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在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2024-05-24鹤山市沙坪街道第一小学任惠芬

师道(教研) 2024年3期
关键词:诗句古诗古诗词

文/鹤山市沙坪街道第一小学 任惠芬

2022 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文化自信”,何谓“文化自信”,它指的是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我认为应该从古诗词教学着手,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结晶,小学阶段的古诗词,都是名篇佳作,都值得我们学习与欣赏。下面我结合近年的古诗词教学,谈谈我的做法。

一、多种方法,理解古诗内涵,感受古诗魅力

在教学中,我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古诗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的魅力。

1.借助课外资料。在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中,我紧扣本单元要素进行教学,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我在教学《示儿》这首古诗时,为了更好地理解古诗,体现诗人表达的感情,我紧扣单元的语文要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教学。我提前布置学生绘制诗人陆游的思维导图,查找《示儿》的写作背景,了解宋朝的相关历史。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关注题目,借助绘制的思维导图,交流了诗人和古诗的写作背景,之后,我放手让学生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古诗的内容。紧接着,我引入了陆游的另外一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进一步让学生感受靖康之变后北宋遗民的苦难生活,此时此刻,学生与诗人感同身受——但悲不见九州同。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怀至死不渝。陆游的爱国之情抨击着学生的心,我抓住时机,让学生交流爱国诗人及其相关诗句,在交流过程中,我们都惊叹古人的睿智:短短的几个字,简练的一句诗,就能把他们的爱国情怀表露无遗。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因为有这些爱国的诗人文化和精神的指引,才造就了中国不屈的脊梁。

2.抓关键词展开想象。有些古诗,我们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就能理解其意思,从而知道隐含的意义。例如,教学《石灰吟》,我引导学生抓住“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展开想象,想象石灰经受了锤子的不停敲打,经受了烈火的熊熊燃烧,是多么痛苦啊!但是,从“若等闲”中却体现出它从容不迫的姿态,为的是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学到这里,我再简单介绍诗人于谦的生平和诗人的一些小故事,学生便明白诗人是通过石灰表达他不向恶势力妥协、屈服的精神。古代诗人经常把物的特点,如马的轻捷矫健、竹石的坚劲等与自我形象融合一起,表达自己的高尚情操和远大志向。这些托物言志诗时刻激励着学生以及后人要做一个高风亮节、目标远大的人!

二、重视朗读,感受诗词之美,热爱传统文化

“三分诗七分读”,诵读是学习、品味中华经典古诗词的重要手段。在古诗词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指导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品味古诗词的语言之美、领悟意境之美、感受诗人人格之魅力。

1.品语言之美。古诗词的语言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朗读形式,充分感受古诗词的独特之处。在教学时,我会进行适当的范读,把握好情感和节奏,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尝试划分节奏,然后模仿我的语气和节奏进行自由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等,以此感受古诗之美。而有些古诗,我们要抓住关键词语,读出诗词不同的韵味。如《迢迢牵牛星》,朗读要读好叠词与双声词,“迢迢”读得慢一些、长一些,体现出路途很遥远;“皎皎”读得稍高、稍短,表现出织女星洁白明亮的样子……这些词语展示了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和音乐美,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既积累了古诗,又感受到古诗无穷的魅力,深深地爱上了古诗。

2.悟意境之美。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有的苍凉凄婉……因此,要求我们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深入地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如古诗《十五夜望月》诗人用富于想象的诗句,给我们描写了月亮上广寒宫里的景色,把我们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中,因此,我们在朗读时,“冷露无声湿桂花”要读得轻柔一些,读出其中的静寂、幽美之意,“人尽望”可以适当加重语气,“不知秋思落谁家”要读得悠远、绵长一些,特别是“落”要体现出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又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人描绘了乡村夏夜幽美静谧的气氛表达出诗人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与喜悦。因此,朗读时,我让学生联系作者当时的心境,读出诗人因“惊鹊”而喜,因“稻花香”而喜;因忽见“旧时茅店”而喜。读着读着,学生不自觉地为古诗词而着迷,为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而感到自豪。

3.感人格之魅力。通过朗读,学生不仅能把握古诗的风格内涵,而且能从中感受到诗人的人格魅力。诗人通过诗词传达出的精神品格,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不仅提升其文化道德修养,而且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如《浣溪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贬官黄州期间所作的一首诗。虽然上阙写的暮春景色,特别是雨声和杜鹃的叫声,符合作者遭受打击,无法实现自己抱负的心境,容易勾起人的愁绪,但下阙的“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已把整首词的调子转为昂扬,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我在教这首词时,结合这首词的背景,让学生反复诵读这个关键句,在诵读中,让学生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精神。接着,我鼓励学生继续诵读苏轼的其他作品。当读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能感受苏轼对命运的思考;读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能体会苏轼对自然的喜爱之情。通过不同古诗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苏轼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使我们与之产生共鸣,并学习诗人乐观旷达的精神,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动力。

三、加强运用,继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学生虽能感受诗词之美,但还不能立即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运用,把这些优秀文化变成自己语言的一部分,并在日常生活中脱口而出,就像说桌子、椅子一样自然。

1.创设合适的情景,让学生填写积累。如教完《长歌行》后,我创设以下情景:我们班上的小明迷恋上网打游戏,常常因此完不成作业,爸爸发现后,他用《长歌行》中一句诗教育了孩子,孩子能明白爸爸的意思,是什么诗句呢?学生抢着回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接着问:“你还想到哪些诗句来劝诫他呢?”有的学生回答: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有的学生会说: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举一反三,我们在运用的过程中进行复习,积累,归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炼简洁,感受古诗词给我们带来的无限乐趣。

2.开展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兴趣盎然。对于学生来说,语文实践活动是他们最喜欢的。用他们喜欢的形式进行学习,学习的效果是特别明显。在六年级最后一个单元学习时,我利用了送赠言活动,与同学们重温了小学阶段所有的古诗词。同学们写赠言时,我建议他们用上名诗名句。为此,我给了他们一个星期进行准备,学生们每天在古诗文中徜徉,搜集、交流、积累、运用,忙得不亦乐乎!在送赠言活动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些诗句随手拈来,让我们的离别更具形式,更有诗意。通过活动,激发了我们对古诗词的兴趣,中国的文化精粹在不知不觉中植根于学生的心中。

3.恰如其分的引导,让精彩流于笔尖。我认为,要将古诗词传承下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把诗句运用到习作中去。习作离不开我们的生活,它是我们生活的一种体现,因此,老师要恰当地进行引导。如指导写与母校依依惜别之情时,老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对母校的回忆中,如迎着春雨走进学校,可引导学生想到杜甫的《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如校园落叶纷飞,萧瑟凋零,可引导学生哀叹“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又如校园的美丽春景,可引导学生想起“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通过老师恰当的引导,学生会形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在习作中会更重视古诗词的运用,会更重视名言名句的运用,会更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而增强了每一个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信心。

总之,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经典和精髓,有现代汉语无法比拟的美感以及厚重的教学价值。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以及科学的策略,带领学生在古诗词中畅游,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诗句古诗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