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大单元融合育人的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希望教育的79 年探索与实践

2024-05-24广州市八一希望学校陈杰伟劳浩勋刘铭茵王丽媛

师道(教研) 2024年3期
关键词:跨学科育人理念

文/广州市八一希望学校 陈杰伟 劳浩勋 刘铭茵 王丽媛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研修学院 蒋友梅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先烈的遗志、中国梦等为新时代教育提供了深刻内涵和有力支撑。作为新的教育理念之一,“希望教育”逐渐被教育界所关注和认可。下面从“希望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出发,重点探讨“希望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法。

二、“希望教育”思想

(一)“希望教育”的提出背景

中国的教育体系近年来一直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中摸索,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模式。“希望教育”思想的提出源于对目前我国教育现状的深刻思考和对下一代未来的殷切期望。我国面对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局面,加之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转变,已经从千禧年变革目标中提出的“健康体魄、出色学业、高素质、高才能”迈进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时代。“希望教育”思想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它就是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青少年的主力军作用,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二)“希望教育”的理论依据

1.希望教育。博尔洛夫在《教育人类学》中指出,“明天性”的特征在儿童身上更加显著,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自己的潜力。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现在,也应该期待未来,因此,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充满希望的环境,以激励他们积极地学习,并且拥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2.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由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APA)前主席马丁·赛里格曼于20 世纪末创立。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的各种心理问题,更要研究人自身所具有的种种积极品质;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

3.多元智能理论。1983 年,加德纳首次将多元智能概念引入,随着他的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它不断拓宽了人类的思维范围,将人类的智慧视作可用来解决复杂的挑战和制作复杂的物件的能力。在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上,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要足够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表现,并抓住其优势所在,在关注多方面智能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再促进其个性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进步。

4.深度学习理论。深度学习理论关注学生如何通过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和反思等方式,实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应用。深度学习被认为能够帮助我们在不断学习的情况下,更好地理解知识,并且能够提高我们的元认知能力。这一理论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科间的联系,提倡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方式,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与整合。

(三)“希望教育”的理论内涵

1.办学理念:红色传承,金色希望。我校基于对“希望教育”办学思想的深刻理解,提炼出办学理念,即“红色传承,金色希望”。“红”(红色)代表着中国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代表红色基因,革命先辈的精神,“金”(金色)代表着总会发光的金子,象征着学生的无限潜能。

2.育人理念:人人满希望。正确适合的育人理念是学校教育学子的风向标,是学校达到育人目标、完成教育任务的精神指导。学校立志践行“人人满希望”的育人理念,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潜能,相信每个孩子每天都在进步;师生之间充满爱的期待,对健康成长充满期待。

3.育人目标:充满希望的小主人。学校以“希望教育”思想为引领,着重培养学生爱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学业的追求,创新的精神。让学生在温暖、期待、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逐渐将学生培养成“充满希望的小主人”。

4.管理理念——凝聚知行。通过人文关怀和制度管理相结合,即团结教职工,凝聚每份力,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努力挖掘每一份力量、每一个支撑、每一种支持和力量,凝聚师生的潜在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每一位师生“成长满希望”。

5.德育理念——培根铸魂。“根”指的是坚定中国的根本信念,“魂”指的是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根源。在学校的道德建设中,我们应该把社会主义的先进思想、革命的精神、中华的优良传统、国家的安危、生活的平安和身体的健康作为重点,结合红色的精神,让学生们拥抱未来,拥抱挑战,做一个具备责任感的未来之子。

6.教学理念——启智增慧。学校强调学生的重要性,重视他们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通过智慧的教育方式,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必备品质和关键技能,努力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让他们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时代新人。

7.校训:活泼守纪,勤奋朴实。校训“活泼守纪,勤奋朴实”。即凝聚来自学校的、社会的、家庭的、教师的每一分力量,让孩子在磨砺中练就坚韧的品格、坚强的意旨,成为阳光自信的人。

8.校风:阳光自信,和谐创新。阳光自信,是师生内在的精神风貌。只有自信,才会阳光;有了阳光,会使学生更加自信。和谐创新,则是师生的外在精神风貌。

真相: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樊新荣指出,从基因的角度讲,虽说环境可以影响基因,但由外在环境条件导致的生物性状改变是很难遗传的。因此不穿秋裤只是个体抗寒能力的训练,从整体来说,不会导致基因的改变和遗传。

9.教风:爱生乐教,善研优教。爱生乐教是对每一位教师师风师德的要求。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对待每一个孩子都充满了热情和关怀。善研优教是对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作为教师,不仅仅停留在能教层面,更要善于研究。

10.学风:勤学善思,互学悦纳。“勤学善思”强调了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认真负责地进行学习,同时也应该培养我们的独立性,以便更有效地实现我们的目标。“互学悦纳”是倡导学生在学习时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知识互相交流,经验互相借鉴,达到“1+1>2”的效果。

三、“希望课堂”的设计思路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它强调了跨学科、综合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大单元教学模式倡导学科之间的融合、跨越和交叉。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大单元教学法来实现“希望课堂”的教学目标。根据“希望教育”的理念,我们设计出一种新的“1+n”学习模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学习体验。

(一)“1+n”学习模式的设计思路

结合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编排单元主题,精选单元作业主题。以“1+n”学习模式作为“希望教育”思想引领下的课堂模式。“1+n”学习模式主要是以语文、数学、英语3 学科作为支撑,在三大学科之下包含n 个子任务,这些子任务当中,既包含本学科为中心的子任务,也包括跨学科子任务。

(二)“1+n”学习模式的构成要素

“1+n”学习模式包括“三大教学策略”“三种学习状态”“四项学习活动”和“六个自评指标”。

教师运用的“三大教学策略”:课前渗透、课中训练、课后指导的教学策略。

学生形成的“四种学习状态”:自我决策、自我调控、自我制约和自我激励的学习状态。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的“四项学习活动”:入项活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构建活动(联系旧知,构建知识网络)→应用活动(合作探究,完成跨学科任务)→评价活动(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学生课堂学习的“六个自评指标”:学习目标意识、主动学习意愿、合作探究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评价交流愿望和积极情感体验。

四、“希望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转变教师角色与教学策略

在“希望课堂”中,老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位负责引导和协调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他们的作用不仅仅是“权威”,更是一种改变学习方式的重要力量。借助“1+n”跨学科作业任务,老师要将学科之间的联系展现出来,弱化学科边界,引导学生形成跨学科、综合性的思维方式。同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为每个学生提供更细致实用的指导,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给予不断鼓励,增强信心,激跃欲望,推动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开拓自己的人生道路。

(二)全方位的评价机制

“希望课堂”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面对大单元跨学科作业任务时,还需要对学生的个人素养和社会实践经历进行拓展,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因此,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也需要全方位地考虑,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能力、素质、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评价。

(三)多元化资源开发

“希望课堂”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但它的实现建立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学校、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利用多样化的资源,包括:网上资源、社区服务、社区创新资源、学校的自然生态资源等等。对于网络资源尤其需要高度关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寓教于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猜你喜欢

跨学科育人理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