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历史“交错”之潮头
2024-05-24朱涵韵
地理学科意义上的交错带,是介于农耕区和畜牧区两者之间的自然带。它最先依据环境要素的波动作出相应的变化,从而推动整个地区的革新。
(材料呈现了怎样的事实?作者先对材料进行简要的概括,这是必要的。)
如果以更广阔的视野来看,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又何尝没有“交错带”?“交错带”联结着过往、当下与未来,是过往与未来的交汇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风口浪尖,是时代留给后辈的拓荒地,不断传递着变革的信号。如今的我们正处于历史“交错带”上,应当勇立“交错”之潮头,敏锐地察觉到时代的脉搏,因时而变,顺势而为。
(“交错带”的外延是什么?是人类发展的历史阶段。作者以“交错带”隐喻历史发展的交汇点,指出其特征,迁移准确。)
历史总是以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姿态演进,不断于“交错”更迭中实现自我发展。中国一些少数民族曾主要活跃于边疆与中原的“交错带”,随着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政策落实的加强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各民族人民共同谱写着繁荣复兴的新篇章。民主主义革命的“交错带”上,革命风暴愈演愈烈,中国共产党于历史风云变幻中脱颖而出,领导无产阶级在工农武装浪潮、抗日解放硝烟中登上政治舞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党和国家站在时代的“交错带”上,闻讯而动,应时而变,土地改革、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西部大开发……都是我们在“交错带”上作出的正确应对。当然,我们也曾遭遇许多坎坷,走过不少弯路,可是我们最终总能正视问题,勇于推动自我革命,积极寻找突破,终于实现伟大转折。
(“历史交错带”是如何体现的?结合事实,正反阐述,有理有据有思辨,富有说服力。)
如今,站在了新的历史“交错带”上,我们又该有何作为呢?
这是充满机遇的沃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驱动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增强,我们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更加丰富的机会;人工智能技术纵深发展,为生活带来了无尽便利与创新机遇;互联网社交应用层出不穷,相隔万里之人也可通过小小屏幕互通有无……
这也是充满挑战的险地。经济全球化带来更多的是互利共赢还是风险共担?人工智能取代的究竟是“马车”还是“马车夫”?社交应用的普及是否会造成“附近的消失”?
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发展态势“交错带”上,应保持敏锐的感知能力,清楚地认识到这一“交错带”上蕴藏的机遇和挑战,于风狂雨急时立得定、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把握住历史与时代的交汇点,做“交错带”上的弄潮儿。回首历史,我们无法阻挡其倏忽而逝的脚步;展望未来,我们抱定理想奔向远方;我们最应把握的,正在于当下。立足脚下的“交错带”,及时察觉历史大河洪汛来临的声息,顺应它奔涌向前的气势,逢大山而开路,遇小阻而搭桥,带着头脑,放远眼光,扎实肯干,勇往直前,如此,定能矗立于“交错”的历史潮头之上。
(我们应当如何去做?作者分析了“历史交错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然后给出自己的答案,虽然不够具体,但也尚算切中肯綮。)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考场作文,作者将核心立意确定为“我们应该在历史的交错带上怎么做”,这是非常精准的。
从行文过程来看,作者将“问题意识”贯穿始终,从“交错带”的本义出发,展开了三组问答:①“交错带”在历史发展中的具体体现是什么?是过往与未来的交汇处,是可以把握的当下;②“历史交错带”是如何体现的?不断于交错更迭中实现自我的发展;③我们面对“历史交错带”应该怎么做?认识机遇和挑战,把握当下,积极应对。这三组问答紧贴核心立意,结构合理,逻辑严谨。由此可见,用问题思维一路引领,能避免跑题、偏题等现象,有利于寻找到最佳作文立意。(李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