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林冲奈若何
2024-05-24杜友初
《水浒传》里共108位好汉,论起性格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曲折性首推林冲。他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太尉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欲图霸占其妻而被设计陷害,发配充军。他一忍再忍,直至走投无路、忍无可忍,终于手刃仇人、与奸臣当道的黑暗朝廷决裂,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
昔日西楚霸王项羽被围垓下、身临绝境,无奈慷慨悲歌:“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林冲于漫天飞雪里提起花枪并以解腕尖刀怒杀仇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演绎了一场英雄末路的悲壮。时乖命蹇,求当顺民而不能,林冲林冲奈若何!小说情节的设计有力地表现了林冲性格的演变,同时,小说情节的发展又被林冲性格里的内在矛盾所推动。因而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须深入挖掘林冲的性格特征,这有助于我们充分体会林冲之哀、林冲之怨、林冲之怒、林冲之恨。
好人林冲
林冲是一个愿意与人为善的人。酒生儿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又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赔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当时林冲身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与小人物李小二的处境有着云泥之别,但他对一时昏头走岔路的李小二心怀体恤,救人于危难,此等胸怀难能可贵。种善因得善果,正因为林冲的一时善举,当他沦为罪囚时,李小二夫妇热心相助,林冲得以避开陆虞候等人的谋害并成功实施反杀。这情节设置十分巧妙:林冲巧遇旧识李小二,李小二巧闻差拨提到高太尉,层层巧合,环环相扣,跌宕生姿而不失逻辑,才有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出充满戏剧性的经典回目。
林冲的“好”不单单体现在热切心肠上,还体现在圆融厚道的处世上。他对李小二有恩,却并不挟恩图报,反而有所顾虑、不敢亲近,“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得了李小二夫妇“不时间送汤送水”的帮扶,他也“常把些银两与他做本钱”来投桃报李。林冲为人的厚道与圆融,可见一斑。待到了草料场,交接的老军说要把“火盆、锅子、碗、碟”都借给他,林冲回答:“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从这个细节上来看,他心中有沟壑,为人大气,并不计较钱财,不爱捞好处、占便宜。
俗人林冲
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评价林冲是“上上人物”,但又说他“英雄气短”“可怜”。金圣叹也评价李逵是“上上人物”,说他“一片天真烂漫到底”,如同作家毕飞宇说李逵是“天生的英雄、天然的豪杰、天才的土匪”,认为李逵不被外界左右,要做他自己。但林冲不是,林冲是一个俗人。如果说李逵身上体现的是自然性,那林冲身上体现的就是社会性。他的俗,是权衡利弊的俗、是隐忍怕事的俗,是位居人下者面对强权威势生畏退避的俗。
林冲的俗,集中体现在他的“忍”上。高衙内调戏爱妻他忍了,刺配途中被防送公人虐待他忍了,被沧州差拨骂得“一佛出世”他忍了。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他本听得李小二说管营、差拨应了陆虞候的请托要害他性命,但被倨傲的管营叫到点视厅吩咐“如今我抬举你,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时,他唯唯诺诺地应道“小人便去。”面对要害自己性命的奸人,林冲卑躬屈膝自称小人,而非直接一刀结果了对方性命,就是因为他是个为社会现实两难的俗人。他对强权威势逆来顺受、不敢反抗,他是安分守己、妥协懦弱的。纵然李小二形容这位恩人“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可林冲到底是憋憋屈屈地忍了又忍。金圣叹评价他“与人无患,与物无争”,被发配沧州的林冲只要能苟活,就绝不会反抗。然而高俅不放过他,派陆谦、富安来,与差拨合谋要在草料场取他性命,“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横也是死,竖也是死,于是俗人林冲才不得不反。
拙人林冲
《广雅》解“拙”字为“钝也”。林冲之“钝”,在于他的守旧。纵使惨遭高俅父子陷害被发配沧州,他依然对这个险恶世道认识不足,对形势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心里头想着的是丈人张教头说的:“你顾前程去,挣扎回来厮见。你的老小,我明日便取回去养在家里,待你回来完聚”。这个顺风顺水半辈子的前总教头,在被逼得拔刀杀人前,尚未深刻体会到腐朽的封建统治的吃人本色。所以他对危险的反应是迟钝的、笨拙的、滞后的。
得知陆虞候与差拨等人密谋要害他,林冲先是大怒,“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待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后来经过“当晚无事”“牢城营里都没动静”“今日又无事”后,林冲居然放松了警惕—“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下心慢了”。等到管营把他调到大军草料场当管事,他觉得事有蹊跷,然而到了草料场的草屋里,他想的却是“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可见他已然松懈下来,作好了长期安定在此处的打算。林冲严重低估了自身处境的危险性,倘若没有巧遇暴风雪、巧塌草料棚、巧宿山神庙、巧闻真相等种种巧合,拙人林冲之“钝”必将导致他被害身亡、含恨而终。
狠人林冲
金圣叹说林冲:“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我们来看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林冲之“狠”的体现。当他躲在山神庙里听得真相后,酣畅淋漓地结果了三个奸人的性命。然后他“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杀人后的一系列动作冷静而有条理,而且是“把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才泰然离去,说明他并不是单纯因为愤怒而激情杀人,他的心是冷静的,他的头脑是极度清醒的。可见,他的狠厉是被逼出来的狠,是好人林冲、俗人林冲、拙人林冲被逼到绝境时不得不作出的唯一选择。
结 语
林冲身上有着深刻的人物与命运的矛盾冲突。他身为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有一定社会威望和地位,夫妻恩爱、家庭幸福。因美貌妻子被奸人觊觎,林冲生命中所有美满与平和的表象被砸得粉碎。高俅父子的迫害步步紧逼,林冲被羞辱、被陷害、被置于死地,直到火烧草料场,他退无可退,才奋起反抗,完成了由懦弱隐忍到刚硬坚强的性格转变。林冲的反叛,是对当时黑暗到极点的社会现实的最有力控诉。作者通过对林冲这一人物多层次的艺术刻画,深刻揭示了北宋末年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写出了“被逼上梁山”的无奈与沉痛,体现了农民革命斗争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