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崎骏的理想花园

2024-05-24邹恒羽

现代阅读 2024年12期

2024年4月3日,日本知名动画大师宫崎骏的新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在中国内地上映,打破了中国影史清明档影片单日最高票房等多项纪录,成为宫崎骏继《千与千寻》后第二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的作品。近半个世纪以来,宫崎骏的动画风靡全球,陪伴几代人成长,是无数人童年里一抹明丽温暖的色彩。本期“知行视界”,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位殿堂级大师的动画人生,感悟他的理想与坚持,从中汲取人生智慧与力量。

理想的熔铸

宫崎骏动画的艺术内涵

宫崎骏认为动画电影必须做到“入口低而宽,能吸引所有人进入,但必须有一个设得很高的通向净化的出口”,他将自己对和平平等、生态环境、人生追求等的思考灌注于鲜明的人物和生动的情节中,作品也因此具有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灵感来源。

追寻与飞翔:理想主义的“驭风者”

“飞翔”是宫崎骏动画中不可取代的主题,飞翔时的无拘无束,让人心驰神往:《风之谷》中驾驶滑翔机飞跃腐海的娜乌西卡、《天空之城》中云海之上的飞岛拉普达、《魔女宅急便》中骑着扫帚向陌生城市飞驰的琪琪……飞翔更承载了宫崎骏对生命意义和理想追求的思考,《红猪》中,目睹战友罹难的波鲁克诅咒独活下来的自己以猪面示人,但他不愿放弃驾机飞行,化身为阻击空中劫匪的赏金猎人,在不完美的人生中依旧追求理想主义的光芒。正如宫崎骏所说,“放弃了飞翔便不会再有美丽的梦想”,在迎面而来的风中,他笔下的角色心怀梦想、努力翱翔,最终也带着收获满载而归。

自然与环保:社会文明的“思考者”

宫崎骏时常在作品中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风之谷》中人类与虫族的冲突,反映出他对工业文明发展导致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批判和反思。但宫崎骏没有局限于强调环保本身,他虽然反对肆意破坏自然的行为,但又肯定人类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利用。《崖上的波妞》中,小鱼波妞的父亲痛心于人类对海洋的破坏而想“毁灭全人类”,而人类男孩宗介和波妞的相识、分离和再会,映射出人类对自然万物从依赖、征服到尊重的发展历程,圆满的结局表达了宫崎骏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善意与希望:美好人性的“讴歌者”

宫崎骏的动画超越了娱乐范畴,让观众在思考、感叹中发现爱、善意与希望,将作品内涵上升到人文关怀的高度。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处处可见人性之美:大众眼中恶名远扬的魔法师哈尔收留了苏菲,苏菲也没有因此而害怕离开,两人朝夕相处、互相扶持;荒野女巫受内心欲望的驱使与恶魔交易,苏菲则以宽容与善意将其感化。宫崎骏笔下的反派从来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恶人,他们会误入歧途,也会悔悟反思,内心深处始终珍藏着善意和真挚的情感,从而也赋予了作品厚重的人文内涵。

理想的共鸣

两代人的“宫崎骏情结”

有网友笑称:“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第一种是喜欢宫崎骏的,第二种是不知道宫崎骏的。”从“80后”“90后”到“00后”“10后”,从DVD光盘到视频网站,宫崎骏何以陪伴一代代青少年成长,成为观众记忆里的“公约数”?

清新画风下的童年回忆

宫崎骏的动画里时常出现山川森林、田园牧歌,营造出色调清澈明亮、充满审美诗意的意境,清新浪漫的画风下,是他对儿时记忆的回溯。《龙猫》中,神奇的龙猫和鲜活的植物都有现实的影子,草壁两姐妹在自家庭院里嬉戏的场景,令人不禁想起自己童年时与小伙伴在“秘密基地”度过的快乐时光。

关于宫崎骏动画的评论,有很多都是观众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分享。“在宫崎骏的动画里,我找到了自己在大树下乘凉、吃着冰凉西瓜的童年夏天。”有一种集体回忆,叫作宫崎骏动画里的童年,他保留了观众对于童年的所有美好想象,那时的风与花、梦与爱,都能在他的作品里找到影子。

奇幻背景下的现实关照

很多“80后”“90后”父母看宫崎骏动画长大,如今的他们又把这些作品推荐给自己的孩子,一家人会一起观看。宫崎骏的动画能在两代人之间架起桥梁,正在于他恰到好处地融合了孩童与成人的观影感受,当前者被生动画面吸引、想象力随灵动的叙事节奏自由飞翔时,后者则能看出其中深沉的蕴意—成长、努力、友爱……既是对复杂内涵的思考,也是对自己内心的解读。

宫崎骏的很多动画都构筑了超现实的奇幻世界,但他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成为让观众沉溺其中、逃避现实的工具,奇幻的外表下,必须“有真实的心、头脑和想象力”。《千与千寻》中,在浴场工作的千寻接待了一个体型巨大、浑身散发恶臭的“腐烂神”,她为他清洁时,竟洗出汽油桶、废旧轮胎等各种垃圾。清洗干净后的“腐烂神”露出了真身—原来他是常年受垃圾、污水所累的河神。河神自然是虚构的奇幻产物,但这一角色设计透露出的环保意识则充满了对现实的观照。在“泛娱乐化”的今天,这样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优秀作品,自然能引发广泛的共鸣。

理想的传递

从宫崎骏身上汲取力量

每个人都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尽管在别人看来,那是浪费时间。

——《天空之城》

在宫崎骏所在的吉卜力工作室,经常可以看到堆积如山的手稿。在动画制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宫崎骏仍坚持手绘,在他看来,用电脑制作动画的新技术“很容易使独具匠心的制作变成流水式的生产”,为了追求极致,他为《崖上的波妞》中的12秒镜头画了1613张手稿,《起风了》中的4秒镜头,团队画了15个月。没有“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就没有“只出精品”的吉卜力,更没有动画巨匠宫崎骏。近年来,《雾山五行》《中国奇谭》等国产精品动画不断涌现,细致复古的手绘风格和酣畅淋漓的动作场面收获观众的高度评价。在打造“国漫之光”的过程中,每一滴汗水都有意义,每一分努力都会被感知。

【适用话题】热爱执着;坚守自我;工匠精神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起风了》(引自[法]保尔·瓦雷里《海滨墓园》)

“疾风”象征人生道路上无法避免的客观挑战,“不言弃”则体现了勇敢积极的主观态度。刚步入动画行业的宫崎骏心怀对这一事业的热爱,每每在漫天星光下独自埋头提升绘画技艺水平。即使人生首部担任制作人的作品《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票房惨淡、被影评家们讥讽“有股子泥巴味儿”,他也毫不气馁,几年后,43岁的宫崎骏靠全身心投入的《风之谷》证明了自己。“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一帆风顺不是人生常态,只有在无人问津之谷历练自我,才能于万众瞩目之巅散发光芒。

【适用话题】勇敢尝试;拼搏奋斗;百折不挠

记得自己是谁,便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走什么样的路。

——《千与千寻》

《千与千寻》中,汤婆婆试图通过剥夺名字来控制千寻,而千寻始终肩负着“返回来处”的使

命,反映出宫崎骏对初心和本我的思考。他的作品在色彩音乐、画面设计等方面不断创新,但对文化与现实的关注和隐喻一以贯之。当前,越来越多的文艺作品在创作中融入本土元素,无论是《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对传统文化要素的化用,还是《雾山五行》等采用的水墨中国风,一系列优秀国产动画无不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铭刻鲜活的本土印记,中国文艺作品方能“破圈”“出海”,开拓新天地。

【适用话题】多彩中国;古为今用;文化自信

留言墙:“我与宫崎骏”

学校组织了一场“我与宫崎骏”分享会,邀请大家分享自己对宫崎骏作品的观影感受。你看过哪些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为其中的哪句台词所感动,对哪处细节印象最深刻?将自己心中的直观情感或是与观影有关的经历讲给同学们听吧!

留言墙

他创造出来的世界很简单很美好,连岁月都变得温柔了。

宫崎骏电影里的拥抱,比很多影视作品中的抱得更紧更深。老爷子将他对世界的爱,画进了这些紧紧的拥抱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