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界泰斗 一代宗师
——纪念导师刘思职教授一百二十诞辰

2024-05-24顾文霞

关键词:生物化学变性生化

顾文霞,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北京 100083)

刘思职教授1904年3月15日生于福建仙游,1925年留学美国西南大学化学系,1929年获博士学位。1930年到北平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任讲师。刘思职教授从1942年起就职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并长期担任生化科(组、室、系)主任。今年是刘思职教授诞辰120周年,我们曾有幸从师于刘思职教授,深感他对我国生物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贡献,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对我们此后科研教学工作都产生了及其积极的影响。

2004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的纪念刘思职教授诞辰100周年及刘思职教授铜像揭幕仪式上,邹承鲁教授概括了刘思职科学人生中的三件大事。

第一是在上世纪30年代初期,刘思职在北平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工作期间,参与了吴宪研究组变性的科学研究工作,是吴宪“蛋白质变性学说”工作的主要完成人,吴宪和刘思职的“蛋白质变性学说”已为世界生物化学界广泛接受,并早已成为国际上蛋白质变性和蛋白质折叠研究的基础。吴宪教授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第13届国际生理学术会议上,宣读了他的“蛋白质变性学说”,获得了一致的赞许,以后又得到更多实验的支持。奠定这一变性学说的科学实验,主要是由吴宪的助手刘思职等完成的。吴宪和刘思职共同发表的文章(Wu H, Liu SC. Chin J Physiol. 1931, 5(4): 309)曾在1995年再一次以全文形式重新刊登在Advances in Protein Chemistry(Wu H. Studies on Denaturation of Proteins XIII. A Theory of Denaturation. Adv Protein Chem, 1995, 46∶6-26; discussion 1-5),足以说明其在生物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和国际认可度。

他在其主编的《蛋白质的生物化学》一书的“编者的话”中就指出:“生物化学家当以蛋白质的人工合成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他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作为他所领导的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前身)生物化学教研室科研的战略重点。为此,在我国生化界较早地建立了电泳、色谱等先进生化实验技术。可惜的是,他在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他的这一重大课题的科研设想和计划未能付诸实践。

第二件大事是刘思职教授为我国免疫化学研究做出的贡献,他是我国免疫化学研究主要的奠基人。邹承鲁教授曾说:“刘思职教授最主要的工作是他在免疫学方面的研究,坚实的物理化学基础,促成了他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他根据抗原与抗体反应严格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结合反应仍然遵循化学反应的平衡原则。他持续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多年,是国际上免疫化学早期研究的主要工作者之一”。

原中国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王世中,在他纪念吴宪教授百年诞辰的文章中写道:“20至40年代,他(指吴宪)与刘思职等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了数十篇有关免疫化学的论文,其水平之高足能与当时欧美的免化论文相媲美,有的内容还属于当时国际首创。例如吴宪出的关于蛋白质变性机制的学说、变性蛋白质与抗原性的关系等,至今仍为生物科学家们所肯定”。

在30年代以前,免疫反应的研究主要限于微生物学领域,当时对抗体的化学本质及其与抗原的反应机制所知甚少。刘思职教授创造性地用化学定量方法研究抗原抗体的沉淀反应,分析了免疫沉淀物中的抗原抗体比例,并定量回收抗体,纯化抗体。他首次用碱法定量分离卵清蛋白免疫沉淀物中的抗体,回收率达50%,纯度达96%;并证明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遵守化学平衡原则,平衡可因加碱或盐而移动,使抗原抗体反应的研究纳入纯化学定量关系。他还用定量方法证明,动物对第一种注入抗原所产生的抗体量,可因注入第二种抗原而减少;其对于第二种抗原的反应,也比未接受第一种抗原注射者为低;但此两种抗体的总量则比只注射一种抗原者为高。以后他一直继续这一领域的研究,如低级抗体的性质和代谢,激素对抗体代谢的影响,强弱不同抗原在体内的代谢率等,并在国内外杂志上先后发表了40余篇论文。其生前指导研究生发表的最后一篇论文(李刚、杜国光、刘思职. 两种不同蛋白质在兔体内免疫性及代谢率的比较.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4;1:42-47)也是涉及免疫化学领域的。

第三件大事是呕心沥血,独树一帜,为我国早年生物化学教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刘思职教授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五十余年,桃李成行,在我国生理和生物化学界享有崇高的声望。他主编的《生物化学大纲》经卫生部批准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生物化学名词草案》在生化学界几乎人手一册。对我国生物化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解放前,我国生化教学全部使用外文教材,不仅没有一本自己编著的生物化学教科书,即使一套完整的生物化学中文名词也付诸阙如。有鉴于此,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刘思职教授曾组织北京地区部分生物化学学者在北海公园商议,准备编撰中文版生物化学名词。但遭到当时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主任、原燕京大学外籍教授W.H.阿道夫(Adolph)的反对,他借口脱离协和医学院的中心工作而加以否定。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才有可能和几位同道一起,于1950年初开始编译生物化学有关名词,完成了一部比较系统的《生物化学名词草案》。该草案不久为全国所采用,统一了全国的生物化学名词,并给以后的生物化学教科书的编写出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54年他主编了《生物化学大纲》,这是我国第一部自编的中文生物化学教科书,全书70万字,内容丰富,取材新颖,条理分明,逻辑性强。该书一改过去科技教科书完全照搬外国教材的惯例,使它具有我国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绪论中介绍了我国古代在酿酒发酵、营养及脏器治疗等方面的成就;颂扬了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吴宪在临床化学、蛋白质化学,特别是蛋白质变性学说及免疫化学方面的卓越贡献。在营养学等章节中,结合我国的国情,修正了我国成人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需要量;按照我国的膳食习惯,列出我国人民日常食用的几种混合蛋白质的生理价值。1964年修订重版时书名改为《生物化学》。经卫生部推荐,作为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科书,一直沿用到1978年,为培养我国生化科技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50年代初,他还曾编写了《生物化学讲义》。该书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文笔流畅,深受医药卫生界欢迎,为建国初期普及生物化学基础知识起了重要作用。

刘思职教授热爱教学工作。他讲课效果之佳,有口皆碑。他很欣赏“厨者王小余传”中所说的一句说:“一肴上,则吾之心腹肾肠亦与俱上。”这与他讲课时的心情同出一辙。他在讲台上总是意气风发,严肃认真,语言精练,逻辑性强,条理清楚,注重启发。他备课的一条准则是什么内容可以删去不讲。例如,他战略性地总结物质代谢的一付对联为“生者化,化又生,生化即化生”;“新则陈,陈乃谢,新陈恒代谢”;横批是“动态平衡”。他的课不仅能大大激励学生对生化学科的兴趣,而且使人感到是一种美的享受。他热爱教学的思想以及他在教学上的风格,对中国生化界和教育界有一定的影响。经他直接培养过的学生中,不少人成为我国生物科学界的著名学者,为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刘思职教授一生勤奋好学,孜孜不倦。1956年,他经体检后,确信自己的健康情况良好,就与一位朋友相约:此身愿死实验室,决不悠闲当“寓公”。他的一生实现了他的诺言,即使在艰难坎坷的岁月里,他也从没有停止过工作。一进实验室,翻开文献书籍,就把什么不愉快都置诸脑后,孜孜钻研学问。在他年逾七旬以后,仍不顾手足偏瘫,扶杖去实验室。最后病卧床褥,仍在床边指导他的助手和研究生,一谈及科研实验,他马上精神倍增,忘了重病在身。甚至在他弥留之际,仍提出想回教研室看看。

刘思职教授治学严谨。他在实验中一丝不苟,未经反复验证核实的数据从不轻率发表。他还谆谆教诲晚辈,文章的结论只能来自实验,推论应当极其慎重,恰如其分;综述性文章必须有自己的学术见解,最好要有自己的研究工作。刘教授尽管在性格上刚愎自用,但在学术上则坚持实事求是。例如,他在1965年生理科学进展第2期上,曾就别人对他的批评意见作了恰如其分的自我批评:“综上所述,可见本人在生理科学进展第5卷第1期所作的关于‘同时注射两种抗原对于抗体生成的影响’的结论,前一半是有实验事实根据的,而不是与事实颇有出入;后一半则确有片面的缺点。”这是对学术批评多么虚怀若谷的态度。

刘思职教授热爱学生,在学术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又亲切关怀。当研究生因病住院时,他送去鲜花慰问,当他的助手在教学上取得成绩时,他又直言不讳告诫他们,切不可沾沾自喜,要精益求精。他曾意味深长地说,写书得来的稿费应当用到书中去,引导他们热爱读书。晚年,他在长期卧病不起时,将他的科研笔记和讲课、备课手稿分送给他的学生,介绍他的科研实验经验,以及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这里面凝聚着他对晚辈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刘思职教授十分热爱祖国,热爱生物化学事业。在1949年解放前夕,刘思职完全可以离开中国到海外去。他曾说:“北京解放前夕,为了动员我走,他们送来了飞机票。但我深信我的事业在祖国,使生物化学这门学科根植中华、根深叶茂是我的宿愿,我愿为此竭尽全力。我毅然留了下来,迎接北京的解放!” 解放后刘思职教授先后任中国生理科学会理事长、《中国生理学杂志》和《科学文摘-生化与营养》主编,为我国生化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刘思职不愧是我国杰出的生物化学家和教育家。刘思职教授的一生是灿烂卓绝的一生,在我国生物化学发展史上书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们将继续弘扬刘思职教授的治学精神,也祝愿我国的生物化学学科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变性生化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征兵“惊艳”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当变性女遇见变性男 一种奇妙的感觉产生了
变性淀粉在酸奶中的应用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