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念好“三字诀” 走好转型路
——关于融媒时代地市党报记者能力提升的思考

2024-05-24胥爱珍

中国地市报人 2024年3期
关键词:三字诀村官党报

胥爱珍

当前,媒体融合不断深入,多元化的媒体形态、传播速度的提升、传播互动的增强,以及受众群体的扩大,对新闻记者的各方面能力都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处于基层的地市党报这一传统媒体记者群体,肩负着“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使命,在适应融媒体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中,尤其面临多方面的本领恐慌和能力挑战,急需快速转型。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融媒时代地市党报记者能力提升的方法和路径进行探讨。

一、融媒时代地市党报记者面临的三大困境

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推进,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在朝着“四全媒体”发展的过程中,不少地市党报记者由于长期从事传统媒体工作,以及所处的地市级平台所限,面临多方面的现实困境。

(一)本领恐慌

融媒时代,信息瞬息万变,新闻如潮,一个接着一个,记者掌握的知识“折旧”也越来越快,身处一线的地市级传统媒体记者会发现,自己掌握的采访技能、储备的业务知识,“保质期”大大缩短,在新闻采访实践中,经常发现自己的压力变大,对工作能力产生怀疑。新媒体的快速传播特点与即时互动特性,要求记者具备快速反应和即时的采访能力,能够在事件发生时迅速到达现场,捕捉关键信息并与受众进行互动。同时,融媒时代对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必须具备深入挖掘事实真相的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对事件进行全面报道。这些新的能力要求,也是传统媒体记者需要补齐的短板。

(二)经验盲区

融媒时代,媒体形态包括传统媒体、社交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记者需要具备跨媒体采访的能力,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的媒体平台和传播方式。融媒体受众的群体也不断多元化,不同年龄、职业、兴趣的受众对新闻报道的需求也不同。记者需要具备针对不同受众需求的采访能力,能够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报道。这些新形势,是不少传统媒体记者之前没有遇到过的,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

二、地市党报记者要念好“三字诀”不断提升能力

融媒时代的记者需要具备综合的新闻采编业务能力,在这些能力中,最重要的就是采访能力。提升采访能力,要念好“备”“深”“细”三字诀。

(一)“备”字诀,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要对采访主题的背景了解清楚,采访工具准备齐全,做到成竹在胸

做好深入采访的“备”,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入手。

横向“备”。就是了解与采访对象、采访事件相关的尽可能多的信息。比如,笔者采访过一篇关于乐陵市花园城市建设的新闻,采访前,先上网查了国内其他地方有关的理念,又查阅了山东省内、德州市内与这一理念相关的政策要求,进行横向的对比,发现乐陵这个理念比较先进,去采访前就做到了心中有数。采访之后,笔者又找来《公园城市》这本书系统学习了一遍,对采访获得的信息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撰写稿件时就更有深度和厚度。这次采访的稿件是《钟灵毓秀 花园之城别样美》,融媒体传播后,反响不错。横向对比,简单来说就是心里想着题目,眼睛向外看,从更宏大的视角去看采访的题目,这样采访出来的稿子就更厚实。

纵向“备”。就是对采访对象、采访事件的“前世今生”进行了解,对采访主题的后期发布传播提前计划,做好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各种素材的整体规划采集,在采访时,运用多媒体手段采访,多侧面、多角度反映采访主题,做到融媒体传播“有备无患”。

(二)“深”字诀,就是“莫学蜻蜓点水过,要做秤砣水下沉”,采访切忌浮在水面上,要尽量全面、深入,下笔时才能游刃有余

做好深入采访的“深”,要先回答好三个问题,那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样的思考逻辑,是一种思维习惯,也是融媒体记者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

要想把一个题目采访深入,很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采访的这个题目是什么,这关系到文章的魂。比如笔者采访一个关于山东“辣”的题目。在深入采访时,就先自问,辣是什么?山东各地什么“辣”?本地是怎么做好“辣文章”的?这三个基本的问题,让记者打开思路,从历史的纵深和现实的落地上,做好结合文章。在本地采访时,针对各地的不同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一步步深入下去,就像扒洋葱一样把这个“辣”的亮点扒了出来。再结合采访之前的广度思考,文章鲜活又不失厚重,在山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山东宣传》新媒体公众号上发布后,效果很好。

不少资深记者都认同一个观点:“千斤采访四两写”,实践中确实如此。一篇稿子是不是接地气、是不是有深度,和记者的采访是否深入有直接的关系,我们都有一个感受,不到现场、没有深入采访的稿子,即便你占有的材料再多再全,写出来也难免有“材料味”。正所谓“涉深水者得蛟龙”,深入采访时,我们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怎么办,只有“采访深又细”,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三)“细”字诀,就是采访时要深入挖掘,把握细节,讲好故事,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现代人生活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记者的采访时间也总是比较紧张。很多情况下,面对同一个采访题目,还有多家媒体同时采访,这就容易给采访对象形成无形的压力,回答记者的问题也经常泛泛而谈,空话套话官话连篇,缺少细节和故事,以这种采访形式获得信息写出来的稿子,无疑会又大又空、粗线条。

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记者必须时刻绷紧“细”这根弦,采访的时候,听到采访对象提到一个细节的内容,马上抓住接着问,问得越细越好。笔者就曾采访过一篇关于大学生村官的稿子,当时,笔者对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不是很熟悉,为了采访得深入细致一些,就用了一个办法,上网查了很多关于大学生村官的政策、新闻报道等相关内容,自己设计了一个关于大学生村官的调查问卷,问卷问题很详细,姓名、年龄、家庭背景、工作心得、人生规划等等都涵盖其中。在去现场采访前,就打印出一批问卷,委托大学生村官所在地宣传部门的同事帮忙发了下去,过了几天又收了回来,因为问卷设计得比较详细,发的范围也比较广,通过问卷上的答案,笔者在采访前就全面了解到大学生村官的普遍性心理,以及一些个性需求。系统整理完调查问卷后,笔者才又带着问题,到了大学生村官人员比较多的县市区和乡镇,与村里的大学生村官面对面交流,一对一采访,后来,稿子里讲出来好几个细节故事,得到很多人好评,融媒体传播效果反响也不错,笔者也因此和好几个大学生村官成了朋友。

三、启示与思考:“变”与“不变”

新闻记者作为一种职业,无论何种转型都要适应行业发展,因此,融媒时代地市党报记者能力提升,必须把握好三个“变”与“不变”。

(一)变的是传播手段,不变的是价值导向

融媒体记者从传统的纸质媒体工作方式,变为适应数字化、网络化的工作方式,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内容的采集、编辑和发布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和受众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策划和制作。职业身份从单一的文本、图片或视频的采写和发布者,变为多媒体内容的策划、生产和发布者。但作为记者必须坚持的真实、客观、公正的价值观不变,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不变,融媒体记者也必须做到在新闻报道中弘扬正能量,不炒作、不造假、不侵犯隐私,始终保持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二)变的是传播阵地,不变的是社会责任

融媒时代,地市党报记者从单纯依靠报纸这一平台传播信息,变为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跨平台传播。融媒体记者需要熟悉各种新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的特点和传播规律,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平台进行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扩大媒体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但作为社会公众舆论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市党报记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的职责不变,融媒体记者也应该具备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公共利益,时刻关注公众的需求和利益,并通过报道监督社会,促进社会进步。

(三)变的是传播受众,不变的是用户思维

传统媒体时代,及时捕捉新闻线索,挖掘独家新闻向社会传播是记者的重要职责,融媒时代,受众群体变化,记者从传统的信息传播者变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互动性服务的媒体服务者。融媒体记者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兴趣,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并通过互动的方式与用户进行交流和反馈,提高用户满意度。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融媒时代,记者面对的受众都是信息的获取者、服务的获得者,因此,即便受众范围发生变化,为用户服务的思维始终不变。

结语:

融媒时代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地市党报记者要加快转型,不断探索新的报道方式和传播手段,适应形势发展和需要,必须具备过硬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闻的策、采、编、发水平才能不断提升,才能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新闻工作者。

猜你喜欢

三字诀村官党报
唱村官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念好“三字诀” 党建引领促发展
阜宁紧扣“三字诀”确保入额遴选公平公正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看、摇、品选酱油“三字诀”
高考作文拼赢立意“三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