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2024-05-24李叔鸿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文化公园长江图书馆

收稿日期:2024-02-16

摘  要:

长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象征,2022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文化工程。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基于职能同一性、历史传承溯源、文旅融合发展等国家战略规划,分析公共图书馆支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从开发文化资源、构建主题空间、深化阅读推广活动等方面,阐述以公共图书馆服务助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创新策略。通过助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促進公共图书馆服务提质增效,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长江文化;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136(2024)03-0020-06

Research on Service Innova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Yangtze River National Cultural Park: Case Study of Yibin Section of Yangtze River National Cultural Park

LI Shuhong

Abstract:

The Yangtze River is symbol of the diversified and integrated patter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In January 2022,the construction of Yangtze River National Cultural Park was officially launched,which is a major cultural project to enhance cultural identity and strengthen cultural confidence.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ase analysis,and based on national strategic plannings of functional identity,historical inheritance and traceability,and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public libraries suppor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Yangtze River National Cultural Park.From the aspects of developing cultural resources,building theme space,and deepening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nnovation strategies of using public library services to help the construction of Yangtze River National Cultural Park,and to inhert and promote the Yangtze River culture.By facilit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National Cultural Park,it can promot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s and contribute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

Keywords:

Yangtze River National Cultural Park;Yangtze River culture;public library;service innovation

0  引言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象征。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2022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1]。

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被学界有关学者定位为对内凝聚文化认同,对外建构国家形象[2]。学界认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以长江文化为内核的文化凝结、文化保护与文化表达[3]。所谓长江文化是指万里长江区域性文化,可以是场面情景式文化,也可以是精神遗产性文化,内涵非常广博。长江在四川境内全长1040千米,四川将近97%的面积都属于长江流域,长江在四川的流域面积最大,文化资源富集[4]。

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文化工程。公共图书馆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具有职能上的同一性,都承担着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从历史溯源来看,以公共图书馆服务推动长江文化的发展是一种历史传承。从现实需求来看,以公共图书馆服务支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合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等国家战略规划。总体而言,以公共图书馆服务助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充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能够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优化,促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效能提升,促进长江文化传承弘扬。本文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宜宾段为例,针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展开研究。

1  研究现状

1.1  文献综述

目前学界已有一些关于长江文化的研究,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傅才武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国家目标、区域特色及规划建议》中提到,“中国具有以历史文化传统为核心的文化认同型国家属性。其国家文化软实力来源于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而民族文化符号和象征体系的建立,是提升文化认同和增加文化自信的基础工程”[5];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曾成等提出,“努力将‘长江学研究,特别是长江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6]

;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琰鑫提出,“进一步加强对长江文化的学术研究和历史溯源”[7]。

关于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研究,学界研究文章不少。段宇锋等指出,“随着时代变迁,图书馆功能不断充实,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其中服务创新驱动功不可没”[8];黄紫涵等提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需要先从思想意识上进行引领,对创新服务有一定的认识之后方可行动”[9]。

但在现有研究中,对公共图书馆如何支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弘扬长江文化的研究偏少。在中国知网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图书馆”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截至2023年9月,仅有一篇论文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助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促进公民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中提及部分公共图书馆的实践,包括湖北省图书馆让社会公众了解学习长江文化的实践 [10]。

综上所述,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专家们以前瞻的视角看到了长江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专家的观点,构建了传承弘扬长江文化这一时代课题的良好研究背景,值得在此基础上深入研讨。同时,关于如何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发挥公共图书馆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融入和支持作用,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工作实践,都明显不足。因此,有必要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展开研究,为公共图书馆行业实践提供参考借鉴,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

1.2  概念界定

1.2.1  国家文化公园

有学者认为,国家文化公园“在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发展演变的宏大时空背景中,通过大范围、大跨度的时空纵横,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空间载体、价值载体和符号载体,是彰显共同体价值的国家文化空间体系”[11]。本研究在借鉴此定义的基础上,将国家文化公园定义为:由国家主导设立,依托重大历史文化遗产,以大范围、大跨度的时空纵横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彰显国家精神标识的国家文化空间体系,是开放共享的公共文化载体。

1.2.2  长江文化

长江文化是以长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位置为优势,形成的一切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合。长江文化包括水系文化、渔农文化、青铜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组成要素和种类;包括文学、艺术、民族、社会生活等具有流域共性的文化内容[12]。与一般文化相比,长江文化具有古老性、区域性、多样性、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质。

1.2.3  公共图书馆服务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GB/T 28220—2023)明确“公共图书馆服务是指公共图书馆通过各类资源和自身专业能力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对知识、信息及相关文化活动需求的工作,其基本服务应当免费”[13]。本研究中,公共图书馆服务指支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直接手段。

2  公共图书馆支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必要性

公共图书馆支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相当的必要性。职能作用上,公共图书馆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两者具有同一性,能够有机融合。行业规划上,公共图书馆要按照文旅行业相关发展规划要求开展长江文化研究,推动长江文化融入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此外,公共图书馆服务需要不断创新优化,契合时代主题,承载特色文化。

2.1  公共图书馆和国家文化公园两者职能具有同一性逻辑

公共图书馆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两者都属于公共文化载体,且具有同一性逻辑,因而公共图书馆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深刻的联系。其一,公共图书馆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为己任,为公民提供免费的文献信息资源等服务。国家文化公园同样具有社会公益性,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文化教育和服务。其二,公共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可以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国家文化公园作为集文化资源和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开放共享的空间,也致力于文化传承发展。其三,公共图书馆和国家文化公园都发挥着培养公民文化自信的作用。公共图书馆与国家文化公园两方面能够有机融合,共同为社会文化建设带来活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2.2  公共图书馆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符合文旅行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明确“加强对中华文明的发掘研究和阐释”,其中包括开展长江文化研究。公共图书馆要贯彻落实《发展规划》的工作要求,从工作实际出发,研究好、解读好、阐释好中华文化。长江沿线区域内的城市,应当着重研究长江文化,传承弘扬长江文化。2023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联合出台了《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提出“发挥长江文化的引领作用”“提升长江流域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等目标任务,该规划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实践提供了工作指南。

2.3  公共图书馆服务需要不断创新优化

公共图书馆服务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优化,要顺应社会发展,契合时代主题,承载鲜活的特色文化,体现深厚的文化内涵。公共图书馆服务蕴含的内容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了传播既有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紧密相连,唯有如此才具有鲜活的时代特征和旺盛长久的生命力,切实起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作用。当前,长江沿线区域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将服务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无疑是为图书馆服务注入了鲜活而意义深远的内涵,有助于图书馆增加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成效。

3  公共图书馆支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可行性

公共图书馆支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着相应的历史传承和现实基础,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历史上长江流域曾兴起过书院热潮,极大地推动了长江文化的发展,现代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具有阅读推广功能、社会教育功能的公共文化机构,以其服务推动长江文化的发展,也是一种历史传承。现实工作中,公共图书馆服务是支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有效载体。同时,“图书馆+公园”模式的兴起是推动新时代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3.1  以公共图书馆服务推动长江文化的发展是历史传承

历史上,在长江流域曾蓬勃兴起书院群。书院从唐、宋时萌芽到形成及至最终定型,其过程主要发生于长江流域一带[14],一直到明、清两代,形成了长江流域书院发展水平在全国遥遥领先的基本格局。书院作为古代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具有藏书、读书、教书、著书及刊刻出书的功能,从而第一方面促进了文化创新,使得长江流域知识分子群体的学术观念、学术成果一直居于全国前列;第二方面促进了文化积累,保存并推动了地方学术和地域文化进步;第三方面促进了文化传播,大力推动了文化发展、人才培养等。基于此,长江流域发达的书院群对长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进而也推动了长江流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心[14]。现代公共图书馆作为具有阅读推广功能、社会教育功能的公共文化机构,和书院有着一定的共通性。由此可见,以公共图书馆服务推动长江文化的发展,也是一种历史传承。

3.2  公共图书馆服务是支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有效载体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下列服务:文献信息查询、借阅,公共空间开放,阅读推广,其他服务项目等。公共圖书馆的这些服务,是支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直接手段。随着新媒体平台以及各种智能设备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广泛应用,文献信息资源能够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被高效便捷地传播利用。通过设置主题空间、专门性图书馆,大幅拓展了图书馆服务的范围,提升了图书馆服务的内涵。通过“图书馆+”的模式开展跨界合作,为图书馆服务增添了新的动能和活力,如研学旅行服务等,有效促进了文旅融合发展。通过这些日趋丰富的多元服务手段,公共图书馆服务可很好地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发展,成为支持其建设的有效载体。

3.3  “图书馆+公园”模式的兴起是推动新时代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文旅融合时代,“图书馆+公园”模式逐渐兴起,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资源之间的互联融通,有利于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双向发展,进而创造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例如,我国第一个旅游风景区图书馆庐山图书馆,宁波图书馆在南塘景区设置的特色主题分馆“人文地理馆”等,都产生了良好的服务效益;广州市天河湿地公园图书馆、武汉市汤湖公园图书馆、南昌市艾溪湖湿地公园“美·书馆”等,都成为城市中闪亮惠民的文化新空间。而参照以上“图书馆+公园”的发展模式,公共图书馆以建立特色分馆的方式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能够有力地促进长江文旅融合发展。

4  公共图书馆支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创新策略

公共图书馆支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着重在于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深入推进文化铸魂,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价值引导力。历史上,长江流域书院文化创新、文化积累、文化传播等推动了长江文化发展。现代公共图书馆对长江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与书院一脉相承,且形式更加现代和多元。具体来讲是以公共图书馆服务为载体,全面切实打造“长江文化+图书馆服务”的融合创新模式。

4.1  实施“长江文化+信息资源服务”,挖掘开发长江文化资源

特定主题文献资源是公共图书馆支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基础,公共图书馆通过收藏、保存、利用长江文献资源,推动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相关的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保护和传承利用[15]。

4.1.1  挖掘整理长江文化资源,建设长江文化专题资源体系

长江文化资源是非常丰富、独特而具有优势的资源,蕴含丰富的精神内涵,需要进行深度挖掘。宜宾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是长江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节点城市。宜宾境内的长江文化是长江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了长江文化的内涵。宜宾长江文化,典型的有:僰文化、酒文化、竹文化、茶文化、诗词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生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宜宾长江文化浸润下,还产生了李庄抗战文化。

建设长江文化专题信息资源体系,首先要搜集、整理、保存长江文献信息资源,加强资源整合,与高等院校、相关学术单位共建共享。其次要建设长江文化专题数字资源库,针对不同来源、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进行融合、聚类和重组,同时以专题资源库为核心,将分散的开放资源、视听资源、线上展览、自制纪录片、新闻动态等内容链接整合[16],建立起能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地保障社会需求的长江文化专题资源体系。移动互联网时代,音视频资料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应当重视音视频资源建设,构建长江文化音视频资源库。要重视古籍文献资源溯源,提升开发利用古籍文献水平。

要分析研究长江文化资源,提供长江文化资源专题服务。公共图书馆要通过专门性图书馆或文献专栏的形式,为读者提供长江文化资源的查询、借阅等服务,以及提供长江文化专题参考咨询服务。公共图书馆可进行学术研究,编著出版长江文化主题的图书、文集等,还可与高校等相关学术单位共同开展长江文化学术研讨活动。

4.1.2  传播利用长江文化资源,布局长江文化专题资源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官方网站等新媒体平台以及一些重要的第三方新媒体平台的功能作用,布局长江文化专题资源服务体系,着力提高长江文化资源的传播利用率和服务效能。一方面要多角度、全方位呈现长江文化专题资源,打造内容热点,提升大众的关注度。同时要重视个性化阅读,分主题展开推送等服务。另一方面是加强检索,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检索服务,针对分散的长江文化资源建立综合多维导航与检索,提高资源利用率。

4.2  实施“长江文化+空间再造”,构建长江文化主题空间

4.2.1  创设长江文化主题空间,提高长江文化资源服务效能

空间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用户的前提,已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用户的重要手段[17]。当前与国家文化公园相关的文献资源大量保存在沿线地区的图书馆中,为整合并更好地利用这些重要而独特的文献资源,有必要构建相应的阅读空间或建立专门主题的图书馆,实践中已建立了于都长征主题图书馆、苏州高新区运河文化特色图书馆、陕西府谷县“黄河文化记忆”主题图书馆等[10]。

第一,在公共图书馆创设专门的长江文化主题空间或长江文化主题图书馆,能提升图书馆的形象,提高长江文化资源专题化服务的效能。同时,作为开展相关的阅读体验活动、展览展示活动的场所,也能改善社会公众的阅读体验。

第二,在长江文化景观典型的地方,依托图书馆总分馆网点以及农家书屋,创设长江文化主题书房,将长江文化资源服务延伸到城乡基层,同时提升城乡基层文献信息资源整体服务效能,助力乡村振兴。

第三,在现存书院创设长江文化主题书房。随着时代推移,书院曾经担负的文化教育功能内核没变,但形式大多发生了演变,建设成为了现代化的学校。有的书院还继续保留了建筑原貌,发挥着文化功用,其自身就是具有象征性的文化遗存。在这样的场所创设长江文化主题书房,可谓是古今相融、相得益彰,同时也是对现存书院的良好利用。

4.2.2  提供长江文化智能展示,增强长江文化感染力

运用多媒体技术、3D全息投影技术、触摸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把长江文化主题空间打造为智慧文化空间,将丰富多样的长江文化资源进行智能展示,用现代科技讓长江文化活起来,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提升读者对长江文化的感知。

4.3  实施“长江文化+阅读推广”,深化长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

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以长江文化为主题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使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承载的长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公共图书馆应当充分挖掘弘扬长江文化的丰富内涵,提升活动策划水平,不断深化长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以此大力提升长江文化标识传播度和影响力,从而增强社会公众对长江文化的情感认同。

4.3.1  策划独具特色的长江文化专题系列阅读推广活动

开展长江文化主题讲座、长江文化读书分享会、长江文化展演活动等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增进广大读者对于长江文化的认同感。如宜宾市图书馆曾以宜宾长江文化为主题,举办过“宜宾人文那些事”“诗词宜宾之大唐秋风”“诗词宜宾之三苏过戎”“话说东楼”等主题讲座,获得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在社会上掀起关注宜宾长江历史人文和民情风貌的热潮。

举办长江文化论坛。长江文化的传承利用,与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密切关联,公共图书馆从公共文化服务的角度,可以协同社会相关文化机构定期举办长江文化论坛。论坛凝聚业内外专家的共识,深入开展研究阐释,能够进一步厘清长江文化脉络,释放更多活力,呈现更多精彩。建立区域间协作交流机制,加强长江沿线各区域间的协作交流,增强长江文化的传播力度,可建立片区公共图书馆长江文化推广联盟,例如建立川渝公共图书馆长江文化推广联盟。

创设长江文化读书节品牌。在日常开展长江文化专题系列阅读推广活动的基础上,打造长江文化读书节品牌,集中展示宣传长江文化特色图书、长江文化阅读推广精品活动、长江文化学术研究成果,以此搭建长江文化展示、共享、交流的平台。

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活动表现形式。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依托数字技术优势,突破传统物理服务边界,对举办的讲座进行同步在线直播,开通云展览服务,对文创产品进行线上展示等,提升数字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4.3.2  长江文化研学旅游活动

长江文化是长江沿岸地域历史文化资源的代表性总和,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具有超长历史跨度和超大空间尺度的“超级线性公园”,有很多的文化遗迹、历史博物馆、农林产业观光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以及与长江文化相关的地标等,是促进长江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最佳载体。组织广大读者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实体空间以及相关的场所开展长江文化研学旅游活动,实地进行沉浸式研学,能够向大众切实传导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宜宾有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汇流形成的三江口景点,有长江零公里地标广场、长江边上的李庄古镇、僰道历史文化旅游街区、农耕文化体验基地等,还有五粮液传统酿酒技艺、江安竹簧工艺、苗族蜡染技艺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让大众实地感受长江宜宾段和谐的生态文明、丰富的文化历史遗迹和厚重的民族精神,以及体验底蕴深厚的非遗技艺等。组织开展长江文化研学旅游活动,除宜宾市域的读者外,还可依托由长江干流11个省区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共同发起成立的长江流域研学旅游联盟,面向四川省内外的广大读者进行。跨省市协作,共同提升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不同区段的文化影响力,促进长江流域文旅融合发展。

研学旅游活动是公共图书馆推进文旅融合过程中最佳的阅读推广形式之一。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发达,人口和GDP均占全国的40%以上。广袤的长江流域地区因长江而历史厚重,因长江而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公共图书馆服务要着力融入全域文旅发展大局,推动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推进长江文旅融合发展。

5  结语

长江流域沿线文化积淀深厚,文化类型丰富,文化价值重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具有独特的标识性。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发现、探索、开发、传播具有社会价值的文化资源的责任[16]。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能促进公共图书馆自身事业发展,提升社会公众对于长江文化的参与感、认知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共享长江文化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士林.以江南文化建设引领长江文化复兴[N].新华日报,2022-05-31(17).

[2]路璐,李胜疆.一个“公园”里的文化认同与国家形象[N].新华日报,2023-01-20 (15).

[3]路璐,李胜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国族认同与国家形象的双向建构[J].艺术管理(中英文),2023(1):126-132.

[4]李后强.“长江学”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J].当代县域经济,2022(3):18-21.

[5]傅才武.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国家目标、区域特色及规划建议[J].决策与信息,2022(8):5-9.

[6]曾成,周伶俐.高质量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1-30(6).

[7]高琰鑫.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策略:以湖北十堰为例[J].文化产业,2022(12):145-147.

[8]段宇锋,王亚宁,郭彦丽.管理者环境认知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影响[J].图书馆论坛,2022,42(4):11-17.

[9]黄紫涵,刘孟莹,李德昌.基于服务创新四维度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23,40(8):58-60.

[10]王星星.图书馆助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理论逻辑、实践样态和基本策略[J].图书馆,2023(5):88-93.

[11]傅才武,程玉梅.“文化长江”超级IP的文化旅游建构逻辑:基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视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8):13-25.

[12]黄国勤.长江文化的内涵、特征、价值与保护[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1,14(5):45-51.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GB/T 28220—2023[S/OL].[2023-08-10].http://c.gb688.cn/bzgk/gb/showGb?type=online&hcno=17FAE 54755356FAB55CFB32BDD07C3AD.

[14]朱漢民.长江流域书院与长江文化[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9.

[15]王星星.公共图书馆与国家文化公园融合发展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3,32(4):69-77.

[16]李娟,方明媚.“一带一路”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陕西省图书馆为例[J].晋图学刊,2023(2):43-47.

[17]林宽欣.用户需求与文化空间: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管见[J].图书馆学刊,2023,45(4):96-99.

作者简介:

李叔鸿(1973— ),女,大学本科,副研究馆员,宜宾市图书馆副馆长。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与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公园长江图书馆
积极推动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立法
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
长江之头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就“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展专题调研
密洛陀文化公园游记
图书馆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飞跃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