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泛娱乐主义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

2024-05-24张丹宁于永坤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主义娱乐大学生

张丹宁,于永坤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8)

当今时代,数字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学习、休闲、娱乐的重要场域。网络信息技术与多重因素驱动下,促使原本供人们放松的精神娱乐内容逐渐演变成以“娱乐至上”为原则的泛娱乐主义思潮。大学生在社会群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要重视起网络与泛娱乐主义结合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坚决抵制网络泛娱乐主义对大学生的侵害。

一、网络泛娱乐主义概述

(一)网络泛娱乐主义的概念

“泛娱乐主义是在现代媒介、资本逻辑、市场需求以及受众心理变化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出现的一种将娱乐至上作为人生观念和生活态度的思想潮流和社会现象,它以超越娱乐底线的泛娱乐化倾向为主要形态,将娱乐价值作为首要甚至唯一标准的价值判断。”[1]网络泛娱乐主义以网络平台为传播媒介,披着娱乐虚假的外衣,将严肃的事物赋予娱乐的标签,长此以往将大众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逐渐转化为低俗、媚俗、庸俗的形态。网络空间为泛娱乐主义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传播平台,导致网络泛娱乐主义在社会迅速流行。在网络泛娱乐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网络信息、网络产品逐渐呈现出以感官刺激为主要目的的姿态,不断冲击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人们的主流价值观,最终击溃社会底线、消解社会群体的理想信念。

(二)网络泛娱乐主义的形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网络泛娱乐主义是在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相互耦合的条件下生成的。首先,网络泛娱乐主义的形成离不开资本逐利的驱使。在泛娱乐主义背景下,娱乐不再是仅供人们休闲放松的精神文化产品,反而转化为以资本逐利为导向来刺激受众消费的数字娱乐产品。低俗、庸俗、媚俗的娱乐文化充斥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将能够提升生活质量的具有文化价值的娱乐产品转化成刺激社会成员物欲的数字消费品。其次,网络媒介是助推网络泛娱乐主义形成的传播载体。互联网是一种能够塑造社会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大数据视域下的算法追踪技术,能够精准地掌握受众想要看到的内容与能看到的内容,逐渐将用户禁锢在娱乐“信息茧房”,丧失对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使网络泛娱乐主义思潮趁虚而入。最后,人们的心理变化助推网络泛娱乐主义的形成。不信任感、疏离感导致人们内心急需寻找一个有精神寄托的自我世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络世界麻痹自身,为网络泛娱乐主义提供坚实的“主体力量”。

(三)网络泛娱乐主义的社会影响

网络泛娱乐主义扩张蔓延,严重威胁我国娱乐文化的健康发展,冲击网络空间良好的治安环境,逐渐消解国民的政治认同,对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随着网络娱乐逐渐渗透到大众的视野中,一味迎合受众感官刺激的低俗娱乐文化开始泛滥,民众的精神需求和审美品味在网络泛娱乐主义的世界中日益消沉与歪曲。长此以往,社会将进入到一种“自我麻醉”的文化荒芜境地。其次,一些不良新媒体平台涌入网络市场,制作、传播以恶搞历史英雄人物、崇尚拜金主义、低俗色情故事等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导致网络泛娱乐主义对网络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最后,网络泛娱乐主义将严肃的事物娱乐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产生巨大阻碍。网络泛娱乐主义过分夸大娱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因此,它抑制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巩固,对社会稳定、政治导向都产生一定程度的威胁。

二、网络泛娱乐主义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

娱乐在当今社会已然成为我们精神生活领域不可或缺的需求。在网络技术与资本逐利的推波助澜下,网络泛娱乐主义逐渐将触手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严重侵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娱乐至上,消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2]网络泛娱乐主义是一种呈现出碎片化、去中心化特征的潮流思想,将“娱乐至上”作为它最终的价值追求,力图助推一切公众话语沦为娱乐的附庸,逐渐消解大学生群体的主流意识形态。新媒体时代,不少网络媒体蓄意散播虚假新闻,或丑化历史英雄人物。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与主流意识形态正处于“稚嫩”阶段,在网络泛娱乐主义面前很难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英国文化研究学者查理·戴尔指出,娱乐的核心要旨是“乌托邦主义”,“娱乐提供的形象是可以逃避进去的‘更好之物’或者我们深切希望而日常生活无法提供之物。”[3]在“娱乐狂欢”的幻境中,部分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被削弱,在不知不觉中走上背离主流意识形态的“不归路”,逐渐丧失主体意志,异化为娱乐的“工具”。

(二)歪曲事实,助推大学生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历史是沟通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与纽带。近年来,由于网络平台中资本力量的持续介入,网络空间开始出现篡改历史作品、违背历史规律的恶劣现象。网络泛娱乐主义因其理论支撑薄弱、价值取向虚无,导致其容易与其他不良思潮产生契合,主要表现为无故抹黑历史英雄人物、篡改影视作品、歪曲历史事实等,对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网络泛娱乐主义解构宏大叙事,诋毁严肃事实,强调感性而贬低理性。在泛娱乐主义营造的娱乐温床中,历史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相互交织[4]。网络泛娱乐主义侵蚀大学生的历史观与民族感,冲击大学生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因此,深刻把握网络泛娱乐主义带来的精神侵蚀,积极揭露它所混淆的诸多历史事实,并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带来的思想荼毒,对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思想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逃避现实,弱化大学生正向理想信念

正向的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前进方向。泛娱乐主义思潮的核心观点是人们的肉体感官需求大于文化需求、精神需求,形成“我娱乐故我在”的价值准则,使任何网络信息逐渐成为娱乐的附庸品。网络泛娱乐主义中“娱乐至上”的价值理念,深刻影响大学生群体对正向理想信念的认同。不少学生追求简单、粗暴的感官享受,逃避现实世界。面对社会竞争压力,有的大学生选择“躺平”,注重娱乐、逃避现实、贪图享受,这显然与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相背离。“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5]在网络泛娱乐主义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沉浸在网络制造的虚拟娱乐幻境之中,使网络文化逐渐转变成与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相抗衡的异己力量。

三、网络泛娱乐主义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

任何一种社会思潮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客观上反映出社会群体的心理状态和思维转变的根源。娱乐文化与资本的逐利、网络技术的创新等条件相结合,催生出网络泛娱乐主义思潮。它源于娱乐又超越娱乐,使文化发生异化。其产生的原因如下。

(一)资本逐利推动网络泛娱乐主义盛行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资本因素渗透到泛娱乐化领域中。娱乐被视作资本追逐利益的重要工具,能够使人产生快感的同时,也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效益。资本善于掌控意识形态薄弱的大学生群体,渐渐使其转化成拒绝理性思考的接受者。资本逻辑打造的娱乐世界,通过游戏、短视频、微博等对大学生群体的偏好进行精准投喂,并利用“网络流量拜物教”的隐蔽方式将自身藏匿在各种数字符号当中。娱乐的内容与方式都要服从于资本增值的目的,大力鼓吹网络娱乐消费,诱导大学生群体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精神生活”的充实,进而从学生群体中获取更多剩余价值。资本工具理性致使娱乐背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指向[6]因此,资本在网络领域无节制的扩张是网络泛娱乐主义生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网络技术革新造成网络泛娱乐主义泛滥

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为网络泛娱乐主义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互联网技术革新为网络泛娱乐主义的产生与渗透提供了便利,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智能媒介成为网络信息的重要接收者、发布者。互联网成为娱乐产品的主要消费阵地。娱乐信息通过互联网实时更新,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它的及时性与互动性使大学生群体长期活跃在抖音、微博等平台上。当前,在技术革新全球化的背景下,互联网延伸出大数据算法追踪的本领以获取网络用户的喜恶偏好,根据用户点击信息的停留时长与频率推算出网络用户的信息喜好,随后将设定好的娱乐内容进行精准“投喂”。当前部分大学生在网络场域中逐渐丧失了自主选择的能力,导致大学生在接收网络信息的过程中失去思考,沉浸在游戏、短视频的长期麻痹中无法自拔。

(三)心理异化助推网络泛娱乐主义传播

心理异化作为网络泛娱乐领域的一种特殊意识形态存在,实际上就是为了满足主体自身欲望而衍生的一种“愚乐活动”。当严肃的事物通过娱乐的包装形式展现出来,异化心理自然在泛娱乐主义的意识形态领域中活跃开来。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助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客体需求随着主体受众的喜好而变化,创造出迎合主体受众偏好的娱乐内容。当前,大学生群体是心理异化的主体受众。网络媒体根据大学生的口味,设定低俗、肤浅且单向的低质量信息,使学生沉浸在不假思索的快乐中,逐渐退化为受心理异化影响的“单向度的人”。大学生将自身心理需求投入网络泛娱乐主义当中,也就意味着他们逐渐在这个网络幻象中无条件服从、受制于网络媒介。形态各异的娱乐产品和产业就像一个个奶嘴,让人陶醉其中,暂时忘记痛苦和烦恼,获得感官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安慰[7]。人的本质属性归根结是它的社会性,网络泛娱乐主义下的心理异化不仅反映出人与网络娱乐的关系,更是人与整个社会关系的一种真实写照。在泛娱乐主义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沉醉在这个无实物可触摸的虚幻世界中,逐渐混淆现实与虚拟。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异化使得他们在网络泛娱乐主义的幻想中无法自拔,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者。

四、应对网络泛娱乐主义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8]泛娱乐仅能给人们带来直接的感官刺激,不能带领人们走向自由的精神王国。为杜绝网络泛娱乐主义肆意蔓延、渗透进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抵制。

(一)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一方面,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娱乐文化的初衷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凝聚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形成积极正确的审美观。娱乐文化能够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蓄积有效的文化潜力,只有传播产生正向社会效益的内容,才能长存于网络虚拟世界。

另一方面,要遵循市场规律,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经济效益是推动娱乐文化发展并产出财富的有效途径,要在正确把握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推动网络文化的健康传播。网络泛娱乐主义的出现打破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内在平衡,将注意力集中转移到经济效益上。所以,若要正确抵制网络泛娱乐主义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就要正确把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均衡性。要始终牢记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的位置上,增加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网络娱乐文化传播,推动资本朝着有序又不失活力的方向发展,提供符合大学生学习权益的网络娱乐产品。当前,需要在正确把握市场经济正常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开发网络娱乐文化与网络虚拟产品。将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正确价值观念的文化作品呈现在大学生面前,会激发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造力。要在娱乐中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规避娱乐被资本包裹的腐坏现象,科学抵制负能量的网络竞争,为大学生提供具有正向吸引力与竞争力的娱乐文化产品。

(二)加强网络监管,建设清朗的网络空间

一方面,政府要加强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政府要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促进网络媒体传播健康娱乐内容的同时,加强互联网法律法规建设,利用更加严格规范的法律手段遏制不良资本通过网络娱乐对大学生群体的侵染,对恶搞、虚假的信息进行严厉惩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网络泛娱乐主义传播的整治力度。当前泛娱乐主义通过网络丑化英雄人物、曲解红色故事、挑战社会秩序,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校园教育环境。政府部门要对网络泛娱乐主义的传播加强整治力度,积极引导网络媒体勇于承担自身社会责任、履行法律义务、矫正网络风气。网络媒体需要强化自身的职业素质,遵守网络空间正确的运行规范,还学生一个健康有序、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三)提升大学生辨识能力,自觉抵制“泛娱乐”侵袭

一方面,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引导大学生。高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看待网络泛娱乐主义现象。面对多元的社会思潮,大学生需要用扎实的理论基础来武装自身。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社会思潮在无形中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利于大学生从思想基础层面着手,深刻理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促进大学生群体自觉抵御网络泛娱乐主义思潮的侵袭。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抵御网络泛娱乐主义思潮。网络娱乐是一把双刃剑,个人心理的驱使力量是导致其产生行动的直接因素。因此,高校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辨识能力,提升其网络素养。高校要对抵御网络泛娱乐主义开展针对性教育,培养大学生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事物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坚决抵制将严肃、权威的事物娱乐化;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主渠道作用,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理论素养,坚定政治立场;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其自主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自主辨别网络泛娱乐主义的形式和内容,真正做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实现知行合一。

五、结语

网络环境是大学生赖以发展的空间,为大学生创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泛娱乐主义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适当的娱乐消遣可以让人暂时忘记生活与学习带来的竞争与压力,而过度、虚假的娱乐不仅会消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念,还会让其沉迷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社会思潮、歪曲理想信念。因此,需要政府、媒体、个人的多方努力,将深陷网络泛娱乐主义泥潭中的大学生群体解救出来,实现真正的精神世界的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主义娱乐大学生
新写意主义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近光灯主义
大学生之歌
娱乐眼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