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新农人媒介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2024-05-24卫毓博王昕怡
卫毓博,王昕怡
(长春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将乡村振兴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返乡创业”成为响应国家号召、助力乡村发展的重要路径[1]。新农人群体是一类具有良好教育背景、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群体,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他们应该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能够通过媒介技术获取、理解、评价和利用信息,深入了解媒体如何运作,并掌握制作传媒作品的能力。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提升新农人的媒介素养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吉林省新农人媒介素养的发展现状,提出吉林省新农人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以促进新农人群体的发展壮大及其媒介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吉林省新农人媒介素养的发展现状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吉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旨在吸引各类人才在吉林省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活力。在吉林省“吉人回乡”等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吸引下,一批新农人回到家乡创业,成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最具活力的力量。新农人群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他们积极尝试多元化经营,运用现代农业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注重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通过共享资源、技术和市场,提升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帮助农民拓展销售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吉林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提出:“构建数字吉林,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2]。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成为数字吉林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亟待弥补的短板。加速数字农业建设,弥补城乡数字差距,让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带来的红利,将为数字吉林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吉林省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突破口,加速农业信息化进程,推动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道路。吉林省新农人积极促进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利用5G信号、智能农田管理系统、无人化机械设备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成为智慧农业发展的探路者。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但部分农民在信息获取方面存在意识薄弱、敏感低和主动性缺乏等问题。他们往往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缺乏对媒介选择和内容的批判性思考。帮助农民找准定位,让其积极地融入媒介环境,是提升其媒介素养最为重要的环节。
二、吉林新农人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优化新农人政策体系,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范畴
2021年11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提出,要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作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工作。所谓“提升农民数字技能”,主要是指提高农民对新媒体的使用能力。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媒介素养的培育影响新农人产业实践的过程与效果,有助于提高农民对数字媒体的参与能力。
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将新农人政策体系纳入工作范畴,强化政府在新型农业主体培育工作中的责任,确保政策落地生根,为新农人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可以联合相关部门举办新农人农业技能培训和媒介素养培训讲座等活动,提高新农人的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以及运用现代传媒技术的能力;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活动,满足新农人多元化的需求,促进吉林省与其他地区新农人的交流与合作,做到经验分享、互通有无,共同推动农业发展。
(二)与产业进行联动,构建新农人素养培训体系
2019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 512户,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76户,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54户。吉林省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培育产业化联合体。新农人为乡村带来了创新的思维模式、前沿的观念以及高效的方法,助推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合作农业、农村物流和农村电商等新型业态的崛起。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农人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技能,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智能化的步伐,也推动了农业的绿色转型。
电商平台和互联网企业提供网络营销培训,旨在增强新农人的网络传播能力和媒介素养。这些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并运用自媒体、短视频、直播等网络工具,提升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同时,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增加市场份额,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此外,通过与产业的紧密合作,新农人接受的培训更加贴合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需求,使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得到针对性的提升,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
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新农人,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制定差异化培训方案,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使新农人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中不断学习和提升。要构建全面、科学、实效性强的新农人媒介素养教育体系,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贡献力量。
(三)强化新农人工作落实,组织开展有关行动计划
在信息化、数字化的背景下,农村地区的信息传播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新媒体,如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以及数字报刊杂志。自媒体、微信和微博等社交网络将成为新一代农民进行人际传播的主要渠道[3]。新农人要紧跟时代潮流,善于运用各类媒介工具来传播农业知识、推广农产品,提高农业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新农人还可以借助电商平台,将农产品推向全国,助力农民增收。在这个过程中,新农人不仅拓宽了自身的视野,也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新农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组织开展有关行动计划,可以提升新农人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发展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新农人应加强对各类媒介工具的运用,通过创意内容、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吸引更多受众关注农业、了解农业。他们熟悉社交媒体、直播、短视频等传播方式,能够将这些手段灵活地运用于农业知识的传播和农产品的推广。这使得农业信息的传播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也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在吉林珲春板石镇孟岭村,果农通过与电商的合作,利用网络平台将苹果和其他当地农产品销售到更广泛的市场,实现了销售渠道的现代化,保障了农户的收入稳定,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强化新农人工作落实,组织开展有关行动计划,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新农人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力量,在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时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意识,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传播形式、内容和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发挥新农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创新创业,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四)培养复合型农业人才,提升新农人媒介素养水平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和根本使命,也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4]。涉农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高度重视“培养何种人才、如何培养人才以及为谁培养人才”这一核心问题。我们应坚定立场,坚持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价值目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努力培养更多怀有深厚“三农”情怀、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能够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农业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应调整农业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增设媒介素养相关课程,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在线教学、虚拟现实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媒介素养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更大进步。
任何科学研究从探索到应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研发者必须注重技术转化,积极关心社会需求。将知识生产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是摆在教研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吉林省科协广泛联合全省各级科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协、省农技协及其会员单位,紧密围绕区域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等需求,精准匹配农业科技专家团队,积极开展科技小院的创建活动。科技小院建设工作分别被写入2021年和2023年的省委“一号文件”中。
在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县实验站内的科技小院,积极推动农业最新科研成果的及时转化,实现了农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农民的实际收成。初步统计,科技小院先后有10位博士、45位硕士进驻,为梨树县21个乡镇培养了种粮能手近5 000人次,并培训出一百余名先进的技术农民。
高校在产学研一体化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新农人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农业技能和生产水平。同时,高校农业科研团队将创新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使新农人可以从中受益。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新农人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
三、结语
在媒介生态不断演进的今天,增强新农人的媒体素养成为推进农业升级和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本文以吉林省新农人媒介素养为研究对象,探索新农人群体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新农人媒介素养的培养需要政府、企业及高校三方联动、通力合作。政府负责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确保培训计划得到有效实施;企业通过产业联动,协同构建培训体系,为新农人提供实用的技能培训;高校专注于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农业人才,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为新农人媒介素养的提升提供智力支持。三方联动的合作模式不仅加速了新农人媒介素养的提升,也推动了新农人群体在现代农业中的全面发展。在未来,各级政府宜继续关注新农人媒介素养的提升问题,不断完善和优化相关策略,持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农人,进而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