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郫都区:创新建立川菜产业“五位协同”模式
2024-05-24
中国川菜产业城是全国首个以地方菜系命名的产业功能区,主要发展复合调味品和休闲食品两大主导产业,聚力建设“中国川菜产业高地,世界川菜文化中心”。为助推中国川菜产业城发展壮大,近年来,成都市郫都区人社局牢牢把握高质量人力资源协同对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保障作用,深刻认识产业发展对带动就业促进增收的重要影响,联合川菜产业城管委会等相关部门,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创新建立川菜产业“机制协同—平台协同—用工协同—校企协同—技能协同”“五位协同”模式,带动当地群众近2 万人进入川菜行业就业,有效推动当地居民就业增收,增强老百姓获得感。
机制协同 形成工作合力
发挥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作用,成立以人社部门牵头、川菜产业城管委会等部门协作的工作专班,落实重大问题定期会商、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络、用工调度、共享用工、岗位动态监测五项措施,形成推动工作狠抓落实的强大合力。充分运用人社服务专员工作经验,抽调120 名业务骨干组建走访服务企业工作组,与区内530 家重点企业“一对一”结对,覆盖川菜产业城50 家重点企业。
平台协同 筑牢服务根基
建立供需清单。积极打造“零工在线”调查平台,建立“劳动力就业需求清单”;推广“郫都校企慧”网络平台,完善产业城岗位动态收集机制,形成“企业岗位需求清单”。搭建服务载体。加快建设并在园区率先推广“宜业成都—职在郫都”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建强产业城人力资源共享服务站,服务范围覆盖从川菜产业城50 家重点企业延展至园区中小微企业,累计发布人力资源需求信息1 万余条。创建“零工驿站”。结合园区企业用工实际,以及当地、合作区域群众求职需求,探索建立全区首个“零工驿站”,推动季节性用工和共享用工。
用工协同 推动跨区协作
坚持每月举办川菜产业园“双十二”线下招聘会,积极打造川菜特色人力资源市场,推动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近三年,累计为园区招募人员2000 人次以上。主动对接重庆市江津区、雅安市汉源县等地,共建5 个跨区域人力资源协作区,强化信息联通共享,大力推进劳动力定点定向输送,解决岗位需求2000 人次以上。每年于春季组织园区企业赴雅安市名山区开展劳务协作活动,搭建采茶旺季后季节性用工渠道,累计为川菜园区企业解决季节性用工需求1000 人次以上。
校企协同 强化人才支撑
引入专业化服务机构,动态开展园区人力资源盘点以及川菜人才专题调研并形成产业人才专题报告。定期召集行业、企业以及相关院校,以“智汇川菜”为主题,举办“校企朋友圈”等主题沙龙活动和“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校企对接活动,搭建校地企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探索“园区+ 院校+ 基地(企业)”共建共享模式,对接区内外食品类院校,积极建设就业见习基地,探索打造食品类专业大学生见习“首选地”品牌,定期举办巡回专场招聘会和企业推介会。目前,已与四川轻化工大学、西华大学、宜宾学院等食品类院校合作建成就业见习基地9 个,三年来累计招引食品专业人才600 人以上。
技能协同 提升人才实力
着眼川菜产业全球化发展战略,制定实施《郫都区川菜及豆瓣调味品产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作方案》,着力构建促进人岗适配的职业培训体系。引导和支持园区职业院校,调整专业发展方向,规划建立成都川菜产业学校,完善人才培养链条;鼓励鹃城豆瓣等链主企业建成人才工作站、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人才培育载体15 个以上。积极探索“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培养”技能人才培训模式,编制发布川菜产业技能培训目录清单,大力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以及项目制培训,定期举办园区技能大赛、企业管理人员专题培训等。近三年,累计培训2000 人次以上。