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族文献《亦嚣轩诗集》版本考略

2024-05-24黄文波黄明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遗稿印本校样

黄文波 黄明

收稿日期:2023-01-14

摘  要:

民国时期出版的壮族文献《亦嚣轩诗集》,以诗歌的形式和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风土人情和民族心态,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有关地方文献资料对其版本记录语焉不详甚至出现舛误。文章对《亦嚣轩诗集》所见三种版本进行梳理考证。

关键词:

《亦嚣轩诗集》;校样本;特印本;正印本

中图分类号:I207.62;G2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136(2024)03-0096-05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Version of the Zhuang Literature Poetry Collection of Yi Xiaoxuan

HUANG Wenbo,HUANG Ming

Abstract:

The Zhuang literature Poetry Collection of Yi Xiaoxuan published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reflects the politics,economy,military,culture,local customs and national mentality of minority areas in the form of poetry and a unique perspective,which has high ideological and artistic value.However,the relevant local documents are vague and even wrong about the version records.This paper sorts out and examines the versions of Poetry Collection of Yi Xiaoxuan.

Keywords:

Poetry Collection of Yi Xiaoxuan;proofread edition;special edition;official edition

民国时期刊印的清代广西壮族诗人蒙泉镜的遗作《亦嚣轩诗集》,现存各种藏本之间均有细微的差别,而相关目录文献对其记录语焉不详。本文通过所见三种稍有异处的本子,厘清其校样本、特印本和正印本的关系,为图书馆古籍整理中遇到类似情形时提供一些启发。

1  蒙泉镜与《亦嚣轩诗集》

《亦嚣轩诗集》(又被称作《亦嚣轩遗稿》《亦嚣轩遗集》《亦嚣轩集钞》《亦嚣轩诗钞》等),为清代广西壮族诗人蒙泉镜所作的诗文集。蒙泉镜(1833—1897),字芙初,武缘(今南宁市武鸣区)人。蒙氏曾于1855年考中秀才,但在此后的三十余年里,曾赴鄉试共计14次皆不中,因此科场不顺,终不得举。其间他多以教书为业,先后在博白那林、白山地苏、武缘府城、白山安阳,以及凤山等少数民族聚居地设馆讲学。1885年,蒙氏因在乡办团练有功,被保举为阳朔县教谕;1895年,调补百色厅学正,兼署恩隆县学,直至1897年去世。北洋政府时期曾任广西政务厅长的朱新谟评价道:“(其)所至循循善诱,为一时士论所宗仰。” [1]275

蒙泉镜青年时期便开始作诗,并一直乐此不疲,毕生将闲暇之余致力于诗歌创作。在其去世20年后,即1917年,经由其子蒙仁潜对其诗作进行收集和整理,辑成《亦嚣轩诗集》,由广东编译公司刊行。《亦嚣轩诗集》共收录蒙泉镜创作于1851—1897年的诗歌四百余首,全部为古体诗,另有赋2篇、文(墓志铭)3篇,基本上囊括了蒙氏的毕生所作。《亦嚣轩诗集》大体上采用编年的体例,以时间为轴

较为特殊之处是首篇诗歌未按时间排序,且其中有7篇诗歌未注年月。,集结了蒙氏各个阶段创作的诗歌,通过迥然相异的诗风,展现了作者不同时期的心情,但总的来说,其文风均可概括为“典实刚健”。而作为一部壮族文人所撰写的诗文集,其又以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风土人情和民族心态,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2]。清末壮族诗人蒙荫棠在《咏〈亦嚣轩诗集〉》中称赞道:“博古通今果不虚,凌溪学问令人誉;郢中歌雪风兼雅,身外浮云意自如。鏖战棘闱经几荐,永留杜句见三余;亦嚣主事无由晤,逸兴翩翩雨卷书。”[3]

2  地方文献对《亦嚣轩诗集》的记录

《亦嚣轩诗集》作为近代壮族文献,理所当然归入壮族文化遗产的范畴。但由于种种原因,自民国初年出版后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前,并没有引起社会上太多的关注。多年来尘封于书匣,束之于高阁,其价值自然就被忽略了。

长期以来,《亦嚣轩诗集》仅零散地出现在一些地方文献的记录中。如20世纪30年代的《广西近代经籍志》载:“案蒙先生字芙初,刊有亦嚣轩诗集二卷。”[4]同时代的《广西省述作目录》载:“亦嚣轩遗稿,蒙泉镜,民六,本局存。”[5]由此可见,民国目录记录的信息较为简略。改革开放以后,广西相关文化机构和学者整理的目录或资料,对《亦嚣轩诗集》亦有所收录和介绍,但普遍来说依旧较为简单。

《广西地方史志文献联合目录》上册第456页载:“亦嚣轩遗稿,(清)蒙泉镜著,广东编译公司排印,民六年(1917),线装2册,桂图

桂图即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区图即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6]456

第492页载:“邓器行(遗稿)诗集,蒙泉颐著,民六年(1917),2卷,区图。”[6]492经过辨析,后一条的记录在题名和作者上存在编校质量上的错误,“邓器行”应为“亦嚣轩”之误,“蒙泉颐”应为“蒙泉镜”之误。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应系疏于核校所致。而在出版年和卷数上,两馆藏本是一致的。

《广西图书馆馆藏广西地方文献目录:解放前书刊》第138页载:“邓嚣轩(遗稿)诗集,蒙泉镜,2卷2册,线装民六年。”[7]同上,此处“邓嚣轩”亦为“亦嚣轩”之误。而2009年重新整理出版的《广西文献名录》第612页载:“《亦嚣轩诗集》,上下卷,(清)蒙镜泉撰……区图有藏,线装。”第612~613页载:“亦嚣轩遗稿,一卷,(清)蒙镜泉撰……桂图有藏,线装。”[8]这里两处均将作者“蒙泉镜”误作“蒙镜泉”,而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藏本《亦嚣轩诗集》卷端首叶赫然标明“武鸣蒙泉镜芙初著”。另外,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的《亦嚣轩遗稿》,经过笔者核实,该馆藏本实为上下卷2册,因此《广西文献名录》记录有误。

《壮族文学古籍举要》载:“《亦嚣轩诗集》,古体诗集。清朝壮族诗人蒙泉镜撰著。用汉文写成。1917年广东编译公司排印。二百四十多首。贵阳颜照奎、后学德清沈钧题跋,今存广西桂林图书馆、广西博物馆。”[9]此处记录有两点错误或存疑。一是诗歌数量,“二百四十多首”应为“四百二十多首”;二是馆藏地点,经笔者向广西博物馆方面接洽查核,该馆确认并无此藏本,因此“广西博物馆”疑为“广西图书馆”之误。

此外,查阅《中国古籍总目·集部》第五册“集50238895”条下的著录,载:“亦嚣轩诗集二卷,清蒙泉镜撰,民国四年铅印本,浙大。”[10]经笔者联系浙江大学图书馆核实,其出版年误为民国四年(1915),实同为民国六年(1917),2卷2册,属正印本(见后述)。

综上所述,许多地方文献目录或资料对《亦嚣轩诗集》的记载存在纰缪,尤其是联合目录,它在很大程度上起着文献开发的向导作用,实用性很强,错误或不准确的著录,不仅降低目录的学术水平,也影响使用[11]。对此,笔者通过辨别梳理,大致得出该书的基本情况:题名为《亦嚣轩诗集》(内封为《亦嚣轩遗稿》),作者蒙泉镜,2卷2册,民国六年(1917)出版。但在版本记录的出版者信息中,由于各种目录资料语焉不详,仅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藏本出版者为广东编译公司,其余各单位藏本的出版者项阙如。因此可以认为,相关机构整理出来的本子,可分为有出版项和无出版项两种。

3  关于《亦嚣轩诗集》的版本问题

3.1  《亦嚣轩诗集》仅见民国六年(1917)版

20世纪80年代中期,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将《亦嚣轩诗集》纳入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丛书,1989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注释本,定名为《亦嚣轩诗稿》。该注释本出版后,不少学人由于查看原本不便等原因,多参考引用其中的内容。因此从文献利用的角度来说,《亦嚣轩诗稿》在抢救、整理少数民族古籍,继承、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促进民族地区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美中不足的是,《亦嚣轩诗稿》出现了不少编校错误,尤其是在版本问题上横生枝节,如在其前言所称“作者去世20年之后,即1927年,由其子蒙若陶(蒙仁潜)蒐辑,刻于广东编译公司”[1]7。之后,1994年出版的《广西百科全书》应系参考了《亦嚣轩诗稿》的资料,载:“《亦嚣轩诗稿》,壮族文人著作注释本,清蒙泉镜撰……又称《亦器轩遗集》,是作者逝世20年后即1927年,由其子蒙若陶汇辑,由广东编译公司刊行。”[12]这些文献记录中的“即1927年”应系舛讹,由此造成一个错误认知,即《亦嚣轩诗集》存在1917年和1927年两个版本。

经辨析,《亦嚣轩诗稿》此处“即1927年”应为“即1917年”之误。理由如下:一是目前所见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所藏《亦嚣轩诗集》并无确切版本信息,出版时间依据书前三个序言而定为“民国六年(1917年)”,而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所藏《亦嚣轩诗集》版权页标注“民国六年仲冬月广东编译公司刊”,迄今未见1927年版本;二是蒙泉镜去世于1897年,去世20年后,当为1917年;三是蒙仁潜于1926年初已被新桂系枪决,其势已去,故该书不应会在1927年再版;四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藏本蒙仁潜跋题“民国丙辰年粤事定驻军羊城……忆及遗稿……非敢云出以问世,但不忍泯先君之一缕心血耳”,民国丙辰年即为1916年,可证此时蒙仁潜在搜集其父遗稿准备出版;此外,“即1927年”系孤言,并无相关佐证[13]。

3.2  《亦嚣轩诗集》民国六年(1917)版所见三种本子

民国时期刊印的《亦嚣轩诗集》,除去上述有出版项和无出版项两种本子之外,笔者手中还持有另一个同年版(依照序言)但又略显差异的本子(亦为上下卷,但可惜仅存上卷残卷),不同之处表现在纸张、开本、排版、字号等方面。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据版本目录学家崔建英描述:传世的古籍中,偶尔可遇到两种版同而又有差异的本子,或卷数不一,或刻年、刻书人难求一致。细审,其牌记、序跋及署年、卷端撰校人题名,以及部分篇章排列顺序、某些页的文字,都或有不同,但全书视为异版,又不妥[11]。因此牵出“初印本”“后印本”“特印本”等概念。初印本与后印本是相对概念,从外观形式来看,版片雕成后的正式印刷,字迹清晰无损,称为初印本。之后因反复刷印,书版受损,印本字体模糊,称为后印本。从文字内容着眼,可将正式印刷后未经改动文字的印本称为初印本,改动了文字的印本称为后印本[14]。另有一種“特印本”,书版雕刻完成后,往往用好纸佳墨印若干部,留以自用或者馈赠亲友。比如较为常见的红蓝印本。还有的普通本用竹纸或者普通白纸印,特印本则用皮纸、宣纸、罗纹纸甚至宋明古纸印,开本也较普通本更为阔大[15]。此外,还有一种介于稿本与正式印本之间的校样本,校样本不是正式出版的本子,当作初印本之前刻书校样之用,因此其与特印本一样存世量较为稀少。

因此,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文献情况,对《亦嚣轩诗集》所见三种本子进行甄别,明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藏本、笔者藏本、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藏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应分别为校样本(或称“校对本”)、特印本(或称“初印本”)、正印本(或称“后印本”“正式本”)。现将它们的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校样本:铅活字印本,线装。上下2卷,2册。开本高22.4厘米、宽13.0厘米,版框高16.8厘米、宽10.6厘米,半叶8行,行21字、小字双行。四边阴阳双框,单黑鱼尾,白口。卷端和书口题名 “亦嚣轩诗集”。褐黄色单面机制纸。封面为棕褐色纸,封面题签及题名页题名:黄锴书“亦嚣轩遗稿”。无版权页。书前序编号为序一至三(即岑溪陈树勋、古藤蒙民伟、番禺朱新谟3人序言);书前跋编号为跋一至三(即贵阳颜照奎、德清沈钧及蒙仁潜3人题跋)共九叶。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藏。

特印本:民国六年(1917)铅活字印本,线装。上下2卷,仅存上卷残卷。开本高24.6厘米、宽13.5厘米,版框高16.8厘米、宽10.6厘米,半叶8行,行21字、小字双行。四边阴阳双框,单黑鱼尾,白口。卷端和书口题名“亦嚣轩诗集”。白色类似较厚宣纸的手工制纸。封面及题名页、版权页及序情况不明,应同正印本。书前跋编号(存跋一后半叶至跋三)为九叶。笔者藏。

正印本:民国六年(1917)铅活字印本,线装。上下2卷,2册。开本高24厘米、宽13.5厘米,版框高16.8厘米、宽10.6厘米,半叶8行,行21字、小字双行。四边阴阳双框,单黑鱼尾,白口。卷端和书口题名“亦嚣轩诗集”。类似竹纸的褐色单面机制纸。封面为丹红纸,封面题签无存,题名页题名:黄锴书“亦嚣轩遗稿”;版权页“民国六年仲冬月广东编译公司刊”。序、跋(仍为三序、三跋,但取消各自的编号)共八叶。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藏。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藏本无版权页,纸为最普通的褐色单面机制纸,且其开本最小,又有较多的差错及字号缺失。细看之下,其上有一个人名章,下卷封底有一南宁古旧书店章。据此可断定这是一校样本,即书稿经排字或制版后印出供校对用的本子。而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藏本的开本较校样本稍大,同时已经有了版权页。不过,它所用的类似竹纸的褐色单面机制纸,显示这只能是面向大众的普通书籍,也就是所谓的“正印本”。笔者藏本虽然是一残本,但开本最大,并经精心校对兼之用了类似宣纸的白色手工纸,表明它的规格之高。因而,当属赠送友人之用的特印本。值得一提的是,这三种本子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例具有校样本、正印本和特印本的广西地方古籍文献。

这三种铅活字印本,除使用的纸张和开本大小有明显的区别外,还存在所用铅字字号不一的现象。特印本和正印本的小字字号小于校样本,致一些诗句的分行不同,如十七叶前者为“三分水……”起;后者则是“分水……”起。对于校样本的正文中因缺字号而临时用不同字号者代替造成不统一的情况,如十八叶左面第一行第十一字的“圞”等,特印本和正印本均予以更换,使之达到统一一致。更为重要的是,特印本和正印本更正了校样本中的若干错误及所缺的字。如校样本十七叶倒数第三行的 “归来获得一枝栖”,被纠正为“归来获得一栖枝”等。

4  余论

4.1  《亦嚣轩诗集》存世量较少的原因

《亦嚣轩诗集》作为一种民国时期刊印的壮族文献,出版至今仅百余年,为何存世量较为稀少,以至于各种目录资料语焉不详?笔者认为,一是可能本身出版量就较小。蒙仁潜在广州活动的时间不长,在行伍生涯中兼顾收集出版事宜,各方面较为仓促,且为自费出版,故印行量应不大,校样本和特印本更是如此。二是由于时局的影响。该书成书时间为旧桂系盘踞广东时,蒙仁潜后来失势,出版的诗集留在广东的可能多被粤人毁坏,致使广东各公立图书馆无藏。部分或随蒙仁潜不断败退丢弃。加之过去人们精神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并无收藏保护意识,如笔者藏本的缺损部分估计是困难时期的烟民,在烟瘾发作之余当作卷烟纸之故。三是如古籍保护专家所认为的,民国书籍的保存难度要远远高于古籍善本。民国时期正是手工造纸向近代机械造纸和印刷阶段过渡的时期,造纸材料混杂,制浆工艺落后,用纸多为酸性化学浆纸,质量差,极易老化,有的一触即碎,有的甚至已经碎成纸屑,再也无法使用[16]。

4.2  《亦嚣轩诗集》的命名问题

前述,《亦嚣轩诗集》有多个名字,该书书名究竟应当叫什么最合适,也是值得一议的。根据最新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  资源描述GB/T 3792—2021》,古籍题名一般取自“正文首卷卷端”。但是纵观该书,由于在封面题签、题名页及序三、跋一均称“亦嚣轩遗稿”;卷端和书口题名“亦嚣轩诗集”;序一和跋三中分称为“亦嚣轩诗钞”“亦嚣轩集钞”;而序一在正印本时将序号“序一”去掉,加上“亦嚣轩诗集序”等字;1989年的注释本被命名为《亦嚣轩诗稿》,不一而足。同时,鉴于该书并非一实实在在、名副其实的“诗集”,于下卷内尚有赋和文。故笔者以为,还是题名页的“亦嚣轩遗稿”较为贴切。

参考文献:

[1]蒙泉镜.亦嚣轩诗稿[M].刘映华,注释.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2]武鸣县志编纂委员会.武鸣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925.

[3]马山县志编纂委员会.马山县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776.

[4]蒙起鹏.广西近代经籍志[M].南宁:大成印书馆,1934:20.

[5]广西统计局.广西省述作目录[M].影印本.杭州:杭州古籍书店,1934:78.

[6]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广西地方史志文献联合目录:上[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7]广西地方史志文献联合目录编辑委员会.广西图书馆馆藏广西地方文献目录:解放前书刊[M].桂林:广西地方史志文献联合目录编辑委员会,1987:138.

[8]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广西文献名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612-613.

[9]黄绍清.壮族文学古籍举要[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35.

[10]傅璇琮,杨牧之,沈乃文.中国古籍总目:集部:5[M].北京:中华书局,2012:2609.

[11]崔建英.古籍中的“初印本”[J].图书情报工作,1987(6):22-26.

[12]广西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广西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793.

[13]黄文波,韦茜.壮族文献《亦嚣轩诗集》古今版本校勘商榷[J].河池学院学报,2022(3):45-52.

[14]郭立暄.中國古籍原刻翻刻与初印后印研究[M].上海:中西书局,2015:66.

[15]浅谈古籍善本的“初印本”和“后印本”[EB/OL].(2017-08-14)[2022-10-15].http://sc.sina.com.cn/art/yxdg/2017-08-14/details-ifyixias0714134.shtml.

[16]焦雯.民国文献何以成最“脆弱”脆弱馆藏?[N].中国文化报,2011-03-21(4).

作者简介:

黄文波(1987— ),男,馆员,任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地方历史民族文化。

黄明(1946— ),男,大学本科,研究馆员,任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研究方向:图书馆学、文献学。

猜你喜欢

遗稿印本校样
2022年国际预印本学术及社会影响力研究
最是“小事”暖人心
《六十种曲》初印本考述
刘盼遂先生《世说新语》整理成果的发表过程及遗稿的下落马千里
作为音乐史家的阿多诺
——论《贝多芬:阿多诺音乐哲学的遗稿断章》的未竞与超越
敦煌研究院新入藏李浴敦煌遗稿的内容及其价值
国际学术出版机构预印本政策分析*
错误更正说明
敬告作者
敬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