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培养科学思维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

2024-05-24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郭少玲

师道(教研) 2024年3期
关键词:浓硫酸微观盐酸

文/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 郭少玲

一、问题的提出

鉴于中考升学压力,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传统的重视传授知识、题海战术,忽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没有重视和贯彻好“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理念。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常见的酸(第一课时)”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人教版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中第二部分的内容。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把教材的内容稍作调整,先学习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接着学习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再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2.学情分析。对于酸,学生已有零散的认识,如食醋中有醋酸、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稀盐酸、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等;知道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关系,酸的宏观和微观组成、命名特点、酸与指示剂的作用等,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学目标。(1)通过对盐酸和硫酸的存在、组成、性质、用途、保存等的学习,形成学习“一类物质”(酸碱盐)的思路与方法,建立科学认识元素化合物的视角和基于实验进行证据推理的科学思维。(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盐酸和硫酸的性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通过实验、微观动画视频,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浓盐酸挥发、浓硫酸吸水的过程,培养学生“对宏观现象,进行微观分析”科学思维。

三、教学过程

1.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入酸及明确认识酸的视角。教师进行石蕊溶液喷向无色酸液的演示实验,要求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进行解释,从而引出酸。学生通过回顾认识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视角,迁移类比,明确认识酸的视角。

2.宏微结合,强化“对宏观现象,进行微观分析”科学思维。根据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要求学生说出酸的存在,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描述盐酸(HCl)和硫酸(H2SO4)的组成,并分析其差异性。教师演示打开一瓶浓盐酸和一瓶浓硫酸的实验,要求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猜想白雾是什么,接着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从微粒的角度解释“白雾的形成过程”,接着教师播放浓盐酸挥发的微观动画。

3.基于阅读归纳、比较分析,培养归纳概括、分析综合等科学思维。学生阅读课本第52 页,找出盐酸和硫酸的用途,并分析其异同。要求学生根据盐酸和硫酸都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浓硫酸有吸水性,预测它们的性质,说出用途和性质之间的关系。教师演示浓硫酸吸水性的实验,要求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并从微粒的角度进行解释。

4.练习提升,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其保存方法”的科学思维。设计意图:结合实例体会化学品的保存,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其保存方法”的科学思维。

5.基于实验,培养证据推理的科学思维。教师演示浓硫酸具有腐蚀性的实验,要求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教师讲解产生现象的原因,要求学生判断浓硫酸的腐蚀性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并说出理由。教师演示正确和错误稀释浓硫酸的实验,要求学生知道并能说出正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四、教学反思

1.实验探究,培养证据推理的思维。本节课设计了多个实验探究,如:探究“白雾”是盐酸小液滴、探究浓硫酸稀释的方法等。

2.宏微结合,培养认识物质的思维。本节课用“氯化氢分子模型”和“水分子模型”解释浓盐酸挥发的现象,以微观动画形式呈现,有利于学生构建和理解“瓶口有白雾”的微观过程。用“水分子模型”解释浓硫酸吸水的现象,以微观动画形式呈现,有利于学生构建和理解“烧杯内壁水雾较快消失”的微观过程。

3.对比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本节课从类别、组成、性质、用途、保存方法等视角认识盐酸和硫酸,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形成学习“一类物质”的视角。

4.问答设计,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本节课涉及的知识,不是教师直接告知学生,而是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化学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判断后回答问题,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学习的能力。

猜你喜欢

浓硫酸微观盐酸
盐酸泄漏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硫酸”的六种考查方式赏析
一问一答话硫酸
合成盐酸芬戈莫德的工艺改进
盐酸安非他酮和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微观的山水
“铜和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与组合
微观中国
微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