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2024-05-24王光晨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馆藏馆员双减

摘  要:

“双减”政策下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着匹配度不足、结构不合理、特色不鲜明、服务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针对“双减”政策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文章提出适于“双减”诉求的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策略:细分读者群体,有效配置文献资源;完善学科体系,充分提高资源保障率;打造品牌特色,着力提升资源建设的内涵性;优化服务队伍,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资源利用的效能性。

关键词:

“双减”政策;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136(2024)03-0015-05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in Public Libraries under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WANG Guangchen

Abstract:

Under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there are prominent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in public libraries, such as insufficient matching, unreasonable structure, unclear characteristics and low service level. In view of the new requirements and tasks put forward by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library literature resources suitable for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subdivide reader groups and effectively allocate literature resources; perfect the discipline system and fully improve the guarantee rate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create brand characteristics, and strive to enhance the connotation of resource construction; optimize the service team, establish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Keywords:

"double reduction" policy;public library;construction of literature resource;construction strategy

2021 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推动学校、社会和家庭有效减轻学生负担,要求学校和家长引导学生课余时间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1]。公共图书馆肩负着开展信息和知识获取、全民阅读、社会教育和特殊群体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责,文献资源建设是其服务“双减”的前提、基础和保障。在中国知网检索发现,“双减”政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主要包括阅读服务、课后服务、社会教育、协同育人、专业教育等,缺乏文献资源建设的专题研究,已有研究仅零星涉及其差异化、特色化、共享性、数字化[2-3]、相关服务[4]等方面。为此,本文基于读者需求、体系建设、质量提升和服务赋能要素,提出公共图书馆服务“双减”的文献资源建设发展举措,以期促进其更好地履行服务职能。

1  “双减”政策下公共图书馆新的社会职责

“双减”政策总体要求是学校和社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学生为本,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多方联动,提升教育满意度[1]。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主要的读者群体包含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及其家长。《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2022)》强调儿童或青少年教育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责,明确要求培养和加强儿童早期的阅读习惯,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须“按照平等、开放、共享的要求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包括“文献信息查询、借阅”以及“公益性讲座、阅读推广、培训、展览等”服务[6]。可见,“双减”政策赋予了公共图书馆崭新的社会职责: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实现文化育人;体现学生为本,突出未成年读者服务的中心地位,提升服务优先级;积极参与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建设协同育人共同体,为学生营造良好成长环境,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  “双减”政策下義务教育阶段读者文献信息的需求与特点

“双减”政策实施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投入阅读、健身、文娱、旅游、劳动等活动中,渴望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实用技能、社交本领和经验积累。阅读是他们最为常用和喜爱的学习活动,其阅读具有主题性、引领性、成长性等特征[7]。“双减”政策下,学生阅读的需求明显增加、内容更加多样、创新路径拓宽、均等化问题凸显[4],少儿阅读的盲从性、学科性、分享性特征引发“甄别选择”“寓教于乐”“陪伴分享”需求[8],总体呈现出如下的发展态势和特点:

(1)主题的多元性。“双减”政策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对知识、信息和各种技能充满好奇。由于年龄、性别、性格、个人能力、家庭教育等差异,他们的文献阅读主题明显不同,选择的主观性和自主性较强,涉及童话故事、科普知识、音乐绘画、军事影视等各种领域,同时也不乏应试等功利性的主题阅读需要。

(2)内涵的教育性。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处于学知识、长身体、立三观的关键期,他们入馆阅读,实为接受再教育。公共图书馆依托文献信息服务对其进行教育,体现出知识信息学习教育、三观教育等社会教育职能,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此教育价值由文献的教育属性和馆员的教育服务积淀而成,是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职责和追求。

(3)行为的引领性。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的认知、心智、阅历等明显低于成年人,无论是入馆阅读,还是参加馆里举办的其它活动,都需要图书馆给予适当的组织、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在阅读方法、文献选择等方面更需帮助和引导,馆员应成为他们的校外导师和知识信息的导航员。

(4)载体的多样性。馆藏文献包括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缩微制品、数字资源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新生代读者,更为喜爱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阅读。

相比传统的纸质文献,更青睐于电子、数字化的信息资源。

因此,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在满足纸质文献需求的同时,必须着力提升数字化馆藏及其服务效能。

3  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双减”政策下,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設暴露出了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如总体规划与专业人员缺乏、行动方案不明确、合作机制不完善等[9],成为制约事业发展的瓶颈。

3.1  文献资源的适切性普遍不足

文献资源的适切性是指其满足读者需要的充分性和契合性,是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功能指标。由于公共图书馆资金、人力、技术、设备等的差异,使得各馆文献资源建设质量和服务效能显著不同。“双减”政策下,公共图书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及其家长等读者数量不断增加,很多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种类、数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同时,因为缺乏对读者阅读需求的了解、掌握,馆配文献的学科、专业难以充分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阅读与学习的需要。

3.2  文献资源的系统性较为薄弱

馆藏文献资源由文献的种类、数量、学科、专业有机融合而成。其建设必须统摄结构要素,形成系统化体系,才能发挥出强大的综合效应。“双减”政策下,不少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缺乏战略规划,未能根据新形势要求及时整合现有馆藏,并立足长远进行常态化建设,形成面向各年龄段、满足不同需求、学科协同、载体多样、功能全面的文献资源结构体系,影响了服务效能提升和读者阅读积极性。

3.3  文献资源的特色化表现乏力

公共图书馆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文化机构,其服务具有很强的区域、行业、领域的特色和优势。“双减”政策下,不少公共图书馆面向义务教育,在资源建设上要么盲目追求大而全或小而全,忽视读者的差异化需求;要么一味迎合部分读者,突击采购“热门”文献,导致资源配置的畸形化。同时,部分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的特色化过程中未能做到充分满足不同类型或层次读者的个性化需要、符合本馆服务条件、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质、充满生机活力。文献资源建设缺乏特色,直接导致馆藏质量平庸,缺乏吸引力和可持续性。

3.4  资源建构与服务的队伍建设滞后

“双减”政策驱动下,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要求对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读者的切实需要,配合学校教育教学,凸显服务的学科性、专业性和教育性;同时,要求公共图书馆与学校、文化馆以及政府、社区等诸多单位、机构、团体等紧密合作,广泛开展校内外协同育人,共同营造出课后文化育人环境和机制。“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尽管不少公共图书馆采取了针对性的资源建设与服务举措,但总体服务状况不尽人意,暴露出服务理念滞后、服务队伍不健全、服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未能满足“双减”需求等问题。

4  “双减”政策下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策略

“双减”政策下,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必须适应新形势,树立新理念,建立新格局,开展新服务,以充分满足义务教育阶段读者的新需求。

4.1  细分读者群体,有效配置文献资源

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旨在满足读者知识信息需求,阅读服务因而成为其主流业务。“双减”后,公共图书馆义务教育阶段读者的年龄、性别、认知、爱好等各不相同,必须实施分类管理并开展小众化服务。《国际图联 0~18 岁儿童图书馆服务指南》倡导将阅读能力、信息素质等核心素养嵌入图书馆素养教育[10]

。国家图书馆少儿馆编制的《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基本藏书目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少儿阅读倾向和阅读能力,将少儿读者划分为婴儿(0~3岁)、幼儿(4~6岁)、小学低年级(7~8岁)、小学中年级(9~10岁)、小学高年级(11~12岁)、初中(13~15岁)、高中(16~18岁)7个层级,分级推荐阅读书目,确定相应层级的基本藏书目录[11]。

可见,对未成年读者实施分层管理与服务势在必行。“双减”政策下,公共图书馆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读者推行的分层分类服务逐步推广,如南京图书馆设立 0~3岁、4~6岁、7~15岁3个儿童阅读空间[12],为儿童阅读营造出良好的环境。

实行读者细分后,就需要配置对口的文献资源。针对0~3岁幼儿,配置的文献应以纸质为主,主要是动植物、生活用品等画片、画报等,也可适当配置一些与纸质文献相配套的有声读物等;针对4~6岁少儿,除了配置适合他们阅读的画报之外,还应适当配置附有汉语拼音的童话、故事类书籍,以及简单的英文读物;针对7~12岁读者,主要配置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等科普类、通俗的文学类书籍;针对13~17岁读者,配置国内外名著的简写本、解读本,以及适当的科普、文化、文学、教学类杂志和报纸。

在配置文献的过程中,还应根据读者的视力、注意力、理解力等的不同,对馆藏文献进行规格、功能的区分。例如,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根据婴幼儿读者不同时期的特点,

在图书馆一层开辟低幼借阅区,分别设置趣味阅读览室、绘本阅览室、玩具阅览室、开心影院等场所[13]

,成功地实现了婴幼儿读者的精准化阅读服务。南京图书馆儿童阅读空间配备符合儿童身高的桌椅、母婴休息区、儿童专用卫生间、无棱角儿童书架等设施设备[12]。

4.2  完善学科体系,充分提高资源保障率

在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构成中,读者的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献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双减”政策下,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必须突显并满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读者的学科知识需要。

第一,合理确定文献的学科种类。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不同于中小学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在学科上以文学、科普、健康、娱乐、家庭等为主,较少配置学术性、科技性、专业性很强的文献。尽管这种学科布局普适性较强,但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读者则不尽适合。为满足“双减”政策下的读者要求,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在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定位基础上,必须面向中小学读者,增加配置具有知识性、科普性、愉悦性等的学科属性文献,以及科普、文学、安全、健康、传统文化、风俗民情等学生乐于阅读的文献,提升图书馆文献阅读的引领性和教化性。

第二,合理确定文献的载体类型。由于购置经费、信息存储与传播技术水平、专业人员数量等的局限,多数公共图书馆馆藏仍然以紙质文献为主,电子、数字化的图书、报刊等馆藏量相对不足。“双减”下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读者对新媒体及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日趋普遍,数字化阅读成为其重要的生活方式。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表明,2021年17 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 72.5%[14]。因此,公共图书馆文献采访,不仅要充分满足纸质文献需要,还要不断增加数据库等数字化馆藏,

以及智能化的多媒体文献馆藏。按照《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的要求,将“数字素养培育相关教育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15],加强学生读者数字化信息素养的教育,培养其数字阅读的旨趣和技能,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图书馆数字文化氛围,进一步提升数字服务效能。

4.3  打造品牌特色,着力提升资源建设内涵

馆藏文献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个性特质和独特功能。“双减”政策下,为避免文献资源建设的千馆一面、平庸浮泛,公共图书馆必须创建个性化的服务品牌。

第一,打造地方文化特色馆藏。每个公共图书馆都有其独特的人文、自然、风俗、民情等地方文化资源,读者对本地文化具有与生俱来的认同感,对承载本地文化的文献也会格外青睐。“双减”政策下,公共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机构,应充分彰显和弘扬本地文化,大力收集记录和研究本地文化的文献,建立地方文献资源库,传承地方文化。

第二,建立专题文献数据库。专题教育是公共图书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形式,也是集聚馆藏文献、充分开拓其价值的鲜明体现。基于专题教育开发的专题文献数据库有利于聚焦义务教育热点和焦点,发挥馆藏优势,以点带面发挥出馆藏文献的独特价值。如淄博市图书馆针对儿童阅读建成的《爱不释书数字阅读平台》特色资源库,按照读者分类,分别提供漫画、绘本、期刊等少儿读物,为少儿群体选择阅读内容,提供精准推荐服务[4]。

第三,开发特色课程。“双减”政策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读者的阅读具有一定的依附性,比较认同程式化的课程教育,以课程形式呈现的文献资源往往更易于被他们接受并阅读。为此,公共图书馆可以根据现有馆藏,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类课程,如手工制作、机器人操控、电脑编程等,以及信息素养课程[9]。也可结合学校教学,建设延展性教育课程。例如,国家图书馆落实“双减”服务,面向低、中、高三个学段中小学生开发了图书馆里有什么,书从哪里来,革命先辈李大钊、青年毛泽东与图书馆的缘分等系列拓展课程[16]。此外,还可以开展馆校合作,将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嵌入学校课程教学中,打造新型的教育课程。

4.4  优化服务队伍,充分发挥资源利用效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公共图书馆要“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6]。过硬的专业队伍和周到的服务是公共图书馆践行“双减”使命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第一,以馆员为核心组建复合型服务团队。“双减”政策要求多方联动,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建设协同育人共同体[1]。公共图书馆开展“双减”服务,在充分发挥馆员作用的同时,还必须与学校、家庭及社会其他机构广泛合作,打造馆校、馆社、馆际、馆家协同育人模式。开展馆校合作,馆员和教师可以互换角色,嵌入教育资源服务之中;开展馆社合作,图书馆可以依托馆藏资源和文博、档案等各种文献资源,聘请专家、学者、社会名流、劳动模范等人员,入馆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读者开展学术讲座、励志演讲等教育活动,并担当图书馆社会教育荣誉馆员和顾问;开展馆际合作,可以充分开展业务、技能等的学习交流,聘请馆外高水平馆员兼职本馆服务,带动广大馆员提升“双减”服务水平;馆家合作,馆员积极动员家长参与阅读推广服务,助力家长建设家庭图书馆和阅览室,促进少年儿童课后阅读学习落地生根。立足本馆,建立复合型服务团队,有利于弥补馆员队伍的短板,扩展教育场域,形成“双减”教育生态圈。

同时,以馆员为核心的复合型服务团队必须共建共享教育资源。作为社会教育资源,学校、图书馆、家庭及社会其他机构的教育资源兼具内敛性和开放性,“双减”协同育人下的教育资源应该是多种教育资源的高质量聚合与呈现,由此形成的教育资源才具有丰富的内涵、教益和生命力。如苏州图书馆与学校合作建立的学校分馆和教师分馆[17]、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与学校合作建立的统一图书馆管理平台[2],都是优秀的实践范例。

第二,大力提升馆员队伍的专业技能。面对“双减”的新政策、新要求和新任务,公共图书馆必须加强馆员队伍的现代化建设。在大力提高馆员的数量、学历、学位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同时,必须加强馆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既要使馆员全面掌握文献资料的分类、采访、编目、典藏、排架、阅览等基本业务,也要组织馆员学习掌握文献出版、信息技术、多媒体操作、教育心理学、文学评论与欣赏、外语等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大力开展“双减”政策下的资源建设与读者服务的科学研究,促使馆员能够清晰认识和研判服务中产生的现象和问题,科学有效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推動图书馆建设的科学化和可持续化。

第三,着力提高团队服务效能。“双减”政策下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最终落脚点是教育服务,这也是其建设成效的检验和展现。针对“双减”政策的教育要求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读者的服务诉求,公共图书馆必须开展差异化和特色化的服务。首先,实现精准化服务。大力推行读者的分层、分类、分级管理,改变传统的新书推介、书评、咨询等单向度、简单化服务模式,做到精准对接不同读者、精准提供个性资源、精准实施个性教育,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服务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其次,注重特色化服务。特色文献是本馆资源的亮点,是最能体现和代表本馆资源禀赋和服务效能的标志性产品。“双减”政策下的特色馆藏建设,将会有力促进减负政策的落实和生效。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通过图书馆与学校互为主角开展馆校合作,形成“知识改变命运”参观活动、“我做一天小馆员”特别活动、流动书车进校园、“戏曲文化体验大课堂”活动等馆校合作服务品牌,有效拓展了教育场域[18]。此外,着力推行家庭阅读服务。2022 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每年应当定期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宣传、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开发家庭教育类公共文化服务产品”[19]。“双减”政策提升了家庭教育的应尽之责,陪伴孩子居家或入馆阅读的家长持续增加,亲子阅读成为图书馆阅读服务的重要形式,家庭阅读成为图书馆阅读的有效延伸,公共图书馆必须致力于家庭阅读服务,将阅读的种子播撒到千家万户,推动阅读事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1(10):2-7.

[2]谢洁华.“双减”背景下馆校合作开展青少年阅读服务实践探索:以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22,44(11):65-69.

[3]廖晓飞.“双减”政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协同育人实践与探索[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3(2):38-42.

[4]董娟.“双减”背景下淄博市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创新实践[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43(3):21-23.

[5]程焕文.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2022)[J].图书馆建设,2022(6):7-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

[EB/OL].[2023-12-12].https://www.gov.cn/xinwen/2017-11/05/content_5237326.htm.

[7]李祖平.“双减”新政下少儿成长主题阅读对策[J].新阅读,2021(10):44-46.

[8]侯习哲.教育“双减”政策下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服务转型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2,40(5):48-53.

[9]陈润好. “双减”背景下图书馆大有可为:政策要求、现实对照和未来方向[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2):129-136.

[10]范继荣.《国际图联0~18岁儿童图书馆服务指南》解读与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4):118-123.

[11]饶卓颖.新思路下少儿阅读推广的实践与应用:《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基本藏书目录》研制探究[J].晋图学刊,2020(2):48-53.

[12]朱芸,吴爱武,向君.“双减”政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展家庭阅读推广活动的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1):131-136.

[13]河南省少儿图书馆[EB/OL].[2023-12-30].https://hct.henan.gov.cn/2014/08-15/747321.html.

[14]国家图书馆研究院.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2,31(3):38.

[15]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EB/OL].[2023-12-15].https://www.cac.gov.cn/2021-11/05/c_1637 708867754305.htm.

[16]宣艺瑶.“双减”政策下公共图书馆开展中小学阅读推广创新策略:以国家图书馆“文献背后的革命故事”项目实践为例[J].图书馆研究,2022,52(6):67-74.

[17]白帅敏.总分馆体系下公共图书馆与学校的合作:以苏州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5(18):104-108.

[18]周琎莉.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馆校合作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为例[J].福建图书馆学刊,2020(1):58-61.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EB/OL].[2023-12-15].https://www.gov.cn/xinwen/2021-10/23/content_5644501.htm.

作者简介:

王光晨(1974— ),男,大学专科,馆员,任职于巢湖市图书馆。研究方向:图书资源建设、阅读推广。

猜你喜欢

馆藏馆员双减
馆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