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艺术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2024-05-24王雪梅
文/王雪梅
艺术人才培养不仅关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有效举措。应用型本科院校是艺术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目前,传统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已满足不了当前市场人才需求,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艺术人才培养中存在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深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急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加强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加强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共建,建立切实可行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构建“产、学、研、创”一体教师团队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模糊,课程建设与社会市场脱节。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艺术人才培养中存在培养目标模糊问题,在课程建设中未平衡学术理论和职业专业技能关系,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首先,部分院校艺术专业缺乏清晰培养目标,不能紧紧跟随行业发展变化进行调整。其次,课程设置停留在理论知识传授上,缺乏对学生实际技能培养,与行业实际工作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最后,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学生缺乏必要实践经验和作品,难以在激烈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课程内容存在更新滞后,无法及时反映艺术领域最新发展,使得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无法与时俱进。
实践教学深度不够,落后于市场发展速度。首先,教学内容过于陈旧,缺乏与行业最新技术紧密结合。艺术领域创新和技术应用是核心技能,但部分院校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没有覆盖最新行业技能,使得学生缺乏对真实工作环境适应力。其次,实践教学时间和资源分配不足。目前,部分院校学生获得实践经验有限。尽管理论学习是必要的,但过度倾向理论、缺失实践机会,学生难以充分发展必要技能和创造力。最后,学校与企业合作不够深入,实习和实训项目形式大于内容,没有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艺术和设计行业对人才要求日益提高,由于实践教学深度不够,会造成学生能力无法满足不断升级的行业需求。这一现象不仅影响学生就业质量,也影响着艺术领域整体创新发展。
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育人成果转化效果不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人才培养关键,能确保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有着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培养规划,但目前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育人成果转化效果不佳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人才培养体系缺乏灵活性,无法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需求。课程设置固化,缺乏跨学科整合,无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技能培训。二是评价体系单一,目前部分院校人才培养侧重于理论考核,忽视对学生艺术创作和创新能力评价,不利于激发学生创新创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发展。三是学生实习和就业指导服务不完善,缺乏有效职业规划和实践指导,使得学生不能更好地面对复杂多变职场。部分院校虽然开展创新创业课程,但对学生支持力不足,缺乏激励机制和资源投入,导致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这些问题影响着学生个人能力发展和艺术素养提升。
教师综合素养不足,人才培养质量效果不佳。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教师作为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活动的实施者与组织者,教师综合素养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但目前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教师综合素养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表现在部分教师专业知识更新不及时,缺乏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教师创新意识、实践经验和产业联系不足,使得人才培养内容与行业前沿脱节,无法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艺术实践指导。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不足,难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学术指导和创作启发,不利于学生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视野培养。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学生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职业素养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人才培养创新发展路径
明确培养目标,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建立明确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的第一步。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艺术专业发展需求、艺术人才标准设计清晰的培养目标,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首先,院校需要与行业紧密合作,定期进行市场需求分析,以确保培养目标具有前瞻性。包括最新艺术趋势、技术发展和行业岗位需求、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等,从而修订培养人培养目标。其次,课程体系应注重实践性,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引入项目式学习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院校还应建立与行业企业合作关系,开展实习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真实工作环境,增强学习针对性。可根据社会发展情况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引进新技术、新理念,保证教学内容时效性。最后,院校应建立灵活多样的课程选修体系,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的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视觉艺术专业,除基础色彩学、素描、构图等课程外,还可以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摄影、古典音乐理论、现代音乐制作、艺术与科技、艺术管理、艺术与社会学等选修课程,让学生在视觉艺术专业学习中获得更广泛的知识,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激发艺术创造力。
加强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加强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共建。首先,学校之间应建立联盟合作网络,共享资源、互补优势,进行课程共建、教材共用、师资交流和学生互访等合作,从而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其次,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可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建立实习基地、共同指导学生项目等,确保人才培养内容和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行业标准紧密对接。如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艺术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不仅能增强学生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还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校还应通过组织行业讲座、工作坊、比赛等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到行业专家和前沿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合作模式,如校外教学点、产学研项目、联合实验室等,为艺术教育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外部资源和平台。通过加强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和共建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可以有效提升艺术教育的实践性和市场适应性,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艺术人才。
建立切实可行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在建立切实可行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设计和实施包含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学习成果。首先,除传统考试和作品评审外,需引入基于项目评估、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和持续性评估等多元化评价方法。多元化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和维度评价学生知识掌握、技能应用、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等。其次,建立与行业标准和职业能力相对接的评价指标,确保评价内容实践性和职业导向性,使学生能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院校还应提供反馈和辅导机制,将评价结果转化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识别自己优势和不足,制定发展计划。最后,应用型本科院校需定期修订和更新评价机制,以适应人才培养目标变化和行业需求发展,保证评价有效性。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不仅可以更准确地评价学生学习成果,也能够促进人才培养内容持续创新,提高艺术人才培养效果。
构建“产、学、研、创”一体化教师团队。在构建“产、学、研、创”一体化教师团队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需引进具有行业经验的专业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包括艺术产业从业者、研究人员和创意人才,以此来提升团队实践经验。也可鼓励现有教师深入产业进行实践,如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访问学者计划、企业实习等方式,增强教师行业洞察力。建立教师发展支持系统,提供职业发展规划、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等服务,鼓励教师持续学习和成长。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推动跨学科和多领域教师合作,鼓励教师之间知识共享和项目合作,促进知识融合。另外,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应激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如设立研究基金、展览平台等,支持教师进行艺术实践,提升教师创作水平。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构建一个结合产业需求、学术研究和创新创造的综合型教师团队,为艺术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研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