读来仍令人满口余香,回味无穷。喜爱这些名句,是因为作者有高超的名节和追求,有处陋室之中不改其志、处淤泥之中不同流合污的动人之举。这才是我辈有志青年要学习和弘扬的品格。
理想与现实对立统一。这要求我们必须认清现实,接受现实,立足于现实,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如喜爱绘画的熊庆华是农民,但他因为不擅于干农活,曾被人嘲讽为“懒骨头”“废物”。绘画没有经济来源,不绘画则会令自己的理想夭折。深思熟虑后,熊庆华接受了现实,边打工边临摹画作,希望能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虽然生活困苦,现实凉薄,但他仍保持着追求理想的心志。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创作,在画展策展人郭宇宽的帮助下,熊庆华于2015年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了个人画展,终于实现了自己当画家的理想。有人称熊庆华是“农民画家”,而我认为他是一位用画笔记录现实、追求理想印迹的勇者。
我们都是赶路人,追星逐月,只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理想迢迢,但我并不灰心,前方有路,我定会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先破后立,破立结合。作者先批判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包含的两种错误认识,即人为割裂理想与现实,只承认理想而否定了现实,甚至抛弃现实;或者只承认现实,而泯灭了理想,同流合污。这都是不正确的做法。接下来,作者强调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整体,有志青年当立足现实,放飞理想。破立结合,充满了思维的张力,值得学习和借鉴。
另外,这篇文章论据灵活。作者用陶渊明的例子“反弹琵琶”,不按固有的思路去写,而是从反面论证,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后引用《陋室铭》和《爱莲说》的名句,论证了理想的指导性。列举熊庆华的例子着重突出直面现实但又不屈服于现实的气概,逻辑清晰。
(何永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